在没有介绍练习技击桩的站法之前,我们还要先谈一谈为什么站桩是 练习拳术的基础,拳术上所讲求的力量不同于一般生活和工作中的习惯用力方式和习惯 的用力方法(如搬重物、拉车子等),而有其特殊的含义和内容。一般称自身得天独厚的原有力量为“本力”,而通过拳术训练获得的力则称为砉 “功力”,也就是拳术专项素质所特有的力。俗语说“拳打寸劲”,要练拳妄 首先就要“换劲儿”、“摸劲儿”。那么技击上所需要的这种“劲儿”叫什么名字呢?意拳的前身形意拳管这种“劲儿”叫“浑元力'太极拳称 “圆劲儿”,还有些拳种称“合劲儿”、“整劲儿”等等。不管名称有多少,实际上指的都是一种劲儿:就是上下、左右、前后的意力达到平衡均整的5状态。意拳传统上称这种拳术力量为浑元力。没杳浑元力作为学拳术的 基础,就谈不到如何掌握技击的功夫。而求得浑元力的最好方法就是站技 击桩也就是浑元桩。意拳宗师王芗斋老先生早年就有“桩法换劲儿”的论 述说法。为什么技击桩是学习拳本的基础?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点理由,采用一定的姿势,在静止状态下,容易精神集中,做到凝种定意、扫除万虑,从而达到神不外驰,意念高度集中的良好境地,在相对静止不动的状态下,通过意念假借的诱导才容易摸索到似 松非松、松而有力的意中力,进而体会到牵一处而动全身的松紧互相作用 的整体争力,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通过意念活动,容易控制并变换力的方向,总之,在相对静止状态下,比在运动的对候容易集中精神、调节松紧、照顾整体、发现弱点(即不得力处)。

芗老常说:“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所谓“拳”者,就是运动的 外部表现形式,所谓“意”者就是精神支配之大意。技击桩不仅仅在于它 的外形构成应付技击的基本攻防间架,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和含义的精 粹。外形的东西可以反复模仿求得形似,而内在的精神力量就需要在精神 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程度的意念诱导才能求得神似。正所谓“拳 之道要,一大半要从抽象中求实际”。意拳丰富的精神假借方法是训练技 击非常优秀的成功手段,技击桩必须经过健身桩的练习,达到以下基本条件才可进行,使精神凝重浑厚,忘我无惧,斗志昂扬奋发,大有当之即摧之概,笔者曾在中山公园碰到过一个练习站桩的病号。此人刚练功时,体重只有 35公斤,弱不禁风,说话声音微弱,站都站不直,只能坐着练或者技树 站,谁知几年以后整个人气质体质都判若两人,说话声音也冲了,还经常 跟人推推手,听听劲儿。真是不可思议,具有平衡守中的均整,浑然一体的浑元力。也就是要求在一刹那 间能调动内外肌肉及身体各部都相应一致地发挥出最大的力量来站 锻炼神经,反应灵敏。只有这样,力的发出才能迅速、刚劲。

拳术最困难的问题是,怎么样在最短的工作距离、极短的时间发挥出 最大的力量。意拳通过相对静止状态下的技击粧,摸索拳劲儿,在不动中 求微动,所以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最好途径。由此培养出来的拳术力量,工 作距离短,爆发力强,并且不容易被对手所察觉有一个原本练习健身桩 的体弱多病的人,在练了几年站桩以后,通到过坐汽车时猛刹车和突然有 人跑过来撞到身上的情况,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车上的人都挥倒 了,跑来撞他的人自己趴下了,他却若无其事。从此往后这位先生也开始 练技击啦,技击桩三项基本要求练习技击粧也要贯彻健身桩的三项基本要求:精神集屮、周身放松、 呼吸自然。要求精神高度集中,目的是要在应敌时能全神贯注以应其变。要求身体放松,是因为-般人在精神离度集中时,常常不自觉地 随之用力僵滞,所以练时要相应放松,这样才能保证动作敏捷准确、反应 迅速。呼吸自然畅速,目的是只有呼吸保持自然畅通,体力才能持久。 所谓横隔膜一发紧,便是错误技击桩的一般要领站桩时,首先要求做到精神自我放大设想己身如参天巨人,昂首独 立在一望无根的大地上。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伟气概周身关节 都要形曲力直、形松意紧,不要有绝对的力量,即力量不要偏执于某一个 方向。头顶上要有绳吊系的感觉,腿的四周好像都有木头支撑,骨缩筋伸 周身鼓荡,内外牵连,推挽不动,稳如泰山。双膝撑拔,有拔地欲起不能 之意。肩要撑、肘要横、外撑里裹力量的分配要撑三推七。胸窝微收,背 紧胸松,小腹常圆。周身大小关节无处不曲,曲折处都假想有力牵引相辅 相成。整体则要有撑裹回环、旋拔不已之意全体收敛,毛发森立直竖如 戟,如临大敌,大有一触即发之意。

技击桩的一般要领,可通过下录歌谣帮助学者理解获益站桩时既愉快,又甜蜜,省力增力又得力。继续再把技击谈几句,最_ 便利就是军士操的稍息。要在内外均整力合一,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拳丢 之道要,一大半在抽象中求实际。内外浑噩要调息、神经支配一切力、毛发直竖意如戟。用力轻松,含意如铁石高则扬其身、筋肉宜道敛,低则 缩其身,具体含着躜捉拧裹待发的时机。间架配备常合适,节段曲折面积 存虚实。点力松紧,均衡与偏倚,无形变化,纵横高低,体察周身无乘 隙,以及假借种切力、言之繁难已极。略举一二单简势空中旗、渊中 鱼,都是借鉴之良师。他如动似山飞,静如海溢,神犹雾豹、气若灵犀,语虽抽象,神意要切实。想来真是尤边际,做起反觉很容易只要处处留 点意,并没什么奇难事,不过聪明学识有关系,和个性之距离,与所需不 所需,技击粧的站法技击桩在外形上与健身桩有所区别。健身桩为两脚平行开立的姿势,即立稳平均之站立。技击桩则要侧过身来练习。技击粧下肢动作很像部队 操练的稍息采用这样的步法是为了适应随时应付技击之需。这种姿 势,便于起动出缶灵活,防守稳固,暴露面积小,有利攻防的实施。技击 桩的步位与健身桩不同,相应的两手的位置也与健身桩有些区别。健身桩 多为双手平行对称的形式,而技击桩的双手就有了高低、前后的变化。但 无论如何变化总以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向外推不逾尺,向怀抱不粘 身,左手不往鼻右来,右手不向鼻左去为基本活动范围双手在这个范围 内,可以变换出许多桩法来。

下面首先来介绍最基木也是最重要的技击桩法浑元桩。搞通了这 个基本桩的道理和意义,将对练功者进一步研习技击桩有莫大的帮助,求得浑元力的桩法,故名浑元桩,是一切技击桩法之基础练功时精 神集中,凝神定意,自然直立,全身先伸展挺拔下,再把全身筋肉放 松,要做到似松非松、松面不懈、紧面不僵。眼睛前视,略看高处,远望 天际目光内敛,两手自然下垂,两足根并齐,脚尖分开如立正。而后将左 腿(下述各桩均以右势为例,即左手左脚在前)顺着脚尖所指的方向迈出 —步,步子的大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以前脚能不借后腿的帮助可以自由 提起落下为准。足根要虚,脚心若吸,在迈出合适距离的一步以后,左脚再往左横移大约一个脚的宽度。这时两脚位置的形状,既不是丁字步也不 是八字步,而是前人所谓“不丁不八”,故名“丁八步”亦可称“半 站步”。步子不能过大或过小,适当即可。步子过小影响整体的稳定性,而 粧步子过大也不行,拳家说“步大不灵”,总而言之,步子要站得舒服得劲, 便于运动。两足前后的力量分配为前三后七,也就是七成劲放在后而的支 撑腿上,采取这样后重法的步于是为了能够随时随地前进、后退,保持步 法的有力与灵活。步子定位以后,逐步调整下列部位:左膝略屈,膝盖膜 骨处力微向上提向前指,足趾有扒地之意,同时右胯略向后靠,膀关节处 力向后指,与左膝前指之力相争,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互相争引,此即意拳 不传人之秘——争力的含义。比如一个向前、一个向后(或一个向上、一 个向下)方向相反、力量相乘的矛盾力。下肢动作调整好以后,再来调整 上肢;两手徐徐抬起,高与肩平,手心向内,左手心的位置与左脚心的位 置相对,右手心与右乳部相对,上臂和前臂弯曲的角度不可小于直角。左 手(前手)位置略高子右手约四五公分。两手虎口稍撑,十指分开各个指 缝间如夹有小棉球。在调整了身体的外形以后,开始注意意念活动即精神 假指,这是技击桩的核心内容:先设想。整体环抱着一棵大树(不是真正 意义的大树,而是符合我们想像的、能与我们手臂、下肢以及身体各部分 都能吻合的,想像中的树木),当然真的大树不可能长成我们要求的这样 随之再设想,两手和双臂乃至全身抱着这棵树分别做向上拔、向下栽、往 里挤压、往外扒皮、往前推、往后拉、摇晃等等假借。特别要强调的是: 用意不用力,动作越小越慢越好,意念中虽然不能将大树引动,但似乎有 随我意之支配而微微颤动之感觉。有那么一点意思就够了。要注意凡想像 中与树接触的身体部位、胸腹、大小腿等处,皆有应合两臂微动之意。周 身关节都要似曲非直。站此粧身体各部位的具体要求如下头:头的位置对人的整体运动非常重要,不同的头部位置可以引起不 同的状态反射。头顶好像有线上提、似项非顶,颈直而微拧,左足在前左 拧,反之亦然。下颏微收,颈下若能容球,肩:背部自然竖直,两肩松垂,向左右稍稍扩张,腋下若能容球,心 窝微收,胸虚背圆,前人所谓“盾如担担”是也,手:两手距离约二三拳,卜指分开,虎口微撑而指尖微敛,掌心内 吸,有持物不使坠落之意。掌心内吸配合手指外张,似有线绳束缚,欲张 不得之感。吸吐相互作用不可偏重。举忌过高,按忌过低,前伸不过足 尖,回微不可粘身。

浏览1,26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