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老说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这句话简明扼要概括了 拭力的目的和作用。具体地讲,在站桩中,用意念假借,体会到身体上 下、左右、前后都有引力的实感。这种实感的培养和获得是在身体位置相 对静止的状态下培养和强化的。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一旦我们稍微的动 作幅度放大一些,原有的阻力实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也就是找不着劲儿 了。时当我们重新调整好站桩的姿势时,这股劲儿乂回到了我们身上,又摸得着了于是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么样把站桩所获得的拳劲运 用到运动中去?这由静到动的中间催化过渡任务就交给了试力去完成。试 力的目的就是要在动起来以后,用意念诱导,继续掌握争力,体会在站桩 中培养的浑元力,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均整得力,运用自 如,为在随机随势任意发力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试力可以说是 站桩在空间的延伸,是从静到动、动中氺静。也可以说试力是动起来的站 桩、站桩是不动的试力。无论是站粧还是试力,都是为将来的发力创造必 备的基础条件。
初练试力时,可以先用手去感触外界的阻力。因为人身手的感觉最灵 敏,试力即应由手而人手待至手上对外界阻力有所感觉以后,就用与其 阻力相当的力量与之应合,这样去做自然无过亦无不及,正当火候。待亍 上有了感觉,逐渐用全身去试。试力时要求身体平衡均整,骨骼支撑、关 节松灵、筋肉弛张、有似松非松之意。运转起来,慢优于快、缓胜于急, 但又不可停滞要缓缓地像抽丝一样,用力大,急促了,丝就会扯断, 但又不能停下来。做的时候还要动一处要为全体动着想,即所谓“一动无 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试力的动作越小越慢越有效果。欲速则不达, 容易将体会和认识漠然滑过,徒耗时日,事倍功半,实不可取。这就是为 什么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醒年轻人,把动作放慢、再放慢的道理。试 力大动不如小动,快动不如慢动,要做到欲动又止、欲止又动,动犹不 动,不动犹动之意。大家看到过动物世界里面介绍的变色龙吗?变色龙的 动静很像我们试力的状态,它真像是个技击高手,动静处中一旦发出攻击 就迅雷不及掩耳了。试力的进一步要求是,在微动中求速动,要动中有 静、静中有动。动作越细微,精神越能宁静集中。意念要不断、全身要自 然,身体各部所有动静,都由一意之支配。最后做到连“试力”二字也不 存于意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试力的作用。即前人所述“力量在身外去求 取,意念在无心中操持试力初习用意不用力。其神态有如空中旗、渊 中鱼。空中旗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渊中鱼形似不动,实则运用波浪之松 紧及上下、左右、前后水力之呼应,在不断地掌握与控制平衡。高空中的 老鹰也是在不断调整下的微动,形似不动◦试力到了精熟阶段意力不分、 意到力到。再往后深人训练,则大动、小动、快动都要试练,各种节奏匀 速与变速都要体会并且要打乱顺序以接近实战的需要。在练习中更要体验 周身是否舒服得力?假借能否成为现实?意力能否随机随势应感而发?总 之,整个训练过程都要像芗老所训诚的那样问一个“为何有此一动? ”如此做去,自不难日新月异,一旦有所得,自有不可思议之妙境。
第试力,试什么力呢?早年我曾向先师请教这个问题。我问:既然意拳讲‘拳本无法、有法也空’,那还练那么多试力干什么?姚先生说:你忘试 了下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一法不立、无法不容’。这句话帮助我解决 了长期的困惑,知道了练习试力的必要性,也知道了这种训练的难度。但力 这个问题辩证地来看,只要从道理上真正理解了试力的含义,那就难也不 难,只是需要重视和努力而已如果说起需要掌握的试力内容那不得了,名称甚繁:蓄力、弹力、惊力、开合力以及重速、定中、缠绵、撑抱、惰 性、三角、杠杆、螺旋、轮轴、滑车、斜面……总之有试不完的力。其实 通俗地讲试力就是摸劲儿,千什么摸什么劲儿。比如,农村在麦场上扬 场,外行干不了,就是说他不会使那股劲儿。这里面说的劲儿不是力大、力小而是包含着合理适当其可的技术、技巧力量。大了不行、小了不行,要想学会这项工作就要摸劲儿,按意拳的术语来说就是要试力。王芗斋老 先生把试力比喻成“在空气中游泳”非常形象地描绘出练习试力时的神经 支配、意念领导姚宗勋先生则从另一个角度,把试力这项非常困难的任 务做了一番科学的解释。他说,练这练那,不如设法提高你的身体素质。
如果道过试力把你的两条膀臂训练成两条蟒蛇,加上周身的协调性,你还 应付不了技击吗?非常感谢恩师的教诲,这种认识及训练方法显然比一招 一式的练法先进多了。学会十招八招,未必能在实践中占什么便宜,而练 就两条像蟒蛇一样的双臂,那将是什么结果?试力的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结。至于用力之法、浑噩之要,绝不在 形式之好坏,尤不在姿势之繁简,要在神经支配之大意和意念领导与全体 内外之工作如何,在本段文字结束的时候,记录一段习拳歌希望能给大家在理解试力时有所补益,运动时,慢思量,内外安排须妥当,变转轻移不慌忙。通体筋撑骨棱 尖而放。态似书生若女郎,伟大犹比楚项王,一声叱咤风云响,神情豪放 雄且壮。遇敌接触似虎狼。举步轻重,如履沟壑深干丈,一面鼓、一面 荡,周身无点不弹簧齿扣足抓,毛发似金枪,根根无不放光芒。神光离 合旋绕在身旁。譬水之有鼓浪,回旋不已,纵横在汪洋。无穷如天地,充 实如太仓,悠悠扬扬舒且畅。一经触觉,立时即紧张,如同火药爆发状, 炸力发出意不亡,无形机变却又深深暗中藏。闪展进退谨提防,打顾正 侧,丝毫不虚让。势均力敌须看对手方,犹如鹰鹘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单凤朝阳势占强,拨转拧挫断飞蝗。勾错刀叉同互上,腿足提缩似螳 章螂。揣敌力量有方向,察来势之机会,度己身之短长。势如龙驹扭丝缰, 试谷应山摇一齐撞。
采用平抱桩姿势为起势。即手心向下,两手中指相对,在胸前呈抱球 状。试力时下肢形式与站桩稍有不同,后腿可以近似直立,仅微屈即可。 精神集中,眼向前看。要设想手下有一大团糖稀,两手斜向前方而略下, 缓缓地将双手插人糖稀里面。到全手都被糖稀包没时,再将双手慢慢向斜 后方略上拔起。不可将手与糖稀分离,即“运力如抽丝”之状。前压时设 想有浮力相阻,后拉时要设想有力相牵引。次数不限、时间不拘,左右势 互换练习。要注重用意,外形动作不是主要的。要像王景愚表演吃鸡那 样,真有那么回事似的姚先生把试力用意比喻成大写意,不要求工笔 画。只要感觉到是那么个意思就行了。总的说来,在试力时无论用任何姿 势和意念,动作要慢,但不可断。手向前行感觉随时有力量向后而来,手 向后行则随时有力向前指,上下、左右亦然。在又去又回、又回又去的矛 盾状态下进行练习。此即前人所谓“顺力逆行”之意。力量要始终处在这 种又向前、又向后的吞吞吐吐的矛盾状态,也就是说要求处处、时时都要 有争力存在。初练多注意手上的感觉,待手上有了东西以后,则要求用全 身去做,勾挂桩开始,两手手心相对,大拇指第一节略屈而上提,食指向前 指,小指斜向下指。设想十个指端各有一个细弹簧系于前方,双手缓缓地 斜向后拉,同时两手手掌的外缘(即小指一侧的掌沿)和腕部向左右两侧 行转,待转到手心向下时再改为向前推。前挫时要设想指端的弹簧有阻 力,慢慢地将弹簧顶回,前手推到将要超过前脚位置时,再向回拉。两手 相距约两拳,往返练习左右势互换练习。
浏览9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