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宗一少林”,自古以来“少林一脉” 一 :直就被世人誉为“中国武术之母”,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达摩大师自梁适隋,面壁於嵩山少林寺,因苦于徒众,终日无所运动,恐生惰怠,遂教以技击 之术,据传这便是少林派拳术的由来,少林拳法, 招式快捷,架势开朗,身法灵敏,闪转腾挪,点打 摔拿,归于一体,实为中国武学中“上臻至极”之 术。
少林拳是进入少林门中的第一套拳路,此拳演 练起来“刚柔并济,快慢适中”尤其更着重《气势》 与《身法》的练习,少林有云:“无气势则拳不猛, 无身法则不成少林”,而少林的身法与气势,则尽览于这套“少林拳”之中。
首先,将身体垂直站立,双脚尖并拢,身体尽 术 量放轻松,完成预备动作。
第一式:抱手起式 身体保持站立的姿势不变,双掌前探,双手握拳,抓回腰间放定,双眼平视前方-蓄势待发。
第二式:平步栽掌
身体仍然保持站立的姿势不变,左手化掌,向 前直封而出。
第三式:跺脚崩挂
右脚原地跺步,左脚踏前勾出,成七星步坐定,接着,右手化掌前撩,左手回封,身体向右微转, 顺势,右手向右横拉而出左掌向前封住底盘,全身 向左转回,双手不动,蓄劲凝神。
第四式:进步劈砸全身向前,左掌向前直采而出左脚踏前,成弓 箭步站定顺势,右掌向前,直劈而落,左掌同时翻 掌硬接,自然击出声音。
第五式:采刁出掌
左掌护住右腕不动,右手原地向外翻手抓采, 武接着,左脚上前并步跺下,顺势,右手废拉,左手 术 护腕,扣至太阳穴旁放定,接着,左腿向前踏出,成七星步坐定,右手不动,左掌向前下方,直切而 ( 出上身微向前倾,使左掌尽量靠近左脚尖
第六式:跟步击砸
左脚向前,以撇步尽量踏前左掌原地回圈,向前封出,右脚拖进,向下蹲成玉环步坐定右手反拳 [向前劈落,左掌翻掌硬接,自然击出声音。
第七式:顺势采手
(保持玉环步姿势,坐定不动,左手扣腕,右掌
上翻以《缠丝手》向上采出。
第八式:双落蹬子
《缠丝手》向下采压身体原地向上立起起右腿,向前直蹬而出。
第九式:提膝顶破
将右脚尖回勾,以膝盖向前直顶而出,身体向 后,微微仰倒顺势,右拳收腰,左手封掌护胸。
第十式:移步截砸
身体微仰不动,双掌向左同时以圈封手向前采
出,右脚向前落步,成坐虎式坐定,上身借力向前冲出,左掌前托,右拳顺势向前低劈而出,拳掌交 武 加之际,自然会击出声音。
第十一式:迎手托架
将左脚伸直,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右手翻掌上架,左手压掌下封。
第十二式:采压冲捶
右脚向内收回,至左脚旁放定,同时,收左手,右手化掌,向前直采而出,接着,右脚原地跺步, 使身体转正收右手,左手化掌向前封出,接着,上 ( 左脚,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左封掌下压,右拳向前直击而出。
第十三式:转身拦截
左脚向后偷步,使身体向右微转,顺着身体右 转之势,收右拳,撩左掌,双手交叉於胸前蓄劲, 接着,身体原地下落,成玉环步坐定,顺势,左手 向上翻架,右拳向右下方横劈而出。
第十四式:进步冲捶
右脚向右踏出,使身体冲向右方,顺势,收左 手扣腰,右手化掌向前圈封而出,接着,右脚落步,
成弓箭步站定,顺势,拉回右手,左手化拳向前直 武 击而出,拉回的右手,则握拳扣住腰际。
第十五式:回马拉捶
身体向左微转,将左手向上挑回,步法左转,成马步坐定,左手挑回扣住腰际,右拳顺势向右直击而出
第十六式:进步冲捶
身体向右转回,右手顺势向前圈采而出,步法随着右转之势,成弓箭步站定,顺势,拉回右手, 左手化拳向前直击而出,拉回的右手,则握拳扣住腰际。
第十七式:采刁踢
右脚原地圈撇,成撇步站定,收左手,右掌向 前穿采而出,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使左脚离地蓄 劲,左手以《采刁手》由上向前勾落,同时,左腿 以勾腿式,向前勾踢而出,右掌顺势,护住左肩不 动。
第十八式:套步踢
落左步向前,成撇步站定,收右手,左手化掌 向前圈采而出,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脚,使右脚离地 蓄劲,右手以《采刁手》由上向前勾落,同时,右腿以勾腿式,向前勾踢而出,左掌顺势,护住右肩 武 不动。
第十九式:跨步反砸
右脚向右落步,以脚尖轻点地面,身体顺势站直,将重心放于左腿,左掌一直护住右肩不动,顺势,右拳向右反崩而出。
第二十式:穿刁斜打
右手化掌,向左横切,身体左转,成扭丝步站定,右手抓拳,向后拉回至太阳穴旁护住,双腿顺 势转正,原地跺步,成弓箭步站定,右拳顺势向前 击出。
第二十一式:低马击砸
身体向左微转,将重心向左移动,左手左拉, 右拳由上向左反拳劈落,步法原地向下,成马步坐 定,右拳击砸於左膝前方,左掌则翻掌硬接,拳掌 交加之际,自然会击出声音。
第二十二式:起胳托架
身体向右冲起,将左脚撑直,成弓箭步站定, 顺势,右拳翻肘,向上架出,左手握拳,扣住腰际。
第二十三式:翻身拦打
武 右脚向内收回,至左脚旁放定,同时,右手化 术 掌,向前直采而出,接着,右脚原地跺步,使身体转正收右手,左手化掌向前封出,接着,上左脚, j: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左封掌下压,右拳向前直击 (而出。
第二十四式:进步架打上右步,至左脚旁,使身体前进,同时,收左 手,右手原地向前圈采而出,右脚向前落步,成弓 i箭步站定,顺势,右手横肘上架,左拳向前直击而出
第二十五式:回步冲捶
全身向左原地转回,将重心放至右脚,使左脚 放虚,顺着返身之势,收左手,右拳向右上方扣打 而出,全身向下落步,成坐虎式坐定,右拳不动, 左拳向前直击而出。
第二十六式:托按侧蹬
右手化掌前撩,左手回封,同时,步法原地前 顶,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右手向右横拉而出
同时,进右腿,於左腿旁提步蓄劲,左掌向前 直撑,封住底盘,顺势,右腿以反蹬腿,向前蹬出,收回右腿,扣於左膝旁放定,双手收回,向下甩落,武 同时,跺右步,进左步,使身体向前冲出,顺势,术 左掌向前直采而出,左脚向前落步,成弓箭步站定,顺势,右掌向前,直劈而落,左掌同时翻掌硬接, 自然会击出声音。
第二十八式:采刁撑掌
左掌护住右腕不动,右手原地向外翻手抓采, 接着,左脚上前并步跺下,顺势,右手废拉,左手护腕,扣至太阳穴旁放定,接着,左腿向前踏出,成七星步坐定,右手不动,左掌向前下方,直切而出,上身微向前倾,使左掌尽量靠近左脚尖。
第二十九式:扭步挟肘
左脚向前,以撇步尽量踏前,左掌原地回圈, 向前封出,右脚拖进,向下蹲成玉环步坐定,右手 化肘,向前横扣而出,左手顺势拉回,握拳扣住腰 际。
第三十式:并步迎抄
右脚上步,成并步蹲好,双手化《十字手》,交 叉于胸前,双脚伸直,使身体站直《十字手》顺势 向上《双抄》后,拉回腰际,握拳扣住不动,身体 放松,完成全部动作。
太极拳的五大特点
纵观太极拳,有以下五个特点把拳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
我国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源远流长,在公元前 几百年前的《老子》《孟子》《庄子》等著作中已出 现,汉初淮南子刘安又编成“六禽戏”,后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则改为“五禽戏”,是后世气功、内功的先 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王廷把拳术中的手、 眼、身、步法的协调动作,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这对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拳术技巧,的确是一种 创造性的发展。
浏览2,6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