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习摩擦步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可以逐渐增加一些步法的辅助练 习,亦称为腿部的试力,原地不动的步法练习。原地不动的练习步法是为了增加在定摩擦 步时逐步加强变化和增强练功者的功力,其要求和走步练习一样=只是保 持原地不动的位置支撑腿不移动也是要凝神定意,两眼注视一个固 定的目标。两手左右分开,设想扶着栏杆或者扶着矮墙,帮助维持身体的 平衡,把一只脚提起来,设想脚脖子搁着-个小沙袋儿用后腿和髋部 的力量,推送前脚把沙袋向前方送出去。送到多远才算合适呢?送到瞎关 节将要伸直的地方,然后就把前脚收回来脚不要落地收到支撑腿的踝关节内侧还不要落地,继续往后送腿,也是利用支撑腿和身体的力量把 腿送到侧后方。此时仍想着脚脖上搁着沙袋、往斜后方推送到后腿膝关节 将要伸直的时候,又开始往前收腿,脚始终没有落地。如此反复做,缓缓 地向前向后、向后向前。要保持脚脖子上的沙袋不要掉下来(假借不是脚 上真挂上沙袋)。由子全身重量都始终落在支撑腿上,所以为了维持平衡 和完成一组练习就已经相当吃力了。至子做若干次交换练习,因人而异要 看功者的体力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从立正姿势开始。两眼正视目标、两手左右分开、维持平衡。将 一只脚提起悬空,身体重心落在支撑腿上。悬空脚的脚脖子上好像搁着一 个沙袋子、将悬空脚先向后伸去,待膝盖将要伸直时(不能落地),开始 向后向外侧划一个捕圆形的弧线,然后回来划到与支撑腿踝关节内侧(不 落地)再向前外划弧线,最后回到支撑腿内侧,再往后划弧。悬空脚要求 始终不能落地。配合这个练习,可以站独立桩或看在站技击桩的时候,有 意将前脚离开地面少许距离,以培养单腿支撑的平衡能力。从丁八步桩的站立位置开始。站立不动,设想前脚的脚脖子左右 绕着两根弹簧和地而相连,然后用膝盖把前脚提起来要慢慢地提,体会弹 簧的阻力。前腿的膝部提到相当子自己肚脐的高度即可。这时候提起来的 悬空脚和我们站技击桩时一样,只是膝盖弯曲多一点。此时脚尖要意向前 指、脚脖子上好似兜着东西,脚心往里缩。在这个高度上,设想脚脖子上 系有两条弹簧,下端连接在脚脖上,上端连接与颈部。当悬空脚向下踝弹 簧的时候,要有阻力感与此同时颈部(相当于风池穴)应感到有弹簧的争 力。脚越往下踝、颈部越感到相反的引力增大。当悬空脚的脚掌将要着地 时,再向上提膝,继续反复练习。左右腿练习方法一样。
练法和上面练习的要求一样。只是悬空脚的脚型变为脚的内侧朝 向前方,脚尖外摆,总之是把脚横过来,向下压那根想像中的弹簧,颈部 要有争力的感觉。左右互换,所有要求与假借之意念活动均和上述练习一样,只是悬空脚的脚 型又有变化,变为用悬空脚的外缘横着向前方,脚内扣旋。以提左腿为 例:身体稍向右转、脚外侧横对前方、往前下方压,压提、提压反复训 练,以上几种辅助练习都做过以后,就可以综合起来练。可以从练习 过渡到练习即膝盖提起脚尖前指、逐渐向外旋、到达脚内侧肉前的横 脚脚型。做的时候要边提压、边旋转脚腕,上体亦与之相应配合。也可以从练习过渡到练习即从脚尖前指变为脚外缘向前的横脚状态,此时小腿逐渐向内旋。也是边提压边旋转,亦可以从练习(中间经过练习)过渡到练习,如此等等,另外,脚可能是前伸、也可能下压、也可能用脚划圈,向里划、向外划等。又有可能是后蹚、又有可能是提膝。总之要打乱顺序、随心所欲、 随时变换动作的方向。在速度上也应有所变化,开始要慢,然后快、慢、甲 不快不慢、比较快等等各种节奏都要摸索练习。练习往往是匀速动作,而 实战是变速运动。还要强调指出的一点:所说的各种练习都应该是两个脚的交互练习, 不可偏废某一个方面^特别是感觉薄弱的一面,更应诙加强练习。所有的 练习还要注意“身如绳吊系”,即好像有一根细绳吊在头顶上。意思是要 通过假借,使身体保持轻灵挺拔。不可因腿部的动作,影响了身体的合理 状态。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步法、腿法的动作而引起身体的偏倚和不稳定。
技击发力与日常生活中的 惯用力有所不闋,有其独特的内容和含 义。与此同时,拳术上讲求的发力亦不同于般体存运动项目的发力。尽 管如此,对发力的重:要性之认识与研究,现代体育运动与意拳训练是很接 近的。也可以说从事过现代体育运动的人对理解意拳发力有着优越的条 件。早年意拳大师赵道新先生听说芗老新收了个弟子叫姚宗勋,练了一年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等训练都是为了给发力 创造条件。所以说练习发力必须要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有了相当的基 础,对各种力的运用,特别是对意拳关于争力概念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认识 以后,才能具备练习发力的条件。大部分练习技击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学拳 伊始就要求学习发力,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姚宗勋先生这样回答学员: “你现在要发力,力在哪儿呢?没有力发什么力。”发力是站桩、试力、走 步等基本功训练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笃实的基本功,要想走近道学会真 正的发力是不可能的。欲速则不达。意拳训练讲究科学性,要系统地掌握 意拳的训练方法就要循序渐进,可本末倒置倘一味求速,则会形成错 误的动力定形,非但掌握不了正确的发力,而且会给继续学习带来许多麻 烦。因为纠正错误的动力定形要比初学更为困难,这是一个体育训练实践 中的常识。我本人是个游泳教练员,在挑选队员的时候,宁肯要一点不会 游泳的小孩子,也绝不会要那些游狗爬的小水鬼根据这个道现,意拳训 练系统中,发力的教学和训练是放在后面阶段进行的。这一点不可不提醒 有志于意掌锻炼以及辅导者们的注意发力的概。
多就相当不错。赵先生却认为不可能。后来了解到姚先牛自小喜欢运动,犟 篮球、足球、体操都不错,这才相信是真实的。后来两位大师相见恨晚, 终成莫逆之交。在任何运动项目中,从训练到比赛的全过程,都伴随着一发 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正确地发力以求达到预期的效果:创造优 异的运动成绩。如投掷运动员的最后用力、举黾运动员瞬间的爆发力、足力 球运动员的射门、篮球的投篮等等都有一个怎样发力的问题。这里指的发 力就是具有专项技术内容的发力,不是-般的用力。尤其是在对抗性的运 动项目中,如摔跤、柔道等项,其发力的要求又比他的运动项目有所 区别。球类、田径、举重、体操等都是人和器械之间发生的关连,而如拳 击、散手等对抗项目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 所需要的发力要比前者更为严格和复杂=回过头来看看技击。技击乃是自 卫的同义词,就其原始意义来讲,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自卫不 受任何规则约束,无论头,手、肩、足、肘、膝、胯哪儿都可能是出击或反击的武器。任何一点都应亥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机随势的发力,以期 克敌制胜,这是意拳对发力的要求。如前所述,发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已经基本明了但是是否有了站桩、试力、走步的基本功以后就能够做好发力 呢?那可不一定。实践证明,有些人虽然经过多年的基本功训练,但仍然 不会发力或者根本不懂发力。这是由于对发力的认识不清楚和训练方法有 问题。意拳发力要求“一触即发、发即止”,问题就往往出在这里。拿 投掷标枪来说,前面的助跑、引枪超越器械、送髋转体等一直到枪出手前 都是运动过程,只有出枪时的最后用力才算是发力。练习试力是采取某一 种形式准备发力,这-形式试力的整个运动轨迹上的每一点都可能是发力 点。就是说在匀速的运动中,一 在某一点接触了对手的某部位立即就 产生了爆炸般的力量,所谓一触即发,有的举家管这个叫刹车力,刹车完 了就完了,也就是一发即止一发即止目的是为做好再一次发力的 准备。从上面所讲的情况来看,不难宥出意拳发力有其难度与特点。下 面着重从理论上搞清楚发力的道理,然后再通过训练的实践去检验,以求 逐步提高训练水平。
浏览4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