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

明末清初王余佑著。王余佑,字介祺,河北新城人,明 亡后,入五台山隐居,号称五台山人”。

据梁启超著的《近代学风的地理分布》载,王余佑的父 亲因反清被害,其长兄自己投狱,与父共殉难,其次兄杀死 告密者三十余人亡命至河南淇县,隐居终生。梁启超说: "五台侠士(王余佑)有道,精技击,善谈兵,著书十卷,

其书名,吾人可称之为《革命军教科书》”

清初著名阳明学大家颜元1635—1704),也常师事王 余佑,认为在清朝统治下谈理学,不如主要教六艺(即士必 须学的艺、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问),他们为了 打倒清朝,恢复国土,进行了地下活动。

《十三刀法》

此书与《拳术》一样,均系王余佑著。民国二十年1931),±海以《太极连环刀法》书名复印,只缺“诱敌”三 式

《手臂录》

清康熙元年(1662),明遗民吴殳(1611 —1695)著。

此书以精解枪法而著称,在后世出版的《借月山房汇 集》、《泽古斋重钞》、《指海》、《瓶华书屋丛书》、 《扫叶山房丛钞》、《式古居钞》、《丛书集成初编》、 《丽楼丛书》等书中均有收录。

此书共由四卷和附卷组成,除卷三的《单刀图说》及卷 四的《诸器总说》、《叉说》、《狼笫说》、《藤牌腰刀 说》、《大棒说》、《剑诀〉〉> 《双刀歌》和《后剑诀》 外,均讲枪法。

讲解的枪法有石家枪法、马家枪法、沙家枪法、峨嵋枪 法、杨家枪法、梦绿堂枪法和程冲斗枪法等。特别是卷一, 在“枪法圆机说”、“一圈分形入用说气“枪法元神空中鸟 迹图〃和“圆圈分形详注”中,对被视为枪法真髓的“圈” 法进行了图解。此书堪称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枪法的秘诀。

著者吴殳,名乔,字修龄,号沧尘子,江苏太仓人(一 说江苏娄江人)o吴殳23岁时(1633),天下多难,他和同 乡的夏君宣、夏玉如、陆椁亭一起从枪法师石敬岩在本报寺 学了刀枪二法。石敬岩在教枪法时,用纸和竹片把身体厚厚 绑起来,然后上面铺上一层皮革以练对扎,实际上是采取用 木枪互刺的练法。吴殳用这方法苦练薮年之后,又进一步学 了半年秘术。传授时,一切都靠口传,一个没有完全做好, 就不往下教,要求在实战中领会技法。

其师石敬岩曾从耿橘学过双刀法,从少林寺和尚洪记学 过枪棍二法,从刘德长学过少林和峨嵋枪法。后来,吴殳又 从渔阳老入学过剑法,从天都的少侠(年青的侠客)项元池 学过双刀法,从郑华子学过马家枪法,从倪近楼学过杨家、 沙家二枪法,还从朱熊占学过峨嵋枪法。

吴殳还熟读过程冲斗的《耕余剩技》,指出过其缺点, 还研究过洪转著的《梦绿堂枪法》洪转是同石敬岩有过往 来的洪记和尚的师兄弟。

以后,吴殳的枪法终于登峰造极,一面改进历来的枪 法,一面自己创造枪法。据他说,他留心击剌三十年,其中 有四、五年自己练功,每有所得,则常打败师傅,所以他敢 提出改进吴殳还以其诗人的奇才而著称。

《万宝全书》

此书有两种版本,一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烟水 山人编'一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毛焕文编,两者内容相 同,后世复印的都是毛焕文编的版本。

编者烟水山人和毛焕文,不详其生平,可能不是武术 家,而是著作家,此书不是武术书,而是记述体育、艺术、游戏、养生法 等综合性辞书。此书中有“拳棒跌解法” 一节,记述了 «夜 了巡海拳”、“出马一枝枪拳〃和,四门斗里拳”等拳套目 录。此书还有要家临危解法” 一节,对护身术进行图解, 此外还载有“舞刀歌”,舞枪歌,等。南京中央国术馆副馆长陈泮岭在他著的《摔角术》中, 把这本《万宝全书》传到了日本,据说对日本柔术的发展起 过推动的作用。

《六合拳谱》

此书被视为形意拳的原本,清雍正十一年1733)河南 李某著。此书有个抄本传到陈家沟,陈品三用太极拳的拳理 加以解说,井取名为《三三拳谱》(关于此书,可参阅本书 形意拳史”部分)

《太极拳经》

此书阐述了太极拳原理,据说是清乾隆年间(1736— 1795)山右(山西省)的王宗岳所著,但关于这一点,证据不 足。

此书原名《太极拳谱》,民国元年(1912)河南省国术 馆馆长关百益把它命名为《太极拳经》,一般遂沿用此名。

此书原本据说是河北人武禹襄从陈清萍学过陈家太极拳 赵堡架以后,在河南舞阳县一家盐店里得到的。此书原本内 容有:(一)太极拳论(二)十三势;(三)十三势行工 歌,(四)打手要言;(五)打手歌。

不过,从武禹襄开始,以后得到此书的李亦畲以及后世 的太极拳家们,都相继对此书进行种种解释和取舍选择,现 在已有数种版本流传,大多是把原文解释错了或改变了原 文。

此书的“打手歌"和“十三势”等原样地也传到了陈家 沟,因此徐哲东认为“王宗岳把太极拳传到了陈家沟”,而 唐豪则反对此说,认为是“王宗岳在陈家沟学了太极拳"要说清这两种说法,再加以考证,限于篇幅,本书是不 可能的。不过,陈家沟早在明末就有陈王廷(陈家沟九世) 造拳诗留传下来,所以唐豪才据此认为是“陈家传给了王宗 岳"(参兄本书《陈家太极拳史〃部分)。

但是「'即使陈家沟在这以前即已流传有某种拳术,是否可以说后来因受王宗岳的影响而向太极拳发展了呢?关于这 方面,可说是愈想,假说愈多,层出不尽。

《阴符枪谱》

此书是枪法谱抄本,其序文题的日期是清乾隆六十年 (1795),著者只署山右王先生撰,而无名。

考证家唐豪根据下列三点得出结论,认为这个山右王先 生就是《太极拳经》著者王宗岳。这三点是,

(一) 《阴符枪谱》所载的枪诀、高下、左右、刚柔、 虚实、进退、阴阳、粘随等理论,与《太极拳经》对照. 两者完全一样$

(二) 王宗岳是山西人,而山右王先生的山右也是指山 西省(山西省在太行山右,故古称山右)

(三) 此谱是和《春秋刀残谱》一起写的,《春秋刀残 谱》传到了陈家沟。

《阴符枪谱》的序文写道:“……山右王先生,自少时 经史而外,黄帝、老子之书及兵家言,无书不读,而兼通击 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也。盖先生深观于盈虚消息之机,熟 悉于止齐步伐之节,简练揣摩,自成一家,名曰:《阴枪谱》 ……辛亥岁1791),先生在洛(洛阳),即以示余,余但 观其大略,而未得深悉其蕴(奥秘),每以为憾!余应乡试 居汴(开封),而先生适馆于汴,退食(官员回家)之余, 复出其稿示余,乃细心观之……于是将枪法集成为诀,而明 其进退变化之法,嘱序于余,因志其大略而为之序云”。

《拳经》

此书被视为传授少林寺拳法正宗的书,内容是少林寺玄 机和尚的拳法秘诀,明末陈松泉所传,张鸣翳编辑,以后张 孔昭又进行了补充。

此书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由曹焕斗又进行补充。 其中,海陵的度我氏的藏本在民国十九年以《玄机秘授穴道 拳诀》书名在上海国技学社重印3王某藏本在民国二十五年 (1930)由螺隐卢以《拳经•拳法备要》书名复印。

据罗振常在《拳经•拳法备要》的序里所说,此书是抄 本,是少林的正宗,是由张孔昭撰,曹焕斗注释的°

唐豪见此书,曾去河南少林寺调查了历代和尚的墓碑, 发现从明到清顺治年间(1644-1661)的和尚名字都是“玄 某”,与此书的“玄机和尚” 一致,并把这记在《中国武艺 图籍考》中。

顾留馨和唐豪共著的《太极拳研究》也把此书作为明清 少林拳法著作而列入参考文献。

在复印此书的1936年前后,少林寺所在地河南省的邻省 安徽省歙县曾广泛流行此书所载的拳法,这是方梦樵说的, 所以现在也很可能还有继传人(关于此书可参见本书“少林 拳史〃部分)

 

浏览1,1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