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氏武技书》

清代英乃周著,共有6卷其中,卷六载有枪法、猿猴 棒、双剑等武术器械谱,其它5卷均讲解拳法和拳理。

进入民国时期以后,此书由陕西教育图书社复刻重印, 编辑较杂,错字较多,所以在民国二十一年1933)经徐哲 东整理和订正,分674篇,取名《英氏武技书》出版。古 本据说有“培养中气论”和“武备参考於等2131篇。

关乃周,字纯诚,又称墓三,河南汜水人,乾隆年间 (1736-1795)举明经(通过了官考),曾著《周易讲义》。

他自少年时起,即热中于武术。他一面读书,一面练武达十 年多,后得遇洛阳武术家阎圣道,并教他练拳,技术大进, 遂一举成名。他既是文人,又善拳法,故人称"儒拳师,其弟子有柴如柱。其子孙也继承其传。其五世孙苣德晋 传给汜水的袁宇华。袁宇华在民国十年(1921)在镇嵩军中 教拳。

《古今图书集成》

据《清史艺文志》载,此书是陈梦雷编著的,内容有射、 弩、弹、刀、剑、斧钺、拳搏、柴戟、戈矛、椎棒等顼,是 汇集古今图书中有关武术的内容而编成的。

此书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桐乡陆费逵影印出版。 据其序言所说,此书是陈梦雷编的,完成此书费时五十年之 久,涉猎了万卷书,才在清雍正初年(1723)出版此书原 版称为“武英殿聚珍版"

《陈氏太极拳图书》

陈家沟十六世孙陈品三(1849—1929)著,是一部讲解 陈家太极拳技法、理论、秘诀等的珍贵著作。

此书共有卷。作者根据陈家历代拳师练拳所得秘诀和 要领,对动作逐势详加说明,对运动和周身规矩也详加阐 述,以易理来解释拳理,引用经络学说来证明缠丝劲的核心 作用,并以内劲为统驭

著者陈品三,名鑫,字品三,陈仲物之子,与其祖父陈 有恒、堂祖父陈有堂同是家传的太极拳的著名拳师。陈有本是新架式的创造人.

陈品三出生时,陈长兴之子陈耕耘正以老架式在陈家沟 著称,陈品三之父陈仲野则以新架式著称。''陈品三自少年时 起即同其兄陈茬(字坤三)一起从其父学太极拳。其兄一辈 子教拳,而他本人则遵父命努力读书,到晚年后即整理太极 拳的理法,倾注心血于著书传世。

陈品三从1908年起开始写书,1919年完成,他无子女, 把书给了其侄陈椿元。陈品三在把书交给陈椿元时说:《若 可传则传之,不则焚之,毋与妄人也。”他就这样坚决地劝 成其侄不可轻率传人。

在陈品三死后,唐豪约陈子明在1930年去陈家沟搜集太 极拳史料,见到此稿,痛感这是极其珍贵的著作,遂在翌年的 1931年春,向河南省国术馆馆长关百益建议买下此稿。以后, 关百益即把此稿买下,在1933年由河南开明书局出版。

陈品三殁后,因家贫停柩多年未葬,在陈椿元得稿费后 始为营葬。

陈品三此外还著有《陈氏家乘》、《安愚县诗文集》、 《太极拳引蒙入路》、《三三拳谱》等。其中,《三三拳谱》 是用陈家太极拳的拳理来解释形意拳的经典拳谱——《心意 六合拳谱》的。

《御定武艺图谱通志》

这不是中国的书,而是朝鲜出版的,是按照宣祖、英祖、正祖三代朝衅王的命令而不断补充完成的。

初版本是在朝鲜宣祖三十二年(1598)完成的。这时, 刚平定了倭寇,朝鲜王宣祖痛感武备之必要,遂命令训局郎 韩嶙参考中国的《纪效新书》,并请教于明朝的许国威(福 建省晋江人,武进士),收录了棍棒、藤牌、狼芜、长枪、 镇祀和双刀6项技法。

后至英祖三十五年(1759),又增加了竹长枪、旗枪、 锐刀、倭刀、倭剑、交战、月刀、挟刀、双剑、提督剑、本 国剑、拳法、鞭棍等12种技法,加上初版本的6种技法,合 为《武艺十八般》出版了。

后至正祖十四年(1790),又增加了骑枪、马上月刀, 马上双剑、马上鞭棍,击稼、马上才等6种技法,经过整理 校订,合而为24种技法,此书遂告完成。

朝鲜王正祖亲自为此书作序。此书所载各势均加一图进 行讲解,并附 有各势拳谱和 演练路线等。

此书除倭剑 外,其余23种 技法均采用中 国武术的技 术、器械和技 术名称等。

一、少林拳的名称

少林拳的少林二字,系少林寺的简称,少林寺系指河南 嵩山少林寺。

一般把在少林寺练的拳法都称为少林拳,但究其渊源, 实为“少林寺拳法”的简称。在明代的《五杂俎》和清代的 《清稗类钞》等书中,都称之为“少林寺拳法"(日本现在 就称之为少林寺拳法 译注)。

据《中国武艺图籍考》载,少林二字常被写成别字,如在《戚少保年谱》中被写成“邵林”,在《万宝全书》中被 写成“邵陵”,在《千顷堂书目》中被写成“少陵”,在《陈 氏拳械谱》中被写成《邵陵”等,都是"少林”的音误。

另据福建省等地流传的拳法书,也有的写成“昭林寺拳 法”或“昭灵寺拳法”等,也都是《少林寺拳法”之音误。

这种误传,不仅限于少林拳,在其它许多门派和技术方 面也有类似情况。这都是因为古代教育制度不全,武术靠文 字流传的少,靠口传的多而造成的。

二、达磨大师和《易筋经》

关于少林寺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多为人们所知的说 法是《达磨大师创始的”

这个说法是清代出现的《易筋经》一书的序文而引起 的。此序署的年月是唐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作序者是一 个叫李靖的人,序中说:此书系达磨大师的遗著,是少林寺 拳法的原典。此书具体讲解一种健身法,但直到今天所能发 现的《易筋经》版本都是清朝末年(即公元1800年以后)出 的,与该序文所署的住月相隔有一千二百多年之久。据唐豪 考证,现在所发现的《易筋经》中,版本最老的才是清道光 三年(公元1827年)出版的。

另外,在《易筋经》的“神勇序”中关于岳飞生平业绩 的说法,与史实也完全不符,以唐豪与徐哲东为首的许多考 证家都一致认为;《易筋经》是清代出版的伪书,是为了提 高权威性而假托达磨大师的。在明清两代假托为神仙或英雄 的著作而出版的伪书,是相当多的。

最近,连达磨大师是否真有其人,都成为问题了。就拿 初见达磨大师之名的《宋高僧传》这一著作来说,也是在达 磨死后五百年才出版的(达磨殁年推测为公元528年)。在这 以后记有达磨生平事绩的《景德传灯录》和《传宝正宗记》 等书,也无非都引自《宋高僧传》而稍加改动而巳。所以, 史学家们说达磨大师是禅宗为了传教而硬制造出来的架空人 物,是有根据的。

清代以前出版的关于少林寺武术的书,如《少林棍法阐 宗》、《拳经》和《正气堂集》等,以及关于少林寺的史书 等,不仅对达磨大师的传说只字未提,连《易筋经》三字也 见不到。至于和武术无关的许多佛教书籍中也只提到“达磨 在少林寺,终日坐禅,通宵达旦”,至于《易筋经》三字也 全然不见,说达磨打拳一类的记载更是无处得见。

这也就是说,即使达磨大师实有其人,也没有任何确凿 的根据可说他和少林寺拳法有什么关系。

三、关于少林棍法起源的神话及其真伪

唐初(公元618年),当“王世充之乱”兴起时,以少林寺 和尚昙宗为首的13名和尚,救了其后成为唐太宗的秦王李世 民,活捉了王世充之侄王仁则,立了大功,从而少林寺和尚 的武勇著名于世。但是,从那以后近一千年间,少林寺和尚 并非以其武勇而著祢,实际上在进入明代以后,就不是以其 拳法,而是以其棍法闻名了。

少林棍的起源是从紧那罗王的神话中出现的。

程冲斗在《少林棍法阐宗》的“纪略里写道:《元至 正间,红军作难,苦为教害,适爨下一人出慰曰:'惟众安 稳,我自御之乃奋神棍,投身灶炀,从突而出,跨立于 嵩山御寨之上,红军自相辟易而退。寺众异之,一僧谓众'若知退红军者耶,乃观音大士化身,紧那罗王是也 因为编藤塑像,故演其技不绝。”这段话的大意是,在元代 至正年间(1341—1367),红巾军发难,逼近少林寺,爨下 跳出一人安慰大家说:《你们都不要慌,由我一入抵御!〃只见他奋起神棍,从灶下跃身而出,跨立在嵩山御寨上,红 巾见之胆怯而退。寺众对此惊异不已,一僧对众曰 «你们 知道是谁退了红巾军?乃观音大士的化身紧那罗王是也。” 于是,寺众编藤制作塑像供奉,并演练棍法不绝。

 

浏览1,14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