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间教门和秘密会社传习的武技,基本都来自民间拳派。没有与民间教门和秘密会社同生同灭的拳派。 被民间教门利秘密会社利用的拳派,其拳技虽或多或少 地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但始终沿着自身的技法规律发展。

红拳,早期流传于西北,可能承自明代的“西家拳”, 传说创自宋太祖赵匡胤。清代取艳美、吉祥之意,始称红拳。据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农民运 动》载,民间教门中传习红拳者颇多。例如,乾 隆时常子敬、李之贵,嘉庆时张景文、张洛焦,道光时张真、阚梦祥,光绪时阎书勤等,皆是红拳拳师。山东城武县 张景文述其传承云,“伊父及祖父素习红拳”吼山东冠县 人张洛焦述其传承云,其叔张普光学自山西平遥人师来 明,师氏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在陕西周至拜宝 鸡人张阳真为师,学得红拳两套也这与红拳出自西北吻 合。红拳以十大盘功为基本功法。拳套有大红拳、小红拳、 二路红拳、六脚式等,据说有三十六路之多。

梅花拳,亦名梅拳。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参与 领导天理教(八卦教)起义的教首冯克善,精于此拳。据 “冯克善教拳的师傅”唐恒乐述此拳源流云,康熙年间有 滑县人杨丙,是武探花,做过京营都司,会打梅花拳。杨传 滑县朱兆村齐大壮,齐传唐恒乐。嘉庆五年(公元1800 年)冯克善拜唐恒乐为师,学得梅花拳吼冯克善得传后, 曾在豫、鲁、直毗邻地区传授此拳。光绪(公元1875- 1908年)时,领导山东冠县梨园屯反帝斗争的赵三多,亦 是著名的梅卷攀师。梅花拳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势梅花 桩、五势头、梅花老架以及八方步、八方散手等。

八卦拳,清中叶已见流传。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 年)山东寿张人王伦率众举行清水教起义。王伦善拳棒, 师承于河北南宫高口地方之李姓,所习何拳不明。王伦 -的干儿子张百禄及张之母舅孟二,皆以精八卦拳著称。并 借传习入卦拳,为王伦发展教众。河南总督管巡抚事何熠 奏折云“孟二曾于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到豫传教,近 年以来,张百禄又来往其间,招徒聚众……阳以教习拳棒为名,阴行其谋为不轨之实唾。张百禄和孟二在河南遂 平和太康时,张成章等十五人曾“投拜为师,学习八卦 拳”,“张百禄自遂平回家,开了十五个徒弟名字交给王伦。嘉庆时,参与天理教起义的饶阳人刘玉隆兼精八卦 拳、金钟罩。光绪间,冠县人徐保占以八卦拳称名。八卦 拳包括拳套24路,分为上八卦、中八卦、下八卦三级,合 三八二十四之数。这些拳路直线往返,动作紧凑,劲力刚 猛。其要诀为“你打俺不护,俺打护不住”。洪拳,亦称洪家拳。洪拳起源不明。或说是福建漳州 茶商洪熙官所创,或说是洪整理早期洪拳技法而融为一 家;或说是洪得自少林至善禅师。从天地会的文献看,洪 拳的形成和发展,与洪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洪门问 答》列洪拳为会友习武应首学之艺。又如,《洪拳谱》称其 开式“步踏中宫”,表示不忘祖国。谱中《五要》之四,要求 习者有爱国思想,不能凌侮同族。这些都可能与天地会反 清复明的主旨有关。洪拳的主要套路有三进拳、铁线拳、 二龙争珠、夜虎出林、五形拳和十形拳。洪拳注重正面攻 击,硬打紧逼。同时强调“你不来,我不发”、“重桥须漏 打”等后发制人和避实击虚的打法。

清拳源流时,别少林为外家, 在武坛上出现了以技法、特点为标准的武术分类概念。一 些技法特征相同或相类的拳种归合一群,形成较大的拳 术流派。传统的少林拳派,以及清末或民初始现端倪的南 少林派,皆属此类情况。

代民间教门和秘密结社,为反抗清朝统治者的民 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反抗外来侵略,借助传习武术,发展 组织,养成武装力量。民间拳师和拳手以报国为己任,积 极投身于反抗斗争,促成了拳会与教门结合,极大地推动 了民间武术的传播。然而,由于教门与拳会混杂,教门的 神秘主义宣传,也影响到了武术的发展。尤其是蔓生于广 大农村的白莲教,为了激励人们习武,勇于与手持洋枪洋 炮的敌人斗争,借助武术硬功特技表演,宣传神灵附体,宣扬神仙圣贤下凡传授真功,等等。由是,神传仙授、托圣附贤、无限夸大技击功能等意识渗入武坛, 给本来注重实践、讲究实效的武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玄虚的色彩。

近世所见拳种流派,一部分在清以前,已成体系或已 见端倪,大多数是在清代形成体系,或者基本成形。据 1983-1986年挖掘整理的材料,在清代武坛上“源流有 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逾百个。其主 要拳种为:少林拳、心意六合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挂拳、通臂拳、翻子拳、戳脚、红拳、查拳、华拳、 八卦拳、三皇炮捶:六合拳、太祖拳、罗汉拳、拦手、秘宗 拳、螳螂拳、猴拳、醉拳、五祖拳、地术犬法、洪家拳、咏春 拳、佛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达尊拳、龙尊拳、鹤 拳、蔡李佛拳、孙膑拳、硬门拳、法门拳、字门拳、梅花拳、 工力掌、花拳、岳氏连拳、绵拳、蓑家拳、巫家拳、白眉拳、 僧门拳、岳门拳、杜门拳、赵门拳、洪门拳、化门拳、慧门 拳、余门拳、弹腿;七势、金狮拳、虎形、南枝拳、八拳、孙家 拳、孙门拳、于门拳、王门拳、严门拳、空门拳、岳家拳、三 十六路宋江拳、鱼门拳、杨家拳、梁家拳、精合拳、蹉跤门、 石头拳、护身拳、指东拳、明堂拳、秘思拳、清拳、四通捶、 顺手拳、水炮拳、佛汉拳、枪架拳、独门拳、豹虎拳、弓力 拳、三义拳、信拳、二郎门拳、傅拳、鸳鸯拳、九拳、清代武术流派的发展情况,可以概括地分为类同合 流,壮大拳派;繁衍支系,发展拳派;融会诸家,创立新派三类。清初,黄宗羲在撰述内家少林拳与少林派 少林拳,源自嵩 山少林寺僧众传习的 拳术。明末,少林寺几经战火,壁 坏庭空。清军入主中 原后,出于借助中原 文化加强统治的需要,修复寺庙,礼佛崇 禅。顺治八年(公元 1651年)和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地方官曾两度修整少林寺,康熙帝 于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为山门题写了“少林寺” 匾,还题写了“宝树芳莲”四字,悬于大雄宝殿内。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亲批谕旨重修少林寺,少林寺的建筑规模。乾隆帝于乾隆十五年(公 元1750年)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赋诗二首。此后, 嘉庆和道光年间,均有修建。清代历朝统治者对少林寺的 庇护,虽没有明言倡导武术,道光八年(公元182宫年)三月二十五日,河南开、归、 陈、许道员麟庆,代巡抚杨海梁祭祀嵩山时,观看少林寺 武僧校拳。他在《鸿雪因缘图记》中赞述云:健僧校于殿前,熊经鸟伸,果然矫健。

由于上述情况,少林武功的名声较前尤盛。加之确有 一些少林寺僧将所习拳棒传入民间,出现了一些与少林 拳拳技、拳理相似、特点相近的拳术,附名“少林”,到后来 乃至出现了一个内容庞杂的“少林派”,甚至还妄称“天下 功夫出少林气。少林拳发展至清代,参融禅理,兼修气功。少林传人 称,清军入关,少林拳“乃参证禅机,冀臻上乘,于是始有 内外交修之旨,身心两修之功”。当时,少林寺将《易筋 经》、《八段锦》和《分行内外功》等作为内功进行锻炼,并 辑为《内功图》。王祖源曾于咸丰时在少林寺得所传《内功 图》和《枪棒谱》。由此,少林拳开始从重练外刚,主于搏人,向拳禅一体、内外交修演进。

“南少林”或者“南少林拳”之称。 至今还未在清代文献中见到。建在南方的少林 寺有多个,南少林寺究 指何寺?此系拳技源自 何都都是有待考证的课题。大致有二:其一,清晚时期,崇尚毒山少林寺拳技 之风颇盛,不少翠则顺借此风而起。其二,清带叶,天地 会(内称洪门门问答》称,会内所习洪拳,出自少林 寺,此寺在福建境内。随着天地会在南方水陆运输沿线地 区的扩展,这神说法也广进'入武坛流传的一些 地方拳种,也会此说,称其源自南少林寺。以致苗现了 一个内容庞杂的南少林拳系。

晚清时期,拳派的代表人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 上,增益实践所得,形成新的技法特色,促成了该拳种新 流派的形成。各式太极拳的繁衍,即属此类情况。关于太极拳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据武术史家唐 豪等考证,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 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陈王廷所编拳套七路,另有专门练习周身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灵敏性 的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方法。这些拳械在陈家沟五传至 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年)时,始传外姓杨露禅。此后,太极拳从一地一族的小范围传向全国,并逐步衍生出了赵堡架、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多种太极拳支派。

赵堡太极拳早期传人为陈氏十五世拳师陈青萍 (1798—1868年)。青萍师承于其族叔有本。有本所传陈 氏太极新架,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逐渐扬弃了某些高难 度动作。青萍得传后创编了一套架式小巧紧凑,动作缓慢 的套路,传于陈家沟邻镇赵堡,后人遂称之“赵堡架”或 “赵堡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始自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初从陈家淘陈 氏十四世拳师陈长兴习技,得传后,手清道光三十年(公 元1850年)左右返永年设教将所学陈式老架拳传武禹襄得武氏推荐,至北京传习拳艺。他为适应 保健需要,根据长期的教习经验,改陈式老架拳,创编成 拳架舒展严谨,动作和顺,轻灵沉会兼而有之的杨式太极 拳架。此拳架经其子杨健侯(1839—1917年),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等人修润,定型为现在流行较广的杨 式太极拳套路。

武式太极拳始自河北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 年)。武禹襄自幼习武好文。约清道光三十年从杨露禅学得陈式老架太极拳。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途经河南 怀庆(今温县)赵堡镇,从陈青萍学陈式新架太极拳。此 后,武禹襄钻研拳谱,揣摩拳架,勤习体验,多有发悟,创 编成拳势紧凑、步法灵活、动作柔缓的武式太极拳。武禹 襄关于太极拳技理的论述颇多,对后世太极拳发展和太 极拳的理论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孙式太极拳始自河北完县人孙禄堂(1861-1933 年)。孙禄堂初习形意拳、八卦掌,民国初年从郝为真学得 武式太极拳后,遂以武式太极拳为基础,吸取形意拳进步 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特点,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特 点,并融入这两门拳术的一些手法,创编成孙式太极拳。

 

浏览1,3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