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现代化武器日新月异的今天,除了近身搏斗以外,武术在战争中已经不起作用。可是,武术与现代人生的联系仍然十分紧密,除了武术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以外,它还显示了越来越普及的趋势。中国武术正在超越国界,远涉重洋, 走向全世界,这股发展势头反过来又必将促进中国武术水平的提高。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武术已经引起了学术界部分人士的重视,他们正在从生理学、医学、哲学、物理学,技击学等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的研究。他们将同武林人士一道,以科学的严谨的治学精 神,探索中国武术的本来面目,廓清历史的迷雾和愚昧的神 幻包彩,使武术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武术的技击功能正在被人们重新认识,并被赋予新的人 生含义。武术技能与商品意识的迅速结合,使武术也被纳入 了商品经济的轨道,武术更加普及了,但同时也公开商品化 了。现在,以武师的武技高低和名声大小而以质论价、交钱学艺巳成为武术界的普遍现象。过去武林中人的那种孤洁傲骨正在逐渐被万能的金钱所替代,趋炎附势、阿谀权贵之风 也正在武坛上悄然蔓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九人们的生活节奏将会越来越快,人俏的目光也会越来越实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武术的自身存在和发展也必将经受新的考验。一些繁琐而用处不大的练功程式将被抛弃,某些华而不实的拳路和动作将被淘汰。在武术各流派的竞争和溶汇的过程中,将会提炼出一些更加精 简实用的套路,甚至会产生新的以实用性见长的门派。
未来的一个时期将是中国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同时也是 出国武术各门派之间的大融合,大竞争、大淘汰时期。发展 与竞争是一对李生姐妹;融合与淘汰也是历史的必然。在科 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武术必将步入更高的境界,闪射出更 加炫目的光彩。
中国武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约到博,又由繁到简、由博到约的漫长的、曲折的历程。从先秦时代到 明清时期九中国武术大体上是由简到繁、由约到博。到了清 代,武术界派别林立,各有所长,形成了繁富而博大的武学 体系,在武术史上蔚为奇观。也就在这个时期,以太极、形意,八卦为代表的内家拳种迅速崛起,标志着武术史上一个 新时代的悄趟来临
内家拳阑特点是技击与内功紧密结合,练功与健身养生 令为一体九动作质朴套路简约,无花架子厂在技击上可以 产生以少胜多的功效。因此内家拳在短短一百年内,由北而南风靡全国厂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由国武术的传播,大体上是由北而南的走向。 不少著名拳种的发源地,大多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北 京等几个省市,即偏重于华北地区。像在中国武术中享有盛 挣夕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少林拳系,即发源于河南登封少林 寺,以后又辗转流传到南方,形成南少林拳系。八极、劈挂翻子、鹰爪戳脚、梅花、绵掌诸名拳均从河北传出,潭腿 从山东传出( 一说源于河南谭家沟元 长拳亦从山东传出。 室于内家诸拳种,除流传不广的武当派以外则全部源于竿北地区太极拳源手河南温真陈家沟,形意拳源于山西,夫成拳源于河北八卦掌源地不详,但却是董海川于1866年 (清同治五年)在北京授徒后开始流传雨。
中国诸重要拳种的由北而南的传播走向有其历史渊源也与地域性的心理气质有关。今华北地区古称燕赵之地,自 古以来即为战略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处。所以华北地区历史 上战乱频仍兵连祸结。其自然条件又远不如江浙一带,历年多有灾荒厂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在这样的历史环境的磨练下,华北地区人民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艰忍不拔、刚勇骡 捍、沉厚淳朴的气质特点。他们身体强健,伟岸有力,但思想较为保守,接受新事物较迟而“得寸守寸,败亡不 易”。《汉书•艺文志》中记载。“齐愍以技击强,魏惠 以武卒奋。力战国时期,齐、魏的疆域即大体在今天冀鲁豫 一带,可见早在二千多年前,当时华北丁带的技击水平就已名震南北。西汉初年这一带又出了几位名垂青史的大侠, 却鲁地的朱家,洛阳的剧孟,济南的晌(击仙)氏,陈地 (今属河南:)的周庸,代郡(今属河北)的诸白,梁地(今-属河南)的韩无辟,阳翟(今属河南)的薛兄,颍川(今属河南)的韩孺等,虽遭官府屡次严禁而“纷纷复出外,当时的游侠尚武之盛风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历史土壤中,武术 较早走向成熟是合乎情理的。
随着历史上中原文化的数次南迁和南北人民交流的扩 大,北方武术逐渐传入长江以南地区,推动了南方武术的发 展。但元、明、清三朝均定都北京,统治时间长达六百多隼 (1271—1911),而明,清两朝(1368-1939)的五百多年 间又是中国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因此华北地区的尚武之风睡 着政治中心在北方的相对稳定而得以持续发展下来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士大夫习武成风。清军入关以后, 各地义军蜂起,战争至为惨烈。抵抗失败以后,不少知识分 子为躲避迫害,或隐居,或剃度出家,依然练武不辍,以图 光复故国。他们既有一定的武功根底,又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他们将民间武艺带入寺院,与原有的寺院武功交流融汇,又一 加以提炼、总结,使寺院武功愈臻精湛。清朝初年,统治者 严禁民间练武,唯有少林寺等寺院的僧众加暗地坚持练武— 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寺院武功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巩直了少林武术的正宗地位,成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武术发展匈个特点。
清末民初之际,北京成为中国武术的中心,那里聚集了 国内有数的一流高手八许多门派的宗师巨匠荟萃一堂夕互桓切磋武功;极一时之盛。其后,随着一些武林高手的南迁内家拳以北京为中心,由北而南迅速传播,以太极拳传播快,其次是形意拳,八卦掌、大成拳等。其他一些拳种,如燕青拳(即迷踪拳)、潭腿等也渐次流播到南方。这次北拳 南传的大致路线是,北京上海-广州-港澳-海外,其时间大体在本世纪初叶至60年代,持续了半个世纪左右。这大 概是自明清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北拳南传。当然,在这一时期内,也有优秀的南方拳种北传的实例,如自然门即由四川 传至北京,而后又南传至广州。广东南拳之一的虎鹤双形和 峨眉拳系的一些拳种也逐渐在北方流传。
经过这次北拳南传之后,中国武坛的南北两大地域形成了大致平衡的格局,但各地域仍然具有自己的某些传统优势, 如北方的少林拳系(包括螳螂、劈挂、戳脚.翻子、梅花、 洪拳等)以及太极、形意、八卦、大成等,南方的南拳拳系、 峨眉拳系、武当拳系等。即如形意拳而言,目前虽已传遍全 国,但仍以形意三大支的故乡 —— 山西、河北、河南的基础 较为雄厚。陈氏太极拳的故乡河南和其他几支太极拳的昌盛 故地北京至今仍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太极好手?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北拳南移的过程仍将缓慢 进行,其流量祜速度将依然高于南拳北移的进程。同时,中 国武术的由繁而简、由博而约的演化过程将会逐渐加快。
中国武术派众多,许多门派中的套路都十分繁富,其 中有些套路的实用价值并不高。有些套路虽然具有一定的实 用价值,但其中的重复动作和华而不实的动作不少。由于武 术的首要特征是技击性,所以一些套路将在实践中逐渐被淘 汰,有的套路棺被简化‘套路较少、动作质朴、兼有养生与技击双重作用的内家 拳将会进一步普及,内功与技击相结合的练功方法将会被更 多的人所乐意接受。
我国武术界的文化层次在整个文化界中相对来说是比较 低的,关于武术的总体理论水平目前仍处在相当低的层次上, 较有造诣的武术论著十分罕见绝大多数武术书籍只是一股 性地介绍套路和技击方法,甚至有相当数量的门派拳路至今 仍是靠口头传授,未能整理出版。
近百年来,内家拳中的太极和形意两门之所以得以迅速 流传,除了它们本身的优点以外,还因为这两门中都出现了 一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好手,他们既比他人更容易参悟内功和拳理,又善于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使之具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本门拳术的普及和提高。截至目前, 在中国武术的各门派中,仍以太极和形意两门的理论水平较 高,所出版的理论专著较多。在这些理论专著中,作者们早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套路介绍,而是着重探索内功与技击 的关系,而且他们并非十分保守,对于那些历来被武术界秘不外传的内气运行、以意发力以及技击的精微之处均有所论 述,这在其他拳种的有关著作中是很少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中国武术界的整体文化水平也将相应提高。由于武术的普及, 近年来许多大学生练武成风,也有-些夙爱武术的学者加入 了武术理论研究者的行列,这样势必使武术界的整体文化水 平得到较迅速的提高。向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建设科学 的武学理论体系,这是今后中国武术界所面临的-个重要课 题。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国武术仍将继续沿 着简约实用的方向发展。为了突出其实用性中国武术将不得不牺牲其部分的观赏价值由此,擒拿及散打技法将会引起更多人的研究和重视。由于武术各门派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融汇渗透,今后很有可能诞生一些以技击见长的新的门派。
中国武术的发展长河有始无终它最终被人类认可的也 许将只是健身功能和养生功能,但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 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将首先重视它的技击功能,并将尽 力发展和完善这一功能,这是由社会需要所决定的。
浏览4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