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商品化现象并非始于今旧时的保镖、护院、 江湖拳师、职业拳师、武术教官等等,都是凭一身武艺换饭吃的。武术界中早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三十年前将钱换艺,三十年后将艺换钱”,可见金钱与武艺从来就不是对立的。作为一门特长,武术当然可以成为一种谋生手段, 就象人们以文字或手艺谋生一样,是无可厚非的。
从本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由于社会制度的变革,保镖、护院一类的职业几乎从社会上消失了,江湖拳师也几乎绝迹,只有职业拳师还可以继续收徒授艺。一些武林中人不甘于寂寞,在城市中的武术辅导站传授武艺他们几乎无任何报酬,而多靠其他正常职业谋生。也有相当一批武林中人转入教学系统,担任体育院校或一般院校的武术教师 还有一些人成为各级武术运动队的教练。在这一阶段,武术 的商品意识明显淡化了,许多拳师都是义务教拳,以收费为 耻。武术教师和武术教练们也都致力于本职工作,以教育下一代、发展武术事业为己任,除国家发给的工资以外并无其 他收入,他们很少凭武艺去挣“外快”。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罕见的拜金狂潮,武术也不可避免地被卷了进去。武术重新发现了自已独特的经济价值,它作为一种商品 在市场上抛售,而且居然颇为走俏
近年来,教拳谋生成为一项时髦的职业夕各种各样的武 馆、武术院、武术学校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保安公司也已在全国各地成立,为大企业、大商号或个人提供 经过一定训练的保安人员。有的地方甚至重新出现了镖局, 专职受雇护送货物钱财。有的腰缠万贯的富翁们开始雇用私人保镖和家庭护院。同时,由于社会治安状况不稳定,人们 普遍缺乏安荃感,广大青少年渴望学会几手防身自卫的功夫, 以备不时之需。社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的 不稳定,是促使武术商品化的最根本原因。
武术一旦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就必然以其实用功能来显示自己的商品价值,许多人花钱学艺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 的谋生手段拳师们收费授徒,也首先是为了谋生。在这种 情况下,武木与谋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武术的实用性也就 显得更为突出了。所以,目前武术体系中首先变成商品的是它的实用技击部分,而不是基本功部分夕更不是需要多年修 炼的内功功法。意用先学,立竿见影,这是目前武术商品化 的一个显著特点。一些拳师看准了这个苗头,纷纷举办那种 见效快、实用性强的训练班;在十天辛月之内,教人一些防 身招数,居大受欢迎。
由于散打运动的开展以及中外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 繁,中国武术要想保持住在世界的领先地位,除了加强武学 总体理论的研究以外,还必须对技击理论和技击招数进一步; 进行整理和研究,这种需要也必将促进武术向着实用化的方 向发展。
目前许多学武的青少年并不愿意在基本功上下苦功夫, 而是热衷于学习擒拿和散打招式。不少人要求并不高,只要 学会几个招式练熟了,一旦遇事能够防身即可。他们的这种想法也常常得到家长的支持。有的青年人明确表示学武就 是为找个工作,去当保安人员或者保镖、护院之类,据说 有的私人保镖月薪高达2000元,超出一般公职人员工资十几倍,在人满为患、工作难寻的中国,这也不失为一条谋生 之计。当然,也有人打算从基本功练起,扎扎实实学些本事, 他们并不一定全从谋生考虑,不过其中也有人打着这样的算 盘一旦学到些本事,即可开馆授徒。目前社会上并馆授徒的拳师,其中确有少数并无扎实的武功根底,更谈不上有什么内功造诣,.他们只是靠几手“三脚猫”式的拳脚去骗人钱 财,这是江湖上所说的“眼挂子”。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 了少数以卖艺为生的江湖拳师。他们闯荡南北,遇到人多的 地方就拉开场,表演几个套路,叮叮当当热闹一阵,然后向观众收钱。有的连藉械对练也没有,只是叫小孩子翻一阵 跟头,自己再装模作样地比划几下,就让小孩子向观众收钱。 这些世大多是腥挂子,没多少真功夫,他们的武艺只能 唬住外行人,一且有什么事就派不上多大用场了。
—笔煮矍遇到一俅拳师他百称从八岁起就开始练几 种 “高级内功力,至今巳练了将近五十年;已经达到了周身皆 力、;佛眼(即气功界所谓的“天眼”)开通的地步,并有不一守二戒)脚始丁达盘建术的忧思》栽19年9月246《中国体育报》少特异功能广天,他当众表演撞树绝技,并有电视台录像。 许多人慕名而来,想开开眼界。不料他所撞的只是一棵小碗 口粗细的桐树,他上步猛撞,又跳起来撞,但树身仅是轻微抖动而已,他又证八个小伙子抬着一根楝条向他撞来,他上步以肚皮发力承接,不料一下子被撞回三四米远,连着三次 都是如此,令人大为失望。最后电视台录像师指挥,让双方 均以慢动作相迎,檄条只轻轻抵住拳师的肚子,这位拳师才 算没有被撞退,好歹录了个镜头。事后,有几位根本不会武 功的小伙子也试着撞那棵桐树,树身居然也照样抖劫。
据笔者观察,这位拳师具有一定武功根底,也有丙功根基,但是其本人所言多有夸大不实之处。即以撞檄条而论, 他所承受的只是一种速度甚慢的直力,他又有内功底子,当 然可以承受得了而且条有一定的横断面的面积,檬条并 非竖直凌空砸下而是平行向前移动。这样,他所承受的冲 击力就远远小于橡条的自重,再加上他的肚皮与澳条的接触 面较大,使冲击力得以分散和缓解。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力 学问题。这里所举的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既有M尖挂子”(真功夫又不乏“腥桂子”(假功夫)的人物,正斯谓“腥 那尖,赛神他”是也。在武术商品化的今天?武林申除了戒 些为数不塞的真正高手以外,倒是以这类人最吃得并,也最得名利之实惠。门派意识的淡博
中国武术界历来门派观念极重畛域之见分明八习武者!
拜师之后,倘不得师父允许,绝不准再拜别门派人为师,否则必将受到重罚。师父传授武艺时,严禁生人在场或偷看, 为的是提防外门派人窥探本门武艺奥秘。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文人相轻眇,其实武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头,历来不知 被多少武林英雄所觊觎,被多少武林门派所神往。自古以来, 无数次擂台比武,各门派好手之间的无数次较量,大都是这 种争胜心理的反映。直到清朝末年,八卦掌名师董海川与形 意拳名师郭云深二人还在北京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天的大比武,最后打成平手,议决形意、八卦合为一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传统观念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但武术界的门派之见依然根深蒂固,虽见松动而并未有根本 的变革。不次前还出了这样一件事:国内有一家报纸曾刊登 文章说几十年前上海某派某人曾击败北方某拳派的一位创 始人。这本是一陈年公案,报社编辑未经核实即予以发表, 后来又有一家晚报添油加醋,渲染更甚,由此引起轩然大波。 北方该门派有人到上海,会同上海武术界人士去找某人,又 到该报编辑部要求澄清事实。该门派的弟子们也纷纷表示南 下,意欲与某人一决高低幸亏该门派一位老拳师颇明事 理,一方面刊文说明事实真相—方面严喻众弟子不得妄生是非,才使得事态未能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直到今夭武 林中人仍把门派声誉看得极重。
上述争端的最后解决还是比较理智的,笔者曾耳闻目睹 不少次门派之争以比武并始以结仇告终。十几年前,一位颇有名气的跤手迁居某市,应邀到一处跤场比试。他连连捧倒数入,该跤场众人见无入可敌,竟恼羞成怒,手持兵刃、 砖头,将这位跤手团团围住,意欲众殴,幸被别人劝开,这位跤手才得以全身而退。还有一位拳师自称是山东某镖局的传人,他的一个徒弟因主动找人试手而被打败,他就亲自出马, 三番五次找上门来要为徒弟出气。某市有数大门派,彼此实 力相当,几十年来明争暗斗,屡生事端。70年代初期,某地 一个门派的两个人在外市杯架栽跟头,他们竟回去约了人 来,携带兵刃,往复数百里找人报仇,于深夜潜入对方家中, 大战一场。还有一位老拳师,当时已年近八旬,而脾气甚大,只要他的徒弟在外面打架吃了号,他从不问是非曲直; 兜脸就是一记耳光,大骂徒弟给自己丢了脸。凡此浦种并 非危言耸听。武林中的门户之见,实非外人所能想蒙,也非 外人所可a解。

浏览7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