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飘如游龙的六合枪
练枪需要一定的体力、臂力、腰力和足力。别看一 根长不过八尺,粗细仅可盈把的木杆子,如果缺乏以上 4种力量,就很难使这杆枪舞弄得“飘如游龙”。有些 人认为女子武术运动员是不宜练枪的,然而看了李福妹 表演的“六合枪”,觉得并不尽然。李福妹不只是能练, 而且练得非常出色。
“六合枪”的表演是以丁字步持枪起势,李福妹对 这个简单的起势并不随便看待,她凝神静气,使精气神 在此时会聚起来,为下面的一连串的动作做好了准备。
枪术中最主要的招数是由拦、拿、扎组成的“中平枪”。武术家常说:“中平枪,枪中王。”这个招数要求 足、腿、腰、身、臂的力量能够贯达于枪尖,并要求在 扎出之后须使枪尖、鼻尖、足尖同在一条纵线上,所谓 “枪照三尖”。李福妹在表演“六合枪”的这些招数时,她运用的是“腰把”。“拦”则仅用右手腕力使枪把贴腰上翻,并不抬肘,腰身随之右转;“拿”则仍用右手 !
腕力使枪把贴腰下翻,腰身随之左转;“扎”则使腿后 '蹬,枪贴腰身送出。所谓“把不离腰,腰不离把”,就 仵一蹬、一转、一翻、一扎中,全身力量便集中起来直 :透枪尖,技法的运用可以说是相当熟练。
武术讲究神形兼备,单纯的形体动作的灵活,并不 能说明武功的高超。李福妹的“六合枪”在传神这方面 也是练得相当出色的。在第二段里有一个横扎一枪之后 紧接着将枪向后一摆,两腿蹲成马步的“勒马带枪” 势。这个招势,李福妹使用了 “先缓后急”的技法,并 使眼神与动作同化,不仅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而且做 到了“意发神传”的境地。
“六合枪”的表演,最后是以左手拖枪急步侧空翻 接虚步持枪收势。如果没有充沛的体力和顽强的意志, 是不可能完成得了的。李福妹却不费力地就翻过去了, 而且在落地后的那个虚步又坐得像泰山石那样稳扎,功 力确见火候。
四十一、运螳螂之斧
当我们郊游的时候,有时会在树枝上或路间看见一 种绿色的、胸长腰细、腹部肥大、头呈三角、复眼突 出、前脚像一对锯斧似的小动物,如果你用手去触碰它 的话,它便会挺起胸来,举起那对锯斧向你进行反击, 那就是螳螂。一只小小的昆虫,除了动物学家,恐怕不 再会有人对它注意了吧!然而我们的武术家却对它发生 过极大的兴趣。
“运螳螂之斧”,一对锯斧般的前脚是螳螂捕捉其他 小动物和防御敌人向它进攻的利器。据说在宋朝的时 i 候,山东有一位名唤姜彬的武术家(更多的说是名唤王 | 朗),一天正在山中散步,偶然看见一对螳螂在树枝上 i 争斗,它们那种细腰巧躲、前脚勾搂的“运斧”姿态和 动作,引起了这位武术家的注意。他看着看着就看人了 神,不知不觉地在树旁模仿着它们的动作而手舞足蹈起 来了。后来他回到家里便养了许多螳螂,每天引逗它们 : 争斗,在争斗中观察它们的动作,模仿它们的姿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终于汲取了螳螂“运斧”的特长以 及细腰巧躲的姿态,和拳法融化在一起,创造了别具风 丨 i 格的“螳螂拳”。
汲取动作的特长来创造拳术,武术家们认为应该是 “贵在取意”,应该把动物的特长提炼为“拳术化”,而 不该使拳术形成为“动物化”。螳螂拳在这方面是个很 好的典范。幢螂拳的创作贵处,就在于它是取意幢螂的 那种“当铁不避”的勇奋和闪躲、“运斧”的灵巧,并 使之“拳术化”,而不是毫无意义地去仿效螳螂的爬行 或飞翔。
螳螂拳的拳法,多短拳而间有长拳,擅使腕、肘、 臂的勾、搂、采、挂、棚、捋、挤、按、崩、劈、挑、砸等方法。讲究“行肩运肘,活腕抡指”。运使的时候, 则要求“势快招连” “一招三变”,强调拳法的快速和 敏捷。像“反车辘辘捶”“采三手”等动作,都是一招 紧连一招,一势紧接一势,含着“迫使对方不及还手”的意味。
螳螂拳在运劲上也具有许多方法,特别讲究“刚、脆、横、裹”诸法。这些劲法的运用,使幢螂拳形成了 “刚焊活泼”的运动风格。
螳螂拳的身法是变化多端的。讲究“拧腰坐胯”,强调身法的变化不管怎样地俯、仰、折、扭,都必须保 持下盘的稳固和“尾闾中正”,只准“动腰”而不许 “走胯”。这一特点使幢螂拳在运动中突出了它那“势偏 骨正” “枝摆根固”的气势和神韵,同时也对腰椎的柔 韧和弹性以及下肢的力量和稳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促 使这方面的身体素质有所发展。
螳螂拳的步法,一般地多以滑步、拖步、跟步为 主。讲究“快而不重” “散而不乱”。“步不快则拳 慢”,螳螂拳的快速、敏捷,要求步法相应地紧快。手快、眼快、身快、步快,汇成了螳螂拳整个套路的气 韵。
讲到套路,螳螂拳流传下来的套路有“折要、八 肘、拦截、崩步”以及“偷桃”等等。这些套路对发展 灵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起着良好的锻炼 作用。特别是对肩、肘、腕、腰、膝、胯等关节的柔 韧、灵活及坚固的锻炼更为有效。今后怎样能更好地 “运螳螂之斧”来增强人民的健康,将是武术整理研究 工作中的一项新的任务!
四十二、以跳为主的刀术
刀法家们常说:“单刀跳,双刀绕,单刀非跳跃不 能显其长……”甲组刀术规定套路的编制,看来首先就 是从这“跳”字上着手的。
上场出势,刀接右手吐了个“英雄独立”的架势之 后,第一招就是向前蹿越偷步坐盘,刀从身后缠头下 切,来了个“灵猫扑鼠”。下面接着在马步砍刀之后,I 将刀一抄向下挂起,一跳步又使个“灵猫扑鼠”,随后 i
只见把腰一拧,双脚跳起,一翻身仆步下蹲,刀随身转 挽了一个腕花,这一招唤作“怪蟒翻身”。第一段里就安排了 3个跳跃动作。
第二段里,接在3个撩刀后面的是跳步坐盘,刀从 身前撩起,一变腕子使刀迎面下截,这一招使的是“下 马擒将”;紧跟这招,将刀耍了个“金带缠腰”,身躯随之腾空跃起,在空中来了一个“旋风脚”;人从空中落 下,以“勒马观锋”的架势结束。
第三段的跳跃动作,一个是接着三劈刀双脚离地腾 空翻身、刀挽腕花前劈的“白虹绕日”,一个是用跳步做马步藏刀的“猛虎拦路”。
每段里面仍然有小的跳跃出现,前一段的“抱虎归山” 和后一段的“下海刺蛟”,都是用跳步去完成的。
第六段是跳跃动作最多的一段。一开端就是腋下藏 刀,双脚腾空向前飞踢,这一招名唤“鸳鸯双飞”,也 唤“鸳鸯腿”。当左脚落地继而又是一跃,刀做缠头抽 向身后,右脚落地,以左脚虚点地面,此招名唤“藏锋 待机”。接着是疾步前进,身躯跃起,在空中急转一周, 刀耍两个缠裹花,然后以马步落地,唤作“盘龙裹柱”。 此后又是左右截腕,“唰”地一声刀向外扫,身躯再次 跃起,一翻身仆步落下,刀按身前,这一招唤“铺地 锦”。更精彩的是接着“铺地锦”用右腿使了个前扫蹚, 就在贴地旋转中猛然一拧腰,把身躯跃起,在空中做了 个旋风脚,这一招唤作“鹞子钻天”。最后一招是用跳 步做的“败势诱敌”。
第七段也有两个跳跃动作,一个是“鹞子翻身”, 一个是“拖刀斩将”。
第八段是结束段,它是以“梨花舞袖”接“背刀旋 风脚”这最后的一个跳跃动作来结束的。
全套18个跳跃动作,对运动员的弹性、灵活、协 调、体力等身体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浏览7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