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关于武术教法中的几个间题

武术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项^的工作。如何摸索 出一些经验,加以总结,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师当 前的新任务。现就武术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初步谈谈武 术教法中的几个问题。

(—)武术的教学步骤

武术教学应该分为几个步骤?

武术教学的步骤,在积极贯彻先主后次、由简到 繁、循序渐进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分为下列5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动作方向路线的传授。

这一步骤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教导 下,_清楚和掌握动作方向路线的曲折迂回、来龙去 脉。

在这一步骤里,教师的示范应该是缓慢的、徐徐运 行的,可以像电影的慢镜头那样运动,步型也可以随意 一些,不必太低太工整。只要使学生完全看得清、弄得 懂手脚和身躯的路线过程及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就可。不必要求学生在步型方面如何正确,只要粗具形式就成。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教师的缓慢示范运动中完全能 够看清弄懂和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也可以使#生不至 于因步型的严格要求而产生疲劳,影响和分散了对动作‘ 方向路线的注章。 .

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一上来就以快速动作示范, 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弄不清楚动作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或者一上来就对弓步、马步等步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得学生,特别是初学武术的学生两腿郑得发累,疲劳 使中枢神经趋向抑制,对动作不再产生兴趣。这对武术9 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都是不利的。

第二步骤:动作势式步型的求正。

这一步骤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动作方 向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势式步型的准确与工整。

在这一步骤,教师的示范应把前一步骤的缓慢示 范变快起来,成为武术动作的正常速度,手、眼、身、 步都必须做到十分准确与工整。然而变快不等于动作的 贯串。如果在第一步骤里_是运用分解教学法的,那么在 第二步骤里虽然示范动作k快了,但仍然是分割的、不 贯串的。同时,所谓势式步型的求正,不仅是求其静止 时架势步型的准确与工整,也是求其在活动过程中手、眼、身、步变化部位的准确与工整。

不求贯串完整的目 的,就是要在动作的分割中间去解决动作过程中的工 整。例如《第一路初级长拳》第四段第二动“弓步撩 | 掌”,不仅是求其完成该动作后的弓箭步、前撩掌、后 勾手、静止身法等动作的准确与工整,并且对在过渡中 : 的仆腿、搂手、身躯的前移、两脚的变动,也都应该求其准确与工整。

这样的动作示范变快但不贯串的领做或 练习,能够使学生注意到和掌握到动作变化中的细微部 分,也便于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对动作变化中细微部分 的掌握程度。

武术是一种活动性的项目,中间的静止仍然是运动 的继续。所以决定质量的,除了静止定势的准确与工整 夕卜,更重要的还在于活动变化中的准确与工整。忽略了 这一点,就会大大影响动作的质量,就会把一个充满生 气的活的动作变成没有生气的“死”的空架子。

第三步骤:动作完整连贯的求一。

这一步骤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动作活动 过程

在这一步骤里,教师的示范必须是快速的、正确 的、连贯的、完整的。在练习中也必须要求学生做到这 一点。学生的练习次数应该较多一些,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中去掌握和巩固动作的完整性。当学生已经掌握了 前两步骤的动作要求后,在这里提出快速、正确、连贯、完整的要求,就不难完成了。

第四步骤:动作抑扬顿挫和意气神法的精究。

这一步骤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法,能够在运动中表现出武术的风骨来。

在这一步骤里,教师必须向学生分析套路动作的性 质、作用、意向、节奏、韵律,进而使他们掌握这些方 面的基本技法,逐步地使形体动作和心志活动结合起 '

来,以达到武术“神形兼备”的要求。在这一步骤里,: 教师应该通过示范和讲解告诉学生这个动作的力量速率、停歇顿挫,什么时候该快、该慢、该刚、该柔,什么地方该停歇、该顿挫,以及怎样使气、怎样运用眼法 把动作的意向表达出来。

武术的套路动作,一般是极讲究抑扬顿挫、吞吐浮 沉及心志活动的。如果只注意到动作的工整和节奏,忽 略了心志活动,那就不是武术了。武术是要求“神形兼 备”的。

第五步骤:习而令其巩固。

这一步骤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练习,对在前四 个步骤里已学过的东西逐步地加以巩固。

在这一步骤里,教师可以组织集体或分组练习来检 查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复习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巩固 ,教学。武术的行话唤作“学而不练,徒学也”。“学必 练,练则熟,熟则久,久则灵,灵则神,灵则不虑而 行,神则不期而应”。反复练习是巩固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技术的必要手段。因此要有目的、有要求地反 复练习。

从武术整个的教学阶段来说,这5个教学步骤还只是树立概念的阶段,并不是提高阶段。所以在“习而令其巩固”这一步骤里对技术的提高还不能有过高的要求。

决定武术教学步骤的根据是什么?

武术动作的基本特点一个武术动作包含着方向路线、架势结构、力量速率、停歇顿挫、意气神法5个基本要素。其中,方向路 线又是基础的基础。否则就产生不了武术的势式、动 静、快慢、刚柔、顿挫,没有正确的方向路线的活动,就产生不了正确的势式。所以说,武术的动作取决于方向路线的正确活动。架势结构的工整与否,影响着武术 势式的平正优美,也较多地影响着武术“骨法”的精劲 完整和精、气、神的统一。力量速率决定着武术动作的 刚柔快慢,停歇顿挫决定着武术动作的节奏层次,意气 神法决定着武术动作的气质风采。如果只有前面的两个 要素,就表现不出武术的风骨,然而后面的3个要素, 又必然以前面的两个要素为基础、为主体。没有基础、 没有主体,后面的3个要素便不存在。

武术教学步骤的先是动作路线传授,次是势式步型 的求正,后是抑扬顿挫和意气神法的精究,就是根据武 术动作基本要素的主次来决定的。当然,在这里面也顾 及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对象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武术的教学步骤并不是不可 改变的。对初学武术的学生,采用上述的“五步”教学 步骤是合适的。但在第四步骤动作的精究上,还须注意 要求的分寸,因这涉及到武术修养水平。没有要求是不 对的,过分的要求也是不合实际的。对有基础的学生,特别是武术运动员出身的学生,只要采用后面的3个步骤进行教学就可以了,但第四步骤动作抑扬顿挫和意气 神法的精究,应该是对他们进行教学的重点。

(二)武术的分解教学法

武术的哪些动作应该采用分解教学法?

一般地说,分解教学法往往运用于比较复杂繁难的 动作,把动作分成几个部分依次传授给学生。而在武术 教学中,分解教学法的运用却有它自己的规则。对下而 :

的3种动作,不论是否复杂繁难,都须采用分解教学 法。

方向路线的变化较复杂繁难的动作

这种动作不用分解教学法,就不容易使学生掌握动 作方向路线变化的细节。例如《第二路初级长拳》第二 节第二动“转身弓步顶肘”,右上肢从头顶上方开始, 要经过左肩、腹前、髋外侧、肩外侧,然后屈肘上架, 在这过渡中又有按掌、旋臂、直腕、抖腕等变化;左上 肢则从身后开始,要经过髋外侧、胸前,然后屈肘平 举,在过渡中也有握拳的变化;两下肢从歇步开始,要 经过270°转体,然后成弓箭步,在过渡中同样有扣脚 尖、转脚跟、上半步、蹬腿、屈膝等变化。上下肢的这 些变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变换?它们之间又是怎 样配合?像这样变化复杂的动作,如果不用分解教学 法,学生就无法掌握其中的细节,就会使动作流于形 式,也就大大降低了武术动作的质量。相反,如果采用 分解教学法,把整个动作里面的若干变化的细节分解到 几个小节里,——地予以解决,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 果。

比较复杂繁难的动作,有时也可以采用上下肢分解 法,然后再互相配合连贯起来。

方向路线的变化比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在采用分解 教学时,分解的节次、部位不应该过细,否则最后结合 时,学生就会感到困难,往往顾及到这一部分,顾不到 那一部分。这对一个动作在变化过程中的每一节次之间 的手脚相合、上下相随的协调性影响也很大,是个值得 注意的问题。

含有主动和宾动的动作

在武术的一个动作里,有时包含着主动和宾动。对 宾动的忽视,往往会影响主动的突出,也会使动作的意 义不明。所以在武术的传统技法中,就有“衬宾托主” 之法。那么什么是主动,什么是宾动呢? 一般地说,在一个动作里,过渡变化中的格守招数或搏击招数是宾 动,终点定势时的格守招数或攻击招数是主动。例如 《第一路初级长拳》第二节第三动“弓步搂手砍掌”, “搂手”是该动过渡变化中的搏击招数,它就是该动的 “宾动”;“砍掌”是该动终点定势时的攻击招数,它就 是该动的“主动”。再如《第一路初级长拳》第四节第 四动“弓步上架推掌”,屈肘“上架”是该动过渡变化 中的格守招数,它就是该动的“宾动”;“推掌”是该 动终点定势时的攻击招数,它就是该动的“主动”。

含有主动和宾动的动作,如果不采用分解教学法, 那么学生对宾动的掌握往往是不够清楚的。像“弓步搂 手砍掌”这个动作,学生往往是错误地把宾动的搂手放 到超过准确部位的外侧方去完成,同时对搂手的搂、 抓、拧等细微变化极为模糊,使主动的目的性不够突 出,整个动作的动作意义失掉了完整性。像这样的动 作,就须采用分解教学法。

富于顿挫的动作

武术很讲究抑扬顿挫,一个套路里有套路的顿挫, 在一个动作里有时也有动作的顿挫。顿挫性动作的好 坏,影响动作节奏的强烈与否。为了使学生掌握动作的 顿挫,这种动作也须采用分解教学法。

武术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富于顿挫性。富于顿挫的动作,一般有3个因素:①在一个动作里,含有轻重之 分的因素。如《甲组长拳规定套路》第一段第四动“震 脚马步架栽拳”,其中“震脚”是个重动。为了使这个 重动和后面的“马步架栽”形成前呼后应的轻重相映,震脚之后须做稍顿而后接做马步架栽,这样使轻重均有 衬托。动作轻重有所衬托,节奏就显得强烈。②在一个 动作里,含有突然改变方向的因素。如《第三路初级长 拳》第一节第八动“马步架掌”,其中前半部的左勾手 变掌前穿,左掌前进路线是直线的,方向是朝正前的, 身躯和眼的注视方向也是朝向正前的;后半部分的马步 上架,左掌突然由直线的前进路线改变为弧线的回环路 线,方向由正前变为向后,身躯和眼的注视方向也由正 前突然改变为向后。如果中间没有顿挫,不仅使左掌失 掉了前穿的意向,把前穿模糊为上托,而且使转身、变 脸也失掉了凭借,形成不了呼应。如果中间停顿时间过 长,则又会使动作形成两部分分割,失掉动作的完整 性。只有使前后两部分中间略作顿挫,才能显示出动作 的意向、节奏和完整性。③在一个动作里,含有擒纵或 拿打之分的因素。如傑一路初级长拳»第四节第三动 “推掌弹踢”,其中左掌变拳回收是个拿势,右勾手变掌 推出和左脚的踢伸是个打势。在拿与打之间如果没有顿 挫,那么动作的一拿一打、一擒一纵,就显示不出矛盾 i 的对立统一,主宾动无法突出,节奏也无法形成。

富于顿挫的动作,如果不采用分解教学法,学生就 丨无从知道这一动作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不该停 顿,顿多长时间,挫多快速度。学生不掌握动作的停歇 - 顿挫,在练习时也就无法表现出动作中应有的节奏。动作节奏不强烈,武术的“味儿”也就不会浓厚。

复杂繁难的武术动作应该怎样进行分解?根据是什么?

一个武术动作,总是包括着起势、过渡、变化、定 势等转换过程。有的动作,除了起势和定势之外,它有 着好几个过渡和变化;有的动作,除了起势和定势之 外,它只有一个过渡和变化;有的动作,它的起势就要 有一个过渡;有的动作,它的起势恰好是前一动作的定 势,无须再有过渡;有的动作,除了起势和定势之外, 它只有过渡而没有变化;有的动作,除了起势和定势之 外,它只有变化而没有过渡。

什么是动作的起势、过渡、变化、定势呢?

所谓起势,就是这一动作的起点。动作的起点,都 有它一定的位置。比如一个冲拳动作,它的起点位置一 般是在腰际,如果两手下垂时要做冲拳动作,就须屈肘 把拳先放到腰际来,然后才能冲击出去。这个由下垂到 屈肘把拳放到腰际来的过程,就是这个冲拳动作的起 势。

所谓过渡,就是这一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经历过程 或动作中间每个段落所经历的过程。比如一个冲拳动 作,拳从腰间向前冲出便结束了这个动作。由腰间开始 到把拳冲出结束,这一经历过程,就是这一动作的过 渡。在一个过渡里面,只有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是只有 一个上肢或只有一个下肢在单独运动的,唤作“单式过 渡”;在一个过渡里面,两上肢或两下肢同时运动,或 是上下肢一起运动,或是与身体一起运动,唤作“复式 过渡”。

所谓变化,就是这一动作过渡中间的转变过程。比如《第一路初级长拳》第二节第四动“弓步穿手推掌”, 穿掌是一个段落过渡,而穿掌之后变为勾手,就是一个 变化。变化也有“单式变化”和“复式变化”的分别。

所谓定势,就是这一动作的终点。

一个复杂繁难的动作,它总是多段落、多变化的。 在教学时要把这个动作分解为多少小节,就应该根据这 一动作的起、过、变、定等转换过程。过渡和变化的层 次较多的,就要多分它几节,少的就少分几节。如果不 是根据动作的起、过、变、定来进行分解,将会使学生 无法掌握动作过程变化的细节,也会影响动作的手眼身 步法的协调和统一。

武术的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般的动作在运用分解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了动作的 各个细节之后,必须使之过渡到完整。但是,某些动作 从分解到完整,却不一定从形式上去强调它的完整,而 是从意向或气机上去强调它的完整,在形式上反倒使之 “割裂”。如前面讲到的“弓步搂手砍掌”这个动作,从 分解过渡到完整时,是不是一定要使它在形式上完整为 一呢?要使它完整为一,当然也是可以的。然而,像这 样的一个动作,如果把它“截”而为“二”,中间加以 “割裂”,那么就能够把敌手从身后击来,我立即转身以 手横格,目视敌手、待机而动的气势神态,凭借“割 裂”停顿的条件充分表现出来,这样就更加加强了武术 的传神意味。截而为二的两者之间的联系贯串,就靠这 待机而动的一股气机或意向维持,这唤作“形断意连, 势断气连”。类如这样的动作,如果一定要从形式上去动风格也就不够突出了。

(三)武术的讲解与示范 1.什么是应该讲解的?

武术教学离不开讲解,这在武术教学中也是很重要 的。当教师的不能在课堂上光练不讲,必须讲练结合。 不仅要练得好,而且还要讲得好。在武术教学中,不进 行讲解,学生只能模仿教师的动作傻练一阵,不明其 理,这就影响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但是,也不应过多 讲解,讲解过多了,也会把学生给讲糊涂了。

讲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技术,从而能够 较正确、较巩固地学好这个动作。从这一点出发,凡是 不讲学生就不懂,从而会影响对动作技术掌握的,就必须讲,而且要讲得好。凡是学生看了教师的示范动作能 懂得的,可以不讲。凡是和动作技术无关紧要的,可以 不讲。凡是讲起来很费时间,学生一下子也不容易理解 的,可以不讲。

那么,哪些是不讲学生就不懂,就会影响动作技术 的掌握,而必须要讲解的呢?

动作的正确规格

这是学生掌握规范的动作技术的标准,必须讲解。动作易犯的错误一个动作容易犯些什么样的错误,教师不讲解,学生就不会知晓,也就不能较自觉地防止这些错误的发生。

这方面的讲解,对学生正确掌握技术是很有益的,因之也需要讲。

动作的关键

关键的掌握与否,决定着对这个动作能不能顺利有 效地完成。每个动作几乎都有它的关键之处,教师应将 这些关键向学生讲解。

动作的基本技法

基本技法是指一些简单的、经常出现的、似乎是规 律性的基本方法或基本规则。这些基本技法,因为它是 武术动作的基本规则、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而且经常 出现,所以应使学生明了懂得,以便更好地掌握动作的 技术。

(5)动作的作用

武术的动作,一般都含有进攻、防守的技击作用。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意义明确了,就更加有 助于对动作技术准确的理解。因之也是应该讲解的。

2.怎样讲解?

规律性、规则性的基本技法和基本规格,应该 放在教学步骤开始之前,作为一个序段来讲解。

比如这堂课是教授〈傑一路初级长拳》的第一节。 在这一节里,将要出现“拳”这一种手型;出现“马 步”和“弓箭步”这两种步型;出现“冲拳”和“踢 腿”这两种技击法。在正式教授动作之前,就应该讲明 这些动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规格,而不应放在教学活动 中间去讲解,以免破坏教学的顺序和连贯性。

关键性的细节,应该是边教边讲,边学边讲。 这样能使学生容易体会到动作关键的重要。如果是在学生还没有学动作时就讲动作关键,学生就无从体 会。所谓关键,是一点就能解决问题的窍门,不需费多 大唇舌,所以结合动作讲解,也不会影响学生对动作的学习,反而有助于对动作的掌握。

技法和作用的讲解,应该放在第四教学步骤,当学生已掌握了动作的完整性之后再讲解。

这里的技法,就不是一般的了,而是指动作的意气 神法、刚柔疾徐、抑扬顿挫。技法和作用的讲解,是对 动作进行分析、加工的过程,是向学生传授“动作传 神”方法的过程。因此,在学生还没有掌握动作的完整 性时就讲解这些东西,是缺乏物质基础的。技法得凭借 动作才能发扬出来,离开了动作就无从去讲意气神法、刚柔疾徐、抑扬顿挫。动作的作用也是如此,离开动作 怎么去讲攻击和防守。所以,它必须在学生掌握了动作 完整性之后,有了物质基础,有了凭借,才进行讲解。

讲解必须“条例”化。

讲解动作的要领也好、规格也好,都应该归纳为几 点向学生说明,使他们听起来有头绪、清楚,当然也就 容易记忆了。

讲解要适当运用术语。

运用术语进行讲解,可使语言达到简明扼要的效果。

静止用力时,不宜多讲解。

当学生做马步或虚步等静止用力的动作时,教师在这时候进行讲解,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分散注意力,结果会什么也听不进去。

讲解必须和示范相结合。

与示范动作相结合的讲解,学生容易领会。

讲解的深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

初学武术的学生,如果不较详细地讲解一些基本的技法和规格,他们就无从掌握动作的正确性;而学过一 个时期武术的学生,如果对他们还要讲解基本技法和规 格,他们就会感到厌烦。一般的学生对他们过深地讲解 意气神法,就没有必要;而对专业的学生,如果不把意 气神法讲透,他们就会感到不满足。所以,讲解的深浅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千篇一律地以一 个框子去进行讲解。

武术的示范位置和示范面

(1)示范的位置

教师向学生示范,目的是起范本作用。使学生通过 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获得比较正确的动作技术。为此,教 师的示范位置的选择,首先考虑的应是学生的视线。这 必然还涉及到学生站立的队形,因此,队形应该服从于

示范的需要。

示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做讲解的示范,一种 是领做的示范。教师做讲解时的示范,学生的站立队形 应该变为讲话队形,或者半圆形的队形,或者两排面对 面的队形。教师的示范位置就可以在学生的中间,这样 便于大家都能看到、听到。教师领做时的示范,是学生 跟着教师一起活动,上述队形就都不适合了。而人数在 四五十人以上的4列横队的练习队形也是不适合的。因 为总是有一部分学生看不到教师的示范动作。在这种情 况下,就不一定拘泥于必须四五十人一起跟着教师活 动,可以安排分组轮换着跟教师一起动作。至于学生已 经学会了动作,进行集体练习,教师的示范已经转入了 提示的地位,因之练习队形可以不变。教师的示范位 i 置,则要根据动作方向的变动而经常变动,不宜固定。

(2)关于示范面

示范面能够以镜面示范最好,它既能让学生看到教 师的动作,也能使教师看到学生的动作。但是,有些动 作不能以镜面示范。动作的示范面应该根据动作的结构 特点来决定:①凡是身体侧向行进的动作,均可以镜面 示范。②凡是身体正向行进的动作,均可以侧面示范。 ③不能够镜面和侧面示范的动作,可以斜向示范,尽可 能避免背面示范。④对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学生,可以 背面示范。

(四)武术的口令运用

口令是指挥动作进退节度的。教师的口令喊得怎 样,会影响学生的动作练成什么程度。如教师的口令喊 得冗长无力,学生的动作就会练得软绵无劲。如教师的 口令喊得短促刚脆,学生的动作就会练得快而有力。武 术的口令除了需要洪亮有力之外,还需善于根据不同的 情况运用多种多样的口令。

—般练习的口令

这种口令是一动一个呼号。如初级长拳每节是8个 动作,在通常的练习中,口令的呼号是:边,四,恕, ! 40……节拍也近于相等。

训练主动、宾动突出的练习口令

这种口令在遇到含有主、宾动的动作时,应该在一丨 动中有两个以上的呼号,同时其节拍要与其他动作一动 一呼号的节拍基本相等。例如《第一路初级长拳》第四 节,其中第一动是个一般动作,第二、三、四动均是含冇主宾动的动作。第二动的主宾是搂、撩,第三动的主

宾是抓、踢,第四动的主宾是架、推。教师在训练学生 能够突出主动和宾动的练习中,口令的呼号就应该是:训练动作节奏的练习1=1令

这种口令和训练主宾动突出的口令相同。在遇到某 一"含有三四节顿挫的动作时,它的口令就应该是在一 动中出现三四个呼号,但其节拍不一定相等。

提示性的口令

这种口令是在呼号的前面加上动作的名称或动作的 要领。对学生在练习时比较容易做错或容易忘记的动 作,可以运用这种口令。如“弓步冲拳——ir或“脚 尖里扣——ir。弓步冲拳,是动作的名称;脚尖里扣,

是动作的要领。

领做示范的口令

教师领做,如果采用先口令、后示范的领做。在遇 到学生对这个动作还没有巩固掌握时,当教师的口令发 出之后,他那里还想不起这个动作该怎么做,结果是有 的学生做对了,有的学生做错了,有的看到了教师的示 范动作之后才想起这个动作的做法,导致一个班的练习 很不整齐。如果教师的口令不先发出,而是先呼动作名 i 称,次做示范动作,随着示范动作的出现再发口令呼丨 号。这样,学生首先听到了动作名称,接着看到了教师 的示范样儿,最后听到口令呼号,这就不会出现做错或丨 做不出的现象了。所以,领做示范的口令,应该先呼动 i 作名称,次示范,后口令呼号。不应该先口令呼号,后范。

 

检查性的口令

在学生掌握了动作的路线之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 掌握情况,组织学生练习。这时教师的口令应该适应学 生的缓慢动作,呼号要柔和缓慢,节拍要拖长一些。

如:1 ,2 ,3——4 。在学生掌握了动作

的正确姿势和步型之后,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的掌 握情况而组织练习时,口令又该是分解式的。这种口令 可以是不规则的,不必拘泥于每一节一定要8个动作八 拍。

高级套路练习的口令

这种口令必须按照动作的特点,有时要喊得短促, 有时要音节拖长,有时要一拍之中喊三四个呼号,有时 干脆用术语代口令,种种不一。这种套路练习的口令, 也不能拘泥于口令的规则化。

我是学校武术教学的新兵,没有很好地对武术教学 进行过研究。仅以几点体会求教于大家。

浏览69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