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简介

中国功夫是东方武术的源 头,它的原理与技术广泛流传 并影响了许多东方自卫术。

东方武术的核心是中国功 夫,它的原则和技艺散见于各 种各样的东方自卫术,并产生 了广泛影响。

功夫,作为空手道、柔道 等的源头,是目前已知的最古 老的自卫术,堪称人类智慧的 结晶,也是关于格斗艺术最深 度的思考。功夫拥有四千多年 的历史发展背景,无论是在专 业的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它都 从未被超越。

图片1

三个发展阶段

在中国功夫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中古时期,功夫 是单纯依赖于手和脚的本能的、原始的、无限制的徒手格斗。尽管并不十 分科学,但其方法是没有限制、本能而自由的。无论任何动作,都没有限制, 没有禁止,也没有对错的比较。随着时代的前进,早期的武术技巧得到了

“理性”的发展。相较于过去的原始方法来说先进得多,但是,精确、科学 的武术也开始有了限制,不再自然,不再自由。而且,通过这种过分哲学化、 过分科学理性或主观的方式,我们无法洞悉人类思想的内核。真实客观之 道被埋藏于心灵的角落。在这一阶段,大多数技巧均是想象的、机械的动作, 在通向目标的途中充满了多余的花招。总之,这是中国功夫的乱世。

几个世纪过去,一代又一代的武术开创者不断出现。他们去粗取精, 不断改进技术技巧,使武术不断趋之完美,最终成为了流畅而“简单”的 自卫术。这种简单是对原始复杂的格斗方法进行不断地、彻底地检验并加 以深思熟虑的结果。所有的技巧最后均融合为一个整体,没有对立,没有 局限也永不停止。所有多余的、不必要的动作都被剥离,只剩下最本质的 东西。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易经、道家、禅学思想的影响。

让我们以汉语为例来解释这一 “简单”阶段。大约半个世纪以前,许 多语言学家称汉语为“幼儿语言”,他们显然并不重视这种语言,因为他们 惊奇地发现汉语不分词性、不分格、不分时态、不分语态、不分数(实际上, 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语言学家最终发现, 这种没有语法的语言实际上拥有极其复杂的语法体系,只是后来被简化为改 进的、流畅的语言。根本不是“幼儿语言”,汉语其实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语言。

译注:举例说明,在英语中,词性的变化如wonder (惊奇,动词)、 wonderful (令人惊奇的,形容词)、wonderfully (惊人地,副词);格的变 化如I (我,主格)、me (我,宾格)、my (我的,所有格)、mine (我的, 名词所有格);时态的变化如do (做,一般现在时)、did (曾经做,一般 过去时)、will do (将要做,一般将来时)、be doing (正在做,现在进行时) 等十六种;语态的变化如produce (生产,主动语态)、be produced (被 生产,被动语态);数的变化如man (男人,单数)、men (男人们,复数) 等。相比而言,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没有如此明确而复杂的语法规则。

李小龙写下这段话时是在1964年左右,所谓“半个世纪以前”当指 1910年左右,其时汉语的书面形式是文言文。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 白话文逐渐发展并替代了文言文的位置,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语言 学家参照西方语法体系建立了复杂的语法体系,使其演变为我们今天所使 用的较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在课堂上,中国的孩子不必面对令人头痛的语法规则,他们只需学会 把正确的字词以正确的顺序组成句子即可一这就够了。

让我们观察一些基本的简化方式。中国人从来不说“两个男人们”(two men),而只说“两个男人”(tw。man ),因为“两个”已经说明男人的数 量了。在英语中,如果要正确地说“我昨天去了"(yesterday I went),就 必须用过去时态,但是在中国就没有过去时态的变化,而统一说“昨天我 去了"(yesterday I go),因为“昨天” 一词本身就已经表示这件事情是在 过去发生的。如果中国人想表达“我曾经做过那件事"(I did that),他会 说“我做完事了"(I finish dothat)。中国人可以直接说“一个无能的人”, 而不需要像英语一样通过“of”体现等等(上述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有 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语法书中学到更多有关内容)。

有趣的是,英语和汉语一样都在不断简化其语法结构。在西方语言中, 英语是最变通、最简单、最实用的(比如,与法语、意大利语相比较)。今 天它已达到了汉语几千年前便已达到的简化程度(注:运动的简化过程与 此相似,请参阅本书第三部分关于道家哲学的内容)。

回到功夫的话题上来,功夫这个词意味着“训练”“努力”与“境界”, 在武术中,功夫意味着迈向目标之道所付出的训练与努力。这些目标包括 增进健康、修炼精神以及防身自卫。

中国功夫曾经按地域被划分为北派功夫和南派功夫,直到今天仍然如 此。北派功夫以腿法见长,风格以放长击远为主。南派以拳法见长,风格 以近身短打为主。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

功夫是各种武术门派的总称,包括洪拳、白鹤拳、太极拳、咏春拳、 螳螂拳等。你可以说自己精通洪家拳或李家拳,但绝不能说自己精通功 夫,因为这个词包括了所有派别的全部技巧:七十二擒拿手、三十六摔法、 十八般兵器等等。没有人能够学习和运用功夫的全部内容,即使他不加选 择地接受所有门派之教导,但就算耗尽一生也不可能完成各式各样的训练 而精通一切。

 

译注:李小龙西雅图振藩国术馆训练场景。左二是木村武之,右一是琳达•艾 莫瑞,中间背对镜头者是师傅李小龙。

 

在今天的美国,功夫一词被认为是指“武术”(普通话)或“国术”(中 国内地,台湾、香港地区的叫法)。但是,这两个词的表述都不确切,因为 武术可特指任何一个具体的拳种,而国术可以表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包 括音乐、舞蹈、绘画等。

在美国,“功夫” 一词仍然被错误地使用着。事实上,它是总称一切 武术门派的最恰当的名词。功夫一词的本义是“努力与训练的积累”。在武 术中,功夫意味着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而进行的训练与努力,这最终目标包 括增进健康、修炼精神以及自卫防身。

修炼的三个阶段

功夫的修炼有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原始阶段、技艺阶段和返璞归 真阶段。原始阶段表现为无知,在此阶段,一个人对格斗技艺一无所知, 在实战中,他只是本能地进行格挡和打击。到了第二个阶段(技艺阶段), 他开始接受功夫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他学到各种各样的防守和攻击的方法, 学到了套路、站姿、踢击要点等等。显而易见,他学到了关于格斗的科学 知识,但是却丧失了最原始的自我和自由感。面对各种各样的动作,他的 思维被各种各样的理性分析和计算阻滞。他的动作再也不是出自于本能。 当他训练日臻成熟,他慢慢达到第三个阶段(返璞归真阶段),此时他的技 术运用已经达到无意识的层次,他的身心不再有任何的矛盾冲突,此时不 再是“我该如何打”,而仅仅是“打” !这是一种历经修炼而达到的无为境 界。换言之,在我学艺之前,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在我学艺之 后,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脚不再是一脚。在我深悟之后,一拳不过是一拳, 一脚也不过是一脚罢了。

这三个阶段适用于功夫中的各个方面。有些训练方法相当原始,只是 一些简单的步法,基本的格挡和攻击技巧等。总体来说,它们缺乏流畅性 和组合变化。另一方面,有些“精巧”的技术体系,总是不断增加装饰性 的东西,充满了精美的观赏性。这些技术,无论号称外家(冈Q还是内家 (柔),都包含了夸张而漂亮的动作,采取复杂的步骤,兜着圈子去完成一 个简单的目标。它们过于哲学化(被智慧所束缚),不愿意放弃复杂的华丽 外表。就像一个画家不满意于画一条简单的蛇,而非要给它加上四只漂亮 的脚!举例而言,当衣领被抓住时,他们会“首先改变平衡,并且(或者) 向一侧迈步”(当然,这是一种很高超的绕弯子技法——欲取之,必先予之), 或者猛击对方的手,用力地挣脱(这样会撕破他们的衣服),或者转身绕步 以“化解”对方的动作(当然,这要先假设你的对手会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看着你完成这一切)。——然后,他们才会出拳攻击,或者踢击,或者反关 节擒拿,或者摔倒对手。而事实上,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任由对手开心地抓 着你的衣领,你只需简单直接地一拳打向他的鼻子!(对于某些喜欢与众 不同的武术家来说,这有点太简单、太平凡、太没有艺术性了。)基本上, 这些复杂方法的追随者们在身心两方面都被过分地限制,从而不愿意看到 简单的真理。

图片2

 

译注:李小龙在西雅图振藩国术馆内带领学员练习传统“内功”。一切都变成最直接、最合乎逻辑的简单常识(这种简单不再是基础和 原始的,必须通过第二个修炼阶段才能达到)。

正是基于这些对于复杂方法进行彻底的实际检验之后得出的自然结 论,引导我们去追求精简的真谛。所有的技术通过最小的动作和最小的消耗, 便可达到最高的效果。没有复杂的修饰,没有多余的浪费,所有的事情都 变成最直接、最精简的常识(这个精简的阶段既不是基础,也不是原始的, 它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修炼过后方可达到)。

正如前面所说,功夫的目标是增进健康、修炼精神、自卫防身。为了 达到这一目标,功夫哲学建立在易经、道家哲学、禅学的主要思想基础之 上——尤其强调顺应自然、阴阳和谐(参见下章:《阴阳》%最基本的理论 是不要与敌人硬抗,而要与之协和,就像庖丁解牛时要顺着骨骼的脉络切割。 才能保护自己的刀锋,功夫高手必须顺应对手的力量(而非对抗)方可保 全自己。为了能够顺应对手的动作,功夫高手必须首先了解阴阳的真正意 义一这是功夫的基础。

浏览3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