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的基本原理来自阴阳,一对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并在宇宙中不 断运动、永不止息的力量。对中国人来说,和谐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在宇 宙中,阴阳永远互补,永远在相互转换。欧洲的二元论将物质与精神视为 两个独立的要素,最多视为因果关系,却从未将二者合一,就像声音与回声、 光亮与阴影之间的整体关系。中国人可以用阴阳符号来象征世间万物。

上图所示为太极阴阳图,图中的阴阳互抱而成为一个整体,彼此包含, 彼此补充。从语源学上来看,阴阳的本义是黑暗与光明。阴(图中黑色部分) 的象形字就像云与山。

阴可以象征:消极、被动、柔顺,内在的、虚无的,女人、月亮、黑暗、 夜晚,等等。

阴的互补即为阳。阳的象形字下部表示阳光射线,上部表示太阳。阳 可以象征:积极、主动、刚强,外部的、实在的,男人、太阳、光明、白天, 等等。

西方世界常犯的错误是把阴阳视作二元论,即,阳是阴的对立面,反 之亦然。一旦这统一的整体被分为两个孤立的个体,就绝不可能了悟功夫 之道。在现实中,事物都是整体的,不可能被割裂分离。事实上,任何事 物都是整体,无法被分割为两个部分。当我说“炎热使我出汗”时,炎热 与出汗是同时共存的,是同一个过程,没有其中一个,另一个也不可能存在。 就像对象必须要有主体,身处问题之中的人,不可能站在完全中立的角度 去说话,而只能对应于其中一方去行事。

二元论曾在欧洲盛极一时,主导了西方科学的发展。但随着原子物理 学的出现,二元论已经被许多基于实验论证的新发现所推翻了,从那时起, 思想的方向便开始回归到古代道家的一元论思想。在原子物理学中,物质 与能量之间并无分别,也不可能制造出分别来,因为二者实际上是同一实质, 或至少是同一个单位的两极。在机械科学领域中,同样不可能绝对地定义 重量、长度、时间等等,爱因斯坦、普朗克、怀特黑德、金斯等科学家都 证明了这一点。

译注:上述科学家分别为: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普朗克(M.K.Plank, 1858—1947,德国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怀特黑 德(Whitehead, 1861—1947,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金斯(J.H.Jeans, 1877—1946,英国物理学家)。

同样,道家哲学与针灸学起源及发展的背景相对应,其本质是一元论 的。中国人认为整个世界因有了阴阳两极(正与负)才有了活力,他们认 为,世上没有任何事物的存在——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可以 不依赖于这两种力量的无休止的相互作用。物质与精神,阴与阳,天与地, 在本质上是一体的;或者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同时共存的两极。 物质与能量密不可分,因为二者是同一个体内的两极。每一种事物都有自 己的互补,其互补与它是共存的,二者并非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依存、互 相作用。

万物内在的自然平衡

在太极阴阳图中,黑色部分内有一白色的圆点,白色部分内有一黑色 的圆点。这也可用来表示生命中的平衡,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持久地保持极 端的纯阴(被动)或极端的纯阳(主动)0极度的热与极度的冷都会导致死亡, 极端的都不可能长久,适度方可持久。请注意,在狂风中,坚硬的树木最 容易折断,而竹子或柳枝却因为顺风弯曲而幸存下来。没有柔顺的刚强就 像一个没有水的桶,没有刚强的柔顺就像离开了桶的水。在功夫中,阳(积 极)隐藏在阴(消极,正如黑色部分内的白点)之中,阴(消极)隐藏在 阳(积极,正如白色部分内的黑点)之中。功夫高手柔顺而不屈服,刚强 而不固执。

一旦阴/阳达到极端,便会开始产生反作用力。当阳达到极端,就会 变为阴,反之亦然,二者互为因果。举例说明,当一个人极度地工作,就 会开始感到疲劳,必须休息(从阳转变为阴)。获得足够的休息之后,他又 可开始工作了(从阴转变为阳)。类似于此,阴阳将持续不断地进行转换。

因此,在功夫中,一个人应该与对手的力量协和,而非与之对抗。假 设A对B用力,B既不应该强行对抗也不应该彻底退让(这是B对A的 攻击的两种极端反应);而是应该使用较小的力量(柔中带刚)把A的力 量全部引出来,并将其引领到自己的运动轨迹上来。这种对于A的动作自 然而然的反应可以最终让他自己打倒自己。正如庖丁解牛是顺着骨骼间的 脉络缝隙运刀,而不是对着骨骼强行切割,如此才能保护他的刀锋,功夫 高手也应该顺应对手而不是强行对抗,如此才可保全自己。

跨越阴阳之间的界限

图片3

在中国功夫中,柔与刚(阴与阳)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两种力量, 其目的是达到并保持两种力量之间的完美平衡。

柔刚是任何运动中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比如说,如果 你想骑自行车去远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同时对两块踏板使力,或者同时不 使力。要想让自行车向前,你只能踩下一块踏板的同时,释放另外一块踏板; 也就是说,自行车向前的这一运动需要踩踏和释放两者“合二为一”。踩下 是释放的结果,反之亦然,两者互为因果。

强调事物的整体性是中国古老智慧的主要特点。在汉语中,几乎所有 的事件都被视为合二为一的一个整体,因为其意义源自于一体内的两面。 例如,好与坏是两个不同的词。然而,二者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新词“好 坏”(译注:原文为quality,性质)。因此,为了完整地表达"好坏"(quality ) 这个词的含义,积极的一半与消极的一半都是同样必要的。长与短这两个 词合在一起(长短),就表示某样东西的“长短”(译注:原文为length, 长度)。买与卖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新词“买卖”(译注:原 文为trade,交易)。

“合二为一”是中国智慧的独特体现。因为其意义便可以从构成该事 件的部分中推断出来。如,好与坏两者独立的时候具有各自独特的意义, 但是当两者放在一起,“好坏”就出现了。所以当我们说“好坏”的时候, 其中就必然包含有部分积极意义和部分消极意义。再如将“长” “短”两者 合二为一(“长短”)其意义就变成某件事情的长度;将“买” “卖”两者合 二为一(“买卖”)就成为了一个新词,意思变成“做生意,做交易”。

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功夫中的运动,它们是柔与刚之间的不断的相互 影响。它们是一体的,或是在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中同时共存的两个部分。 它们(柔/冈Q的意义源于对方,它们的完成也通过对方来实现。

许多时候,我听到不同派别的师傅声称,他们的柔(阴)要求一个人 完全不用力量(甚至力量对于他们来说成了一个令他们感到羞愧的词),仅 需要小指轻弹,就可以让300磅重的对手跌飞出去。力量确实有更为精巧 的使用方法,但我们同时应该明白,在任何格斗中,力量都是必不可少的, 即使是一个功力平平的对手,他也不会傻傻地让自己的头部朝下(就算橄 榄球运动员也不会这样做!)他也同样具备速度、灵活,以及格斗的基本 常识。

有些师傅则声称凭借他们的“超级发力”,可以轻易粉碎任何防御。 对此,我们必须再次认识到,一个人其实是可以通过移动,像竹子那样在 暴风中来回摇曳来达到“化解”风力的目的。因此,无论是柔(阴)还是 刚(阳),他们都只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只有将他们合二为一,才能形成 真正的功夫之道。记住如果你想向前,你就不能对两块踏板同时使力,或 者同时不使力。

单纯的柔永远无法化解强大的力量,同样,单纯的蛮力也永远无法战 胜对手。要想在格斗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将柔与刚和谐地融为一个相互作 用的整体,两者刚柔相济,相辅相成,如波涛般连绵起伏,这样动作才能 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流畅,因为只有保持刚柔变化才能真正获得流畅。

功夫高手并不与对手进行力与力的正面对抗,而是借力打力,通过顺 应对手的运动轨迹,把握他能量的流动方向,借助对方的力量来打败对手。 在功夫中,这被称为“适应法则”。为了顺应对手并随其动作而变化,功 夫高手必须首先理解柔与刚的真正意义。

在功夫之道中没有间断。动作流畅持续,就像河水永远前进,没有片 刻停止。一旦某个动作即将结束,它会立刻毫无停滞地转换为另一动作。 这样,攻击与防御就会相互转换、相互产生。

在中国功夫中,刚与柔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密切联系的,这同样适用 于各种动作,如攻与守、张与弛、出与收等等。

通过观察大自然,我学到了很多(参见本书第三部分的《顿悟》)。关 于动作和能量运用的理论,来自于潮汐的规律以及狂风吹过树枝与小草的 启示。我已确立了自己关于功夫中劲力运用和运动方式的基本理论。功夫 中的动作就像一条绳子上的珍珠;珍珠是你所使用的技巧,而绳子是所有 技巧的连接。劲力运用与功夫中的动作应连绵不断,流畅自如,其间没有 断点和阻滞。某个动作一旦结束,就会立即转换成另一动作;一张一弛, 相互依存,反之亦然。

图片4

译注:李小龙在《龙争虎斗》中展示的截拳道渐进间接攻击与封手攻击法大多数人常犯的错误是一只手出击时,另一只手完全收回。我称这种 错误为“没有绳子的珍珠”。原因如下:

图片5

在这个比喻中,“珍珠”就是所有单独的动作,如果没有绳子来连接 它们的话,它们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为了使所有的动作,无论阴柔还是阳刚, 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必须跨越出击与收回之间的差别。在出击的同时, 要立刻跟随以收回的意识,在收回的同时,也隐含着一丝向前出击的意图。 前面所述的错误就是因为只有纯粹前进的阳(全力出击)或纯粹拉回的阴(全 力收回)o

图片6

任何习武者都应将刚与柔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避免地相互 依存。排斥柔或拒绝刚都会导致分离,而分离必将走向极端。要明白,刚 与柔并非孤立,而是密切联系的;他们既相互独立,也相互补充,并且融 为一体。当我们提及某一面之时,就必然暗含了对立面。比如说,当我们 单独说高的时候,也就暗含了它的对立面——低。如果没有低的比较,也 就无所谓高;没有低就没有高,两者互相依存。刚即是柔,柔即是刚,二 者互为因果(互相转换)。一个人不能过分追求片面的刚或片面的柔,如此 才能真正地明辨利弊。记住,不存在柔与刚的对立,柔与刚的统一才是真 正的道。

浏览4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