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作为道教内丹术修炼的动功——太极拳,是配合内丹 术的初级动功,融入攻防武技因素后形成的独特的拳技。张三丰 太极丹道体系是修炼健康长寿的仙术,是动功与静功相结合,性 功与命功内外双修的高级功法,道教武当派、三丰派、自然派等传 承的修炼功法就是太极丹道体系。其传人是宋远桥的后人——民 国初期的宋书铭。宋书铭的功法独特一一所传出的法诀与当时的 大众说法有明显不同。其中“无形无象、全体透空”显然是道家道 教的功法。功力深厚——让当时已闻名的大师纪子修、吴鉴泉等 人均折腰为师礼,而吴式拳架正是受其影响而独异于杨家。第八,太极拳技法中的柔化特色,即练法与用法,绝非其他拳 种所能比,必定是崇尚道家道教理论、道教内丹功法指导和综合 修炼体验而得出的功法(君不见杨家先人曾得道门高士指点而异 立杨家太极门户)总之太极拳”之名早在道教形成之后便出现了。皮种拳与 唐、宋、元、明、清时武林中的各种记载和证据相合,只不过称法不 同,如前面提到葛洪受“太极真人”、“太极仙翁”之传的法门和“秘 法”“杖术”;南朝程灵洗得传“小九九”;唐朝李白访安徽许宣平之 “先天拳”;宋张三峰内家拳;明宋远桥之“三世七”;清乾隆年间刻 版的《太极拳经谱秘本》等。清朝后期,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承河南 陈家沟陈长兴之传,在北京打败众多武林高手后,秘旨拳、粘沾 拳、绵绵拳、孩儿拳、摸鱼拳等民间称呼才风靡而起,但只有将儒蕨道思想、理学宗旨合二为一的“太极拳”这一名称,才能体现这种 拳和名的完美统一。众多的理论并不能说清太极拳的全面意义,只有实践才足以生证明这个拳种是名副其实的古老而优秀的拳种。太极拳与太极图:太极图的出现:太极图是研究太极拳原理和渊源的重要图像,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同规律。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而他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章)。聪明而善于用图像来表达事理的祖先圣人,把他们所理解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哲理借形象表示为“无极”。“知 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二十八章)。无极而太极,负阴抱阳、黑白相拥而形成太极图。太极图是远古象形文化之一,是古代图腾象形文化的升华“天地自然之 图,虎戏氏(即伏羲氏)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赵谦《六书本义》)。说明八卦由伏羲所作,而八科之根是太极图。这 是古人“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的一输说法。道家道教之太极理论认为:道含阴阳,是阴阳二气的中和、平衡与统一,道是无极,阴阳则是太极。道是“无”,阴阳则是“有”,阴阳二气冲和而 生成万物,二气互相吸弓,相互凝聚,生出一层一层的自然万物, 自然万物皆分阴阳,阴阳相对并立,这便是太极。太极图与道家道教“此图流传甚古,蕴藏宏深,绝非后人所能臆造。大抵老氏西 出函关,必挟书以俱行,故遗留关中,为道家之秘藏。至唐宋以后, 始逐传布,皆为三三以上之古物,无可疑也。”这是杭辛斋先生在 《易楔》中的一段论述,很有代表性地证明了太极图与古代道家道 教之密切联系。东汉著名炼丹道士魏伯阳在他的“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 契》中,形象地画出“水火匡廓图”,这就是最早公开的太极图雏 形。唐代道教之道藏中《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已标明太极先天 图,此图前有唐明皇御制序文《正统道藏》482 ~ 487页。五代后 蜀人、著名道士彭晓(字秀川,号真一子)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 义》中“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都是太极图之前的参照图形 和蓝本。由此可见,此图源于道教,作为修炼内丹之用,而最为简 易且概括性最强的首推《太极图》,是由北宋著名道士陈技(字图 南,号扶摇子)绘制流传而出。传说陈拉曾把《无极图》、《先天图》 刻在华山石壁之上,以示后学,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是承此学,结 合道教思想而著有《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承认其渊流:“魏伯 阳《参同契》,恐希夷之学,有此是源流。 ”又说“邵子(邵康节、邵 雍)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 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明清之际大思想家黄宗羲和其弟 黄宗炎认为“周子《太极图》创自河上公,乃方士修炼之术也。” “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 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陈图南同隐华山而以授陈,陈刻之华山之 石壁。陈又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 寿涯……修以《无极图》授周子,周子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 “周子得此图,而颠倒其序,更易其名,附于大《易》上,以为儒者之 秘传。”北宋时期的周敦颐本是儒家代表人物,但历史上向学史中 三教互融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儒道思想深厚渊源的《太极图说》, 本是由道教《先天太极图》之内容变迁而来,决非发明新创。我们 又从陈拎所承道教犹龙派谱系可以推断,此图与道家道教之鼻祖 老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三丰全集•派考记•道派》云“大道渊 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虽然老子之传亦 甚多矣,其间杰出者,尹文始,王少阳。支分派别,各有传人。今特 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或以为隐仙派者,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身鼻隐太华,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理更为高隐。孔子日“老子——’其犹龙乎?言其深隐 叁莫测,故此又称犹龙派云。”由张三丰在内丹和太极武学上大显其门,流向民间,一直.秘传至今。无论是在宗教内,还是民间武术派, 以及隐仙犹龙派,均尊张三丰为太极拳创拳之《太极图说》与《太极拳论》宋代是太极学说风行之时,这大概与当时道教兴盛有关。以 周敦颐《太极图说》为代表,把太极学说的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 高度,同时太极拳理论和实践也由张三丰集大成而日臻完善,以 至公开并外传此术。此期也是中国武术发展之高峰,武术理论开 始或隐或显地得以长足发展(如岳家拳、太祖长拳、佛家少林拳之 推广等都是例子)。宋末武当道人张三丰,受陈拎隐睡武当二十余年之影响,习 得其流传之功法(包括犹龙派系列功法),又得动静相间之妙法的 内家拳法,后偶见蛇鹊相斗,悟得灵感,总结出具有三教一源的 《太极拳经》,并留诗为证“天地即乾坤,伏蒸为人祖,画卦道有 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 武,援之至予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虚灵能德 明,理令气形俱,万载永长春,心兮诚真迹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 极,浩然塞而冲,方正千年立,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水火济既焉,愿至戎毕字。我们来看看张三丰太极拳经“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之先,本为 无极。鸿朦一气,浑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 也。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 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氯化生,始育万物。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人后天, 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 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 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 明此,非吾徒也。“太极拳者,其静如呦,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 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 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 既成,其位既定,氤乳化生,而谓七二之数。”

浏览3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