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汝章(阁4-82)是江苏阜宁人,189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顾利之.为潭腿巨子,精技
击,并擅用暗器,清末.设镖局于镇江,
为商旅保安。汝章聪颖而嗜武,幼承
庭训,年15便能窥n径。其时同弊民
穷,兵荒马乱。他8岁起从山东武十
严蕴齐学艺(嵩山正宗少林高手)习
技。严蕴齐是清末民十.精通少林武
艺.尤其擅长枪术,武林有“严大枪”之
称。顾汝章恒毅刻苦达11年.对于十
八般武器及对拆自己抟击•既气功(小金钟)铁砂掌等技奥秘.悉受
真传,青年时代即以少林武术显名于苏、湘、浙、鄂等楫。顾汝章精
通十八般武艺,还能表演汽车过腹、铁锤贯顶等绝技。他技不白
满,先后从学于李景林(太极拳太乙剑),于振声(查拳),孙禄堂(形
意拳)等。
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张之江为馆长,李景林为副馆长, 顾汝章任一等教官兼科长。
顾汝章自20余岁起.便不辞辛左频频往来于大江南北.传播 少林武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与万籁声、万籁鸣、李先五、傅振 嵩等著名的北派拳师联袂南下广东,这就是武林掌故所说的“五虎 下江南”。同年冬,李济深创办两广国术馆,万籁声为馆长,顾汝章 任教官。该馆成立仅半载,奉令解散,顾汝章则存心发扬武术体 育,健体自,进而强种强同。1929年设广州国术社于广州义德 路何家试馆内.自任社长.传授国术.从此开了少林武术在南国传 播的先河。
名。他平时掌软如绵.不异常人•但一到实用之时.发掌有顽石立
碎、生铁可裂之功。他掌力沉维而控制有度,令人不可思议。不少
老广州亲眼见过他把14块砖叠在一起,一掌下去,只见底面两块
砖完好无损.而中间12块砖尽皆碎裂.其掌力之刚猛.透劲之灵
活.令人瞠结舌。观顾公身形精瘦.然其掌劲刚柔并济.运用随
心,实具武学匠之风范。
“武林泰斗”——张文广
张义广是武术教育家.著名武术教授.当代“武林三
泰斗”之一。被称为武术界的巨人.高山仰
止的武林不老松,永远屹立于武术之巅。
1915年1月15 出生,河南省通许县人,
回族。是他.在德国柏林第一次将中华武术
的魅力尽情散播;是他.第一批获得中国武
术最高段位——九段;是他.在北京体育学
院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武术系;是他.培
养出我国第一批武术硕十研究生。
张义广tJ幼喜欢武术.从1929年起跟
随近代查拳大师常振芳钻研查拳体系的各
种拳械套路。1933年考人南京中央国术馆.系统地学习了长拳、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术器械.以及摔跤、拳击、散打、短兵、
长兵等众多对抗性项目,系统地掌握了武术各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善于套路演练,又长于对抗搏击。
20世纪30年代,曾多次获得全国武术、摔跤冠军。1935年被 选为南洋旅行团武术队队员.赴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香港地 区表演。1936年4月.荣获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术选拔赛 男子组第一名。同年6月,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武术队队员远赴 德闽柏林、法兰克福和汉堡等地表演。他的査拳、梅花刀、锁口枪 刚健潇洒.动迅静定,令人叹服.第一次成功地在国际体育舞台上
宣传了中华武术。
从1936年起,张义广走进校园.在各类学校教授武术。1953 年开始在北京体育学院任教武术.并和同仁一起创办了新中国第 一个武术系.长期担任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其中 包括被誉为“当代武林四头牛”的吴彬、n惠丰、夏柏华、张山。此 外.他还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武术硕十研究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张文广领导、组织和参与了众多重大的国际、国内武术竞赛. 是武术、举重、摔跤等三个项0最早的H家级裁判员。曾负责组 织、领导过在河南楫、浙江宵、山东裨、辽宁铒、内蒙古自治区以及 云南等柯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或全闰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折任过 多届国内外重大运动会武术比赛总裁判长、仲裁主任等。多年来. 张文广一直广泛地进行着国际武术学术交流和传播工作。先后以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武术专家、代表团团长等身份出访。通过 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武术学术交流活动结交了许多朋友,很好地 宜传推广了中国武术.使武术运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及世界各 地蓬勃开展。
张文广还在工作之余编著出版了《中_査拳》、《查拳综合套 路》、《中国查拳典型器械套路》、《中闽式摔跤》、《广播太极拳》、《女 子防身术》、《散手拳法》、《弹腿》等十多种武术专著.并拊任《中H 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武术学科组组长。从实践到理论为武术发展 作出了帛越的贡献。
鉴于张文广对武术发展的杰出贡献.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给他 “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武术教授 之一.1998年被授予中国武术九段。
“武当剑仙”——李景林
李景林是近代武术大师兼军亊将领.武当剑术传 人.人称“武当剑仙”。东北军著名军事将领,民H时期中央国术馆 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国术馆的创始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
十余势。李景林据此将其随怠串联示人.故今武当剑单练套 中繁杂不一。
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卜.海奔走呼吁了一 年多•要洗雪“东亚病夫”之耻辱,要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 身强国强种强族”.这在与时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人.且具有强大的 号召力与影响力。
1928年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李景林出任副馆长.传授 了许多弟子。
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会后曾_度执教浙江同术馆,受教者有 黄元秀、高振东、诸梓亭、钱西樵、苏景田等。其中黄元秀(1884 — 1964)于1931年、1944年分别有《武当剑法大要》和《武当剑法笔 记》两部专著问世。其重要价值在于向今人提供了当时(即时 1930前后)武当剑体系的内容与风貌。李景林曾为该书亲笔题 同:“练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滞。习之久.身与剑合,剑与神 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则尽道矣。”
民国十九年(1930),“山东国术馆”成立。李景林大力普及推 广根据武当剑单练套路创编的有实用价值的多种对练剑法套路. 如“武当对剑”、“活步对剑”、“散剑法”等.对武当剑术的发展和提 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武当剑术是道家内部代代秘传单授的.是 国术中的奇葩.传至李景林为第十代.从他手里开始向社会公开。 隐迹已久的剑法重现武坛.这是震惊国术界的天大之事,李景林 “于无剑处,处处皆剑”的纵横飘忽.出手如闪电.运剑出神入化的 高超境界.完全征服了国术界.使得早已闻名奉军和东北地K的 “神剑李”、“剑侠李”和“(i剑李”等神化美称纷至畓来,李景林成为 震惊武林的叱咤风云人物。李景林有很多门人.其中许多人成为 当代武坛名宿和武当剑术家。
1931年12月3 ,李景林在济南病故.年仅47岁。生前友 好邹声远曾有诗云:“龙泉之尺鬼神惊.起舞寒光耀眼明•君家绝技
应无各.传与群美后代光。”李景林先生一生戎马生涯而致力于中
华武学.堪称楷模。
“侠之大者”——金
金庸本名査良镛,生于1924
1955年,查良镛偶试身手,写出第
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
“金庸”作为一个“神话”由此诞生。
自《书剑恩仇录》后,金庸一发不可
收。《雪山狐》一出,石破天惊,全城争
读。《射雕英雄传》更被视为“天书”.新
派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由此奠定。那年,査良镛34岁。
3 5岁.査良镛拿着他的8万港币.自立户,创立《明报》。很 多人都认为不出一年半载,《明报》就会关N大吉;但査良镛凭着他 的一支如椽妙笔,凭着他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 等,撑起《明报 >〉大业.使《明报》得以苫苦维持下去。
1972年,金庸挂印封笔。封笔之后,查良_把近20年来所写 的武侠小说逐字逐句地修改。经过10年的修订,一套15种共36 册《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终于出版。
从1955年第一部金庸武侠小说问世迄今.该作品的发行董已 逾亿册。
金庸的每一部武侠小说都被搬h了银幕和银屏.有的武侠小 说甚至被反复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经久不衰.直至今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连续 剧.仍是中国银幕、银屏不可替代的观赏热点。
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闽现代文学史的一个奇迹,一个难 解之谜。卜.至政府首脑要员、文人墨客、学者教授.下至农夫民工 小贩.从中国到美国.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层出不穷的金庸迷。
浏览1,7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