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中国军队与江湖侠客手中的兵器形式甚多,令人眼花缭乱,目 不暇接。除了十八般兵器之外,另有奇门杂兵器无数,甚至一片树叶,一把折扇, 一支毛笔,一双吃饭用的筷子等都可以成为奇门兵器,各具杀伤力。有的一寸长 一寸强,沉重厚大,极难驾驭;有的形状短小怪异,一寸短一寸险。在武侠小说和 影视作品中,这些神兵利器,甚至可以逼得现代化火器也退避三舍,创造出令人 叹为观止的武术神话。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锋棍槊棒、鞭铜锤抓、拐子流星”,这是中国古代常见 的十八般冷兵器。对于每个习武者来说,能够熟练掌握这十八般兵器就意味着 达到了极高的武术境界。其中刀枪剑棍等是将士们驰骋疆场、侠客们称霸江湖 的主要兵器,“拐子流星”等则属于神秘奇门的杂兵器。

在中国武术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兵器一直和拳脚功夫如影随形。弓箭可以让打击距离变得更远,刀剑可以使攻击更加犀利,而枪棍则令人以一当十。在中 国古代由于伴随战争所产生的诸多冷兵器已经为战场的主角,甚至决定了战争 的胜负,以后兵器渐渐流入民间,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武术的内容。有人做过 统计,中国各式各样的兵器总共有一百多种。但是在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兵器 中,刀和剑最为重要,它们被称为百兵之首。

作为军事作战用的兵器——剑要比刀更早出现。从考古学上看,商周之时 已有青铜剑问世。春秋战国的制剑技术,走在其他兵器之先。

剑是一种平直、细长、带尖、两边有刃的短兵器,是武术短器械之一,素称 “百刃之君”。它由矛头和匕首演进而成。剑的名目很多,有龙泉剑、青龙剑、昆 吾剑、工布、七星剑、万仞、大刑、小刑、水心剑、太康剑、巨阙、火精剑、玉凫、白虹、 玉柄龙、永用剑、龙剑等。但剑的构造大体相同,一般由剑身和剑柄组成。剑身 包括剑尖、剑刃、剑脊;剑柄包括格(护手)、剑柄、剑首。剑首系上比剑柄稍短的 穗子为短穗剑;系上比剑身稍长的穗子称为长穗剑。

剑的基本技法有劈、刺、撩、抹、带、洗、拦、截、云、斩、点、崩、挂、腕花等。剑 法的技击术,当以武当剑最为著名。

图片1

十八般兵器之奇门兵器

 

古剑的形制有三种。《周礼》中说:剑长3尺,重60两,为上等剑,上等勇士使用;剑长2尺5寸,重45两,为中等剑,中等勇士使用;剑长2尺,重35两,为 下等剑,下等勇士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铸剑术极为发达,尤其在吴越地区。欧冶子、干将、莫邪都是 史载吴越地区的铸剑名家。20世纪60年代在湖北江陵出土了越王勾践剑,半 米多长,剑身呈现菱形纹,还有蓝色琉璃镶嵌的花纹,合金技术和铸造工艺均相 当高超,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锋利无比。干将、莫邪铸造的雌雄剑,也是史载的名 剑。还有巨阙、湛卢、鱼肠,两汉时期的青虹、倚天都是传说中的名剑。

然而,当时军队在车战、野战为主的战争形式中,主要兵器是弓箭以及枪、 戟、槊、大刀等长兵。剑只能在近战和自卫时发挥作用,渐渐成为一种备用兵器, 同时还成为一种佩饰物。武将佩戴显示尊贵,文人佩戴透着高雅。剑的演练也 增加了艺术性。所以,楚汉相争时会有“项庄舞剑”;西晋时会有祖狄“闻鸡起 舞”;唐时会有公孙大娘“舞剑器”。唐代士人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狂草书法、 裴昱的舞剑并称三绝,说明舞剑已成为当时文人雅士钟爱的活动之一。

清代以来,民间武人把剑分作文剑和武剑,以剑袍长短为区分。文剑的剑袍 由剑柄计算,与剑身等长。舞起来多用腕力,保证剑袍不能缠到剑身上,在演练 剑的过程中,犹如一根半节硬半节软的长棍,软硬相宜,潇洒飘逸,若游龙狂舞。 武剑的剑袍则仅有半尺多长,没有剑袍缠剑身的尴尬,招式多用点、刺、绞、崩、 撩、挂等手法,比文剑刚猛,且灵巧多变,动作快疾,气势恢弘。文剑偏重于表演, 武剑偏重于实战。

先秦时期,剑并非寻常之物,当时的法律规定只有士以上阶层的人才能佩 剑,而贵族们更是把佩剑作为成年的标志。《史记》记载秦王政登基的场面时只 用了 6个字来描述“乙酉、王冠、带剑”,意思是乙酉年戴上王冠佩带宝剑正式登 基。而民间习武之人,或者侠客只能使用一种与剑在形状上相似,体积短小的兵 器'-匕首。

历史上,匕首与长剑最著名的一次对话发生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从 地图中抽出30厘米长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边退边拔剑,但无奈剑佩太长,慌 乱中竟无法拔出。紧急关头,一名大臣喊道“大王负剑”,意思是提醒秦王将佩 剑从腰侧推向背后,从而使右手容易拔出宝剑。经此提醒,秦王奋力拔出长达1 米多的佩剑,终于刺死了荆轲。

在匕首与长剑的这场惨烈的对话中,民间使用的匕首败在了君王手中的长 剑之下。经历如此惊心动魄的刺杀,使得秦王更加明白兵器对于统治和权力的 重要。在他刚刚完成统一大业之后,秦始皇便收缴天下之兵,铸铜人十二,显示 政权的不可侵犯。以至于直到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只能揭竿 而起,用木质的兵器向秦朝锋利的青铜兵器发起冲锋。

在秦始皇兵马俑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士兵配备的兵器有远射武器——弓 弩、箭镶,有安装长柄的矛、戈、戟等,还有用于近战格斗的青铜剑。这些青铜剑 甚至长达一米,锋利无比。实战性能的大大提高使得秦长剑趋于更加的完美。

到汉朝的时候出现了一种超出兵器本身意义的武器,它发展成了极端权力 欲的象征,那就是尚方宝剑。“尚方”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高尚的“尚”,一种是上 下的“上”。实际上它出现于王朝政权的中枢少府,少府有负责尚方令的尚方 丞,他们主要负责皇帝御用的把玩器具和礼器。而尚方宝剑是皇帝赐给大臣,表 示当他不在场时,大臣用这个剑内可杀伐,对于相当职位的官员进行处置;出外 可定夺,在宫外执行皇帝的权力。它是一种皇权的象征,持有这“尚方”剑者可 以代表皇权的意见。

正因如此,佩剑成为汉王朝的礼仪制度。官员不分文武,都要佩剑。这种风 气影响到了民间,许多文人墨客更与剑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汉名士东方朔从 15岁时就开始练剑;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则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还是一位剑术 高手。

相较于刀术、枪术、棍术等在战场征战的作用,剑术更具有表演性、观赏性, 久而久之,各家剑术多朝着动作优美的方向发展,于是民间便称“刀走黑,剑走 秀”。意思是刀术气势猛烈,风声如吼,大劈大砍,硬挡硬搪,刀锋过处,如滚瓜 切菜。而剑呢,由于本身轻、短、细、薄,只可逢坚避刃,遇隙削刚,不封、不架、不 沾而进,以巧为先,以快为先。所以也说“刀如猛虎,剑如飞凤”。

刀的种类很多,根据宋代《武经总要》和明代《三才图会》等书记载,长柄刀 有屈刀、掩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二郎刀、钩镰刀、挑刀、宽刃刀、片刀、虎牙 刀、陌刀、三尖两刃刀、掉刀、戟刀等,短柄刀有环刀、长刀、手刀、腰刀、佩刀、短 刀、鬼头刀、响环刀、象鼻刀等。在中国历史上以汉刀、唐刀和宋刀最为有名,在 近现代武术运动中的“单刀”,是以清代的“腰刀”为基本形而制成的。

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武术中的刀术练习可分为单 刀、双刀、长柄大刀三类。

单刀刀法主要有劈、撩、扎、挂、斩、刺、扫、架、腕花、背花等。双刀,即两手各 持一刀,左右配合,圆转灵活,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刀法与单刀基本相同,但其 中刀花较多,并与身法、步法相协调°大刀即双手舞刀,气势雄伟,威武凛严,古 有“百兵之帅”之称。按照江湖武林说法,刀乃短兵领袖,与长兵领袖——枪并 称为“龙枪虎刀”。

汉代最常见的刀被称作环首刀,这些环首刀都是直刀,刀柄刀身之间没有护 手相隔,刀柄后面是一个圆环。

汉朝的军队把匈奴赶到漠北,环首刀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它具有相当的长 度,目前仅存的一些作为实战用途的,配饰比较简单的环首刀,很多都达到了 1.2 米的长度。后世的马刀,也就是现在的军用马刀也不过在1米左右,因此当时能 够达到1.2米是非常惊人的。同时,它的厚度也比较惊人,在刀背处可以达到8 毫米左右。由于它的中间并没有脊线,而是一个三角形的剖面,因此它的劈砍能 力也是相当强的。

经过汉代以后四百多年的实战洗礼,尤其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 作战需要,到了唐朝以直刀为代表的制刀技术发展到了顶峰。在唐朝的骑兵中, 直刀的装备数量高达百分之三十。唐朝的直刀不同于汉朝的环首刀,它去掉了 在汉刀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把握的长柄。唐刀制造精良,堪 称是一款艺术品。它的刀刃采用来自中亚的优良钢材制造,而一把唐直刀的成 品必须要经过30次左右的反复锻造。因此,它是一款十分可怕的武器,一般的 铠甲根本无法阻挡唐刀的劈砍。

 

 

 

浏览5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