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蔡龙云人选国家武术队,任政治辅导员兼教练 员。40多年来.他一直以中国武术的传统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 向,探索并揭示武术同有的体育价值与科学性、理性、艺术件及 教育意义.使武术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1957年,蔡龙s被借调到国家体委任武术研究小组组长,和 其他武术专家一起编写出版了《长拳运动》、《简化太极剑》、《武术 基本动作应用术语》以及初级、乙级和甲级《长拳》、《剑术》、《刀 术》、《枪术》、《棍术》等系列武术教材;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武术竞 赛规则》.并考察嵩山少林寺,整理了释德根演练的大、小红拳。

蔡龙云为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为武术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 竞赛科学化及武术走向世界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研究工作 中,他认为“武术的继承、发展,目的在于发展”,中华武术应该在继 承的基础h寻求新的发展。而在创新之前,人们的当务之急是首 先摸清武术本身固有的规律,先继承才能谈到发展。继承是基础. 而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蔡龙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对武术的起源、件质、分类、内外家、教学法等提出了独 到的见解.为武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及建立科学的理论体 系与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少年时代便英雄虎胆.为中华武术扬眉吐气。学识的累积和 岁月的历练后,又独到地提出了自d对武术继承与发展的看法.构 建出合理而科学的新武术体系。蔡龙云用他的不凡的身手和睿智 头脑推动中华武术发展之路。

“马前三刀”——何福生

何福生出身于武术世家,祖父何玉山是查拳名家. 与著名武术家马良、杨修鸿、王子平、于振声、马金镖、工占坤等同 创上海中华武术会。何福生6岁时便从祖父习武.又得诸名家的 指导.

1928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
术国考中.何福生获得了刀、枪、剑、棍套路比
赛的优秀奖。次年他被录取为国术馆第期教授班班的学员。由于人学考试成绩优
异.还取得公费学习的资格。从此.何福生正
式步人武坛,并逐渐跻身于武林俊彦之列。

人国术馆后,他在卫子平的指教下.继续精研
査拳。并在马英图、黄柏年、姜容樵、朱国福
等分别教授下,深得八极拳、形意拳的精髓。

此外.他还研习散手、摔跤等科。

通过一个时期的学习,各项拳技大为精进。从第二学期开始 直至毕业前的一年半里,何福生以连续保持全馆季考、期考全能第 一名的优异成绩而载人国术馆史。国术馆的学员多为当时武林好 手,考试的项目有套路、散手、摔跤-项。能在全馆的考试中取得 全能名次已不易.何福生竟能年年夺魁.更非易事。

何福生擅长摔跤.有“马前三刀”、“何快摔”之称。那是他进国 术馆后,在驰名跤坛、号称“四大金刚”之一的杨法武亲自教练下. 倍下功夫练就的。他的摔法特点:一是快。在与人较技时,往往是 抢到对手的“把”.即用摔技.且常奏效.这神速、利落的摔法使对手 猝然不及。二是变。他摔技多.但力主精,可在对方应变中冉变. 以精炼的招法取胜.使对手顾此失彼、防不胜防。他最拿手的绝招 可称“破脚”、“抹脖”、“手蹩子”7式冉带“剪腿”的连环摔法,又常 有新变化•忽而“左刀”,忽时右“一.刀”,竟能左、右式变换运用, 使对手在那变幻莫测的左、右“三刀”中败下阵来。

何福生的身体条件与那些国术馆学员中的彪形大汉、虎背熊腰 者确要逊色多了,可是竟能在强手林立的全馆考试中每战必捷,这 白然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好学。他在国术馆^年的学员生活中•遵循

用水滴石穿的精神.克d条件之所短,扬d技艺之优.终于功到艺
成。他还爱好书法•多年来.武术界想他求字者不少.他总是以草书
“闻鸡起舞”相赠.勉励习武者勤学苫练、精益求精。

1933年和1936年.中央国术馆曾两次组织“南洋旅行团”。
何福生随团先后访问了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
地.他们的精彩表演轰动了南洋群岛。那时,年富力强的何福生表
演的项目多.技术硬.倍受观众欢迎。在新加坡的一场表演中.他
与温敬铭的••空手枪配合默契、招式逼真、干净利落.博得全场观
众犴热欢呼.在观众的掌声中.他们连续返场表演七次。

1931年何福生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中央国术馆.随即留馆任
教。1933年受聘任国立国术体育V科学校武术教师。当今国内
外武术名家.出于何福生n下的不乏其人。有的是国内著名大学
的教授.有的在我闰台湾省是高级体育研究员,还有的是美国的体
育博十.也有任新加坡国术总会顾问、高级体育锊学等。真可谓桃
李满天下。

“武术名师”——邱丕相

邱丕相生于1943年.山东青岛人,汉族.教授。师从

蔡龙云教授.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主
任。博十生导师.h海市政协委员.中国武
术九段、国际级裁判.现任民族传统体育理
论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
科评议组成员.中闰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兼武
术分会副主任,中闺武术协会常委兼裁判委
员会副主任•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教材组长,

全国武术教练员岗位培训指导组副组长.全

国武术十大名教授之一。曾多次担任国际、邱玉相
闽内武术裁判员培训班教学组长兼教学.出裁判长•历任全国武术大赛的总裁判长.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武术 竞赛规则的制定与修改。

邱丕相是我国武术界较早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并 取得成就的P家之一,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武术理论和科学训练、 竞赛作出了贡献。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运动员体能特点及其评 价、中华武术的民族义化特件、中国传统健身源流与方法、运动技 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等,主持了对武术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应用性研 究,该成果在十几个级运动队中推广应用,并获1992年闽家体 委科技进步等奖;对《武术运动员负荷强度与耐力水平的研究》 的论文人选第二届国际奥委会世界科学大会,使中华武术方面的 研究成果首次登卜.奥运会世界体育科学论坛;《中国武术的民族文 化特性及其推向世界》的论义在第十一届亚运会科学大会上报告; 《武术运动员在演练中的心率变化分析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在第 —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论义报告会h报告;《对中国太极拳修身养性 问题的探讨》,《初学太极拳的诱导方法与原理》等多篇论文人选国 际研讨会并在闽外杂志发表;对中国传统健身术的历史、理论、方 法也有深人研究.并亲自编著了《大众太极拳》、《双人身心修炼 法》、《马王堆导引图冉现的探索研究》等,深受国内外拳众的欢迎。 主持编写的全闰体育学院武术普修、专修教科书,是深受海内外欢 迎的较为系统的教科书,分别荣获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 教材特等奖,1995年国家体委颁发的教材一等奖;承相了全国武 术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和编纂工作;主持编写了 全国体育学院《武术理论基础〉〉教材;参与组织挖掘整理并出版了 全套《青萍剑术》,并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挖掘整理先进个人称号; 还参加编写国际武联组织的际推广套路。此外.近十几年中率 先对武术中的传统美学、哲学在理论h进行了较深人的研究探索, 发表了多篇论文.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十几年来,邱丕相共发表了 论文及学术义章百余篇,主编教材与著作有《武术初阶》、《防身绝

招100例》、《棍术、枪术》、《轻松学练太极拳 、中武术教程、
《武术文论》、《传统体育养生学》等十余部著作。技术h主要擅长
长拳、华拳、太极拳、八卦掌、剑术、棍术、鞭杆以及中国古代导引养
生功法。近年来,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课题和部委级课题。

1993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中
国武术十大名教授之一。

‘‘东岳太极”——门惠丰,1937年出生于天津静海县。中闽武术协会

副主席.中闰武术十大名教授.中国武术九
段.东岳太极拳的创始人。桁任北京闰际
商务学院体育系技术顾问兼名誉主任,国
际级武术裁判。曾析任中国武术学会委
员、中国武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
任等职。他非常崇尚武德,教诲学生:①武
德高尚;②武风正派;③武礼谦和;④武技
精湛,练拳先做人,信守仁、义、礼、智、信、

勇.潜心求学.心怀若谷,要兼收并蓄、合而

异同。34年来.致力于民族武术教学认训练、科研工作.为国家培
养出大批武术专业人才。在武术生涯中,启蒙老师有吴子珍、吴斌
楼、戴玉斌、王金声等.入体院从师张文广教授。

新中B成立后,作为第一代北京武术运动员,曾参加第一届 全运会武术比赛,获优秀奖。曾赴20个国家和地进行武术教 学、训练、裁判工作•培训了 一批同际武术太极拳教练员和优秀 运动员。积极参加武术挖整工作.白1960年至今参加国内外武 术大赛•任裁

武术史家”——习云泰,1935年12月生,河北唐山人。北京体育学

院首届毕业生.师承箸名武术家张义广、郑
怀贤教授。习云泰是成都体育学院教授,

“中闽峨眉武术研究会”顾问。曾折任中国
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武术协会常委、中
闰武术学会常委、中国武术科研委员会副
主任、四川省及成都市武协副主席、国家教
委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并受聘于武汉体
育学院折任武术客座教授、解放军体育学

院客座教授、成都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武术系主任、科研处
副处长等职。

习云泰曾在北京体育学院、海体育学院、解放军体育学院、 北京师范体育学院、中央特殊警察学校及山东、河南、浙江、江西、 福建、广东、四川等楫讲学及训练。培养了研究生和世界、亚洲及 全国冠军数十名。其中首届世界搏击大赛冠军1名,国际武术邀 请赛冠军7名,亚洲冠军2名、亚军1名,全国冠亚军17名。习云 泰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所培养的学生在公安大学、解放军体育学 院、中央特警学校及体育院校拘任重要职务。国外的学生分布在 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本等十几个国家传 播推广武术,弘扬东方义化。他多次应邀到欧洲、德国、意大利、瑞 十等国家讲学考察,出访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德国、意大利、 瑞十、法国等,并进行授课及学术交流。

习s泰钐箸的新中国第一部《中闰武术史》,填补了新中国武 术无史的空白。他还撰有《中华搏击术——中国武术散手精粹》。 曾桁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武术副主编、《中国武术百科全 书》编撰委员会副主任、《中闽武术大辞典》副主编。

浏览1,2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