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1868—1910)是一个爱国武术家,近现代的影视片 对此多有宣扬。由李连杰主演的影片《霍元甲》于2006年1月 广泛上映后,霍家子孙即表示不满并引发了学者的争论,并最终 引发了一场官司。原告霍元甲之孙——霍寿金认为影片《霍元 甲》将其祖父描绘为“从小生性好斗,成人后为争‘天津第一’ 而好勇斗狠,乱收酒肉徒弟,甚至滥杀无辜的一介江湖武夫,也 因此招致老母、独女被仇人残忍杀害”的情况与“历史事实大相 188 径庭”,侵犯了其祖父霍元甲的名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

电影制片场、星河投资有限公司等“十方被告”则认为“原告所 诉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作为故事片而不是纪录片的“《霍元 甲》在总体坚持褒扬霍元甲爱国武术家形象的前提下,艺术地诠 释了一个艺术形象的成长过程,属于艺术创作和批评自由的范 畴”,且已声明“纯属虚构” 那么,历史上的霍元甲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物呢?

张枢印,河北省三河县马房镇人。初拜深州徐洛龄习金刚八捷,后拜李文豹 习形意拳,复拜孙禄堂习八卦掌、邓云峰习刘德宽派太极拳。晚年,张枢印客居天 津,其六合大枪及孙门八卦剑堪称津门独绝。晚年撰写的伏合枪》(洋细内容见童 旭东:《孙氏武学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26-327页)很是 精到。

1900年,程廷华被德军杀害后,德军又贴出了缉拿“小沙子”(沙国政)等 人的布告,沙国政,王之和等被迫逃出天津,分别定居云南和贵州,《状告〈霍元甲〉侵权案调解未成>,《今晚报> 2006年12月16日12版; 2006年12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原告败诉,原告没有再上诉。

一、“明文暗武”小南河

“有女不嫁老东乡,喝苦水、吃菜糠,卖儿卖女饿死娘。” 1869年1月]9日(阴历1868年十二月初七)霍元甲就出生在 “老东乡”静海县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 “以拳鸣于时者七世矣” ^的霍家。

①徐珂:《霍元甲七世善拳》,见《清稗类钞(第六册>》,北京:中华书局. 2003年版,第2%4页。

霍元甲,字俊卿,兄弟三人,元甲排行老二®。祖籍河北东 光县安乐屯,父亲霍恩第为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气常出入东北 为客商当镖师,颇有名望。妻子是临近程村王家之女(1%〇年去 世,享年91岁),生有长子霍东章、次子霍东阁,长女霍冰如、 三女霍东琴,唯次女夭折。

“霍家九虎一只羊,羊儿不让进虎场。弟兄练功他长叹,砍 柴挑水一边忙。”(3霍元甲幼年体质羸弱,不具备习武的“潜质”, 父亲怕他毁害霍家声誉,禁止他习武。也许是“老二”的性格使 然,倔强的霍元甲踏上了偷学、偷练自家武艺一迷踪拳®的历 程。

“打练合一”的传统武术讲究师传,尤其是一些“特殊技 术”更不会轻易传人。为此,一般情况下,传统武术的习练,没 有师承,难有所为,但这对于霍元甲来说,似乎例外。在霍元甲 的刻苦努力下,他的武功进步很快。

小南河的霍氏先祖是霍利通,原籍河北东光县安乐屯,安乐屯霍氏义来自山 西晋城高平县。霍利通兄弟三人,逃难北来,一个在小南河.一个在静海县阎琢村. 另一个没有音信。霍利通三世单传,至霍文宣生有霍大勇、霍大智、霍大信三子。霍 大智又生霍恩荣、霍恩第和霍恩福三子。因大勇.大信无子嗣,所以将长子霍恩荣过 继给大哥霍大勇、小儿霍恩福过继给弟弟霍大信。霍家三兄弟共生有十子,称为"霍 家十兄弟”,分别为恩荣之子元贞、元善.元和,元祥,恩弟之子元栋、元甲、元卿, 恩福之子元良、元忠.元臣。按照年龄排列为元贞.元善、元栋、元甲、元和、元 卿、元良、元祥、元忠、元臣。霍元甲在大排行中是第四。

从小南河先祖霍利通算起。

冯育楠:津大侠霍元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秘宗拳又称谜踪拳,相传创于唐末。北宋时河北卢俊义在少林寺学得该拳. 后传于燕青,故该拳又名燕青拳。清代时,山东人孙通亦从少林寺学得该拳,孙曾在 河北沧州、静海以及东北授拳=近代霍元甲之曾祖就是孙通的高徒。关于秘踪拳名 称,众说纷纭。沧州一代称为秘宗拳,即秘其宗派之意,与卢俊义、燕青有关。静海 称为迷踪拳,意为年代久远,流传踪迹已无从详考。另一说为燕青佣工于卢家,艺成 而去,为不留踪迹,乃退行,用手迷其足印。见徐才:《中国武术拳械录》,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06页。

1890年,有一武师寻访到小南河,来交流技艺。一直习武、 武功较好的霍元甲小弟霍元卿与寻访者交流,竟不分胜负。而暗 中习武的霍元甲却轻败对方,此时的霍元甲已经成长为能文能 武®,窥得霍家“迷踪拳”精髓的武者。父亲倍感惊奇,为霍元 甲惊人的毅力所感动。此后,霍元甲在父亲霍恩第的悉心传授 下,锐意进取,博采众长,终于将迷踪拳发展为迷踪艺,开一代 武林新风气

二、“天津谋生”交挚友

1895年,将近农历春节,霍元甲挑柴去城内卖,遇到了要 “地皮钱”、“过肩钱”的“混混”而不得不出手制服了他们,由 此他结识了脚行掌柜冯老板,并于1896年来到天津城谋生,同 年,刘振声拜于霍元甲门下®。脚行其实就是代理官府管理市场 或码头的霸主,霍元甲不愿欺良霸市,而来到农劲荪的怀庆(淮 庆)药栈。

农劲荪,名竹,字劲荪,出身满族,原籍河北®,幼年时, 父亲在湖北做官,所以他在湖北长大。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奉 孙中山之命在津京一带活动。以采购药材为掩护,结交革命志 士,霍元甲就是其中之一®。霍元甲得到农劲荪的大力帮助,并霍元甲还擅长音乐,尤其是胡琴=精武体操学校创办之初只设两门学科,一 为武术、一为音乐。见晨曲:<说霍元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第46页。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津通志•体育志>,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1994年版,第70页3

张鸾,谢玉明:{^津大侠霍元甲》,见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天津西青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津西古今采珍》,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3年版,第122页;刘振声,河北景州人,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到小南河村“大吴 老”后便生活在小南河,有“铁胳膊刘”之称。

有说安徽宣城。

霍元甲去世后的1910年,农为上海精武会的会长,继续武术的普及工作。

深受农劲荪爱国情节的影响。

1896年,出身镖局的山东景州虎头庄的刘振声慕名来到天津 拜霍元甲为师,系统学习迷踪拳艺,霍家迷踪拳也由此开始向社 会传播A

1900年初春,霍元甲因不满押解皇粮保镖李刚欺压小贩的 行为而发生争执被抓,多亏大学士徐桐搭救被释放。此事惊动 了李刚所在镖局一一北京源顺镖局的掌柜王子斌(河北沧州人. 字正谊,有“大刀王五”、“关东大侠”、“双钩王”的称呼>, 两人由此结为好友。不久,大刀王五因施救同胞被八国联军杀 害,霍元甲伙同《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把王正谊偷偷掩埋, 后来由刘鹗写一碑文,将其正式安葬。同年,义和团兴起,他 们既杀侵略中国的外国人,也杀天主教徒。为此,一些无辜者 被杀®。霍元甲认为中国人加入天主教,是信仰问题,而不见得 是“叛国”,因而只身前往义和团坛口去说明此事并最终达成妥 协协议。

1901年,俄国大力士来天津挑衅,霍元甲出面不战而胜。从 此,霍元甲名震天津,获得了“黄面虎”(黄种人之虎)的绰 号。

1903年,杨式太极拳重要传人、李式太极拳创始人武清李瑞 东慕霍元甲之名,三请而与霍元甲相识,后两人成为挚友。

三、成仁义名扬上海

1842年〈滴京条约》签订,把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 海列为通商口岸,从此,上海这个不起眼的县城成为西方列强进

天津西郊区霍元甲材料征集办公室:《霍元甲正传》,《中华武术》1985年 第2期,第31页。

如霍元甲弟子刘振声的母亲就因加人天主教而被杀.入中国的重要基地®。

1909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上海在北四川路52号亚波 罗影戏院(Apollo Theatre) “登台表演举重,露肌及健美种种 姿态,约二十分钟,一连数晚,最后一场言,愿与华人角力。于 言谈中,多少带些轻蔑口吻,翌日见于报端,沪人哗然。”于是 陈有美、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咸欲聘请技击名家,登台 与赛,以显黄魂% ®

 

1985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威震京华》(王孝纲作)

1986年杨柳青华社《霍元甲打大力士》(张鸾作)

霍元甲接到邀请,便携其徒刘振声于1909年3月赶到上海 商谈比武事宜。当时担任翻译的陈公哲说:“奥皮音初来中国, 不晓国人拳术比赛方法,只取西洋拳术比赛规则,手戴皮套,只 击腰围上部,不许足踢。霍元甲则以中国擂台打斗方法,手足并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1845年丨2月9日,it海土地章 程)签订.这一天成为英租界的诞生日期。见郎净:(ig代体育在上海》.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①陈公哲:《精武会五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用,无所限制,如有死伤,各安天命。彼此协商,未能获得协 议。”协商的情况不时见于报端,于是国人认为是奥皮音示弱, 其实不然,因为“西洋拳击亦有数类,……各有立场,不乱搏 斗,以其各家手法不同,亦无从搏斗。”最后,霍元甲与奥皮音 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于地分胜负”

于是,发起人开始筹措资金在上海静安寺路®张氏味莼园 (张园)内搭建了“高四尺,宽广二十尺”的擂台。六月中旬下 午四时®,比赛的时间已到,但奥皮音并没有来。于是霍、刘师 徒便与台下观众“以不伤对方为原则,以身体倒地分胜负” @进 行了交流。其中,东海赵某,没有几个回合就被刘振声摔于地 下。海门张某,与刘振声当天没有分出胜负,第二天,张某亦败 于霍元甲手下。自此,霍元甲名扬上海。

四、后人精武播海外

“张园比武”后,霍元甲师徒又与日本人“以不损伤为原 则”进行“研究”,自此“沪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为之 流传,殊为可惜”。®于是,1909年,精武体操学校建立,刘振声 担任助教。霍家迷踪拳开始向社会大规模传播,毫无保留地公诸 于世,从而奠定了后来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精武体育会的基 础。

陈公哲:〈漏武会五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年版,第2页:

静安寺路是上海修筑的第一条越界道路。越界筑路是指在租界之外修筑道路, 是租界的一种侵略行为。见郎净:〈(近代体育在上海》,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年版,第39页。

有说霍元甲应邀于〖909年12月下旬赴沪比武,但因奥皮音说要去外埠,故 相约于次年春比试。1910年4月霍元甲携其徒刘振声到上海,并在张园搭擂于4月14 日下午四时比武,但奥皮音未来。见卢丽娟:it海精武体育总会会史)(未公开发 行)第4~5页。

陈公哲:彳精武会五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陈公哲:〈〈精武会五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3

精武体操学校“此时毫无组织,……虽名为学校,殊无学校 制度,既无章程,亦无时间表,随来随教,学者自学,去者自 去,毫无设备。学校既开,发起人亦即星散” ®、“学校之设, 原为安顿霍先生,以传其艺耳,今霍先生既逝,将何所传。且以 学校为号召,未免范围太狭”,于是1910年7月7日,“精武体 操学校”易名为“中国精武体操会”。

越南精武体育会徽章 民国岭南派画家黄少强作品《霍元甲遇害》

好景不长,霍元甲的咯血病发作,于1910年9月14日(阴 历八月十一)病逝®。次年,刘振声扶柩归里,霍元甲迁葬小南 河。为悼念霍元甲,怀庆会馆客堂里悬挂了长幅挽联:

瞻仰昂昂金刚汉,力巨出神,拳精入化,飞龙踞虎,尚武精 神,浩气鹏鹏贯牛斗。

讴歌堂堂勇大侠,胆坚铁石,志烈秋霜,爱国忧民,强我民 族,大义凛凛满乾坤。

1916年4月6日“中国精武体育会”易名为“上海精武体育 会”,意欲“运用武术以为国民体育。一则寓拳术于体育,一则陈公哲:〈備武会五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关于霍元甲的死因一般认为是霍元甲喝了日本人的“慢性烂肺药”致死。详 见精武本纪的记述。

移搏击术于养生,武术前途方能伟大。”1其后,霍元甲家人(弟 弟霍元卿、儿子霍东阁、霍寿嵩),徒弟刘振声、张文达®以及 精武体育会弟子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陈铁生(笙)、陈 士超等为精武体育会的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主要功绩如 下:

刘振声跟随霍元甲初创精武体操学校,后来还请来赵连 和、赵连诚,卩盟精武体育会。

霍元卿曾在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练。

陈铁生是精武体育会重要文献《精武本纪>〉、《精武杂志》 的主编。

陈士超,组建女子模范团,号召女子也加人精武体育会。

霍东阁®,霍元甲次子,多才多艺,曾与叔父霍元卿同时陈公哲:《精武会五十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丨9页; 另外,有资料说精武体操会成立于丨910年7月7日,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病逝, 1916年4月6日易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见卢丽娟:Ch海精武体育总会会史)(未 公开发行)第6-11页。

据霍元甲小南河的徒弟边云山回忆,霍元甲去上海打擂时,张文达(小南河

人)亦跟随,霍元甲为让上海人一饱眼福,便命张文达胃充山东武士上台比武-从此 人们都戏称张文达为“山东张”。见晨曲:征说霍元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第29页。 .

该三人是精武体育会前十五年发展的重要人物,他们三人被称为“三公司”, 其中陈公哲是上海粤瑞祥五金号的经理、卢炜昌为新瑞祥五金号经理、姚蟾伯为上海 颜料业巨头。三人皆是霍元甲在上海的第一批学生,卢炜昌的会员证是341号、陈公 哲的会员证是344号、姚蟾伯的会员证是345号。见卢丽娟:《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 史(未公开发行)》第81页。

赵连和、赵连诚,是河北景州虎头庄人,刘振声的姐姐嫁到该村晨曲: {E说霍元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霍东阁,丨895年2月出生在天津小南河,丨956年4月丨8日病逝于印度尼西 亚,与妻于氏(小南河人)生霍雅亭、霍文亭,与妻叶玉梅(印尼华侨)生霍文亮、 霍月华(女)。霍东阁多才多艺,精于医术,在上海精武体育会时还任教国文,书画亦 有一定的功底,在印度尼西亚时还曾自制飞天自行车。 任教于上海精武体育会®, 1919年受上海精武体育会选派任教于 广州精武体育会,期间还受海军司令温树德邀请任海军技击教 练3 1920年,“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成立,领导上海的三个分 会,并派“五特使”访问南洋,以此为契机,东南亚地区相继建 立起精武体育会,1923年霍东阁又受中央精武的派遣到印度尼西 亚发展精武体育会气

霍寿嵩®是霍元甲的长子孙,外科医生,亦曾随叔父霍东 阁在广州和印度尼西亚任教。

 

亦有人认为1916年霍元卿到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不久因病返回,1918年 再请霍东阁到上海任教。谢玉明彳精武风云八十载见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 会,天津西青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津西古今采珍》,天津:百花文艺出版 社,1993年版,第丨36-137页。

陈公哲、罗啸(王敖)、陈士超、叶书田、黎惠生。1921年中央精武成立, 对世界的精武体育会进行统一管理,姚蟾伯、陈公哲、陈铁生等任会长。20世纪20 年代后期,陈公哲和卢炜昌渐趋分离,陈公哲退出精武体育会。

霍寿嵩(1907—1970),妻子叶水娘是印度尼西亚华侨,生一子三女,子为霍 公正,二女霍丽英在广州当医生,三女霍丽鹃在广东恩平县银行当会计。

五、霍元甲轶闻二三事

霍元甲是著名的爱国武术家,精武体育会的精神偶像、“元 祖”。根据田野调查,在天津关于霍元甲的口述故事特别多。根 据故事情节,这些故事大都是对霍元甲高超武功和高尚武德的宣 扬。这一点在如下四个口述故事中最为典型:

(一)霍元甲初闯天津

“人怕出名猪怕壮”,霍元甲成名后不久即由静海小南河到 天津市内谋生。为避免别人找他的麻烦,惹出不必要的事来,霍 元甲住在一个价格低廉的小店里,总不出来,一天到晚与店里的 客人、跑堂的、掌柜的闲聊,了解天津卫的风俗人情。

没有不透风的墙,“津门大侠”霍元甲到天津来的消息还是 被人透露了出去。几天后,天津卫爱好舞刀弄枪的人都知道了。 有人不服,觉得霍元甲没有那么神奇,就想试巴试巴,但又不敢 直接来找霍元甲比试。

一天早上,霍元甲起床后想开门到屋外练功,发现门被几块 一百多斤重的大青石挡住了。此时,对门屋里传来嘻嘻的笑声。 原来,这些不服的人是想看看霍元甲的武功到底怎么样。霍元甲 丹田一较劲,猛力一推,门掉了下来。然后,霍元甲飞起右脚将 一块大青石踢出一丈多远。随后,又飞起左脚,将另一块大青石 踢到了对面的门口。接着又是几脚,大青石就像皮球一样,都被 踢开了。

那些想看霍元甲本事的人,顿时傻了眼,悄悄地都溜走了。

在小店里住了几天后,霍元甲便出来找活干,但找了许多地 方都没有合适的。最后,只好在海河的码头上扛活。虽一天天早 出晚归,但心里很踏实。

这一天,运来一船黄豆,每一包足有二百多斤重。別人都是 两人抬一包,被压得还晃晃悠悠走不稳。可霍元甲一人扛一包还 健步如飞,工友们都为他叫好。

有一个叫张星的人看不下去了,此人早年练过几年武,有一 把力气,人送绰号“张流星”。霍元甲没来时,他在这里力气最 大,大家都敬重他。可现在自己的风光被别人抢了,他想寻机闹 事,跟霍元甲比试比试。正巧,霍元甲扛了一包黄豆走过来,张 星像是若无其事地一抬手,胳膊肘碰在了霍元甲的肋骨上。霍元 甲毫无准备,打了一个趔趄,差一点摔倒。霍元甲回头看看他, 二话没说,继续干自己的活D

当张星要扛黄豆时,霍元甲已经回来了。只见霍元甲扛起两 麻袋黄豆,一步步地向前走。人们都被霍元甲的神力惊呆了,转 头齐刷刷地看着张星。张星本不想扛两麻袋黄豆,但现在没有办 法了。也叫别人给他压了两麻袋,晃晃悠悠地把黄豆送到了仓库 里。

同伴们开始为张星鼓掌,张星此时也神奇起来,得意洋洋地 说:“霍元甲,你还有嘛本事,叫咱爷们儿开开眼。”

霍元甲见他得意洋洋的神态,不免摇了摇头。一猫腰,从地 上抓起一把散落的黄豆,用力一攥,黄豆油从手里流了出来,一 滴一滴地掉在了地上。

这一下仓库里炸了营,张星满脸羞涩向前给霍元甲赔礼道 歉,心想:“我这把骨头要是被他抓住,还不得穌了。”

(二)霍元甲与鼓楼大钟

天津卫的鼓楼,据说是宋辽时建的瞭望台,到明代才改为鼓 楼。

鼓楼上,供着胡柳黄白灰五大家,每天香火不断,把鼓楼上 的钟都熏坏了,天长地久,钟都敲不响了。

开关城门,每日报时,都听这口钟的。不响,这可怎么办? 赶巧,天后宫来了一位道长。听到这个事,他说:“山东滨州长 老院有口钟,我去给化来吧。”说完,他去了。没到一个月,道 长还真把钟给化来了。

这口钟有一人来高,三搂多粗,四寸来厚,足有几千斤重。

是通过运河上的大船运来的,运到北大关后,又用几十根圆杠子 放到地上,把钟缠上毡子,放到杠子上滚,一点一点地运到了鼓 楼西镇后街门墙根。

三月二十二正好是天后娘娘生日,鼓楼上的道士打算趁此机 会,把大钟挂上去,把小钟换下来。这一天,鼓楼请上了天后宫 道士们来做吹打乐,吕祖堂的武士会把小钟卸了下来,慈宁宫长 老来上香撞钟另外,还特请了县阁前的高跷会、西头大觉庵的 狮子会、河东陈家沟子的地秧歌等前来捧场。可就是找不到合适 的人把大钟运上去。

那时,天津卫练武的人可不少,可谁都不敢答应。

盐索上有个小伙子叫王大力,他平常一个胳膊夹一包盐,脑 袋上还顶一包,总共有千来斤,还要上跳板。此时,连他也摇了 头。据说,有一天后半夜,有人看见王大力一个人走来,用两手 200 推了推钟,没推动,就悄悄地走了。

这可怎么办?此时传到了霍元甲的耳朵里,便连夜赶到了天 津卫。

天后娘娘生H这一天,一大M就奋四五千人来进香,也顺便 来看看换大钟。不一会,霍元甲从人群里走了出来。有人认识 他,说:“这就是刚从京城打擂回来,打败外国人的霍师傅!” 这一下可传开了,鼓乐也停了,大伙大眼瞪小眼,大气都不敢 出。只见霍元中脱了小褂,把辫子往脖子上一缠,两手先把钟轻 轻扳倒。就这一下,围观的人都啧啧称奇。这么重的东西,一下 就放倒了,连一点声音也没有。接着,霍元甲一只手抓住钟底的 边,一只手抓住钟肩膀上的圆孔,一发力,把大钟给举了起来。 站好后,霍元甲一步步走上鼓楼,把大钟放到了鼓楼当中。这 时,围观的几千人像开锅一样叫起好来。

“这才是一条汉子,他打十个八个外国人那是脚面上的 水——平淌。”

顿时,鞭炮齐鸣,各种会门也围着鼓楼又转又耍。

直到现在,鼓楼底下还有几个深深的脚印,人们都说是霍元 甲当年举着钟上鼓楼时留下的。

 

(三)霍元甲怒打皇差

光绪年间,霍元甲曾在天津北门外竹竿巷的怀庆药栈帮过 忙。

一天,生意不太忙,霍元甲和药栈的王掌柜便出来闲逛。两 人来到运河边上的一个茶馆里,边喝茶聊天,边欣赏河边的美景。

此时,河边的人越聚越多,霍元甲好奇,便和王掌柜过去看个究竟。

原来,运河里来了一支船队,头船停在常关跟前,后面长得 看不见尾。农先生告诉霍元甲这是皇家的运粮船队。

霍元甲抬眼望去,只见为首的大船头上,站着一名虎背熊腰 的彪形大汉。只见他把一根大木粧扔上岸,跟着就像鹞子一样 飞上岸来。他在运河边转了一圈,没有发现打桩的合适地方, 一着急,抬腿把席棚子的立柱给踢断了。棚上的东西噼里啪啦 往下掉,砸到面板上、油锅里。炸锞子的主人吓得往外跑,抓 住大汉和他论短长。大汉两眼一瞪,说:“你瞎嚷个嘛!皇家 的粮船要在这里打桩停船,你碍事了! ”锞子铺主人一听,不敢 再言语了。

只见那皇差把木桩子头朝下,以臂做锤,没几下就把木桩打 好了。这一手,可丨京坏了围观的群众。

霍元甲见皇差打完桩,转身就要走,这可火了霍元甲,喊 道:“小子,回来!”

皇差真没想到,竟然有人找他的茬,转身冷笑一声说:“你 有几个脑袋,竟敢管皇家镖师的闲事。”

霍元甲见他一直拿皇差压人,火气更是往上撞,顺口说道: “仗势欺人,那是狗!我不管你皇差不皇差,毁了人家东西就要 赔!”

皇差气得够呛,出手就打人。可他哪是霍元甲的对手,结果 被霍元甲瞅准机会,一个迷宗艺中的“闪步劈拦掌手雷”打在了 皇差的后背上,直打得皇差口吐鲜血,一头栽倒在地上。

殴打皇差,这还得了。船上的运粮官兵急了,下令要把霍元 甲抓起来。巧得很,当朝体仁阁大学士徐桐在此下船换轿,问清 事由后,感慨霍元甲是条汉子。当得知霍元甲是卫南洼小南河人 时,更是欢喜。原来,徐桐的官地就在卫南洼一带。

徐桐喜爱霍元甲是条汉子,更念乡土之情,当场就把霍元甲 给放了。

经这一事,霍元甲在天津的名声就更大了。

(四)霍元甲大闹柴市

光绪二十一年,年关就要到了,霍元甲为了到天津卫办些年 货,就挑柴到卫里去卖。

别人挑柴,一般就是一百多斤,力气大的,顶多也就是二百 斤,而霍元甲却能挑到三四百斤,仍能健步如飞。

霍元甲刚到天津卫西大弯子的柴市,就碰到一个吃地面的混 混向他要十个铜板。霍元甲哪吃他这一套,就是不给。这可惹恼 了这个刀疤脸的混混,二话不说,上来就打。可他哪是霍元甲的 对手,被霍元甲摔了个仰面朝天,溜烟地跑了。

 

198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英豪>〉连环画册封面这时,又上来四个混混,又被霍元甲打跑了。围观的群众这 可解了气。一位白胡子老人走上来,又惊又喜地说:“你真是条 汉子,可你还是快点走吧。这帮混混有个首领叫狼麻子,心狠手 辣,又有官府做靠山,势力很大霍元甲一听是狼麻子,心中更有了底。原来,两年前他在南 门外卖西瓜时就教训过这个人,他根本就不是霍元甲的对手。至 于他的那帮喽啰,无非是聋子的耳朵——搭配,没有什么用。

狼麻子还真是来了,当他得知是霍元甲在这里搅和时,两眼 立刻冒出杀气,大叫一声:“快给我上,取他脑袋的有重赏。”

话音未落,混混们一拥而上。霍元甲见他们人多势众,便将 自己的扁担在膝盖上一分为二,分为两截,把这帮混混打得哭爹 喊娘,窝蜂地跑了。

围观的群众这可高兴了。

霍元甲大闹柴市,狠煞了混混儿、恶霸的威风,为老百姓出 了气。从此,霍元甲名扬津门,成为受人敬仰的一代武术大师。

浏览4,3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