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为《武术初学精选》撰写的序言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劳动实践,创 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独特的、卓越的、锻炼人们身心的 体育运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内容 极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套路演练,也有搏斗技 击。通过武术锻炼,可以强身壮体,学到防身自卫的方 法;还可以陶冶性情,培养艺术欣赏的能力。在古代民 族体育史上,武术占有辉煌的地位。到了现代,武术更 丨 为世界五大洲的各国人民所喜爱,它将逐渐成为国际上 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色彩的体育竞技项目。 :
武术的套路,包括拳术和器械。器械有长、短、软、双之分,拳术有长拳、短拳之别。项目繁多,内容 不一。但就其体势而言,大致可归纳为工、行、醉、绵、劲、别六种。工架拳(械)的运动特点是:一招一 势,端端正正,形健骨遒,内圆外方,端庄势整。行拳丨 (械)的运动特点是:多行势而少停势,纵横挥霍,江 : 河流水,流畅无滞。醉拳(械)的运动特点是:恣意挥丨 舞,乍徐还疾,忽往复收,势如酒醉。绵拳(械)的运 ! : 动特点是:柔和蕴藉,缓缓不断,自始及终,连绵相属。劲拳(械)的运动特点是:运气鼓劲,骨刚筋粗,肌腱隆突,时张时弛。别体势的拳械是除了以上五种体 势之外的颇为别致的拳术或器械,诸如鸭形拳、猴拳等等。
《斌术初学精选》所选编的内容,虽然是一些基本 的、较初级的,但是却包括了六种体势的拳术和器械。 这给爱好武术的青少年朋友们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和学习武术运动的条件。
武术的搏斗运动,有散打、推手和短兵等项目。
《武术初学精选》虽然没有这些项目的介绍,然而它选 有“女子防身术”一节,青少年朋友们可以从中学到一 些武术的技击方法,也是饶有趣味的。
要练好任何一种拳术和器械,都必须首先练好基本 功。基本功也唤“底功”,底子厚,功夫深,拳械才练 得好。就好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得越深,房子就越牢 固。《武术初学精选»为青少年朋友们选编了“武术基 本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基本功虽然是练好拳械的 基础,但是也并不是说定要等到基本功全部练好了再去 练拳术或器械。根据我的经验,两者是可以并行的。就 是说一方面加强武术基本功的锻炼,一方面练些简易的 初级的武术套路。当然,在初学阶段两者应有所侧重,' 基本功的比重要多于套路练习。
练武术可没有什么窍门。有的话,那就是不怕苦,I 不怕累,持之以恒。要在动作规范化的前提下,一丝不苟地刻苦锻炼,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长期坚持 ; 下去。“功夫是练出来的”,百炼才能成钢。然而苦练 - 町并不等于蛮干,还须根据自身的条件,由浅人深,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地循序渐进。每次的锻 炼,总要使自己感到有点反应,感到有点累、有点酸、 有点痛。但是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造成运动创伤,这 是要特别注意的。
愿爱好武术运动的青少年朋友们,能通过武术锻 炼,使身体强壮起来、精神振奋起来,以适应学习和工 作的需要,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实现四化的征途 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就以这些话算是〈斌术初学精选)〉的序言吧!
六十、我和洋拳师擂台比武
幼承家学苦练武功
我是山东济宁蔡行人氏,1928年11月出生于一个 世代练武的家庭。曾祖父蔡公盛,精技击,喜锄强暴, 宵小之徒皆畏而避之。父亲蔡桂勤、叔父蔡桂俭,都是 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受家庭熏陶,我从小就跟着父亲练 功习武。4岁开始学练下廄、踢腿、站桩、拿大顶等武 术基本功;6岁开始学练基本拳法和拳路;8岁开始学 练华拳及枪剑等器械;9岁开始学练打桩、踢桩、打沙 袋、打绷子等技击基础功夫;而后进入技击实战练习。
我小时候学武,父亲不但对我练功要求非常严厉, 稍不满意就挥鞭抽打,而且还特别对我注重气质的培 养,经常讲述革命者的爱国事迹,并用古代民族英雄的 形象来启发和鼓励我。
在父亲的严教之下,我终于在艰苦的武术道路上逐 渐成长起来。
少年豪气为国争光
在旧中国,外国洋人辱骂我们中华民族是“东亚病 夫”。在他们眼里,既是“病夫”自然是不堪一击的。
1943年,正是国难当头之时。这年冬季,在上海十里 洋场的一群耀武扬威的外国拳击家们,想举行一场西洋拳击与中国武术较技比武的擂台赛,把中国武术家们打倒,借此显耀他们西洋人的威风。这是对我们中华民族 的蔑视,这是在向我中华民族挑战。我父亲见外国洋人 如此狂妄,立刻爆起满腔怒火,便和另一位武术名家王 子平先生一起毅然接受了外国洋人们的挑战。决定选派 8名高手与外国洋拳师决一雌雄。其中有一位年纪最小 的少年,那便是我。我那时候的年龄才15周岁。
父亲问我敢不敢和外国洋拳师比武,我果断地回答 说:“敢呀!外国洋人在咱们中国到处耀武扬威,横冲 直撞,如今又打上门来了,岂能容忍!我正想有朝一曰 杀杀他们的威风呢! ”不料我这么一回答,我父亲马上 把脸沉下来了。哼了一声说道:“小孩子家,真不知天 有多高,地有多厚,小心着骄兵必败。”接着又问我:
“你有把握吗? ”我仍然不假思索地大声回答说:“有!” '
其实,在当时我连西洋拳击见都没见过呢!我倒并不是 | 自恃艺高而骄,而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总应该有民族 丨
自豪的精神,外国洋人辱骂我们是“东亚病夫”,我倒 i 要让这帮外国洋人看看,我中华民族岂是“病夫”! 一 股民族自尊的浩然正气使我下定了和外国洋拳师比个高 低的决心。
比赛的日期定在1943年11月13日晚间,地点在 \ 上海亚尔培路回力球场(解放后为陕西南路上海市体育馆)。比赛所订立的规则大致是:1.比赛为三回合,每 !
冋合为2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2.双方用手或用脚 进缶时,以腰部以上为限,腰部以下不准蹬踹,只可勾挂扫;3.每打中对方一拳或踢中一腿得1分,打倒对 方一次得3分,打倒对方在10秒钟内不能起身再战者 获全胜。比赛的对手以抽签决定,不以体重分级。当外 国人发现中国方面有我这么个少年时,就提出:“小孩 不能参加比赛。”我爽快地说:“中国武术只讲功夫,不讲年龄和体重。”西洋拳师们说:“打死了可是不偿 命的! ”我轻蔑地笑着说:“你们也没有这么大的本 事。”
比赛的这天,我是第二个出场,对手是白俄拳击名 手马索洛夫(原译片马沙夫)。我和他走上拳击台在对 角坐定。马索洛夫着黑色短裤,穿黑色皮鞋,两只大手 套着黑色拳击手套,膀大腰圆的身上披一条大毛巾。两 手胸前合抱,透着一股子盛气凌人的傲慢劲,压根儿没 有把我放在眼里。当时我着一条深灰色短裤,脚蹬一双 高帮球鞋,手上套两只比较小一点的拳击手套,光着膀 子也披一条大毛巾。然而相比之下,我显得身体单薄,很不显眼。观众席上的中国人看着我瘦小的身材,不禁 为我揪心起来。
锣声响起,洋裁判员朝双方一招手,马索洛夫和我 就抖掉身上的毛巾站了起来,向拳击台中间走去。刚走 到拳击台的中间,两人一照面,我就出其不意地用“单风灌耳”的拳法朝马索洛夫的左耳门打将过去。这一拳 丨 打得实在,马索洛夫晃了几晃,好不容易才站定,他眨巴着眼睛,还没有明白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就在这时,“哗 ”观众们突然哄堂大笑起来,就连那位严峻的洋裁判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被这哄堂一笑,我也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措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比赛尚未正式开始呢。刚才让马索洛夫和我走向拳击台中间,是由裁判员准备向观众们介绍双方选手,可我不懂 这些,竟先给对方一拳,马索洛夫白挨了这一下。手了,怕再弄出笑话来。正犹豫的当儿,马索洛夫的拳 头接连不断地向我击来。我左右躲闪着,使用“着肉分 枪”法让对方的拳头拳拳落空。我机智灵活地在洋拳师 的周围忽左忽右、东蹿西跳,不断地乘隙而人贴近对 方,用“闪电连环” “迎面三腿”等拳法和腿法连续出 击。不一会儿,就把马索洛夫打倒了好几个跟斗,胜了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马索洛夫恼羞成怒,全力反扑,出拳重 如炮弹,接二连三地朝我脸部打来,饿虎扑食似的直把 我逼到拳击台的一个死角里。我赶紧身子向右一晃,把 对方的拳头引向一边,猛然一俯身从对方的臂下窜到了 马索洛夫身后,离开了那个死角。马索洛夫迅速转身用 摆拳横击,我又飞起腿来向对方耳根处踢去。但这一次 马索洛夫有了准备,一伸手将我的腿抄住,狠狠一掀 将我抛起,满想把我摔倒在地。说时迟,那时快,我在 被抛起的一瞬间,顺势把腰一拧使了个“鹞子翻身”从 空中轻轻落下,手未着地,人却稳稳地站住了。全场立 刻爆起一片喝彩声。那马索洛夫也不由得一愣,方知中 国武术的厉害,连我这么个小孩也不是好欺的,出场时 的那股傲慢劲儿早已丢到爪哇国去了。我却越战越勇, 手上“流星赶月”,拳法一阵紧似一阵;脚下“勾挂连 环”,腿法接二连三。第二回合又将马索洛夫打倒了好 多次。
第三回合,只打了不一会儿,我右手虚晃一拳,马 索洛夫刚要低头躲闪,我的左拳已到,一个“单风灌 耳”直捣对方右耳腮下的颈动脉,紧接着又是一下“黑 虎掏心”打中对方胃部,马索洛夫痛得昏倒在地。洋裁 判冲着倒在拳击台上的马索洛夫高声喊着:“one,two, three, four ” 10秒钟过去了,马索洛夫无论
如何再也爬不起来了。比赛总共进行了5分钟,打了两 回合半,我打了马索洛夫13个跟斗,赢得了胜利。高 大的洋拳师竟败在中国的一个小孩子手下,霎时,全场 爆发出一阵海潮般的欢腾。
这次中国武术与西洋拳击较技比武的擂台赛,按照 外国洋人所宣布的成绩是:中华队以五胜两负一和获 胜。而实际的成绩,我们应该是全胜。那两负一和的三 名武术高手,将洋拳师打得鼻青脸肿连连后退,到最后 只有招架之势了,这能说是我方负了吗?平了吗?然 而,由外国洋人包办的裁判组织却硬说洋拳师们所得的 “点分”,“超过”了和“平” 了中国的选手,真是厚颜 无耻极了。不管怎么说,这次比赛总算是打掉了西洋拳 师们的嚣张气焰,使他们的威风扫地,为中华民族争了 光,备受国人称赞。特别是我,由于年龄最小,打得出 ' 奇,武林中出于喜爱和鼓励,送了我一个绰号“神拳大龙”。
斗志昂扬怒打“黑獅”
我第二次和外国拳师比武,是在1946年。有一天 我正在街上行走,忽地有人在身后拍了拍我的肩膀,回 : ' 头一看,竟是3年前的手下败将马索洛夫。马索洛夫
说:“你上次赢我,多数靠的是腿,这不算本事。你敢 像我们拳击一样只用拳不用腿吗? ”话里带着挑衅的味 道。那时我已18岁了,血气方刚,微微一笑,答道: “行呀!不用腿照打不误。但我不想再跟你打,中国有 句俗话,唤作败军之将不足言战,要打,找你们最厉害 的来跟我打。”马索洛夫并没有发火,而是进一步挑逗 着说:“鲁塞尔,这个名字你听说过吗?黑人,美国拳 击明星,是上海拳击界的重量级冠军。你敢不敢和他比 武?” 一听是美国拳击明星,我的怒火就涌上来了。抗 日战争胜利之后,美国兵在上海横行霸道,多少中国人 受他们的凌辱,耻辱使我义愤难平,我心里正憋着一股 子气呢。于是我果敢地回答说:“敢!哪有不敢之理!”
1946年9月2日,上海街头上出现了一张张红纸 黑字和白纸红字的海报。海报上写着:“拳击特讯!美 国重量级冠军‘黑獅’鲁塞尔会战中国国术名手蔡龙 云。”当天晚上,比赛在八仙桥上海青年会内举行。我 单刀赴会,只有我的师兄何金章(广东同群乐体育会武 术指导)陪我同往,当我的教练。我想,打赢了,外国 洋人岂肯善罢甘休放我过去,说不定要暗里伤害我,多 一个人多一个帮手。
这次比赛的规则,完全按照外国的洋办法,不准用 腿,只能用拳,五回合决胜负。
在我和鲁塞尔比赛之前,尚有几对他们洋人自己的 拳击比赛,我和鲁塞尔的比赛是安排在整个比赛的最后。
双方走上拳击台。鲁塞尔,高大壮实,肌肉隆隆突 起,肤色黑亮,头发卷曲,真的亚赛一头凶猛的黑狮。
坐在台角的椅子上,流露出一股威赫的气派。我打量了 他好一阵子,心想:管他呢!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锣声响过,“黑狮”果然名不虚传,出拳不同一 般,直拳、摆拳,拳拳向我逼来,真是来者不善。我不 敢大意,用“虎抱头”护住头部和胸部,采用粘连黏靠 的“贴身靠打”挨近“黑狮”,只要鲁塞尔往后一撤步, 我就顺势发招。较量了几个来回,鲁塞尔没有打中我几 拳。而我却用“风摆荷叶”的拳法,左右开弓猛击“黑 狮”的两边耳门,同时冷不防地用“湘子挎篮”的拳法 偷袭对方的额部和胃部,屡次把“黑狮”打倒在地,连 胜了三回合。
第四回合,我仍然贴近鲁塞尔,你进我退,你退我 进,将我那惯使的拳法“闪电连环”施展出来,逼得 “黑狮”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这时,中华 民族的尊严在激励着我,使我斗志昂扬,一个劲地穷追 猛打。“黑狮”见无退路,便做困兽斗,凶狠地直向我 扑来。我暗暗叫好,迎上前去,先用双拳照鲁塞尔的两 腮打了个实在,然后乘对方踉跄之际,一"抄拳正中 “黑狮”胃下,这一拳我用了十二分的力量把“黑狮” 打倒在地,10秒钟过去了,他也没能爬起来。“咔嚓!” 一声响,摄影记者康正平先生摄下了这一历史镜头。第 五回合没有进行,鲁塞尔就输掉了这场比赛。中国的 “神拳大龙”力败美国的“黑狮”,一时间传为美谈。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后来与我相遇,就此两次比 武赋了一首诗赠我,诗句是这样写的:
少林拳击世莫当,动迅静定力蕴藏,蔡君得之制强梁;
柔非终柔刚非刚,刚者先折柔转强,妙门洞辟唯东方;
技与道合乃有此,一洗东亚病夫耻。
我现在虽然年过半百,“乡音无改鬓毛衰”。但我 仍兼职上海体院教授,坚持指导硕士学位武术研究生的 工作,坚持武术的理论研究与写作。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壮志不已,在革命的征途上继续前进,决心把毕生的 精力全部献给武术事业!
浏览1,0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