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学校的创办者张伯苓一生重视体育,是中国近代体育的 先行者。在他的影响下,南开学校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富有生 机。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韩慕侠得以在南开学校教授武术,并 与周恩来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张伯苓的体育情结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怀抱教育救国的 理念,他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191〗年)®、南开大学(19】9 年)、南开女中(1923年)、南开小学(1928年)、重庆南开中学 (南渝中学,1936年)等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为达到“育才救国”的目的,张伯苓针对中华民族存在的主 要问题(愚、弱、贫、散、私),有的放矢地确立了教育方针。 他认为“国民之所以私心甚重,毫无凝聚力和团结力,关键在于 人们彼此之间缺乏组织和合作精神”,因此,张伯苓“在南开学 校的创办过程中,非常反对将学校办成单纯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 的场所”气在此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南开学校在培养学生个人 良好操行@的前提下,不但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而且极为重 视体育活动的开展。
前身是成立于1904年的天津私立中学堂。
侯杰,秦方:〈涨伯勒,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张伯苓在南开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有说校门 人口处一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了张伯苓请严范孙书(祖籍浙江慈 溪,先祖移居天津。晚清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4年.被任命为贵州学政:支持张 伯苓创办南开学校,有“南开校父”之称)写的“四十字镜箴”:面必净,发必理. 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 色:宜和、宜静.宜庄。
“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不认识体育的人, 不应该做学校校长”,张伯苓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认为体 育可以“训练团结、合作、健全之身心”,克服“中国人最大的 毛病”——自私心太大®。为此,张伯苓规定南开学校的学生体 育不达标不能毕业。
在南开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里,学校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队 层出不穷,尤其是球类中的篮球®。1922年,由祝瀛州、刘鸿恩、 部锡、潘景武、李世珍组成的南开篮球队,在天津学校联合运动 会的比赛中夺得冠军。1924年,以南开篮球队为主力的华北区篮 球队获得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篮球冠军。此后,在“中国篮球之 父”董守义的指导下,由唐宝堃、李国琛、刘建常、王锡良、魏 蓬云组成的南开篮球队屡创佳绩,不但在1929年获得了华北运 动会大学组篮球冠军,而且远征上海,接连战胜“上海三强”沪 江大学队、西侨青年会篮球队(海贼队)、美国海军陆战队篮球 队和菲律宾圣提托马斯大学冠军队,轰动上海,“南开五虎”由 此得名。
张伯茶:《体育与教育)〉,■奋体育月刊)1935年9月第二卷第12期。
南开学校的棒球、垒球、足球、排球等亦特别好。
张伯苓题词
学校体育之外,张伯等热心与体育相关的任何事情。如1910 年,他与北京青年会总干事格林、上海青年会体育干事埃克斯纳 等人,共同组织召开了旧中国第一次全国学界运动会(国民政府 追认其为中国第一届运动会);1921年,张伯苓支持河北献县人 206 孙润生®创办了中国的第一家体育用品厂;1932年,张伯苓与张
学良共同促成刘长春出现在洛杉肌的奥运赛场上;1936年,张伯 苓促成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柏林之行1942年,在张伯苓等人的 积极建议下,国民政府下令将每年的9月9日定为体育节。
“南开学校自成立以来,即以重视体育,为国人倡,以期个 个学生有坚强之体魄及健全之精神。故对于体育设备、运动场 地,力求完善;体育组织、运动比赛,力求普遍。学生先后参加 华北、全国及远东运动会者,均有良好之成绩表现。最要者,学 校体育不仅在技术之专长,尤重在体德之兼进,体与育并重,庶
1912年,孙润生在通县协和书院毕业后,应张伯苓之邀到南开学校担任音乐 教员兼授英语。他注意到南开学校所用的球类均靠外国进口,价格昂贵,一个篮球要 三四十块大洋。极有经济头脑的孙润生便产生了制作体育用品的想法。该想法得到了 张伯苓的大力支持;1924年.傅氏兄弟(傅泊川、傅泊泉)在天津创办春生体育用品 厂后,亦得到了张伯苓的大力支持.产品绝大多数卖给了南开学校。
为参加这次奥运会,中国组织了武术代表队,教练兼队长由南开大学的武术 教师郝铭担任;郝铭,河北香河人,曾师从霍元甲学习武术。20世纪30年代任天律 培才小学校长兼南开大学国术教员。
不致发生流弊。故体育道德及运动精神,尤三致意焉” ®,这是 张伯苓在南开学校成立40周年之际,对自己着力推行学校体育 运动的一个总结,可谓一语中的。
二、韩慕侠的武术人生
韩慕侠(1877—1947),出生在天津静海县独流间河卫南洼 大白村/大韩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韩金镛。
韩慕侠自幼长得身高力大,五六岁便跟随他的外祖父学习迷 踪拳®因此而打下了良好的武术功底。十二三岁时,跟随父亲 到天津东北角柴市去卖苇子。一个叫赵秃子的地痞想低价强买。 韩慕侠怒不可遏,出手打了赵秃子。这件事被天津八大家之
海张五(张锦文)家的管家兼镖师周斌义看在眼里、爱在心里,而最终让韩慕侠父子在海张五家做起了长工,并跟随周镖 师练习八卦掌。
韩慕侠进海张五家不久,海张五因10亩盐田与邻县人称 “浪里蚊”的一个李姓大盐商发生了矛盾。“浪里蚊”设下鸿门 宴企图逼海张五就范。此时,韩慕侠迅速转到“浪里蛟”身后将 其制服,并把二人亲自送了出来。此事使海张五对韩慕侠感谢不 尽,将僧格林沁亲王赠与他的“僧王刀”转赠与他。
几年后,周镖师又把韩慕侠介绍给他的好友张占魁习武。张 占魁是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得力弟子,名震京津,有“闪电手” 之称。跟随这样的名师学习,韩慕侠的技艺提高很快,不久就有 了 “玉面虎”的绰号。
韩慕侠在跟随张占魁学习八卦掌的同时,还跟随刘奇兰和郭 云深弟子、素有“单刀李”之称的李存义学习形意拳。两位恩师 去世后,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武术造诣,韩慕侠开始游历全国、
孙海麟:《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7 页。
韩小侠:《曾教周恩来武功的武术大师韩慕侠(上)》,〈纵横》1995年第2 期第35页。
遍访名师,并最终得到了形意拳家车毅斋、宋约斋、李广亭、武 术名家戴拜陵后人及八卦掌家应文天的指点。
应天文,人称应侠。据说,他和董海川是师兄弟,是八卦掌 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武术界有“北有董海川,南有应天文”的说 法。应天文不但将八卦绝技悉数传于韩金镛,且为其改名为韩慕 侠。自此,韩慕侠之名逐渐为人所知。
就这样,韩慕侠经过其外祖父、周镖师、张占魁、李存义、 车毅斋、宋约斋、李广亭、戴拜陵后人、应文天九位老师的指 导,武术技艺已炉火纯青。其“八卦掌、八卦刀、八卦剑、八卦 枪,皆甚精熟,为北方八卦门后起之一绝。” ®
三、韩慕侠矢志武术救国,义务教授学生
在民国体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韩慕侠希望建立一所武备学 堂,用形意拳来培养一支具有技击格斗技术的军队,以此来达到 保家救国的目的。为实现此理想,他拒绝高官厚禄,甚至有意摔 伤自己也不肯与封建帝制服务。
1973年(宣统三年),湖南巡抚杨文鼎招募武术专家,韩慕 侠恰好遇到报名参加而人选。杨文鼎欲聘其为侦探队长3然而 韩慕侠“志不在此,尤不愿为虎作伥……决意辞却,北返津 沽®
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曾跟随韩慕侠学习武术,袁世凯利用这 一关系,一日在北平的办公室召见韩慕侠,希望他能到自己的御 林军或讲武堂当讲习。韩慕侠深知这御林军和讲武堂是袁世凯恢 复帝制的御用工具而没有答应。
金恩忠:《国术名人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 页。
韩小侠:《曾教周恩来武功的武术大师韩慕侠(下)》,«横》1995年第3 期第42页。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天津沦陷后,韩慕侠一贫如洗。一天, 一个亲日的军阀来到家中,以每月200大洋聘其为保镖。韩慕侠 不从,这个军阀不甘心,又以天津警团教练所的名义请韩慕侠出 山。韩慕侠无法躲避他们三番五次的劝说,而故意将自己的左手 腕骨折断、并故意把断骨接歪。天津警团教练所最后只得把韩慕 侠十五六岁的儿子韩少侠带走代父传艺了事。
与上述三件事相反,对于教授学生习武、训练军队反抗外敌 入侵,韩慕侠表现得相当积极主动。韩慕侠特别强调形意拳的技 击性,他认为:“武术一道尽于中国形意拳矣,始悟洗病夫之耻 者斯术也,救中国于危亡者在乎此也,故侠敢云此拳用之于战 争,能操最后五分钟之胜利”。M这种认识前提下,为实现国术 救国、用形意拳训练军队的梦想,韩慕侠想建立一所武备学堂。 该想法得到了其师张占魁、李存义的支持。他们共同上书当时的
韩慕侠写给时任总统冯国璋的信中内容,见李瑞林:《形意拳侠(增订 版)》,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页。
直隶总督陈夔龙,因成立武备学堂的条件并不成熟,最后仅成立 了中华武士会。不久®,由于意见不合,韩慕侠转而成立武术馆 (1919年改名武术专馆,黎元洪为之题写馆名)。
韩小侠(最小者丨及众弟子在“武术专馆)> 前合影 1915年,南开学校校董严范孙和校长张伯苓聘请韩慕侠为武 术教员,教授南开学子学习武术。借此机会,韩慕侠广收门徒。 南开学校的周恩来、于文志、梁镜尧、何树新、岳润东,北洋女 师的刘清扬,直隶女师的乔咏菊、乔咏荷姐妹等均跟随韩慕侠习 武。
1919年,韩慕侠上〈仿言书》给当时的大总统冯国璋,恳请 冯协助他开办武备学堂。然当时军阀纷争,冯国璋不久被徐世昌 赶下台,韩慕侠的梦想未能实现。
1913年左右。
1925年夏天,张学良来天津看望父亲的姨太太许氏而结识韩 慕侠。韩慕侠尚武救国的志向得到了张学良的赞许。1927年,张 学良成立了由1000名士兵组成的武术团,韩慕侠为团长。团部 就设在南门外于家坟洪元里一号韩慕侠的家中,武术团的训练地 点则在杨柳青。一开始,韩慕侠用形意枪法训练武术团,后来为 更好地对抗日军的拼刺术而改练大刀,武术团也相应地改为了大 刀队。可惜的是,由于军饷的供应无法满足,最后大刀队的训练 不得不停止。
1947年10月®,在清贫的生活中,一场痢疾夺去了韩慕侠的 生命。其子女韩幼侠气韩小侠、韩少侠承继其武技,把韩慕侠 的八卦掌、形意拳功夫传承了下来。
韩小侠:《曾教周恩来武功的武术大师韩慕侠(下>》,1995年第3 期第50页;有的书记为1954年,是不对的。
本为韩慕侠外甥.因韩慕侠当时无子而过继。
四、韩慕侠打败康泰尔考辨
依据目前的材料,关于谁打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有三种不同 的说法:
其一,1916年春,刘百川在上海静安寺打败康泰尔;
其二,1918年秋,王子平在北京中山公园打败康泰尔;
其三,1918年9月,韩慕侠在北京六国饭店打败康泰尔。
上述三种说法孰是孰非,至今并没有统一的意见。
关于打败康泰尔的材料,目前所见较早的有两则:一为1933 年金恩忠在《国术名人录》里的记载,一为1936年《体育月刊)〉 里的记载。两个材料均离康泰尔来华时间不远,结合后人的相关 描述,本研究对打败康泰尔的情况推测如下:
(一)刘百川打败康泰尔存在可能
刘百川(1870—1964),安徽六安人。少年跟随家乡附近山 上的老僧学习少林拳术,后跟随杨澄云学习罗汉拳和罗汉神打 功,1887年中武举,后开始走镖,有“江南一条腿”之称。曾任 黄埔军校武术教官,北伐时任蒋介石保镖。1929年,万籁生从其 学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定居杭州,1956年被选为浙江省武术协 会副主席。
据刘百川的徒弟王志华、肖忠义、周云中等人回忆®,1911 年,刘百川进入上海精武体操会任武术教师。1916年春天,英籍 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来到上海,在静安寺(英租界)设擂向中国人 挑战。擂台上横写“天下无敌”,两旁写着“打着一拳赏大洋50 元”、“足踢一脚赏大洋100元”。康泰尔的嚣张气焰引起国人的 不满,上海武术界便推荐身在上海的刘百川前去迎战。刘百川沉 着迎战,发挥腿法的优势最终打败了康泰尔。
康泰尔仅是一个大力士,有可能懂点拳击,这与讲究远踢、①柴伟梁:〈(刘百川击败康泰尔始末》,《体育文化导刊> 1993年第1期。
近打、贴身摔,综合运用多种进攻技术的中国武术没有可比性, 更何况刘百川是中国武术的精英人物,他们打败康泰尔没有什么 问题。另外,中国“东亚病夫”的国际形象被许多不明真相的外 国人所认可。康泰尔只是听说了神奇的中国功夫,并没有真正见 识。所以他也有可能接受刘百川的挑战而一败涂地。
(二)韩慕侠在六国饭店肯定与康泰尔进行了"交流”
1918年9月,康泰尔在上海失败后,雄心不死,又经过天津 来到北京继续设擂。1918年9月10日,康泰尔递送给天津中华 武士会邀请函,曰®:
世界第一大力士,俄国拳师康泰尔到中国一游。因中国武术 沸腾世界,特定于本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在北京中央公园 五色土召开万国赛武大会,并备十一枚金牌,以奖优胜者。望中 华武士会届时一较雌雄,以增美誉。
第二次万国赛武大会 俄国康泰尔
一九一八年九月十曰
中华武士会接到邀请函后,为“与大康力士比武,为我国武 术大放光明”、“此次赛武所得之款愿助捐得属兵灾,故勉尽义 务以助诸君雅兴”、“与京师人士提倡国粹,振兴中华”等三个 目的' 积极准备。据马杰回忆,其师傅韩慕侠告诉他到京城助 阵的中华武士由李存义、张占魁带队,王俊臣、程海亭、李子 扬、刘殿臣、秦月如、王亦韩、李星阶、张世广、阎道生及散居 北京、山东的武士会武士、武林高手60余人到场助阵®。
李瑞林:挪意拳侠(增订版)》,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第206页。
中方代表王亦韩就“赛武改演武”一事的发言,李瑞林:娜意拳侠(增订 版)》,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页)。
李瑞林:意拳侠(增订版)》,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第 206-207 页。
1918年,万国赛武大会奖章
1918年9月11日,北京的〈<]晒天时报)〉对该大会进行了报道
中央公园万国赛武大会®
(阳历九月十四日星期六、十五日星期日、十六日星期一)
环球大力士,第二次赛武大会 与赛者共有二十余人®
本会预备小金牌十座大金牌一座 请看鹿死谁手
今康君由俄来华,历游沪、汉、津各埠,无不欢迎,前数日在第一舞台 献技四天,所献各技均属空前绝后,警人视听。当康君在该舞台演技时,各 国及中国武士之欲与较量者实繁有徒,康君以该舞台地方狭促,恐有性命危 险之处,况未得各该国领事准许,未敢应允。
转引自李瑞林:意拳侠(增订版)》,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 年版,第205~206页。
在個术名人录》中,金恩忠记载康太耳(泰尔)民国七年来到中国,在浙 江(不是上海)失败后,来到北京设“万国比武大会”(金恩忠:《国术名人录》,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天津镒世报)报道为23人(转引自李瑞林:挪意拳侠(增订版)》,香 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
今康君鉴于欲与较量者之多,当即拍电约集各国大力士假座中央公园开 万国赛武第二次大会,凡各国及中华人士之有力者均定于此数日内到会与 赛,诚世界武术之光明也,千栽一时,幸勿交臂失之,当知二十世纪享世界 无敌大力士之盛名者固属谁氏。
外请双石少林五虎各会加放广东烟火、新奇电影,并放大气球、文明新戏。
(每日下午一点开会,十二点散会,门票概售一元,日夜只许买一张票)
为防止意外的发生,要求赛武的双方要签订生死文书,内容 无非是“双方死伤概不负责”、“打死勿论” ®之类。中华武术群 英“约数百人” @齐聚北京,康泰尔得知这么多人要跟其比试,
两年前与刘百川比试失败的尴尬局面出现在眼前,他“自觉不
敌”,为避免“现丑遗羞”,“乃请步军统领李长泰,警察总监吴 215 :
炳湘,出为帮助,撤销打死勿论字据” ®,不敢赛武、比武,而
改为演武——只准表演献技,而不得比武较技。当时警察总监吴
炳湘的解释是:“中华武士到京与赛,热诚爱国志甚可嘉,但比
赛武力势必不能相让,恐有生命之虞,故许改为演武。” ®
1918年9月13日晚,遭到比武拒绝的中华武士会成员韩慕 侠、张占魁、李存义、李贵臣等直奔康泰尔居住的东交民巷六国 饭店,要求与康泰尔比试。康泰尔根本不是对手,而不得不将11 枚金牌送给韩慕侠®,并立下了如下字据:
金恩忠:《国术名人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金恩忠:《国术名人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 页。
金恩忠:《国术名人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1918年9月16日,北京倾天时报>〉的报道,转引自李瑞林:娜意拳侠 (增订版)》,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页。
大会共铸金牌11面,每胜康泰尔一次赏金牌一枚;韩慕侠在六国饭店胜康泰 尔一次后,康泰尔“畏极,已决不敢再较”(金恩忠:《国术名人录》,太原:山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而将11面金牌悉数给韩慕侠。
兹有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周游世界46国,献技比武,未遇 敌手,执礼而归。路过中国,拟于北京中央公园五色土设擂较 技,今与中国武士名师、特慧生慕侠交手,甘拜下风,谨将十一 块金牌赠给韩先生慕侠惠存。口说无凭,特立字为证。
康泰尔(俄文签名) 韩慕侠(中文签名)
一九一八年九月十三日晚
1920年10月,天津名士郭登瀚用黄绫绸撰写文字,记录了 韩慕侠打擂的过程,制作了精美的纪念插屏。其文字大致如下: 康泰尔者,俄国大力士也,力能屈钢断铁链。据报云:力胜 一万四千磅,遍历欧美比武,角力无出其右者。戊午年夏来我 国,售技于津沪间,每一献技,观者惊艳。是年秋,开万国赛武 大会于北京中央公园,函约各国武士,并备小金牌十,大金牌 216 一,以奖最后之胜利者。天津武士会武师之汇归也,得信后正复
迟于时抵达,韩先生慕侠独毅然前往,八月初九11晋京赴会,当 被警厅劝阻,恐伤人命致起外交,先生托然叹曰:“生死何足 惜,倘不一角,康泰尔携奖而归,直视我国无物矣。”乃经谒康 于六国饭店,遇到后,略谈我国武术之精妙,康君栩栩然,有轻 色,是备交臂作势。还未支撑格挡,而康君已扑矣。康君达人故 而未再角,奖章全数让与先生。先生爱而献于天津武士会,作为 永久纪念。可见先生之争,非为一己荣耀之争,实为天津武士会 名誉之争,惠及我中华民国国粹之争也。戊午年冬十月,天津武 士会以大奖章归先生旌有功也。
庚申冬十月天津郭登瀚拜记
①八月初九应为阴历,金恩忠在《国术名人录》中亦记为“八月九日比赛”。 该天阳历为1918年9月13日。
1918年,韩慕侠尽管已经离开了中华武士会,但面对康泰尔 的挑战毅然与中华武士会的成员一起参与了这一重大的武术事 件,并最终在六国饭店打败康泰尔,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三)子平打败康泰尔的证据不足
王子平(1881—1973),回族,河北沧州人。出生于武术世 家,精查拳,有“神力千斤王”之称。曾任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门 长,1960年,随周恩来总理访问緬甸,任武术团总教练。
民国时期,“北京政界虽腐败,而警政则殊不恶。警士对于 人民,尚无外处恶习。” ®康泰尔在北京设擂时,王子平正在陆军 部供职。他听说赛武改演武后十分气愤。为了教训不可一世的康
陈铁生:游纪略(三)》,见罗啸敖:《精武内传》,上海:上海社会科 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91页。
泰尔,为中华民族争光。王子平制定了周密的迎战计划3 1918 年9月14日,王子平带领自己的学兵,早早来到北京中央公园, 便服在演舞台前寻找机会。“康泰尔出,王君一跃登台,甫交 手,康已掊(扑)地,时会场中呼噪哗声大作,康就地爬起,不 知藏匿何许也。” ®因为,王子平触犯了比武亦为演武的有关规 定,所以打败康泰尔后并没有留下姓名,而是离开北京,远遁他
王子平打败康泰尔的这一记述与事隔不久、〗918年九月十八 号〈溢世报>〉的记述不一致:该期的〈溢世报)〉记载1918年9 月]4 tl ,王俊臣、李剑秋及张远斋、韩慕侠“四人武技最精, 被公推为角赛领袖。无奈,警厅以事关国际,极力调停,众武士 仅登台献艺而散”、“散后,台上参观军人将该力士之号称万斤 之大铁球随手举起,又将重称千斤之大铁链拆为数段。该力士见 风头不顺,乃从后台私行逃去。……从此该大力士不敢再登台 从这一较近的记述来看,1918年9月18日的比赛现场,警厅极 力维护会场的纪律,王俊臣、李剑秋、张远斋、韩慕侠等根本没 有办法上台与康泰尔比试。这样看来,王子平能上台比试的可能
转引自蔡宝忠:r康泰尔不打自逃”的历史分析》,《中华武术》1叫9年第 U期第38页;原文见康豪個技大观}。
性亦不是很大。
另外,1918年9月14日,赛武已经改为演武,只能各自演 练,而不能直接交手比试。况且有警察出面,王子平又大名鼎 鼎,他们不会不认识他。为此,王子平“便服在演武台前寻找机 会”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本研究认为王子平在北京中央公园 打败康泰尔的证据不足,只能存疑,留待后世新材料的发掘。
(四)康泰尔仅是一个江湖骗子 1918年9月14日,康泰尔在北京中山公园的表演器械全是 假的。1918年9月18号,天津的〈溢世报)〉以《大力士之伎俩 如必〉为题进行了如下报道,其文为:
俄国大力士康尔泰(康泰尔)自恃其力蔑中国武术。上星期 六(14日)在中央公园开一万国武士角力大会,即有中国武士会 会长张占魁、李存义率领武士数十人到场求赛。中有保定高等师
范武术教员王俊臣、京西清华学校教员李剑秋及张远斋、韩慕侠 四人武技最精,被公推为角赛领袖。无奈,警厅以事关国际,极 力调停,众武士仅登台献艺而散。散后,台上参观军人将该力士 之号称万斤之大铁球随手举起,又将重称千斤之大铁链拆为数 段。该力士见风头不顺,乃从后台私行逃去®。事后有人检查康 大力士武器,始知大铁球不过百余斤轻量,并非所谓一万两千 碎,其汽车铁轨乃系锡胎铁皮。所有铁链大约为离间铁质织微之 化学药水所煮炼者。故两手略挚即断。沙袋内多系木屑,重量不 过二十余斤。彼时观者如诸,莫不大笑。从此该大力士不敢再登 台矣。
中华民国七年九月十八号
金恩忠在《国术名人录}中记述为韩慕侠在六国饭店打败康泰尔后,临近会 期,康泰尔不敢登台。被众所迫,只得硬着头皮上场。此时,韩慕侠正在台下,见康 登台,便一跃而上,康泰尔见状,十分害怕,“假题而遁”(金恩忠:《国术名人 爵,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无独有偶,康泰尔表演造假,来到现场的吴鉴泉一开始就有 怀疑。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吴鉴泉让自己的学生、正在台上的北 海黎总统卫队旅的一个学兵“试举之,不料一举即起,狂呼假 的;而康泰尔闻之,即赤背遁去。旋查各器械,如哑铃则中空; 沙袋则内实以木屑末;而铁轨则以木制,外包以铁色皮面。时观 众大哗,群呼退票,兵士在台上者则掷弄其各运动器械,由上而 下,势若弄丸”。®
《益世报>〉的记述和吴鉴泉所见尽管在发现康泰尔的表演器 材作假的时间上有所不同,但在康泰尔表演器材作假上是一致 的。
前有刘百川的教训,加之自己心虚,康泰尔根本就不敢与中 国武士进行比试。据一位目击者回忆:当时的警察厅宣布如果有 人想与之比试,可先到警察厅办事处挂号,以便依次比赛。但当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要求挂号时,他们以“并无此举,彼系 外国人,吾等宜尽地主之谊,待之以礼,不可与较,请…“•在此 参观捧场可也”为由拒绝了挂号气当时被拒绝的还有来自天津 中华武士会的会员。
康泰尔是民国版典型的“康跑跑”,每当他的骗术被揭穿、 被打败时,他总是以跑了之。如王子平打败他后,康泰尔“就地 爬起,不知藏匿何许(处)”;康泰尔的骗术被当众揭穿时,他 “见风头不顺,乃从后台私行逃去”、“即赤背遁去”;而当韩慕 侠在六国饭店打败康泰尔,第二天在登台时,康泰尔“见韩至, 惊甚,假题而遁” ®。如此康泰尔,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来到中 国耀武扬威,可见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记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在北京中央公园表演失败之异闻》,《体育月刊》 1936年10月30日。
《记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在北京中央公园表演失败之异闻》,《体育月刊》 1936年10月30日。
金恩忠:《国术名人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159页。
究竟是多人、还是一人打败了康泰尔,其失败的原因是什 么,早在1936年时就已“言人人殊” ®。本书认为,康泰尔是一 个练习力量的“大力士”、“江湖骗子”,也许会点拳击,而刘百 川、王子平、韩慕侠是当时中国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康泰尔与 之相较没有可比性。三人打败康泰尔都是有可能的,目前在没有 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只能存疑而不能轻易否定。
浏览4,9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