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武术运动的新课题

1988年10月,在杭州和深圳举行的“中国国际武 术节”上,〈(人民日报>〉记者黄振中先生要我谈谈对 “散打邀请赛”的看法,我概括了五点:

(一) 这次比赛有这么多国家参加,说明中国的武 术散打可以在世界上推广。从几场比赛来看,中国的武 术散打比赛规则,大家能够接受。

(二) 外国选手打得不错,尤其是瑞典、法国、墨 西哥等国选手更为突出。表现出的技术不低,能够运用 中国武术中的勾挂、外摆腿法和摆拳,说明这几年推广 武术,使各国选手逐渐熟悉了中国武术的各种功能。

(三) 武术散打的特点还不够突出。中国选手取胜, 大都是赢在摔上,而踢、打较弱,显示不出武术的踢、 打、摔、拿的全面性,应该在踢、打上下工夫。如果不 解决踢打的弱点,一方面会影响散打比赛的形象,另一 方面中国选手也难以取胜。

(四) 中国队今后训练要提高打击的准确性,不能 瞎打,要像射击一样击中目标。另外,还要增强体力。 外国选手体力强,能坚持打满3局,没有疲惫现象,值系。闪躲不是退却,而是在闪躲的瞬间变成进攻,争取主动。

(五)比赛场地和规则可以考虑作必要的改进。如 擂台四周应改成坡形,使被打下擂台的选手有个缓冲坡 度,不易受伤。比赛规则可请大家提意见,进行修改, 比如连击头部的判定和近身进攻问题等。另外,对要不 要戴护具还可研究。总之,国际武术散打赛要有特点。 现在中国式摔较和太极推手,特点都比较鲜明,可以借 鉴。

六十六、好道善剑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近代的武术界非常推崇的一位人物。近来 常有人向我问及关于他的出身、道派、修炼、武技等等 方面的问题,我知道的不多,更没有作过什么研究,只 能是姑妄言之,供大家参考。

张三丰,名君实,一曰君宝,字铉一,别字玄玄。 辽东懿州人。元朝定宗二年丁未四月初九日出生于张仲安家,是张氏的第五子。在5岁时,双目渐昏,有道人 张云庵者愿为他治疗眼疾,并欲收他为徒,经父母同意 遂从张云庵学全真正教。7年的时间,学了道经及儒释 两家之经,眼疾也愈。后因思念父母辞师归家。至元甲 子17岁的时候到了燕京,经友人奏请,补了个中山博 陵县令。第二年父母先后去世,遂辞官回到了家里守 ! 孝,日诵洞经。有一天忽有邱道人者来家拜访,与之谈 I 论玄理,满座风清,因之产生了游方的念头。在外云游 | 30年无所遇,后止于陕西宝鸡山中,山有三峰挺秀,| 因之号三峰居士。延佑初,年已67岁,始人终南山,I 遇到了陈搏老祖的高弟火龙先生。他见火龙先生绿鬓朱 I 颜,俨乎物外神仙,甚异之,遂礼拜师事,跽而问道。

火龙先生鉴他求道精诚,“初指炼己功夫,次传得药口诀,再示火候细微,与夫温养节度,脱胎神化,了当虚 空之旨”,——备悉。真所谓口 口相传,心心相授,得 闻大道。此时更名为玄素,一名玄化,号玄玄子,别号 昆阳。在终南山静修4年,年已70岁,功效寂然。因 念修道必须法财两用,而自己云游多年,囊中缺少钱 财,不觉悽然泪下。火龙先生于是传他“丹砂点化”之 诀,能“点石成金”,唤他出山修炼。泰定甲子春,77 岁时至武当山,调神九载,大道始成。又十余年,于至 正初,时年94岁到辽阳省墓,之后再到燕京,公卿故 旧多已亡尽。至正十九年,112岁,南游至南京,遇沈 万三传以丹道。后又到宝鸡,居金台观。一天自言当 死,留颂而逝。当地人杨轨山具棺殘之。在埋葬时忽闻 棺内有声,启棺视之复活,携杨而去。又二年元朝灭 亡,明朝建立,张三丰乃结庵武当山,伪装疯汉,人称 之为邋遢道人。后又去四川成都游说蜀王入道,未成。

明洪武十七年皇帝下诏,访求137岁的张三丰,不见。 洪武十八年又强沈万三敦请,也不赴京。自洪武至永乐 : 数十年间,三代皇帝访求张三丰好多次,并赐号“通微 显化妙行真人”,动员三十多万民夫在武当山大修宫观,派人守候。就这样,张三丰还是没有应诏。但也有说他 曾经到朝廷拜谒过皇帝。如明朝的郎瑛在ft修类稿》 里说他“天顺三年曾来谒帝”。陆西星的海杂记> 则 说张三丰常至其家,书写云游诗数篇、宝浩数章、丹诀 一函,命陆收藏。《隐镜编年》说:“永乐十四年五 月,武当山169岁老隐士张三丰人朝。”清朝雍正元年, 任河南省河道副使的汪锡龄自称他在观察剑南时曾经遇 * 见了张三丰,就住在他的衙署内,“侍先生甚久”,“亲受秘旨”。如此的话,此时的张三丰已经是四百余岁 了。

明朝初年,关于张三丰神灵般的传说已有很多,其 中有一则“隆平侯”事迹尤为神奇。据说张三丰名猷, 最初在福建当一名“狱吏”。洪武年间因罪戍四川平越 卫,在起解的途中,佯装沐浴沉于河中,不一会儿露出 水面,手里已拿到平越卫各司签发的押解回文,他交给 解差拿冋去销差,众人神之。看来张三丰擅长水遁的法 术。后来到了平越卫,管他的上司是千户张信,原是直 隶临淮人,因为有功得了千户这么个小官。张信待张三 丰甚厚,很照顾他。有一天张三丰告诉张信说:“为了 报答你对我的恩德,我为你死去的父亲找到一处葬地。” 唤张信负父骨进人一处岩穴,并说:“你进去之后会见 到一物,立即将父骨置于该物的口中,往后你一定会贵 不可言。”张信按照所教负父骨进入穴里,果然见一石 牛,张口欲吞张信。张信非常害怕,慌忙之间将父骨只 挂在了石牛的角上就逃出了岩穴。张三丰得知张信未曾 将父骨置于石牛的口内,仅仅挂在牛角上,不觉叹惜地 说:“止可得封侯耳。”又唤张信手持金椎击洞门石, 嘱咐他务必在三击之内将石断开。张信击至七下方将洞 门石击断,只见有金鱼凌空而去。张三丰又叹口气说: “惜乎,汝今八口且死当尽,仅留汝乃贵。”后十年,张 信一家七人死亡。张信孑身从文皇靖难,洪武三十五年 封隆平侯世爵。张信封侯后,于永乐十二年奉命祭祀武 当山,复见张三丰,饮茶之间饲以一枣,张信袖之出 山,一看则已长了尺许。张三丰看来还善看风水宝地。

此说载于〈05"历野获编》。

张三丰幼年拜张云庵为师,是全真派;后到老年投 到火龙真人座下,该属文始派。但是《道统源流》却 说:“陈上阳先生传张三丰,名君宝,字玄玄,元季辽 东懿州人,好道善剑,与明太祖友,在鸡足、武当等山 开派,即今王屋山自然派。又分三丰派、三丰自然派、 三丰蓬莱派、日新派。”《道统源流)〉又载说:“陈上 阳律师,名常虚,江南人。道谱载上阳子为丹阳马真君 遇仙派二十一代,名致虚。后游王屋山清虚洞天,遇复 阳赵祖,遂皈龙门。”如按照《金丹大要》所记的传绪 为:马丹阳传宋德芳传李双玉传张紫琼传赵友钦传陈致 虚。陈上阳则为遇仙派第六代。如按照《道统源流)〉所 记赵复阳为龙门第六代,陈致虚为第七代,那么张三丰 这个武当派就变成了龙门派第八代了。不知道哪种说法 为对。

张三丰是赞成三教合一之说的。他说:“予也不 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 也。”“平允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悟 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妙处,各 讲各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他把道家的修炼和儒 家的道德学说结合一起,他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 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 富哉言乎。”“孔曰求志,孟曰尚志,问为何志,曰仁 义而已矣。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 乃曰仁;义属金,金中生水,大抵是制裁流通之用,乃 曰义。仙家铅汞即仁义之种子也。金木交并,水火交 养,故尝隐居求志,高尚其志,而后铅汞生,丹道凝, 忐包仁义汞铅,而兼金木水火四象,求之尚之者,诚意为之,意土合而五行全,大道之事备矣。”他还说: “人生有五德,吾尝以比天地之五行,人身之五经。仁 属木也,肝也;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 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是知五德之不可少 一,犹五经之不可绝一,即五行之不可缺一。人皆曰木 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仁也,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 已绝,而木为之槁枯矣。人皆曰金不可少也,而何以无 义也,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 矣。人皆曰火不可少也,而何以无礼也,无礼者必无光 明之色,其心已绝,而火为之衰息矣。人皆曰水不可少 也,而何以无智也,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矣。人皆曰土不可少也,而何以无信也, 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矣。是 知为人者,必先有心之五德,而后有身之五经。仁不绝 肝气生,义不绝肺气平,礼不绝心气明,智不绝肾气 灵,信不绝脾气醒。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 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 行。”这是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人体的肝肺心脾肾结合一块了。

张三丰对于修炼,主张“不可执于有为”也“不可 执于无为”。“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 第一着”。“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 存。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 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 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阎一辟,^ 往一来,行之一七4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 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 然于上中下不出不人,无来无去,是为胎息,是为神 息,是为真橐籥,真炉鼎,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 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 真无薰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 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但气至而神 未全,非真动也,不可理他,我只微微凝照,守于中 宫,自有无尽生机,所谓养鄞鄂者此也。行之一月二 月,我神益静,静久则气益生,此为神生气、气生神之 功也。或百日或百余日,精神益长,真气渐充,温温火 候,血水有余,自然坎离交媾,乾坤会合,神融气畅, 一霎时间,真气混合,自有一阵回风,上冲百脉,是为 河车真动,中间若有一点灵光,觉在丹田,是为水底玄 珠,土内黄芽。尔时一阳来复,恍如红日初升,照于沧 海之内,如雾如烟,若隐若现,则铅火生焉。方其乾坤 坎离未交,虚无寂灭,神凝于中,功无间断,打成一 团,是为五行配合。至若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 转,四候得药,神居于内,丹光不离,谓之大周天,谓 之行九转大还也。此时一点至阳之精,凝结于中,隐藏 于欲净情寂之时,而有象有形,至此地位,息住于胎, 内外温养,顷刻无差,又谓之十月功夫也”。

修炼必须“凝神调息”。怎样做到凝神调息呢?张 三丰说:“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内也。心未清时, 眼勿乱闭。先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

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 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阳之息与吾心中之 气相会于气穴中。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 息,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 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 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 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 生而人如醉矣。”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 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 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 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 他,只此便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 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 之体已立。”

修炼还必须“守中”。什么是中呢?张三丰说:“大道从中字人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 中。”“第一寻身中之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 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 “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 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 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 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

张三丰的修炼功法,对指导现在的气功,也还是很 '冇益的。

关于张三丰的武技,《道统源流》里说他“好道善剑”。而在《三丰全集•传考记》里,祇园居士则说他 “手执刀尺”。《刀尺麟〉也说:“三丰先生常携刀尺以 遨游……客有怪者,不知其由。先生乃为之赋曰:‘斯 刀也能开混沌,斯尺也用絜蓬莱,故相随而不失,知造 化之剪裁……刀兮刀兮妙之又妙,尺兮尺兮要所必要, 匪欧冶之能溶,匪公输之能造,与我偕行,任他嘲笑 ……一刀一尺遍天涯,四海无家却有家,破衲补成云片 片,袖中笼着大丹砂。”善剑也好,手执刀尺也好,总 之刀剑和铁尺都是武器,会使武器,不能说他不会武功 吧。

在《明史•艺文类》里也还载有张三丰所著〈涂丹 直指》一卷、《金丹秘诀)〉一卷。

据说明代刊行的张三丰文集后已散失,清雍正年间 汪锡龄自称亲遇张三丰,得以将其文集整理复旧。《涨 三丰先生全集》是汪锡龄的六世孙汪昙所献,于清道光 年间加以补充而成。其中收集的资料较繁多,有兴研究 张三丰的读者,何妨一阅。本文之“三教合一”及“修 炼功法”即是参照《给集》的。

浏览7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