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玉华复出

1946年,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中央国术体专迁向天津。 一直任教于中央国术体专、已是副教授的温敬铭并没有允许跟随 体专前往天津,而是被调到了重庆青年会,任教育主任,薪水是 100元,还不及他原来的三分之一a此时给刘玉华以极大地打击, 于是她卖掉了刀、枪等武术器械,发誓终生不再练武术,子子孙 孙也不在沾武术的边®。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生活重又点燃了刘玉华习武的心。丈夫 温敬铭重新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不但吉林师大、江西体专、湖南 教育学院三家单位争相聘请温敬铭去参加工作,而且丈夫还受邀 担任了 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评判组的 组长。刘玉华决定复出,争取能参加这次比赛。为此,她开始恢 复中断七年的武术训练。但此时的刘玉华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且三十七岁了,为了找回已经放下七年的功夫,她晚上开始加班 练习。

1957—1958年,蓝素贞和温敬铭就绵拳问题专门进行了学术讨论。

昌沧:《天津一青松——李文贞》,《中华武术》2008年第10期第58页。

刘素娥:《奥运情缘 代武宗温敬铭的奥运传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25页。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刘玉华的武术才华得到了恢复,而最 终以湖北省预赛第一名、中南区预赛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 1953 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并获得了优 异的成绩。会后,刘玉华和丈夫温敬铭双双被选中参加到北京怀 仁堂给国家领导人作汇报演出。此后,刘玉华的武术生活重新开 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武术人才。

二、贺龙的指示——精辟独到的“八字方针”

为宣传好这次盛会,徐源去拜访了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副总理兼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的贺龙同志,请他指导宣传报 道的思想。

访谈期间,贺龙首先回忆了自己青少年时期在湘西生活的情 景:那时在桑植,挂招牌收徒弟的拳师,就不下十几个。他们当 中,有的确实有本事,但多数只不过虚有其名。他认为“民间流 传的武术套路是很多的,不仅汉族有,各少数民族都有,这是要 花费力气去发掘的。譬如一座宝山,大家都说它有宝,但到底有 什么宝?有多少?不探明白是无从了解底细的。因此,要探明情

①刘素娥:《奥运情缘 代武宗温敬铭的奥运传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页。

况,发掘出来。这是头一件要做的事”。发掘不是目的,“被挖 掘出来的东西,是真宝还是假宝,又得花费大力气去淘洗、整 理。要剔除其违犯科学的东西,打开人们的眼界,还复它固有的 健康的形体”。“同叫一个名的套路,由于传人的体会、侧重不 同,往往会有不同的‘手、眼、身、步、法’。如何使它符合科 学原理,使人们更易于掌握,收到增强体质的效验。这是很重要 的第二件事。”在此基础上,还得花费更大的力气来总结、提高。 贺龙主张发扬各流派之长,反对“到此为止”的因循守旧思想。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要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就 得注意随时提高自己。做学问是这样,学拳习艺也是这样。至于 提高,不外两个方法:一是从现有的基础上开拓新境界;一是博 采他人的擅长。只有经过刻苦认真的揣摩,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习前人之所习,也才能在自己的手里发扬光大,取得更大更多的

①徐源:《奋蹄挥鞭开创武术新局面一‘I■乙贺龙同志的一次谈话》,《中华 武术》1982年第1期第5~6页。

贺龙自幼喜爱武术,对武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武术运 动的发展,他概括为“发掘、整理、提高、推广”八个字,精辟 独到,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张轸在〈汰于整理和 开展武术运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就指出的民族形式体育运动的 “十六字方针”:“调查研究,发掘整理,广泛宣传,逐步发 展” ®,显然就是受到了贺龙八字方针的影响。

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是对新中国武术运 动的大检阅。张文广认为“在这次大会上表演的武术,有的不仅 可以推广,还应该进一步加以巩固和提高”,如改编过的绵拳和 七节鞭、花枪等。“也有很多的武术项目,还是需要很好地整理 和改革的”,比如猴拳,本来是一种较好的拳术,但有的表演者 专门为模仿而模仿,甚至在面部表情上花较多的精力去模仿猴 子,这样既失去了武术的特点,也不能更好地体现出武术的美和 体育价值。再如螳螂拳,对于锻炼人的上肢有很大的好处,但对 于下肢和腰部体现不够,需要逐步改进气会后,组织了武术优秀项目赴京表演团到北京给党和国家领 导人进行武术表演,受到了一致好评。1953年12月2日,中苏 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青年宫主办了 “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 演及竞赛大会优秀运动员表演晚会”。晚会共包括李春燕的地躺 刀、周克钦的定唐鞭、蔡云和蔡信和的矛盾对打、蓝素贞的自然 剑、田永福和王金生的空手夺刀、张万成的荷叶单刀、赵锦才的 三节棍、李文贞的飞虎拳和太极十三剑二路、邵善康的醉拳和九 节鞭、马春喜的峨眉剑、蔡鸿祥和蔡龙云的对拳、邱桂香的提袍 剑、李恩贵的鸭形拳、高瑞周的太极拳、沈少三的花样石锁、宋 保生和沈少三的摔角(跤)、蓝素贞的绵拳、金莲芳和佟佩云的

张轸:于整理和开展武术运动的几个问题>,傷体育)〉1954年第9期。

张文广:《我的武术生涯》,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 314 页。

拐进剑、成传锐的奇形剑、郑怀贤的飞叉、郑怀贤和王树田的空 手夺枪、王菊蓉的青龙双剑、张文广和温敬铭的对擒拿、李天骥 和张继修的太极对剑、萧应鹏的猴形拳等52个节目。

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节目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支国家武术队就是在上述赴 京表演团的基础上成立的。其中,天津的刘万福、李文贞、孙世 广等入选,少林武术名家周树林则出任了教练员。

在这次大会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武术组织和活动迅速开展 起来。另外在这次汇报表演中,张文广发现了河南的马春喜、辽 宁的成传锐,两人技术好、年轻,有培养的潜力,后来两人到北 京体育学院深造。毕业后,成传锐留校任教,马春喜回河南省体 委工作,两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浏览2,19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