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尚武的社会风气,不但表现在众多的武术流派及武术组 织、武术名家人才辈出上,而且在武侠小说创作及民间武术故事 流行两个方面亦有很好的体现。也正是在后两者的影响下,天津 的武术文化形成了深厚的底蕴,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3

第一节天津的武侠小说创作

武侠小说与言情、讲史、神魔小说一起并为中国传统小说的 四大类型®。作为一种通俗艺术,武侠小说渗透着浓厚的市民意 识,主要是满足城市公众消遣和娱乐的需要。

“中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武侠 小说百花齐放的年代,是在民国年间,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四 十年代,®民国时期,由于传统武术的迅速发展、民众对侠义精 神的呼唤、商品社会对小说家的影响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武侠 小说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创作中心依次为上海、天津、香港和台 北等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大都市®。

何新:《何新集:反思•挑战•创造》,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 406 页。

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的作者队伍十分庞大,其中“北派五大 家” $中郑证因、宫白羽和李寿民三人与天津密切相关气

一、武侠技击派创始人郑证因

郑家是天津西沽公园附近的名门望族,祖上经营木材而发家 致富。天津有郑家大楼、郑家大楼后等地名。民国时期,郑家即 将衰败之时,郑证因出生于郑家大楼后,且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的 一位武侠小说家。

郑证因作品封面

郑证因(1900—1960),原名郑汝霈,天津西沽人。郑证因 生活的天津西沽位于北运河和子牙河的交汇处,是南方漕运入京 的必经之地,这里历来尚武。郑证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幼

张赣生《中国武侠小说的形成与流变» (河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四期)曾 首倡“北派四大家”,而将朱贞木排除在外。叶洪生认为不妥,而将朱贞木加人,提 出了 “北派五大家”之说(叶洪生:《论剑——武侠小说谈艺录》,上海:学林出版 社,1997年版,第34页)。

另两人为王度庐、朱贞木。

便喜爱拳脚,擅使九环大刀,曾拜在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门下 学习太极拳。与南方的向恺然共有武名®。但两者的武侠小说创 作路向不同。向氏小说传奇色彩浓厚,人物之奇与事件之奇融为 一体,从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江湖传奇派;而郑证因在创作武侠 小说时常把真实的武术运用到小说中,从而开创了武侠小说创作 的武功技击派、帮会技击派。关于两人武侠小说风格的区别,张 赣生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论述:“《鹰爪王》可称为集郑氏小说特 色之大成的代表作。其中最主要的一点特色便是对中国武术的专 注”、“向氏醉心于传闻轶事,未将描写武术作为艺术创作的重 点”、“到郑氏方将粗犷的豪气、多彩的武术和惊险的情节融为 一体,构成了技击武侠小说的完善形态” ®。

郑证因与宫白羽私交甚好,“由武侠创作的关系来看,郑证 因与白羽恰似一根线上拴着的两只蚂蚱,最初谁也离不开谁。” ® 关于这一点,郑证因在《我写〈鹰爪王〉的动初}〉一文中亦有所 透露:“竹心兄对国学有深刻的研究,写作上修辞严整;我则学 识谫陋,仅于国术深感兴趣。更因先伯与外祖父习国术有年,所 述武林轶事、江湖中一切特殊的习俗及有关于武林的奇闻异事较 多;与竹心兄消磨长夜时,竹心兄以国学探讨为话材,余则备述 武林掌故及江湖中习惯以为交换,为竹心兄添了几部小说的资 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郑证因创作的〈汝侠黑龙姑>〉、武林宫以仁在《谈白羽传记文学》中说郑证因“不会武功,家中只有为数很少的 基本拳谱、剑谱而已。”此说似不确切。叶洪生曾听清宗室遗老唐鲁孙说,民国二十 年左右,郑证因与傅泾波(司徒雷登秘书)兄弟同拜在许禹生门下学习太极拳,擅长 九环大刀,并曾一度公开表演献艺(【台】叶洪生:《论剑一武侠小说谈艺录》,上 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页)。.又宫白羽《十二金钱標»原版饼言》中 亦提及郑证因“通武术”。

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说论稿),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台】叶洪生:《论剑——武侠小说谈艺录》,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 版,第186页。

侠踪》质量平平。1941年初,《鹰爪王》开始在天津《369画 报)〉连载,郑证因一举成名。该书亦成为郑证因的代表作。

《鹰爪王》后,郑证因写出《牧野雄风》、《江汉侠踪》、 《一字剑》、《飞豹奇遇》、伐虎斗三湘》、伯山双齡、〈键 鹰爪王)〉、〈〈七剑下辽东》、伏侠特琵琶)〉、伏漠惊鸿》、仔 母金機、《小天台》、〈汝侠燕凌云》、〈汝屠户》、伙中衝〉、 伙焚少林寺》、〈沃山四义》、〈沃南逸叟》、《云中腾、《丐 傲〉、〈伍凤朝阳刀》、〈伍英双働、〈汰白奇女》、〈汰极手》、 伐壁双姝》、《乌龙山》、〈讽尘三杰》、〈讽尘怪客》、〈讽城 客案》、《双凤歼備、伐凤汉■、伐江奇女》、伐虎风 云》、伲山劫》、挞荒异叟》、〈他城侠侣》、〈幼塞双傲、 侦娘屠齡、《回头崖)〉、恤山四侠>〉、《青狼谷》、《苗山血 泪》、《昆仑剑》、《鸳鸯剑》、《铁伞先生》等102部武侠小 说®,其数量列同时武侠小说家之首®。但有意思的是,郑证因的 家乡天津“西沽人对于郑证因的印象,并不是‘著名作家’或者 ‘文化名流’,而是‘会点把式,无儿无女的怪人’。在西沽人的 心目中,郑家大楼的声望要远远高于郑证因个人。” ®

郑证因的小说多为中短篇作品,故事环环相扣,实现了武艺 文学化,而得到社会的追捧。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的武侠小 说或多或少均受到了“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的影响,唯郑证独 树一帜、不为所动。这也导致其小说阳刚、粗狂有余而柔情细致 不足,从而难免显得枯燥与单调®。

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92页。

若以字数论,还珠楼主李寿民(1902-1962)创作武侠小说突破一千万言大 关,为民国武侠小说家中最高产作家。

穆森:津西沽与郑证因家族>,张元卿,王振良:《津门论剑录:民国 北派武侠小说作家研究文集》,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2011 年版,第390页。

台湾叶洪生有类似的论述(【台】叶洪生:《论剑——武侠小说谈艺录》,上 海:学林出版社,17年版,第43页)。

新中国成立后,郑证因先后在北京的通俗读物出版社和保定 的河北文化艺术学院图书馆工作,I960年病逝。

二、撰写“无聊文字”成就的武侠小说家宫白羽

张赣生在《民国通俗小说论稿》中将李寿民和宫白羽比作民 国武侠文坛上的李白和杜甫,可谓一语中的。李寿民的武侠小说 浪漫奇异、宫白羽的武侠小说则以现实主义的冷峻打动人心。无 独有偶,叶洪生亦认为宫白羽“略带社会反讽性的笔调,描摹世 态,曲中筋节,写尽人情冷暖;而文字功力刚柔并济,举重若 轻,隐然为‘人世’武侠小说一代正宗——与‘出世’武侠小说 至尊还珠楼主双星并耀;一实一虚,各擅胜场。” &

宫白羽(1899—1966),学名宫万选,本名宫竹心。祖籍山 东省东阿县。祖父宫得平曾在东阿做县吏,因遗失库银而不得不 携妻带子离开家乡。宫白羽的父亲宫文彩投身直隶青县马厂兵 营。1899年9月9日,宫白羽便出生在这里。

 

宫白羽肖像(王学仲作) 宫白羽《偷拳》封面①【台】叶洪生:《论剑——武侠小说谈艺录》,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 版.第154页。

幼年时的宫白羽,家道富足。1913年,宫白羽来到北京,先 后在朝阳大学附中、京兆一中求学。191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堂。1919年,宫白羽的父亲突发脑溢血辞世,宫家财产又遭到父 亲生前好友坑拐,宫家由此家道中落。宫白羽被迫辍学,承担起 家庭生活的重任。宫白羽性情孤僻、脾气很大,为人处世很不顺 利。1928年,在北京实在生活不下去的宫白羽来到天津。此后一 直生活在天津市河北区二马路上的二贤里内。

宫白羽非常喜欢文学,尤其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更是爱不释 手。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宫白羽思想进步,文学创作上得到鲁迅 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曹正文认为民国年间“以写新文学后来转 入写武侠小说而获得成就者,只有宫白羽一人。” ®

1927年,张恨水在個;界日报>〉主编《明珠>〉副刊,邀请宫 白羽写武侠小说。于是,宫白羽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内容映射媚 日汉奸楮民谊的〈清衫豪侠》®诞生了。“九一八”事变后,宫 白羽又写了一部武侠小说〈〈黄花劫》。

宫白羽对《黄花劫》和《白刃青衫》不太满意,称之为“失 败”的武侠小说。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宫白羽与郑证 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上半部,独立完成了该书的下半部,连 载于1938年的天津〈傭报)〉上。

1938年发表的《十二金钱镶>〉是宫白羽的成名作、代表作。

《鲁迅全集》中收录有7篇鲁迅致宫白羽的信,宫白羽致鲁迅的信恐已无 存。7封信分别写于1921年7月29日、8月16日、8月26日、9月5日、10月15 日、1922年1月4日、2月16日。这七封信反映出鲁迅对宫白羽的支持与帮助。

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丨997年版,第113页。

该书1927年始在张恨水主编的北京《世界日报)副刊以《粉骷髅》的题目 刊出两章,继而在1931年吴云心主编的天津〈溢世晚报)载完。全书共13章,前6 章曾以《青林七侠)的书名由天津正大书局于1942年出版,后7章以〈〈粉骷髅》书 名亦由天津正大书局印行。〖947年6月,上海协和书店合《青林七侠)和《粉骷髅》 二书为一,取名〈倩衫豪侠)出版。这部书在报纸连载时,还曾用过《白刃青衫》的 题名。 在该书中,他首次以“白羽”署名。由此,宫白羽的武侠创造一 发不可收拾。斌林争雄记>、《牧野雄风)〉、《偷拳》、《联镖 记)〉、〈儀砂掌》、伏泽龙蛇传》、伏侠粉骷働、仔午鸳鸯 働、〈汰湖一©、伐蛇錄、恤漆寒光娜、《何朔七_、 《青萍剑》、《侠隐传技》、《剑底惊魂》、傷林三鸟》、《秘谷 侠隐》、《惊婢盗记》、《弹剑记》、《燕翅镖》、《雄娘子》、 《摩云手》等27部武侠小说®相继问世。宫白羽因此成为赫赫有 名的武侠小说大家,被人誉为“旧武侠北派四大家” ®之一、 “北派五大家” ®之一、民国时期六位比较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之 一®、“民国武侠小说十大家” ®之一。

宫白羽虽然为了生活不得不写武侠小说养家糊口,但他的武 侠小说创作一点也不马虎。他把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感悟揉进武侠 小说的创作中。他常常“通过个人奋斗历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揭露旧社会人际间的尔虞我诈。” @正因为此,张赣生称宫白羽的 小说为“社会武侠小说”、叶洪生概括其风格为“社会反讽派”、 曹正文则概括其武侠小说风格为“社会写实派”。凡此种种均说

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92页; 后人将宫白羽的武侠小说作品集在一起有《宫白羽武侠小说全集》出版发行;2001 年,宫白羽之子宫以仁诉单田芳评述《十二金钱镖>〉侵权胜诉并获得赔偿。

其他三家为郑证因、还珠楼主(李寿民)、王度庐(张赣生:《中国武侠小 说的形成与流变),>1河北大学学报» 1987年第4期)。

台湾叶洪生不满于张赣生将朱贞木排除在外“北派四大家”的基础上增加朱 贞木为“北派五大家”(【台】叶洪生:《论剑--武侠小说谈艺录》,上海:学林出 版社,1997年版.第34页、第82页)。

袁良骏将向恺然、赵焕高、李寿民、宫白羽、王度庐、朱贞木六人称之为民 国时期六位比较著名的武侠小说家(袁良骏:《鲁迅的七封信和武侠小说大家宫白 羽> .《鲁迅研究月刊» 2003年第11期)。

曹正文将江湖传奇派向恺然、风俗人情派赵焕亭、历史演义派文公直、帮会 武侠派姚民哀、男女狭义派顾明道、奇幻剑仙派李寿民、悲剧情侠派王度庐、社会写 实派宫白羽、武功技击派郑证因、奇诡神理派朱贞木合称为“民国武侠小说十大家” (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93-118页)。

宫以仁:《谈白羽传记小说:泪洒金钱镇>).《明报月刊)1986年4月。 明宫白羽以批判现实主义的严肃态度对待武侠小说的创作,这也 正是五四新文学家所持的基本创作态度。

在武侠小说中的成就,宫白羽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生活稍 事安定后,他便减少或中止武侠创作。据宫白羽好友叶冷(本名 郭云蚰)回忆:“白羽讨厌卖文,卖钱的文章毁灭了他的创作爱 好。白羽不穷到极点,不肯写稿。白羽的短篇创作是很有力的, 绕有幽默意味,而且刺激力很大;有时似一枚蘸了麻药的针,刺 的你麻痒痒的痛,而他的文中又隐含着鲜血,表面上却蒙着一层 冰。可是造化弄人,不教他做他愿做的文艺创作,反而逼迫他自 掴其面,以传奇的武侠故事出名;这一点,使他引以为辱,又引 以为痛。” ®

1939年,宫白羽用自己的稿酬所得在天津创办了正华小学 校,自任校长,并亲自为学生讲授新文学,培养青少年。同时,

叶冷:《白羽及其书》,见魏绍昌:《鸾鸯蝴蝶派研究资料》,香港:三联书 店,1980年版„

自设正华学校出版部,出版《话柄》、《偷拳》等著作。在〈〈话 柄)〉一书中宫白羽专门附上鲁迅先生给他书信的手迹,并在扉页 上提了一首诗:

弹铗长歌气倍豪,

淋漓大笔写荆高。

炉边沉醉无名姓,

万古云霄一羽毛。

宫白羽的武侠小说“不是讲故事,而是讲社会,讲人生,讲 哲理,这与新文学的内涵是相通的。” ®因而宫白羽的武侠小说受 到世人及后来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宗 师”、“中国的大仲马”。其武侠小说不仅直接影响了一些“北 派”武侠小说作家,而且跨地影响了香港的金庸和梁羽生(陈文 统,因崇拜梁慧如、宫白羽而改名梁羽生)。尽管如此,宫白羽 对自己创作武侠小说一直愧疚和自责。这一点,在其笔名“白 羽”中可见一斑。“白羽”来源于欧俗,对懦夫给予白羽毛以贬 之;亦有人认为“白羽”来自杜甫诗句“万古云霄一羽毛”。不 管怎样,两说均显示有自伤自卑、无足轻重之意。

1939年,宫白羽在《话柄•自序》中说:“一个人所已经做 或正在做的事,未必就是他愿意做的事,这就是环境。环境与饭 碗联合起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的文字;而这些无聊文字竟能出 版,竟有了畅销,这是今日华北文坛的耻辱!”宫白羽曾写过一 幅自嘲性的对联:

武侠之作终落下乘,

章回旧体实羞创作。

宫白羽对“武林”一词的运用亦值得我们注意。“武林”一 词出现较早,如司马迁〈使记•东越列传》中就有“入白沙、武

①郭武群:《回归与超越——宫白羽武侠小说论》.«津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2年第2期第134页。林、梅岭”、“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使徇北将军守武林”的 记载。但古代中国文献中的“武林”多指山名、地名,如宋代周 密的〈斌林旧事》等。而该词与武术、武术界发生关系与宫白羽 有极大的关系

宫白羽晚年潜心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他觉得这些才是真正的 学问,也才算没有辜负鲁迅对自己的教诲。新中国成立后,宫白 羽曾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担任过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文史 馆馆员、《新天津画社> 社长、天津人民出版社特约编辑、天津 作协常务理事等职务。文革开始的那一年,病逝于天津。

三、旷世奇书——《蜀山剑侠传》的作者李寿民

李寿民(1902—1961),原名李善基,生于四川省长寿县 (今重庆市长寿区)城关镇凤岭街李家祠堂,出身书香门第、官 宦世家。其父曾任苏州(有说常州)知府。9岁时曾做《“一”字 论》,洋洋五千言将有关“一”的字义、用法等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被誉为“神童”。1912年,家庭教师王二爷引荐李寿民认识了 峨眉山仙峰寺一精通武术、气功的僧人。李寿民由此开始习武并 坚持了下来。

李寿民12岁时,父亲病故在江苏六合县知事任上,从此家 道开始中落。1920年,四川大旱,民不聊生。李寿民开始北上谋 生。当年,“供职北平内务部”,并经常到中央图书馆博览群书, 为以后写武侠小说奠定了基础。

1928年,李善基到天津〈汰公报》当校对、编辑,并改名 为李寿民(长寿县中一小民)。李寿民酷爱戏曲,与京剧四大名 旦之一的尚小云结交、进而结拜为兄弟。在李寿民的倡议下, 尚小云“文戏武唱”,从而促使尚派艺术更上一层楼。1929年, 李寿民经朋友介绍,被聘到四川同乡、长寿县大地主、当过盐 商的大中银行董事长孙仲山公馆兼做大少爷孙经涛和二小姐孙 经洵的家庭教师。由此,李寿民和孙经洵开始了在当时轰动一 时的师生恋。并最终以“准翁婿对簿公堂,千金女下嫁草民” 收场。

1932年2月5日,李寿民与孙经洵在天津日租界举行了热热 闹闹的婚礼。婚后不久,恰巧友人唐鲁孙(前清宗室,珍妃侄 孙)临时代理《天风报)社务。因其机缘,李寿民以“还珠楼 主”(纪念与文珠®的初恋之情)的笔名将自己的武侠处女作 (也是成名作)《蜀山剑侠传》交由〈沃风报)〉连载,并进而引 起了轰动。

“《蜀山剑侠传》是一部神魔化的剑仙小说,是剑仙神魔化 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蜀山剑侠传》是一部糅合了神话、 志怪、幻想、冒险、武侠种种素材内容的超长篇章回体小说,可

1914年,父亲病故时,母亲携子女从长寿县到苏州投亲靠友。到苏州后,李 寿民在苏州草桥中学(今苏州市一中)就读。正是在苏州期间,李寿民与比他年长三 岁的邻居姑娘文珠相识、相恋,结下了毕生难忘的深情。

袁良睃:〈斌侠小说指掌图>〉,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谓还珠楼主毕生心血之结晶” ®。该武侠小说因其“奇”而被台 湾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奉为至宝,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往昔 所阅武侠说部何止千万,堪叹泰半已成过眼云烟!惟有少数几套 名著长留心空脑际,不时激起阵阵风声水响,洗涤着我少年的崎 岖、青年的浪莽以及壮年的情怀与忧思!其中最引人人胜且百看 不厌者,厥为民初一代武侠宗匠还珠楼主李寿民氏所撰的旷世奇 书——《蜀山剑侠传)〉。这部长达四百余万言的空前巨著,文字绝 妙,内容宏富,仙佛神怪,无奇不有!它非但左右了近半个世纪 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流势,同时也开创了世界神话小说史的 新纪元” ®。也许因为此,叶洪生将该书称之为“天下第一奇 书” ®、“开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观” ®。

《蜀山剑侠传》成功后,李寿民又先后应邀为华北各报撰写 了《蛮荒侠隐记》(1934年)、《青城十九侠》(1935年)、 《云海争奇记)〉(1938年)、〈〈边塞英雄谱》(1938年)、《天山 飞侠)〉(1943年)、槔兰异人传》(1943年)等武侠小说。

新中国成立后,李寿民先后担任上海天蟾京剧团总编导、总 政文化部京剧团及北京京剧三团编导等职,从事整编剧目和戏曲 改革工作。1955年以后,李寿民又重拾旧笔,写出了历史小说 《岳飞传》(1955年)、历史武侠小说個孟)〉(1957年)、備 侠郭解》(1958年)及传奇小说《十五贯》(1958年)等书。 此时,正值“大跃进”时期,由于受到一篇《不许还珠楼主继续 放毒》的批判文字刺激,李寿民突发脑溢血造成中风。病中他口

【台1叶洪生:沃下第一奇书——〈蜀山剑侠传〉探秘》,上海:学林出版 社,2002年版,第7页。

【台】叶洪生:《蜀道难一〈蜀山剑侠评传〉代序》,见叶洪生:0£下第 一奇书——<蜀山剑侠传〉探秘》,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2002年,叶洪生在上海出版《〈蜀山剑侠传〉探秘》时就用了 “天下第一奇 书”作为书的标题。

【台】叶洪生:《论剑——武侠小说谈艺录》,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 版,第121页。

述完历史小说《杜甫》后于1961年2月21日因并发食道癌而与 世长辞。

需要提及的是,浙江绍兴人朱贞木在天津电话局工作时,认 识了李寿民®。李寿民撰写《蜀山剑仙传》一炮走红后,朱贞木 步其后尘仿还珠楼主笔调写成《铁板铜琶录》及《飞天神龙》、 縣魂谷》和《艳魔岛》三部曲,为武侠小说的创作增添了新的 力量。

四、冯骥才的武侠文学作品〈〈神鞭〉〉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港台武侠小说发展的 兴盛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电影《少林寺》和电视剧《霍元 甲》的热播再度引起武侠热的升温。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 里,大陆武侠小说创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许多人投人到武侠小 说的创作中。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二十世纪七十 年代末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而步入文坛。他曾 写过类似的历史小说《神灯》,也写过政治性很强的《铺花的歧 路>、《走进暴风雨)〉,更有艺术气质很美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 夫>〉、〈雜花烟斗》等著作。

1984年,冯骥才“另辟一条新路走一走”撰写了《神鞭》。 该中篇小说发表在《小说家>〉1984年第3期上,是作者“怪事奇 谈”系列小说的第一篇。汪宗元对该文有很高的评价,他认为 “对于冯骥才这样一个已有相当文名的作家来说,敢于弃熟就生,

①1928年,经友人侯少白推荐,李寿民任天津霣备总司令傅作义中文秘书.与 傅作义的英文秘书段茂澜一见如故,义结金兰。后段茂澜出任天津电话局局长,李寿 民应邀任段茂澜秘书,转办酬应函件。此时,朱贞木亦在天津电话局工作。卢沟桥事 变后,天津沦陷。天津电话局被日伪接管,朱贞木并没有离开电话局。日本投降后, 电话局复员.朱贞木因留局的行为被解职。此后,朱贞木曾在天津小白楼开过餐馆新中国建立后情况不明。
自觉地寻求更能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文学新形式,使自己的小说 创作更具有新时代的活力,这正表现出了作家创作探索中非凡的 勇气与胆识”;“开读《神鞭)〉,立即为它的故事所深深吸引,觉 得有趣,生动,别致,耐人寻味!作品的情节并不繁杂,简单明 了,毫无枝蔓横杈,但一气读来,几乎每个章节均使人浮想联 翩,感触众多,令人叫绝。” ®

在“令人叫绝”的《神鞭)〉中冯骥才有意识地在旧的历史题 材中糅进新的现代意识。文中的“傻二”并不傻气一开始,他 迷信自己的辫子,把它当作“国宝”。在急剧的社会变革面前, 傻二去掉自己的辫子,留下“神”,成为神枪手。这是“作者对 民族变革新生的一种寓言,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内涵。” ®

宫白羽、郑证因、李寿民之外,民国时期天津著名评书艺人 张杰鑫的侠剑>〉、定居天津的浙江绍兴人戴愚庵的〈〈沽上英 雄谱》和《沽上游侠传》®等亦是优秀的武侠文学作品,值得重 视。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的武术名家还为世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 资源、天津的报纸提供了发表武侠小说的平台。如当代著名作家 冯育楠(山西人,1935年出生)对天津情有独钟。他根据民国武 侠小说家宫白羽和武术家霍元甲的经历,分别写成长篇传记文学 〈〈泪洒金钱镖>〉和〈沃津大侠霍元甲》。对天津的风土人情、武术 人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汗宗元:《当代寓言小说的新探索一读冯骥才的中篇〈神鞭〉》,《小说评 论> 1985年第2期第29页。

与《神鞭)〉不同,“能人憨八”故事的主人翁门惠丰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 实武术家=

陈颖:《中国英雄侠义小说通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 474 页。

两书均以天津为背景,在表现沽上风土人情的描写中展现侠义精神。

浏览3,70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