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兵器发展的基础,是商代青铜冶炼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一阶段的青 铜冶铸工艺已经超越了由矿石混合冶铸的低级阶段,发展到以纯铜、锡和铅按比例冶铸青铜的较高水平。位于河南安阳小屯东南的商朝晚期铸铜遗址, 经发掘,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说明生产规模很大;在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礼器、兵器及其他用品达460多件,总重量1625千克,反映出当 时青铜冶铸的规模。周代青铜器生产规模更加扩大,到战国中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铜器总重约达 10吨,超出殷墟妇好墓出土铜器总重的5 ~6倍。人们在这一时期还不断总结冶铸技术经验。成书于东周时期的《考工记》 中的“六齐”(即“剂二配方),记载了冶铸各种青铜器物的不同合金成分的配比,其中有一半是关于各类兵器的。当时的人们用这种配方指导实际生 产,能够保持兵器的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性,促进了军队装备的规范化,也促进了兵器性能的提升。此外,《考工记》中还有“冶氏”、“桃氏”、“函人”、“庐人”、“弓人” 等工种名称,并详细描述了他们的职责以及技术操作规程。其中对包括制造兵器所用材料的选择、尺寸大小、形制规格、构造式样和操作规程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说明春秋时期制造的兵器,已经向标准化和制式化的方向迈出了最早的一步。因此可以说,《考工记》是我国 2500多年前兵器制造工艺的创造性成果。考古发掘的大量实物也说明,当时制造的许多青铜兵器,与《考工记》 的工艺规定和要求是基本一致或相近的。青铜兵器的发展,与这一时期战争的作战方式紧密相联。兵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带来了战方式的变革,而不同的作战方式又反过来要求设计制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兵器。在史前时期,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只是双方的武装人群徒步作战,缺乏严密的组织和指挥,对兵器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具有一般的杀伤和防护功能。青铜时代初期,仍采用徒步搏斗,最初的青铜兵器就是为了装备最古老的兵种——步兵而制造的。商朝早期,原始步兵的标准装备是柄长60 ~90厘米的青铜戈以及较大的盾牌,这一情况在周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青铜工具的发展,促进了木工加工技术的提高,木制战车的优越逐渐体现出来,其在速度和冲击力上的表现是原始步兵所无法比拟的,原始的徒步格斗逐步车战所取代,战车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车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是商周时期军事角逐的中心地带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广阔的平原为车战提供了利于驰骋的地理条件。为了满足车战的战术要求,兵器的 设计和制造随之有了新的变化。商周战车的结构决定了敌对双方的战戈车只有在交会的时候,车上甲士才适于交手。由于较长的兵器在交会战时占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以车战为主的商周时期,长柄(3米以上)的青铜戈、戟和矛就成为车战的主要兵器,并且随着车战的发展而不断得以改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工匠们还创制了复合剑。这种复合剑的制造技术很巧妙,剑的脊部和刃部是用含锡量不同的青铜,分两次铸成的。其方法是先铸造剑柄和剑脊,后铸造剑刃,再将剑刃同剑脊的梯部结合成剑体。 经过考古工作者用科学方法对这种剑进行测定,其脊部含锡量为10%,含锡 量低,韧性较大,不易折断,利于长久使用;刃部含锡量为20%,含锡量较 高,坚而利,便于刺击。这种脊部坚韧、刃部锋利、刚柔相济的复合剑,是青铜兵器制造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当然,在战国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青铜兵器并没有马上全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与钢铁兵器有一段较长时间并用的阶段。钢铁兵器时代:早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从太空陨落到地球上的陨铁,并利用陨铁铸造铜铁复合兵器。其铸造方法是先用陨铁锻打而成某一特殊部分,尔后再与用青铜制的主体部分合在一起浇铸而成。如河北省藁城市曾经出土过 一件铁刃铜钺,河南省浚县出土过铁刃铜钺、铁援铜戈等。它们的出土,说 明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14世纪~前12世纪,已经能够对陨铁和青铜采用不同的热加工工艺制成兵器了。

在西周晚期,即公元前8世纪,我国已经出现人造的铁器。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的一把玉柄铁剑是这一时期铁质兵器的代表。到春秋末战国初, 铁器已被推广应用于农业、手工业和兵器制造业等部门中。到了战国中期, 各诸侯国均已设有冶铁基地,并委任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 负责主持冶铁和铸造的各级官员有“工师”、 “冶尹”等名称。专门化管理和分工协作保证了冶铁业的发展而随着冶铁业的发展, 钢铁兵器的冶铸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于是战国后期各诸侯国便大量制造钢铁兵器,使之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证明,当时南方的楚国、北方的燕 国和中原地区的韩、魏、赵等国,都已使用铁剑、铁矛、铁戟和铁片兜装等兵器和装具 了。比如河北省易县武阳台村的战国后期燕国都城遗址中,就曾经出土过79件铁器, 其中包括矛、戟、刀、剑、匕首等兵器。有五件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检测,发现它们都是用块炼铁固态渗碳钢锻制而成的,是经过淬火处理后制成的高硬度钢铁兵器, 其坚韧锋利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青铜兵器。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冶铁和钢铁铸造技术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淬火、 退火、铸铁脱碳等工艺得到了普遍推广,这也进一步推动了钢铁兵器制造技术和质量的提高。汉承秦制,一方面设置考工令专管兵器制造,另一方面又 在长安城内的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建造1500平方米的兵器库群,存放铁制的刀、佥矛、戟、战斧和箭簇,以及一部分青铜兵器。其中铁散是青铜镶的10倍左右,这种数量上的悬殊,反映了铜铁兵器的消长情况。钢铁兵器比青铜兵器具有更好的韧性,因而更利于作战。在此期间,铁制的环首刀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的矛和戟,也逐渐取代青铜制的戈和戟,除了射远兵器弩还保留着青铜弩机外,几乎所有的兵器都已有了铁制的替代用品。自东汉至唐代,炼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逐渐创造和发展起来, 钢铁的质量更趋精良。优质钢铁用于制造兵器后,使钢铁兵器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为兵器制造的标准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以骑兵为主力、步 配合作战方式的逐渐成熟也促进了钢铁兵器的发展。如步兵使用刀和盾,具有攻防兼备的特点;射远的兵器有单兵使用的弓箭,也有多名士兵配合使用的重型床弩;南北朝时的骑兵以长体双刃的马稍代替了过时的马戟;用精致的铁铠甲代替了过时的旧铠甲。在唐代,我国钢铁兵器获得迅速发展,并达到成熟完善。唐朝中央政府专门设立了军器监。这一机构除了负责掌管兵器制造以外,还负责颁布兵器制造及使用的统一标准和制式。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当时一名战斗兵 员的基本装备大致是: “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皆一。”可见单兵装备的兵器种类齐全,用途多样,有格斗兵器、卫体兵器、射远兵器和防护装 具,具有攻防兼备、轻重结合、长短互补的特点。若全军出征,不同士兵操纵各种兵器配合作战,可以发挥综合杀敌的作用。兵器又称武器,是在武装斗争中直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破坏敌人作战设施的器械和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人类以往使用的武器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的时代。古代打仗用的刀、枪等十八般兵 器都是冷兵器,而火药发明后出现的火炮、手雷等都是热兵器。而核武器的应用,则标志着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宋代的300多年中,两宋朝廷和北方的辽、西夏、金、蒙古等各少数 民族政权之间,曾先后发生多次战争;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也几乎从 未间断。这些战争先后相衔、犬牙交错。为了夺取胜利,各方都竞相发展钢 铁冶炼业,建立庞大的兵器制造和管理系统,制造各种兵器。

 

浏览1,19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