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简史

形意拳是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起始于 明末,盛行于晚福,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代名 人辈出,影响极大,流传甚广。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 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 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 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 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 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的科学原理体现
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以冶炼操守、强健体 魄、造福人类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祛病延年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在 历史上,形意拳诸多武术前辈曾凭着精湛的技艺,谱 写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歌。当前, 形意拳术及其精神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普及和光大。


  1. 心意六合拳的发展特点


据古拳谱记载:姬氏际可初创拳时,以“心之发 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作为拳理。以“六合”为法 则,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 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会为外三合。统称“六 合”。即以思维意识活动为诱导,使之作用于形体。使 意(大脑思维和意识活动)、气(通过意念使经络系统 发生变化)、力(形体配合之拳术运动)三者互为作 用,逐步达到“六合”的高度协调统一,内外兼修之 目的,故称之为“心意六合拳其拳架为侧身弓箭 步,要求头、肩、背、胯、后腿、后足斜成一线,头、 前肩、前膝、前足要上下垂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其拳术动作表现为手打、肩打、胯打、足打、膝打、 头打的用法。其拳法分为前六式后六式。前六式气柔。 每一式可变为十二式,最终十二式仍归于一式。其静功以站桩为主。

曹继武先生根据姬氏所授“心法”及前后六式的 拳法特点,取其精华归纳为五行、十二形练法。其十 大形为:龙、虎、猴、马、鸡、熊、鸥、燕、鹰、蛇。 以单式练法为主,每式既是桩功,又可单习。动作强 调六合。其要领为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戴龙邦先生根据心意六合拳的原理,结合自己的 体会,创编了五行拳:即劈拳、崩拳、钻拳、炮拳、 横拳,依古代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内含金、 木、水、火、土生克变化之理,将十大形扩展为十二 形,并增加了套路练习法。其拳术训练内容有:截、 裹胯、挑顶、云领、出势、虎扑、起手、鹰捉、鸡腿、 龙身、熊膀、虎抱头,练习戴氏拳法,要求神形一致, 内外相合。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协调配合。其动作 无手木圆、无势不圆,其练习程式由站而练,由慢而 快,以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形成戴氏“心 意六合拳”的特点。

  1. 形意拳的发展和特点


形意拳术原于戴氏“心意六合拳”。李飞羽先生、 字熊然,尊称洛能,河北深县人,根据“心意诚于内, 肢体形于外”的道理,认为“心意近于理,心理作用 于生理方是人之本途。”而拳术特点是由内与外的相互 作用表现的。因引将心字改为形字而称形意拳。李先生根据拳术的原理原则及特点,反复实践,对形意拳 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其将拳理发展为“练精化 气,练气化神”,在练法上采用了以掌代拳;将基本拳 架中的步法由侧身弓步改为“三七”步,即将重心移 至后腿,比例为前三后七,形成了当今流行的和形意 拳基本步法。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灵的弱 点。李先生重新修订了十二形,并增加了新编套路和 对打套路,如:杂式锤、五形生克及安身炮等。经过 形意拳前辈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钻研和创新,使 形意拳术得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充实、提高,成为 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这套拳术具有拳 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内容包括:龙、 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 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该拳 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如龙形拳法,主张 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这对于调节中枢神 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实臂沉 (头正身直)主练“骨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 的正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豹形拳法发力 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可增强劲力,提高灵 敏、速度等素质。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气不 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 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 神,主练“精气 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 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 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 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 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 练习。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卧虎扑食

饿虎抱石搬石寻路潜身入洞

黑虎推山饿虎揽食豹子撞林 迎风双探乌龙探水黑虎抖爪 五爪探顶黑虎钻林豹子抖尘 白蛇初探白鹤单息白虎望月 金豹擂石虎尾揽林潜身入洞 白鹤寻食正身拱立

  1. 起势(正身拱立势)


直立,两掌并拢相合。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
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须内 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 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1. 马步双冲拳(二虎争威势)

  2. 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马步。两掌向 下分别向左右划弧并收于腰侧握拳,拳心向下,随势 用意念将气吸至“命门”,眼看前下方。

  3. 上动不停,两拳迅速由腰侧向前平行冲出,拳 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同时呼气(用意念将气充至丹 田)。眼看正前方。


要领:以上动作要连贯、迅速、准确。马步不可 移动,保持腿正。胯圆、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 趾抓地,腰背平齐。两眼随拳冲出时看正前方。要做 到功架稳固、扎实。呼吸顺达。

虚步虎爪势(卧虎扑食势)

接上动,两拳变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时配合吸气, 随即屈肘向下,两掌分加紧经两胯侧向上举臂翻腕内 扣,形成虎爪(掌心内含向下),呼气;同时重心右 移,左脚尖内收点地,成左虚步。头部随势向左转, 眼看左虎爪。

要领:虚步与两手的动作要配合协调,两掌经两 胯侧时左脚内收,两掌成虎爪时脚尖点地。两臂要有沉、托的含意,两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耸,腹部 内收,气沉丹田。十指用力内扣,意念贯于十指尖。 虎爪要做得圆满。

  1. 左弓步撞爪(饿虎抱石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吸气,左脚向左迈出成 左弓,左虎爪收回置于腹前,爪心向下。右虎爪从右 肩侧向前推出,同时配合呼气。眼看右爪。

要领:左虎爪紧靠腹前,右爪推出时劲力要整, 可同时发“呵”声(内在)以壮劲力,腰部挺直,右 肘要“沉垂”。意念要集中于十指尖。

5-进步左靠肘(搬石寻路势)

接上动,右虎爪变掌外旋半周,同时吸气,屈肘 收于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左虎爪变掌左肘向左前方 靠出,拇指向内,掌心向下。左脚随动作向左迈出半 步,右脚步同跟进,身体微向右转成马步,配合呼气 充至丹田。眼看左腕。

要领:左肘横击,要结合步型的前移,配合呼气 的同时发挥整体的劲力。

  1. 跟点步右冲拳(潜身入洞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吸气,左脚跟为轴外旋, 右脚随之跟随进半步,脚尖向前,前脚步掌着地于左 脚右后侧,重心落宇两腿正中,成右跟点步。右掌随 势由腹前变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肘部略沉拳高
与肩平。左掌收置右肩侧,配合呼气,眼看正前方。

要领:冲拳与跟点步要同时到位,右脚上步要快, 大嶂与膝关节均要内合,两脚前后的垂直距离约35厘 米,腹部内收。要注意力腰(命门)发。

  1. 跟步双推撞(黑虎推出势)

  2. 接上动,右脚步向前上步,脚尖内扣15度,重 心随之前移成左跟点步,左掌、右掌,同时变虎爪, 两腕相交架于头顶上方(左上右下),同时吸气。

  3. 上动不停,双虎爪分别收于腰间后,向前推出 同时呼气,眼看前方。


要领:动作要配合连贯,两虎爪收于腰间时(掌 心向下),眼要随看下方,双虎爪推出时,肩、肘部要 沉、垂。意念,集中于两“劳宫穴”。两虎爪之间约一 拳距离,高与肩平。要注意力从腰(命门)发。

  1. 左弓步双峰贯耳(饿虎揽食势)’


接上动,右腿震脚,左脚随之向前一步,成左弓 步。双虎爪向下按压后,分别于左右变拳向体前上方 贯出,高度与眉齐,吸气,眼看双拳。

要领:双拳向前上方贯出时,动作要快,腕部要 有力,两拳到位后拳心均向内,两肘微屈,身体略前 倾。此时意念应集中腹部(丹田处)。

  1. 马步回身顶肘(豹子撞林势)


接上动,身体向右转,两腿成马步,右臂盘肘,向右顶出,同时呼气左拳变掌屈肘收于下须侧,眼看 右肘。

要领:右盘肘顶出时,用力要顺,拳与肘尖要平 行。要注意力从“丹田”出。

浏览3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