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术科学化的时代呐喊
围绕武术而展开的“土洋体育之争”,在碰撞与冲突中沉浮,最终凝聚成中国近代武术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幕,它敦促人们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对武术进行时代审视。人们认识到,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得科学的佐助不少,所以随科学的进步 而进步,决不像我们国术的因袭、默守工因此,不少人开始运用近代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对武术进行了整理研究。历史的推动、文化的冲突,终于进射出了思想火花,中国武术史上第一次振聋发瞋地喊出了 “国术科学化”的时代口号。
在研究的具体内容上,有些人就武术的价值问题专门讨论了武术与教育、心理等 方而的关系,也有些人进一步运用力学、生理学等近代科学方法阐述武术对人体影响的种种机制,还有些人针对武林中长期形成的“托名祖传,自炫其能”的门派陋习, 运用历史学的方法进行梳理,还历史的本来面目。面对着当时武术园地“几乎百分之九十蔓延着乱苗的恶莠”,许多研究者提出要对此进行“刈芟清算”,“合理的使它存在,不合理的要无怜惜地剔除出来”,武术要“受近代解剖、生理、卫生、教育等科 学的洗礼,方认为有用处,绝对地不许再说那丹田还气、太阴少阳一派的话儿工需 要指出的是,时人对武术科学化的理解,并非只是简单地“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 植在华国的艺苑里”,而是提出了要“采取欧美体育的长处”,“用科学方法、教育力 量来改造我国的固有体育在这一时期可以看到,一些较有学术价值的论著层出,其中许多研究成果至今仍 闪烁着难能可贵的理论光彩。尽管有些阐释也许在今人看来似觉肤浅,在研究方法上 有的也显得稚嫩、不足,但这些研究者所尽力营建的是一座不同于前代的武术理论殿 堂,武术科学化的时代呐喊此起彼伏地回荡其间。
对于武术新的理性认识,无疑是武术近代化进程中的光辉日出!
第八节武术思想与学术研究
一、武术观念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人们对于武术的认识,随着新、旧思潮的交锋和体育界土洋之争的 展开,而逐步深化。从体育的角度认识武术,逐步取代以单纯技击观点认识武术;以唯物史观审视武术,逐步取代以附会传说谈武术。传统武术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沿着 科学化的途径前进。
(一)武术体育观的逐步确立
民国初年,一些有识之土开始组织社团,揭示武术的体育意义。致力于研究和推 广武术的北京体育研究社、上海精武体育会,直接称武术为体育。提倡武术的体育价 值,开拓武术的锻炼领域精武会“以武德为皈依”,强调日习技击,只是形式,目的是育成精武精神。并 撰文称,“大抵道德之不振,多由躯体荏弱,精神不足以支持之”。进而认为“增进人 类之道德者,为技击术也工指明了习练武术是追求锻炼身心的全面效果,而不只是 局限于技击实用。
北京体育研究社在1919年“呈教育部请定武术教材文”中,列举了拳术的八个 优点:使人全身体内外平均发育;2.得精神之修养;3.增进智慧;4.陶冶性情; 5.便于锻炼;6.富于应用;7.材料丰富;8.老幼咸宜。认为中国拳术“为最良好 之运动法”。
这些见解,从理论上阐述了武术的体育价值,随着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课程,进入 运动竞赛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武术体育观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同。
(二)武术唯物史观的兴起
信口附会武术的历史渊源,乃至神传仙授的种种神话,无限夸大武术功用之风, 盛极于清末。民国初期,民间武坛依然如故。新文化运动以后,一些学者开始用新的 观念去认识、整理、研究传统武术。武术史家唐豪在这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 曾于1923年4月,在首次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期间,组织医生对八十余高龄的查 拳名家何玉山进行了多组生理指标的测试,观察武术对人体的锻炼效果。倡导武术比 试,观察各种武技的实际技击效果,并且通过翔实的考证,抨击那些“荒诞的、邪魔的、神秘的种种关于武艺的谬说工刘蔚天评述说,这些研究的意旨在于“把前代遗 留下来“武艺”上的东西——合理的使它存在,不合理的要无怜惜地剔除出来;扬弃 了它一作一度新的整理和估价。更要指明的是:所谓'武艺,本身在人类历史进展上, 目前以至将采的社会,它应该占着怎样的位置和价值这样明了以后,我们才能得到 一个正确的、带有科学性的实践标准,才不至蹈于盲目的努力,从实践中可以更接近地证明了所谓'武艺'的价值在哪里当时,实事求是地考证武术的源起和发展,验证武术的健身与技击效果。促进了武术的科学化,使唯物史观在武术研究领域开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从而取得一批可贵的学术成果。
二、武术论著与学术成果
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武术论著,其中有不少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和 创见。这些论著大致可分为:借易理阐发拳械理法;沿承传整理传统拳械;依考据探 求武术源流;参西学普及拳术运动等四类。
借易理阐发拳械理法的论著,以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孙禄堂著《八卦拳 学》、毓慧著《八卦转掌汇览》等为代表作。
孙禄堂氏之著述开篇《凡例》首条即云二“是编为修身而作,取象于数理,立体 于卦形,命名于拳术,谓之游身八卦连环掌/指明了此书“取象”、“立体”、“命名” 来源于《易》。该书“第一章 形体名称说”中,将身体各部皆“以八卦取象命名”, 乃有头为乾、腹为坤等说。此书中将八卦掌的基本掌法,也一一比附卦形、取象命名。 再一一依卦形、易理和取象动物之形性,说明拳式的练习要求。
沿承传整理传统拳械的论著颇多。当时的绝大多数专著,皆属此类。著述最丰者, 当推姜容樵。他在民国中期前后,共编著了二十多种拳械专著。其中包括有形意拳、 八卦掌、太极拳、秘宗拳、少林拳等多种拳术套路,以及刀、枪、剑、棍、鞭等兵械 的套路练法。他还将这些流派中名手们的故事,演义成《当代武人奇侠传》(12册), 以文艺形式介绍拳派的传承和技法。
这类整理传统武术的书,大多包括有该拳种(或拳械套路)的传承关系、基本动作、功法以及套路动作图解。保留下了前代流传的拳械技术和技法。有的书中,还增益作者体会,编入技法歌诀,发展完善了所著武技。
依考据探求武术源流的论著不多,主要出自唐豪手笔,徐震等也撰写了一些。
自二十年代末起,唐豪广泛查录文献,收集民间武术抄本,深入实地考察,不仅 写出了《少林武当考》、《少林拳术秘诀考证》、《内家拳的研究》以及关于太极拳源流 和拳谱的系列考证论著等,还出版了《中国武艺图籍考》、《行健斋随笔》等广辑武术 史料的专著。唐豪的考证论著,应该说材料翔实,推论细密,结论也较公允。为武坛 扬弃附会玄虚之说,提供了依据。为后继者提供了考察拳术源流的方法和研究武史的重要材料,唐豪的开拓性研究,为现代中国武术史学科打下了基础。
参西学普及拳术运动的专著,包括两类:一类是参照西方兵操和徒手体操教练法, 将传统武术套路改编成按口令进行教练的教本,马良编《中华新武术》、吴志青编《查 拳图说》等书,皆属此类;另一类是参照西方体育运动的基础学科,阐述拳术的科学 性和技法,徐致一著《太极拳浅说》属此类的代表作。作者在书首明言此书“志在普及”,“以说理为主工书中以心理学原理解释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识、 呼吸、动作三者配合的技法;以生理学原理解释太极拳对人体各部姿势要求的道理; 以力学原理解释太极拳发劲规律等。此书浅显易懂,既让读者看到太极拳与现代科学 完全吻合,同时也引导读者借助现代科学掌握太极拳练法。这类著作,促进了武术对 西方体育学科的借鉴。
浏览3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