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敌要观风。风不顺,静以待之,论而变之,动而化之,来去由他,生杀在我。这种功夫,要自来自去,自在自得为妙也。此道合乎规矩,顺乎天地。要上知天时,下晓地理,中知人事, 善阴阳,懂奇正。正则得手,奇则失势。要正而奇用,奇而正取。相辅相承,乃能可先可后,可大可小,守天云之恒,守地水之长,守人风之令,上施九天,下施九地,中施九州,日月相望,以明其当,明刑互用,不可一味顽强,明明至微,乃能得天之机。力争为主,不失为客。静观得时,天地之机不须人为。学者详审,乃文乃武。
机者会也。上会于天,下会于地,中会于人。要懂得天门开、地气通、人事合,因而成之。
武功必须懂得立位,四达居中,前南后北,左东右西。在中履 三,用乎于天,立足于地,得着于人。进三退三,顾三盼三。步法身 体,行止有定。
行动要分度内度外。内主动,外主虚。内要不移而小,外要不化而大,内主柔,外主刚,以刚能柔者活,以柔为刚者滞。用柔顺者强, 用刚硬者亡。此乃内外表里,阴阳刚柔,互用之道也。
技击之道(下篇)
武者,凶事也。凶必危,危必险。在迫不得已时,万不可给对方可乘之机。因此,心里要有数,手上要有法。一如战法之阵早已摆好,敌来如此,不来亦如此。若来,如鱼撞网;不来,仍旧张网以待。 万不可些许犹豫,致失时机。所以说,动不要等待,也不是人动我再动(晚了)。所以说虽不动必须早些暗动。出手就变,变则立化,刻不容缓,才能后发先至。不可失去主位,而落于客位。神先于手,虽不动已在主位。如果无备于神,虽动而竟入客位,成被动而受制于人矣。深而言之,主要要知机,而不可待机,机不在彼,而在于自然。能 于自然而求机,就能了解对方之机。因为他人之机皆逃不出自然之机,无论任何高手也都离不了自然之机。换言之,逃不出自然。故三丰祖师曰:“养点气,留点神,知点机。”练时要明理讲理,用时要精于理而不讲理。松字诀是养功夫的法宝。平时要养成,用时必精。有云:“松松懈懈似病翁,用时则千军万马一齐冲”。
展字诀是用时的法宝,也是如松字一样的行动。展里有伸有缩,不是一洒而尽。要展中带敛,在收敛中而展之,以免展尽被制, 收不回来。如果真收不回来,则以身中内劲自化而展之,亦能发手制人。此之谓技击之道也。
技击琐语
近来报刊上载文,言拳术不属于技击,似乎要把技击与拳术分割开来,说成是两回事,争论不休。我写技击之道,恰好想起这一问题。现在加以剖析,以供读者参考并研讨之。武术是拳术,技击是武道。术精乃入道,无术不能显道之妙,无道不能发拳之精。这说明拳术与技击,一而二,二而一也。详言之,拳术是用套路来克敌,技击 是以神化而致胜,其目的则无二致焉。
少林重于拳术,武当工于技击,拳术是外练,技击是内修。练必修,修更宜练,相辅相承,浑然一体。
我认为,无论内外家及各种拳理都是好的,行拳致用更是一样。所以如果精于外家,自然趋向内家,专工内家者也必然通于外家。三丰祖师即先精于外家而后翻成内家,异曲同工,源出于一。这 就说明,如果对于某种拳术能够专精,自然就没有割裂的看法和说法了。
因此,奉劝武林高手以及武术爱好者,不要将完整的武术技击之道不加深思生硬地肢解开来,而转化成内外家的楔子。是否有当,请鉴之。
修真十要
修真图是一份完整真实的资料,它以先天后天之学阐述了修真的玄妙。一切修道之经典皆未脱离其范畴。如《参同契》、《悟真 篇》、《性命圭旨》等等,全是由此而出,尤以《黄庭经》最为明显。用现在的话来说,可称它是修道的一整套理论工具。但是如上所说的经典,终究是末,而不是本。今之修道者往往迷于末而失其本,盲从瞎练,恩害不明,以至结果不好。轻则残废,重则亡身。即使没有上述之危,也不过是枯坐终生,丹未炼成,道也未得,更谈不上登仙成佛。我家代代望道,相沿修炼,略有体会,虽属点滴经验,但也起着释疑的作用,供于同道参考。管见所及,恐有未当,尚祈教正是幸。
一、要认清修真图的安排
每个人拿起修真图,往往在神秘和奇异上着想,眼花缭乱,不知所从,并且一看就要用,这是错误的。因此,首先要知图上的安排,如果你冷静地细心审查,就能找到好多的东西。例如,首先发现的是把乾(三)安在头上,把坤(三)放在脚下,中间有坎(三)离 (三),有日月,有明晦,有往来,此先天之学也,出自《易经》。然后远取诸物,有龙虎,有雉龟,有牛羊鹿之车,此乃后天之学也。明乎此, 就须看《易经》,研究《易经》,一步一步地找,一层一层地认,一步,步地炼(炼时要用内观)练好一步,再练二步,越找越明白,越炼越 清楚。最后仅仅剩下肢体(俗壳)露出本来面目,你不求而自现矣。 举例来说,当你看出乾坤坎离时,你就追求易理;当你看出明晦时, 你就研究日月和昼夜;当你看出往来时,你就明白四季春夏秋冬; 当你看到三田三关时,你就知道牛羊鹿的河车,通任督,一连串就了解到大小周天;当你看到虎龙龟雉时,你就知阴阳气的变化。认 识一次要立即解决一次,该丢的丢,该止的止,这样就能消除你内心的诡秘和奇异的想法,才能得真道。
二、 要用内观
修真图放在面前,终归它是身外之物,怎样移植到内心,必须用内观。如何内观?就要凝神聚气,向里反观(又名内视法)。修道之人都懂得功夫炼到能观一切景象自现(内观自得),所以说是自得。观音菩萨是观其因,得其果,故有黄庭内景经一作也。
三、 不要泥于诡秘之术语
天地有东南西北之方向,人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定位,天地有空 间,人有关节和躯壳,各有各的部位,各有各的称谓,头就是头,脚 就是脚,耳目口鼻就是耳目口鼻,不必加上诡秘的术语,混淆视听, 扰乱心神。若此则魔生,故只记其一就足够应用。我的体验是,最好 不用这些术语,求诸本身部位的名称,既实用又不分神走心,顺利 地进修矣。
四、 要先求本然后求末
求本,就是找原来。武当山有幅楹联便道出玄机:修真妙法无 多语,识破原来笑煞人。何为原来呢?阴阳一气是原来!此乃自然之本也。人身有血肉筋骨精气神,此乃生身之本也。
老子之道,是由无到有,由有到无,有无相生,此乃原来之原来也。丹经是动静互用,火候升降,此乃生丹之原来也。总的来说,要先法天法地法自然,然后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即此意也。
五、 要懂得修养之法
修真求道,需缓缓修,徐徐养,求急不得,要渐进如烟之冉冉而 升,养则有若无,不可过于执著。李耳名聃,顾名思义,道在其中矣。守雌不雄,就是缓而渐,不急不着而渐进也。
六、 要排除专于炼丹和迷于各种经典
无论任何丹经和一切经典都是取法于自然,法天则地,全是取法于《易》,因为《易》有爻有象。例如,一阴()一阳()可由无到 有。养生篇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承,长短互较,上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即此之谓也(《老子•十三章》)。
七、 要去繁就简
繁则烦,烦则乱,容易失其真。简则纯,纯则正,正能去伪。道家谓之“返朴”。朴是实,不自欺亦不欺人。鬼头鬼脑是小人,焉能成道也哉;正大光明是圣人,“不修自真”此之谓也。
八、 遇真师相度不可错过,求道难,得名师指点更难。神仙度人,往往于尘俗中化形隐名而传道,可佯狂疯癫而暗示,一言一行,使人不醒,致俗人闻道大笑 而已,及醒而明白后,再寻仙人已转眼而不见矣。此乃无缘失机也。故修炼之士千万注意,否则追悔莫及。
九、 要走正宗而不为旁门所惑道是正道,术为旁门。道者,是由人道求仙道;术者,是效法百灵求人道。既有人身,何必再反而学百灵,这是放弃了自己的人身而退化为百灵,岂不可惜?岂不可悲?但是术者以显灵而易为俗人所信仰。道者是虔修而自得,往往使人唾弃。道是法天则地,不是炼 气,气须调,不须炼,炼则害生,害生则毁道,什么叫害?举例如次:如炼丹之用水火,用之不当则害生。本来水火不相容,硬要用它交 媾。害,轻则双瞎;重则疾废亡身。修者不信,请在体验中试尝试尝。
十、千万别炼成狂人
道者,要有规律地控制自己。炼气是局部发气,既发就难以制服,稍一不慎,气则乱串,冲脉冲血,身上的功能容易紊乱,无法控 制。轻则令人四肢发抖,摇头摆尾,时笑时哭,摧毁物品,装神弄鬼。重则持刀械斗,酿成祸事,变成狂癫之辈。因此要隐而修道,不要用修真图在尘凡中说法,以防邪侵,慎之慎之,诫之诫之!
综上所述,修真图是由先天之学到后天之学,由后天之学转到先天之学,偏重于后天忽视了先天。本来道生于先天,丹成于后天。道由修而得,丹由炼而成。修必须循天之机,炼必须寻时间之 机。空间是有无相生,由无到有。时间是动静互用,静中有动,两先后有序,丝毫不可紊乱。下手功夫是炼,归终功夫是修。炼是补, 修是求,炼则成,修则得,都是基于自然。法天则地而生造化,若言既济交媾,则去道远矣。
浏览3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