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功身法
轻功,乃武功中最苦之功,其练习方法也甚多,无六 载以上纯功,不能见效;而非童身者习者,不但日后成绩 不佳,且犹易致疾。大凡儿童逾12岁后,身体之发育,已 渐臻完善,即可从事轻功练习。至于习轻功之好处,即身 法轻快,来去自如;其不好处,非童身且具坚志者难以练 成。此种功夫,在旧时的闭关年代,习者甚众,但时至今 日,便无人吃此大苦,而专习此功。今人不知,惊为神奇, 更因其未目睹,以为是无稽之谈,却不知其系脚踏实地的 苦练而来者。兹将余所知,述之于下:此功即是天盘功夫, 分3种练法:一为铁锡碑,二为内家轻功,三为自然纵跃 之术。所谓铁碑者,脚穿铁鞋,腿系锡瓦,身穿铁砂衣, 无论行走坐卧,皆不脱卸,即夏日洗浴,也不可时间稍长。 每日必纵跑、跳跃,此功4年小成,6年大成;所谓内家 之轻功,即静坐于早晚行功练习,能将内气自由提起,使 身轻如羽,走墙壁,行水面,如履平地,在此亦不多论。 现主要介绍自然纵跃的轻功。
1.背手深蹭跳
⑴直线跳
两手相握反背于脊椎之尾椎处,悬顶、直颈、拔脊、 立腰、坠臀、小腹微收,胸部自然挺出,两脚靠拢并齐, 两腿自然伸直,目视前方;上体姿势不变,屈膝全蹭,脚
跟不可离地,两脚协同用力;意在足弓,直线向前跳去, 而后沿路退跳返回,此均须以足尖着地,两腿屈膝不可登 伸,腰腹可随之自然伸缩。先十步、二十步……百步、千 步,为恒。
圆线跳
其法与直线跳相同。唯路线不同而已。
曲线跳
背手姿势与身体各部要求与上相同,唯跳时身法路线 有异。取面向东面背手深蹲,两腿协同用力,意在足弓旋 身右向拧腰,朝西南方斜转纵跳,而后再向东南方旋身纵 跳,如此成之字形曲线向前跳去,此仍须按沿路拧腰旋身 退跳返回,其它要领均与前同。
⑷色阶跳
可利用房前屋后山地斜坡或房屋内楼梯。待平地之直 线跳、圆线跳、曲线跳得心应手,自然而然之时,即可做 台阶跳练习。先可面对台阶由低到高直线上跳,再转身面 对台阶自上而下向前跳去。待熟练后,方可背对台阶由低 到高,从上而下按法练习。进而做曲线前跳、退跳练习。 台阶跳练习,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可操之过急。练习时呼 吸自然,意在轻跳、轻落,由一级、二级……渐次递进。 久则自能腿力倍增,身法轻灵。
冲刺跑板
沖刺土坡
选择一高约3丈的土坡,用铁锹、锄头,将其铲削成
自己能奋力由坡底冲上坡顶的斜度为宜。随着自身的功力 增长情况,将其坡斜度不断缩小直至90度角,亦能冲上坡
顶为恒。
跑板上墙
选择一坚实木料,做成长二丈五尺,宽二尺一寸,厚 七寸的平板,斜搭于墙,其斜度以能奋力冲上板端为宜, 上下两端均须固定,以免跑板上时滑动。每日距板3 ~6米 向上跑而蹬之。根据练功情况,渐渐将跑板靠拢于墙,至 与墙相接,即可去板,能在墙壁蹬跑5 ~6步,即2米左右 墙垣,亦可跑行而上。
提气上顶
原地弹跳式
垂手直立,口闭,以鼻呼气一口,垮肩下气,意在小 腹,然后以鼻缓缓吸气至胸,再下沉至小腹。接着以前脚 掌为着力点,用足弓的弹劲向上跳之,不可屈膝用力,有 如一鹤冲霄之势向上拔起,同时稍快以鼻呼气,意在头顶 百会穴。每晨习24息即可。
仿鸟飞腾式
垂手直立,口闭,以鼻呼气一口,垮肩下气,意在小 腹,然后以鼻缓缓吸气至胸,再下沉至小腹,如此3遍。 两手侧平举,臂伸直,五指分开,展平。然后双臂似鸟翼 上下展动,两脚以前掌向前跑行,跑行时,自然呼吸,意 在头顶百会穴。要注意双臂上下展动与两脚前掌向前蹬跑 的协调一致。每晨跑行1公里、2公里,渐至5公里为恒。
此功2年小成,4年中成,6年大成,上房越脊,片瓦不 碎。
燕子身式
此为跃出墙垣,见下有壕堑,而势又将落下,可手搭 墙垣,急用此功,接劲拧身一跃,复跨墙上。其练法先掘 坑成半圆形,四周用砖石水泥砌之,使牢固。再于坑中放 砂土,每放砂土一分,就要放一分厚之坚实木板一层,如 此一层砂,一层木板,下至自己能从此坑中奋力跳出为宜。 此等自然纵跃之术,可选择寅时、酉时、子时3个时辰, 交互练习。若练习者能在名师的指导下,按法操习,一曰 不断,6年后,料能身轻如燕,高来高去。
五星步
五星步是按五星的方位,布置10块红砖,先将红砖平 铺于地面,习者以各种步法习走。待一年后,将砖直放地 面习之。
九星闪躲桩的窜闪
此功用桩9根,按周易八卦方位排列,分东南西北中 五方,内含八门之形;其窜闪顺序:一坎、二坤、三震、 四巽、五中乾、七兑、八艮、九离宫,然后再接此路线反 向返回。
习者站立于坎宫外侧,屈膝下蹲成马步,双手成抱背 手,交叉于胸前。习者左脚向右前方上一步,同时左手由 抱背手变为鬼头手,自腹、胸部向前方摇出,右脚再向左
前方上一步,右手以鬼头手自腹、胸部向前方摇出。与此 同时,左手下落回收于丹田处,如此左右交换以内圈手沿 坎宫左向转绕一圈;成右手右脚在前之势,左脚向前上步, 并脚尖回扣,成左脚中间,正对右脚尖为90度直角。与此 同时,左手成抱背手,向前方右向划出置于右腋部,上动 不停,右手成抱背手,并右向转体,右脚亦随转体之势向 划弧移至左脚前,成右脚尖正对坤宫之势。左脚向前上步, 手成鬼头手摇出,以内圈手沿坤宫向右转绕一圈,成左脚 左手在前之势。右脚向前方上一步,并脚尖回扣,成右脚 中间正对左脚尖为90度直角。与此同时,右手成抱背手, 向前方左向划出置于左腹部,上动不停,左手成抱背手, 并左向转体,左脚亦随转体之势左向划弧移至在脚前,成 左脚步正对震宫之势。接势,以内圈手沿震宫左向转绕一 圈后,再沿巽宫右向转绕一圈;接势,再沿中宫左向转绕 一圈,再沿乾宫右向转绕一圈,再沿兑宫左向转绕一圈; 接势,右脚在前,左脚向前上一步并脚尖回扣,成在脚中 间,正对右脚尖为90度直角。与此同时,左手成抱背手向 前方右向划出置于右腋部,上动不停,右手成抱背手,并
右向转体,右脚亦随转体之势右向划弧移至左脚前成右脚 尖正对良宫之势;接势,左脚上步以内圈手沿良宫右向转 绕一圈,成左脚在前之势;接势,右脚向前上方一步,并 脚尖回扣,成右脚中间正对左脚尖为90度直角。与此同 时,右手成抱背手,向前方左向划出置于左腋部,上动不 停,左手成抱背手,并左向转体,左脚亦随转体之势左向划弧移至右脚前,成左脚正对离宫之势;接势,以内圈手 沿离宫左向转绕一圈,然后再反向接原路返回至坎宫,以 抱背手收势。
飞虎实战技击典例
湖南自古习武成风,高手如云。以前传授武学有打进 堂、打出堂的严峻考验。
打进堂,就是指某几个人有武学基础来考验师父,众 多人分站在大门两边,师父必须将守住大门的弟子们打翻 在地,才能从容跨入大门坐在大堂正中的太师椅上,接受 弟子们正式拜师,否则便会被徒弟们打败而狼狈而回。
打出堂,是一堂课教完后,学生上敬师礼的一项措施。 规则:大堂中间放张八仙桌,上面是敬师礼、香、腊、纸、 草、三生、三素等,众弟子们分站在八仙桌两边,往外不 出大门,往里不出桌之上沿。做师父的坐于大堂上面正中 间。当一柱香燃完之时,师父便要拿礼盒出门,而此时弟 子们则可全力攻击,而师父只能躲闪不能还击,若不能迈 出大门,则必须退还所有礼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我义 父14岁时即在这种规则下代师授艺并且时常与别派高手切 磋、交流,接受挑战,独斗群手,历经大小战事两百余场,
未有一败!
飞虎实战即是义父将自己两百余场惊险肉搏的必胜决 转和四十年教学心得与中华各拳种之精华熔聚贯通,汇编 出一种能令人快速成为实战高手的奇特武学!
典例一:天犬弹腿
应战歌诀:
俯地全扫攻下盘,神犬前跳避招上,弹腿一出魂魄消,天犬怒狂继踩裆。
招式分解:甲(白衣者)、乙双方对峙,乙方重心移 至左脚,屈膝下蹲,以右脚伸直贴于地面向左转体,后扫 甲方下盘;甲方重心上起,双脚蹬地起跳避让乙方后扫腿 (图1),甲方落地成左技击桩,并迅速起右脚弹踢乙方颈 部(图2),致使乙方向后倒地(图3),若乙方知后扫落 空后情况不妙,见甲方右脚踢过来时急忙仓慌向后避让, 而侥幸避过此招,甲方则右脚不收重心前压,右脚顺势前 压下踏,踩击乙方裆部。
要领分析:甲方起跳不宜过早,若乙方刚下潜尚未出 腿后扫,完全可以变招。甲方起跳要快,在乙方后扫将扫 中时,脚尖一点跳开避让,起跳时略向左跳,落地即稳成 技击桩。起跳不宜过高,因为乙方贴地后扫,甲方只需跳 过即可,跳得过高,运动路线就长,下落时所需时间就长, 容易给乙方造成防范的机会。甲方右脚弹踢要有力,但应 保持好重心平衡,以免弹腿落空自身重心不稳,反被乙方抢占先机。甲方右脚下踏即将踩到乙方裆部时右大腿猛然 前蹬,右手下拍右膝关节,以神经反应配合小腿前弹,蹬 踩乙方裆部,在踩到乙方后,甲方左脚蹬地全心上起,全 部移至右脚,重心迅速下沉,右脚猛然外转给予乙方致使 的重创。
典例二:过关斩将
应战歌诀:
敌作败象虚退让,转身换步回马枪,宝马扬蹄敌腿伤,顺势一拳击太阳。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左脚向前上一步,下坐成左弓步, 同时冲出左拳攻击甲方头部;甲方右脚后撤一步,成右弓 步身体左转目视乙方,左手向右上方格挡乙方左拳(图4),甲方拧腰转胯右脚蹬地,重心左移成左弓步身体亦随 之左转,左手顺势向左下方下压并抓扣住乙方左拳向左后 下方回拉,右手由右上方向上向前向左下方劈砸乙方头部 (图5),接势,甲方起右腿踩击乙方膝关节外侧,致使乙 方跪地,右手略回收,并再次以右手点击乙方头部太阳穴 (图6),致使乙方连受重击完全丧失战斗力。
要领分析:当乙方弓步冲拳时,甲方切不可心慌,退 右步是避让攻势,但左脚切不可撤步,不然则双方距离完 全拉开,不宜甲方反攻。甲方转成左弓步时,“抓腕”、 “转身”、“劈拳”要协调一致,甲方在身体转正的一瞬间, 右拳刚好劈到乙方头部,劈拳要充分利用拧腰之力加转体 的惯性。甲方出腿踩击要快速,发力要短促,不给乙方抽 腿逃脱的机会。正当乙方腿部全力反抗之际,左手抓腕抖 然发力回拉,使乙方头部猛然左摆,再次以右手击打乙方 太阳穴。
典例三:老马卧巢
应战歌诀:
指上打下摆腿出,老马顺势卧底巢,
左勾右踢击膝眼,致敌倒地腿亦残。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左脚向前滑步,同时以左拳虚划 甲方面部,并迅速起右脚欲攻击甲方胫骨;甲方则借势向 后侧倒,避开乙方攻势(图7),甲方身体前移,左脚脚尖 内扣,移至乙方支撑腿后侧,勾住其腿,右腿略上抬,踩 击乙方支撑腿膝关节前侧,致使乙方重摔倒地(图8、9)。
要领分析:甲方倒地要突然,倒地时要身手同时落地。 倒地后,身体前移要快,双手前撑右脚一回扒,左脚就已 经顺身体前移之势勾住了乙方支撑腿。勾腿、踩腿要协调 一致,即勾即踩即时发力,利用杠杆原理,使乙方摔倒。 甲方踩击时,发力要勇猛,要踩击乙方膝关节,力略上挑, 双手同时上撑,将重心撑起前压,使踩腿更具威力,整个 动作要快,踩腿要准,发力要狠。此是出奇制胜,兵走险 招,运用此招切不可心慌意乱,若有半点差错则会先机尽 失,处于被动状态。
典例四:金钩挂
应战歌诀:
敌出铲腿如大水,待敌收腿顺势锁,
出手下划脚上勾,上下相随敌后坠。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出右腿以铲腿攻击甲方中盘,甲 方左脚向左后方撤退一步,右脚亦随之向左后方撤一步, 右手向右下方外挂乙方右腿(图10),.在乙方收腿下落, 落地未稳之机,甲方右脚前滑半步,左脚跨至乙方右腿后 侧,捆住其腿,左手向左下方扒至乙方身体,右手置于左 肩处(图11),动作不停,甲方左手迅速向右上方用力划 推,并用力下压,左脚顺势向右向上用力勾踢乙方脚部, 致使乙方向右后方摔倒(图12)。
要领分析:甲方在挂乙方右腿时,撤步幅度要略大, 并向左闪身,给乙方造成不易进攻,等待时机再攻的松懈 意识,在乙方落脚未稳时迅速上步。上步要快,右脚前滑 左脚前跨。因为乙方落脚未稳,旧力未尽、新力未生,重 心尚未调整好,很难防范甲方的攻势,甲方右手置于左肩 是为防备乙方出左拳进攻,但也是故意暴露头部空当,诱 引乙方出拳进攻,甲方此时左脚已经捆住乙方右腿,左手 已经搭住乙方身体,用力一推就可使乙方倒地;乙方此时 若想出拳进攻,抽腿逃脱的意识便减少了,就在乙方分神 或出拳的一刹那,乙方就已经被摔倒在地。
典例五:双龙出洞
应战歌诀:
矮桩冲拳无空当,点击马腿是妙方,
蚊龙出洞顺转身,金龙出洞奔太阳。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右脚上步,下蹲成马步,冲出右 拳欲攻击甲方裆部;甲方左脚向左后方撤半步,右手向左 下方挂压乙方右拳,左手向左上划分,置于身侧与颌同高, 与此同时,甲方出右腿踩击乙方小腿外侧(图13),致使 乙方跪地,甲方右脚下落,身体右转,以左刷腿击打乙方 头部太阳穴(图14)。
要领分析:
甲方向左闪步,右手下挂,为迫使乙方身体右转难以
正面出招攻击甲方。甲方左手左划置于上身侧是为防止乙
方借势抽右腿转身,以转身变拳或以后摆腿发起进攻。甲 方左闪步与出腿踩击要连贯协调,踩击要快,不容乙方有 抽腿的可能。踩击要狠,一脚将乙方踩的跪倒在地,使其 无法出招进攻,也难以退开避让。甲方左腿连接要快,在 右腿落地时,迅速转身出腿,将腿力和转体的惯性相融合, 给予乙方致命地打击。
典例六:猛虎怒吼
应战歌诀:
双风贯耳双手挡,双手下绕奔中堂,
上步近身欲发力,猛虎恕吼血溅场。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以双风贯耳攻击甲方头部,甲方 右脚向后撤一步,同时双手上举,向左右两侧划分格挡 (图15),甲方右脚向前滑动,双手前推乙方胸部,上动不 停,甲方双手向下用力挂压,顺势以双手搭在乙方腹部, 双掌发力将乙方推向半空,向后重摔倒地不起(图16、 17)
要领分析:此是以快打快,以力打力,正面抢攻的作 战方案。自然门一般不提倡这种打法,只有在双方力量有 差异时,方用此招,快速将乙方制服。甲方撤步、上步要 快,在甲方格挡乙方双手时,即迅速上步,在上步的同时, 双手即往下压,在右脚上步落稳时,双掌已经推击乙方胸部。在推击胸部时,意念丹田有股气流经手臂由劳宫像箭 一般射进乙方胸部里面。甲方再次双手下压时,抖然发力, 意念要将乙方双臂敲断。借助反弹之力,向前上方用挑力 推击乙方腹部,同时上步,身体前冲,以配合发力前推, 要伴有推倒泰山之意识,意念丹田之气如电流一样迅速且 源源不断地流向劳宫喷射至乙方身体。
典例七:左右开弓
应战歌诀:
獅子张口上下攻,双打双架与之合,
上实下虚踩丰隆,连续开弓不放松。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用“狮子大张口”进攻,乙方右 脚向目U上一步成右弓步,双掌齐发,右掌掌心朝目U,掌指 朝左,肘部弯曲欲攻击甲方头部,左掌掌指朝前下,掌心 朝前欲攻击甲方裆部;甲方右脚后撤一步,双手向下挂压 乙方双手,以左手挂压乙方右手,以右手挂压乙方左手 (图18);乙方换掌变招,右掌顺势下插甲方裆部,左掌由 左下向右上欲攻击甲方头部;甲方左手下挂乙方右手,右 手随乙方左手沾粘,并用力上托,同时出右腿踩击乙方右 腿胫骨前侧(图19),若乙方抽腿后退,甲方重心前压, 右脚顺势向前落地,起左腿铲击乙方左腿胫骨内侧(图 20),致乙方倒地。
要领分析:甲方双手接触乙方双手之后,就要随之沾 粘,不让乙方双手离开,这样乙方想变什么招,甲方早已 明了。甲方右脚踩击时,重心即前压,若乙方右腿抽脱, 甲方右脚尽量前迈,以拉近双方距离。甲方左脚铲击时, 力量由上向下压按,重心前倾,意念丹田之气如瀑布之势 流向涌泉,右脚猛然蹬地将重心、腿力、内力三力合一, 抖然爆发出来,甲方左手置于左腿侧是为随时可以由仆步转换成弓步,方便插击乙方眼睛。
典例八:賑势推墙
应战歌诀:
敌出黑虎掏心拳,一手攻来一手挡,左右插掌要连环,上步捆腿顺推墙。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右脚向前上一步,右手成爪欲以 黑虎掏心拳攻击甲方胸部;甲方由右上向左下握住乙方右 手腕,并使力抓扣,同时提起左膝,出左手插出乙方咽喉 (图21),接势,右手抓扣乙方右腕向左下方用力甩开,并 同时重心前倾,出右手再次点击乙方咽喉(图22)。接势, 甲方左脚向右前方下落,重心下坐成左弓步,右手下划并 顺势抓握乙方右手腕,左手屈臂成肘,向前顶击乙方胸部 (图23),致使乙方摔倒。
要领分析:
乙方在上步掏心时,甲方突然左膝上提,让乙方误以 为甲方会用腿阻击而扰乱自身的进攻意识,并可能会本能 的收腹避让,而把头部前倾送给甲方击打。甲方左右双手 击打乙方咽喉,动作要一气呵成,其实乙方咽喉只要受击 一次基本上就丧失战斗力。万一乙方侥幸避开两击,身体 必然后仰幅度较大,重心不稳。因为乙方进攻时,身体有 前冲的惯性,甲方出手进攻,是迎击抢攻的打法,乙方即 使能快速防范,也只能用身体后仰避让击打,若想撤步后 退,必须先化解自身前冲的惯性,再可用力后退,在此时间差内是绝无法完成的。甲方弓步击肘时,左大腿要顶住 乙方右大腿后侧,右手抓握乙方右手,是为不给乙方有任 何逃脱的机会。
典例九:冲天脚
应战歌诀:
敌出弓步冲拳势,我方略让手搭拳,
上步近身拳击胸,单腿冲天击脐中。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右脚上步,下坐成右弓步,冲出 左拳,以弓步栽拳欲击打甲方腹部;甲方右脚后撤一步, 左脚后退半步,以脚尖虚点地面,重心后坐成左虚步,同 时左手前伸挂压乙方左拳(图24),左脚落实,右手顺势 抓扣乙方左手腕,右脚上一大步,出右手击打乙方胸部 (图25),如若乙方受击后仓慌后退,甲方左脚向前垫一 步,起右腿蹬击乙方腹部脐中(图26),致使乙方摔倒在 地。
要领分析:此招是先退后进,借势顺势的打法。乙方 弓步栽拳时,甲方后坐成虚步,出右手搭腕要同时而至, 在左手搭腕的一瞬间即要将乙方左腕抓扣住是此招最关键 之处。若乙方抽拳回收,此招便难以应用了,那时双方距 离较远,很难出奇制胜。甲方左手抓扣乙方左腕即用力回 拉。乙方在手腕被拉,重心前倾,必然左手回收重心后仰, 总想抽脱左手稳住重心。甲方则可借势上步出手点打,致 使乙方重心后仰失控。待乙方想仓慌向后退避开攻势稳住 重心时,甲方抓住机会迅速垫步蹬腿,只需极小之力足可 将乙方击倒在地。
典例十:嫦娥奔月
应战歌诀:
退步避让敌甩拳,连消带打针插鼻,
关裆踩脚冲敌胸,嫦娥奔月过膻中。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右脚上步站成右技击桩,右拳自 胸口环绕向前方翻背甩出,欲用拳背击打甲方面部;甲方 右腿后撤一步,左脚略后退,以脚尖虚点地面站成左高虚 步(图27),甲方左脚前滑落实,右脚向前上一大步,左 手由左下方向左上方拨挡乙方右拳,右手以指向前上方插 击乙方鼻孔(图28);乙方受此招定然会全力撤退;甲方 右脚抬起欲前迈,左脚蹬地,使身体前跃,甲方右脚落地 踩住乙方右脚尖,并以右拳击打乙方胸口左手置于右腋窝 处(图29),甲方左手向前推出,右拳略回收成掌,再双 掌同时向前推出,推击乙方胸部,致使乙方摔倒。
要领分析:甲方以左脚尖虚点地面是为移形换步方便 灵活。甲方上步须掌握好时机,应在乙方刚欲收拳尚未收 拳之机,此时乙方思想意识在收拳很难变招攻击,也没有 意识防范。甲方插鼻要狠,以手指插入乙方鼻孔里面,民 间称此谓“银针插鼻”。手指要像银针一样,将乙方鼻梁 击断,并用力将乙方鼻子撕破。甲方上步冲拳与变为双推 掌要快,一拳如未将乙方击倒,则迅速变成双掌前推。乙 方连续受击,右脚被踩,必然倒地。
备注:乙方鼻子受创,必然会像受伤的野兽一样疯 狂玩命。甲方在击打时,不能有半点心慈手软,如给乙方 有喘气的机会,只会伤害到自己。
典例十一:反扭阴阳
应战歌诀:
敌以仆步斜冲打,弓步斜上闪同旁,
双手前探扭阴阳,金盆泼水击印堂。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左脚跟随 向右前方上半步,重心左闪,下坐成仆步,右拳架于头平, 左拳向左斜冲欲攻击甲方腰部;甲方随势而动,左脚向左 后方撤步,右脚跟随向左后方撤半步,下坐成左弓步,使 乙方攻势落空。甲方双手向下挂压,以右手挂压乙方左拳, 以左手挂压乙方右拳(图30)。上动不停,甲方右脚向右 前方上一步,左脚略跟半步成斜步。与此同时,右手抓握 乙方左拳向右后方用力扯拉,左手沿乙方右手臂至大臂处, 用力向右前方猛推,使乙方转换成左仆步,并重心压在右 脚上,身体左倾,双手交叉受绑(图31),甲方左脚向前 方上一步,以弓步双推掌推击乙方面部,将乙方推出丈外。
要领分析:乙方使用矮桩右闪是出奇不意的打法。但 乙方使用此招,变招移闪却较为不便,甲方只需避开此招, 向左闪身以正面迎敌,不必过于顾虑乙方会进招猛攻。乙 方见甲方正面相迎,双手搭于双拳之上必然受惊,便会用 最顺势的打法——变换仆步,用右拳击打。甲方顺势向左 推,将乙方制住。甲方双掌前推乙方头部时要快速,发力 要短促,迫使乙方后脑先摔倒在地。
典例十二:小鬼推山
应战歌诀:
敌出弹腿击阴囊,破敌中线至敌旁,
绕步近身孤形上,小鬼推山攻凤風。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虚刺甲方面部,并起左腿欲用弹 腿击打甲方裆部;甲方右脚向右后方略撤半步重心右移, 避开乙方攻势,左手随之向左下方挂挡乙方左腿,右手置 于左肩侧(图32),甲方左脚向右前方上一步,贴近乙方 支撑腿,左手向上向左下沿乙方小腿绕环一周,将乙方小 腿锁抱在怀中,右手前推乙方大腿(图33),将乙方摔倒。 若乙方支撑腿弹跳,重心左压与之抗衡,甲方在乙方再次 弹跳时松开左手,借用身体前冲的惯性,双掌齐推乙方背部凤凰穴,将乙方摔出丈外(图34)。
技 击 篇
要领分析:甲方闪身要快,要在乙方提膝欲弹腿未弹 出之际,这样就为用此招赢得了时间,甲方闪身幅度不宜 过大,能避幵弹腿即可,幅度过大运动路线就长,所需时间也就长,不利于上步进攻。甲方左手锁抱乙方小腿,石 手前推,只是此招的过渡动作,作了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甲方由闪身到上步双掌推击乙方背部,运动路线较长, 乙方完全有时间采取防范措施。甲方先用抱腿推掌即扰乱 了乙方思维,又控制了乙方左腿,使乙方仅有一腿撑地, 更为甲方用双推掌贏得了时机也创造了条件。
典例十三:老虎登山
应战歌诀:
蹬腿攻来手外挡,老虎出爪致敌残,
弓步下落爪前探,抓中凤凰见阎王。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以右下蹬腿击甲方腹部;甲方左 脚撤半步,右膝上提,同时右手向右下划拨格挡乙方右脚, 以左手护住面部(图35)。乙方左脚遭必然向左外摆,甲 方此时身体略右转,右脚向右前斜蹬出,蹬击乙方左膝关 节内侧(图36);乙方连连受挫,左脚自然向左摆,身体 重心也因此失控随着左转,迫使乙方背后面对甲方;甲方 右脚下压落地成右弓步,右手由右下向左向上沿腹胸,转 腕向前刺出,击打乙方背部凤凰穴,致使乙方连受重击, 扑倒在地(图37)。
要领分析:甲方右手向右下方划拨格挡出腿蹬击乙方 左膝动作要连贯,快速,绝不允许乙方有半点收腿的机会。 若乙方腿略回收,甲方即使蹬到乙方左膝,也难使乙方因
此而重心完全失控。蹬腿时,甲方须重心前压,发力要猛, 要短促,丹田之气如长江后浪快速涌向涌泉,盖过前浪。 乙方重心失控,以背对甲方,心中定知不妙,一般都会借 势前跑,所以甲方落步、出手点打要快,要抢在乙方重心 尚未调整好,刚欲要跑尚未迈步之际,此时乙方定然重心 f顷斜,甲方向前稍加力即可致乙方扑地。
打击效果:击打膝关节内侧,会导致小腿麻木,不受 大脑控制,无丝毫力气;重击此处,亦会使膝关节脱臼3 击打凤凰穴,令人过一段时间会吐血而亡。
典例十四:仙鹤冲天(击打印堂穴)
应战歌诀:
闪身避双掌,单手下压按,
仙鹤冲天腿,神鬼皆心寒。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左脚向前上一步,下坐成左弓步, 同时双掌齐推,欲用弓步双推掌将甲方推倒;甲方左脚向 右后方撤半步,右脚亦跟着向左后方撤半步,右手亦同时 向右拨挡乙方右掌(图38)。接势,甲方右后向右下方下 压乙方双掌,顺势身体右转,以左踹腿踹击乙方面部印堂 穴,致使乙方受创后倒(图39)。
要领分析:乙方使用了弓步双推掌,民间俗称“金盆 泼水”,它是以脚踩住你的脚,使你不能撤步,并以双掌推 击你胸部,欲将你仰倒。乙方在使用此招时,是俗用右脚踩击甲方左脚,所以甲方左脚撤步闪身要快,一慢,脚被 踩住则很难防范了。甲方右后下压乙方双掌发力要短促, 即所谓的“寸劲”,迫使乙方松下双手暴露头部空当。甲 方起腿踹击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腰跨力量,支撑腿随之右 转,将跨完全送出去。
轻者使人眼睛发黑、头昏脑晕、神智模糊;重者可致 人短暂性失明、神经错乱、精神分裂。
典例十五:野马脱缰
应战歌诀:
闪身避双掌,两脚继绕环,
到至敌背后,金盆泼水还。
招式分解:
甲乙双方对峙,乙方右脚向前迈一步成右弓步,双掌齐推,以弓步双推掌“金盆泼水”攻击甲方;甲方左脚向 左后方撤半步,右脚亦跟着向左后方撤半步,右手向右推 挡乙方右掌(图40)。上动不停,甲方右脚向左向前向右 划弧线沿乙方身侧迈至乙方身后,右脚亦随之向右前方划 弧闪至乙方身后,转身成右弓步,乙方见势必然转身应付 甲方,正在乙方转身未稳之际,甲方双掌齐推乙方腹部胃 脘穴,将乙方推向半空,摔出丈外(图41)。
要领分析:此招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甲方在乙方 用弓步推掌时,就已准备好了闪至乙方身后。甲方右手推 挡乙方手掌,一为扰乱乙方的意识,二为借此反弹之力顺 势迈步转身。甲方在迈右脚的同时,左脚即跟着上步,右 脚在刚落地时,左脚就已落地,两脚虽有前后差异,但时 间差仅在毫厘之间。落地要稳,推掌时力略上挑。推掌时 全身放松,双掌由丹田处上提至膻中再翻腕推出,意念丹田之气随手提至膻中,沿手臂流向劳宫,整个动作要轻快, 在双掌推到乙方的一刹那,全身猛然爆发用力,意念内劲 有如火山爆发一样从劳宫处喷射出去。身体配合前冲,后 脚蹬地,脚跟略抬起,以利用重心前压。
浏览2,3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