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养生练用中, 精神假借为功首, 神真切记应实切, 自身外物从中系, 精神之松非懈怠, 神如有力知拳理, 神定身松至静为, 神静心静关身静, 神松无恐亦无惧, 首重精神当深解,功理应重要义明。 而后意念方可行。 专注当中复本能。 先决首始内念中。 最忌心理紧张情。 两则要义导功成。 养蓄含精体悟生。 神真意真气血荣。 神定无扰杂念停。 诸功基础孕其中。大成拳养生功理在练用中,除体位、间架必须正确无误外,首重精神方面的假借的神真和精神放松的练用心法要则。王荽斋宗师在《大成拳 论》一书中,曾对拳学练用的精神练用、作用、功能、效果等方面多有论述,亦将精神作为拳学练用内容的重点之首。故其论中有“只要神意足,莫求形骸似"“神松意紧”,“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习拳最贵明理和精神有力”等诸多拳学观的心法要则之论。从拳学心法论,于精神方面亦有重要的原则、原理和内含、内容(在 《大成拳学》第一、二部与本书已述部分从略)分述如下。在大成拳养生功理练用中,其精神假借训 练的心法要则是,首先应明确何为精神假借,其来源和作用的真髓内容的要则为主。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之意,亦指宗旨和主要的意义而言。而假借是指利用某种名义、 力量等来达到目的。中国六书之一许慎所著《说 文解字叙》中载“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借是说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同音不同义的词。”此是假借之词的来源,而今是指借用已有的事物,从心理、心态方面来达到借用之意的目的。 从拳学心法解,精神是指在拳学功理练用中,用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按一定的宗旨和主要的意义,利用具有拳学内含作用的某种事物和力量,来达到借用其物、其理、其形态,从意 识、思维方面寻其与拳学练用有关的内容为训练 目的的一种练用精神的法则,以至达到利于拳学 修炼内容作用、效用的特殊功效目的。例如通过精神假借训练恢复人类的自然松整的功能、训练恢复人类固有的自卫搏击的本能、训练精神的真实和放松的功能、作用、效用等。另外精神假借是有具体功理要求的内容(《大成拳学》第一、二部中有载,在此从略)。但从拳学养生功理的练用心法论,精神假借除上述内容、作用外,其心法的真髓是在练用中,以养生为目的的内容为主,其二是应以外物和自身之间的精神思维假借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主,万不可只有己身,亦不可只有外物 (外缘内容)的养生功理的精神假借的错为而行。 故王梦斋宗师《大成拳论》中有“执着己身一无是 处,没有己身无物可求”的明训,故精神假借应在自身与外界的关系中求练方为正解、真析。其三是精神为人的第一思维信号过程,主要以目的、目标与自身的关系为主旨,不能有行动、作为的思维, 因行动、作为的思维是人的第二思维信号过程,是 属于意念活动的思维内容,故对两者之间的区别 和不同,应从拳学心法上有真析、明解方可正确无误,亦应对此慎、严而为之。

大成拳养生功理中,心法神真的作用,亦是关键的原则和重点。所谓神是指精神;而真是指真实、明确之意。故有“只要神意足,莫求形骸似” 的拳学则理和心法要则。神的真切在拳学养生心法的功理练用中的要领与技击的原理、原则,从概念上论是一致的,而于具体的功法要求、要领方面,养生功法与技击功法,神的实际而对具体内容 方面的要求、运用,亦有区分和不同。养生功法、 拳理是以养为主的,所以功、理的设置和对神的要求,以对养生有利的原则为重点。故技击概念不强,而还应理解养生之功是技击功法的基础之功, 故应以上述两方面来认识,方是心法真解。即养生功理练用时的精神训练内容的要求、要领,是以养生内容为主,同时又有与技击功理相近的内容为辅。从练用功能、效用上分析,其功、效亦是养生功、效重于技击功效,这也是必达的拳学心法之识、之解的要则。精神真,是真实、切实之意,其来源于心理、 思维的认真、真切,亦应是非常认真地对待和有真实的内容两方面的要求、内容的真实,同时精神真亦来源于具体、明确;认真的真实性是指态度的真切。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而两者必须同时兼备,方为适拳学养生心法则、理方面包含的内含要则的统一要求的具体内容。如再对上述神真进一步深析,真实的精神内容应有具体的目的、 目标和实际性的明确要求。如:在养生功理练用中,以非常明确的态度,确定练功时的神静,真正按不思、不念、不紧张而为。再如:用真心、真意的明确目的来确立全神贯注,自身与外界的各要则内容为主,目不斜视、心不乱思、静立参修、 内外如一等等。其神真在养生功理练用各功的具体内容、要求和要领,在后文各功法、拳理中有心法详述。

在大成拳养生功理练用中的神松(即精神放松),亦是养生心法中的另一拳学原则、原理的重要环节。其一是养生功理要则中的精神放松,是静求以练内容的根髓,只有精神放松,才能真正达 到养生功理心法要求的“扫除万虑,默对长空”的练用境界,即为拳学养生功理要求的除虑、默然之境练用内容的原则;其二是精神放松,应以心理、 心态、情绪、思维、心情不紧张为拳学养生功理练 用的心法要求为则守。即心理保持平静、松和与无忧、虑、惊、恐、急、躁、喜、悲、怒、恨怯、 疑之感,除去上述有碍精神松和的要求、要则,即达拳学心法要则的和纯、自然、平静的心理最佳上乘的心态为准则。故大成拳的处世心态要则心法中有“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清静 (心理、精神无挂碍)而无为,无为而自养”的神松、心松的松和境界。故有“躁、惊、怒、恐、怯、 恨、忧为导精神紧张之源,对此如能防之方为神 之上境之为;对此如能松和平静不紧张、不受扰为神之高境之为。研求拳学者不可不对此有真解, 而如能控神达松而处方为得心法之识为的真境。在大成拳养生功理练用中,精神要求是以神松、神真为先。精神的真实与放松两者在概念上虽有不同,但相互并不矛盾,亦可融为一体,这也是应备的养生心法内容应悉的练用功理的要则 之一。精神是因松而平静无扰,是因真而真实具体有物(物为具体内容、要求、目的)而作为、而体认;是因上述两者(神真、神松)统一而达练、 而至用、而达效,所谓统一是互辅而为、协调而练、融合并蓄、二合而一的拳学心法原则,原理的要则而定,亦因只有适当、稳妥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作用、合为一体(即应符矛盾统一论的唯物主义哲理的原则)方可。如同人有体之动静、身之松紧、形之屈直一样。故从拳学心法中解,应适王梦斋宗师《大成拳论》中“是以吾又感天地之间之一切学术,无一不感矛盾,同时亦感无一不是圆融,然而须得打破圆融,统一矛盾,始能融会贯通, 方可利用其分工合作,否则不易明理”的拳论之则。而在大成拳养生功理练用中,精神作用的具体目的亦非常明确。上述养生功理练用中精神的作用,主要是在练用中以神松导身松、以神松导心静、以神真导意紧、以静中求松、以松中而求整、 以松、静、整而求拳学功理练用的调节体质、增长功力、恢复本能为目的。如无神真、神松,则永不能达以下的拳学功理练用及功效之求。这也是拳学心法精神为首练要则的根源,亦是研拳的最先之始的首选基础(基本功、理)的关键、要则的重点。

总之,对大成拳养生功理练用中精神作用的心法之解,是大成拳养生功理练用的心法重点之 一。如能于练用中以上述五项心法内容的要求、要领的则理而识、为,自能从中体认、参悟拳学养生练用的内含之髓,持之以恒、日久天长,自可由学习至掌握运用,由运用至提高,从中得其真髓法要,获其修为造诣之学。此节之论,虽为王蓼斋宗师的拳学心法要则,亦为本人恩师王选杰先生生前极为重精神之学的有关拳学养生传教心法的人途之授学理的原则和重点。

浏览2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