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敕俾邀请真仙张三丰。己丑(永乐七年,1409)再敕寻访 张三丰。”永乐十年(1412)二月初十日成祖致张三丰《御制书》更表达了 他对张三丰的渴慕之情。《御制书》说:“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 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丰书,遍谒名山虔请。真仙道德 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深妙莫测,朕才质踵庸,德行菲薄,而至诚 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候云车风驾,惠然降临, 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成祖对张三丰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命道 士孙碧云前往武当山见张三丰,并以御制诗赐之,其中有“若遇真仙张有 道,为言伫俟长相思”之句。永乐十四年(1416年),对寻访未果大失所 望,怒谓胡广说:“朕屡次三番相邀,张三丰缘何拒而不见?”永乐十五年

(1417)明成祖遣宝鸡医官苏钦等斋香书遍访名山求之,又遣龙虎山道士奉 书请之。此后二百多年间,明朝历代皇帝都对张三丰真人崇敬有加。明英宗 朱祁镇天顺三年(1459 )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朱见深成化 二十二年(1486 )封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朱厚炮嘉靖二十四 年(1563 )封张三丰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三年(1623)封 张三丰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可见张三丰真人在明朝屡被皇帝加封尊 崇,然而翻开一部《二十四史》会发现,没有一个道士不以受到皇帝的召见 为荣,可是张三丰真人却属于一个“例外”,一直隐而不见。也说明荣华富 贵、尊崇高爵并不能打动其心,摇其神志,品格之高,不愧被称为“隐仙”。

五、创派之广

道教非常重视道脉传承,道脉如血脉,不得有丝毫混淆不清之处。据 《张三丰全集》“道派”中记载:“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 而至三丰先生。 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 或以为’隐仙派’者。”又指出:“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 黄山,希夷隐太华,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夫神仙无 不能隐,而此派更为高隐。孔子曰:'老子其犹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 故又称’犹龙派’云。”此派以高蹈隐逸为宗风,故称为“隐仙派”,又称 为“犹龙派”。

据任自垣《大岳太和山志》载:三丰真人“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 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尝与耆旧语云:'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 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但粗创焉。’命丘玄清 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 结草庵,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 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 嘱。'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 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 致香书累遣使臣请之,不获。后十年,敕大臣创建宫观一新,玄风大振。” 由此可以看作三丰真人创立道派之始。

《张三丰全集》“后列仙传”记载,该道派传人有沈万三、邱元靖 (清)、卢秋云、周真得(德)、刘古泉、杨善登(澄)、明玉(冰壶先生)、 王宗道、李夫子、汪锡龄、白白先生(李西月)等人。虽然记载了三丰真 人传有以上弟子若干人,但是从现在掌握的史料看,三丰真人并未组织建 立道派,宗奉他的道派可以说是由信仰者组成的。“隐仙派”和“犹龙派” 的名称,大抵最早出现在李西月重编的《张三丰全集》之中,该派之名实 是肇始于李西月真人,是以尊奉三丰真人为祖师的道派。

《三丰全集》“后列仙传”中所载的“白白先生”就是李西月真人的隐 名,谓“道光初,遇张三丰先生于绥山,传以交媾玄牝、金鼎火符之妙。 既更遇纯阳祖师,得闻药物采取之微。”李西月因得张三丰和吕洞宾二位仙 人的传授,潜修数载而完成金丹,并遵照三丰和吕祖的嘱咐著有

义(道德经注释)》、《无根树注解》、《九层炼心》、《道窍谈》、《三车秘旨》 等,编纂《三丰全集》和吕祖《海山奇遇》、《纯阳诗集》,同时创立道派。 据史料记载,在李西月真人住世之时,就是以“隐仙派”或“犹龙派”、 “大江西派”等自称。该派源出西蜀,其最初成立之际,除了作为领袖的李 西月外,尚有活跃人物三十余人。依《张三丰先生全集》、《吕祖全书》和 《乐山县志》所载来看,主要有刘卓庵(光焯,道愚,明阳)、刘光泽(遁 园)、杨廷峻(蟠山、道果,培阳)、李岱霖(字云石,道霖,济阳)、藏崖 居士、李迦秀(字西来,号遁叟,别号翩翱散人,东方生,皈虚,圆阳)、 董承熙(字葆光,号榭园)、张君瑞(字辑五,号凤洲,自号凌云叟,别号 半一居士)、张其相(号松亭,道相)、王筠(持平)、董江(字醒凡,号洗 凡居士)、杨钟涛(字春平)、李朝华(号秦峰)、李朝拔(号萃岩)、张升 鸿(号鹤亭)、李耀先、朱道生(晚成子)、李退谷、李元琏等。他们大多籍 属四川乐山,或隶同省他县,而其本身的活动范围亦以乐山、西蜀为中心。

在清末、民国初期,据统计以张三丰真人为始祖的道派,竟然有十五 个道派流行。藏于北京白云观的《诸真宗派总薄》中记载宗祖张三丰真人 的道派有: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派、三丰祖师日新派、日新派、 三丰祖师蓬莱派等八个道派。另外尚有武当派、榔梅派、诚遢派、新宗派、 檀塔派、蓬莱派、王屋山自然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日新派、三丰清微派 等等。其中榔梅派,又称武当本山派,创始人是三丰之徒孙碧云真人,创 立于明永乐年间,列《诸真宗派总薄》第七十七派,记载其传代派字为: “碧山传日月,守道合自然。性理通玄得,清微古太元。真静常悠久,宗教 福寿长。庆云冲霄汉,永远大吉昌。”至今仍有传人

三丰真人的崇拜最初兴起于湖北武当山,随着武当道的远播,遂在其 他地区分衍出更多的小支派,充分说明了张三丰真人对道派孳衍的影响力 和道教信众的欢迎程度。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东来正义)载:“月居青岛数载,尝以老子清净法指示晚 成朱子、结成李子、回风刘子。”《张三丰全集》载;“嘉州东南数里,有孤屿枕于江上, 与乌尤、马鞍相近,旧志名青衣别岛,张三丰先生显迹其间,士民创亭台祀之。中有 诗仙院、纯阳宫、轩然台、听潮轩、竹抱斋、印月涵日二小池。”青岛,即是“青衣 别岛”。

参考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武当派”、“榔梅派”、“隐仙派”等词条。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六、造拳之妙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讲:“张三丰的名字, 现在多与中国拳的一个派别一一太极拳联系在一起。”诚然,追溯太极拳的 起源,没有不需要探求张三丰真人的。太极拳家陈微明(1881-1958 )(太 极拳术》(1925年出版)“张真人传”中说:“世传太极拳术,乃(张三丰) 真人所传也”。吴志青(1887-1951 )在《太极正宗•弁言》中也说:“考 各家太极拳之源流,均称系丹士张三丰所传授。”①吴图南(1885—1989)在 《国术概论》( 1937年出版)中讲:“所谓太极拳,名十三势,一名长拳云。” 又说:“所传之太极拳,即三丰先师之十三势也。”②杨澄甫1883—1936) 《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所载《太极拳论》云:“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 不绝也。捆履挤按,探捌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 此五行也。搠履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探拗肘靠,即巽震兑艮,四 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原注云:此 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在 书首《张真人传》中叙述张三丰真人创立太极拳的缘由说:“一日在室读 经,有鹊在庭,其鸣如争论,真人由窗视之,鹊在树,注目下睹,地上有 一长蛇.蟠结仰顾,少顷,鹊鸣声上下,展翅相击,长蛇采首微闪,躲过 鹊翅,鹊自下复上,俄时性躁,又飞下翅击,蛇亦婉蜒,轻身闪过,仍着 盘形。如是多次,真人出,鹊飞蛇走。真人由此悟以柔克刚之理,因按太 极变化,而成太极拳,动静消长,通于易理,故传之久远,而功效愈著。”③ 太极拳,属于武术内家拳之一种。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 )在 《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中云:“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 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故别少林为外家, 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谓武当丹士,徽宗招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 (真武)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三丰之术,百年之后,流于陕 西,而王宗为最。温州陈州同,从王宗授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 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清雍正十一年(1733 )曹秉仁纂

吴志青:《太极正宗》,大东书局,1936年9月初版

吴图南:《国术概论》(影印),63页,中国书店,1984年3月第1版。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69页,中华书局,1934年2月初版。 志•卷三十一》也记载:“张松溪,邦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 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元帝授之拳 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 法遂传于四明,而松溪为最著。”

至清末民初,内家拳大行于世,成为国人习武的主流。内家拳不仅限 于武功,而且与道教内丹紧密联系。道教内丹是内家拳的一大来源,张三 丰真人是道教内丹修炼的集大成者,在因缘际会之下将内丹与武术相结合 创立了内家拳,不仅可以在技击中以柔克刚而

浏览31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