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是一个既明了,而又说不清楚的概念。尽管一些学者从不同角 度做过有益的探讨和界定,但至今未果。从官方的角度看有了一个较为一致 的认识,那就是在2000年全国传统武术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定义:传统武术是 指竞技武术以外的具有“流传有序,体用兼备,理、法、势齐全”的武术拳 种。针对这个定义我们有三点基本认识:一、传统武术是相对于现代武术而 言的,没有现代,也就没有传统。所谓“传统”,首先是传承,若没有传承, 也就无所谓“传统”;统,是纳人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系统中起着统 筹作用的因素。因此,可以将传统武术概括为武术前后联系着的一个演进过 程。二、“演进过程”是发展变化的,传统武术概念同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定 义。不同时期的习武之人对传统武术的表述也是有区别的,如1901年马良编 写的《中华新武术》是对“旧有国术”或“旧有武术”的改造,其认识的逻 辑起点也是不同的。三、传统武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多种形式的比赛和竞技 (如旧时的打擂),这个提法有自相矛盾之处。关于传统武术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商榷,本讲暂不做具体探讨。但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那就是:传 统武术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抢救和保护是当务之急,而且要从“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加以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继“世界遗产”后的一项新兴遗产项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 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 场所。传统武术完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的内容。这件事情值得 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就此问题,本讲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起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2001年中国的昆曲率先入选,在后来的10年间,我国共有29 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成为 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当时,预计“少林功夫”会在2007年第三批中入选。据我们所 知:自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国际 研讨会”以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就积极筹划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从5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立少林寺保护行动计划。调动 国内宗教界、文化界、史学界、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和专家系统梳理“少 林功夫”的起源、发展、变革的过程;“少林功夫”与佛教及相关学科的关“少林功夫”一词的来历:当2003年少林寺筹划“申遗”之间,在登封少林寺 召开了 “少林功夫国际学术研讨会”,释永信在《少林功夫文集》“序一”中强调:启 动“申遗”后,“我们越来越觉得‘少林武术’ 一词无法包含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枳累 起来的丰富的宗教文化价值。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学者 的意见,……开始重新形成‘少林功夫’这一提法,基本含义也逐渐明确,我们初步认 为: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 心,以少林寺武憎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 少林功夫所具有总价功能是基本的,是第一位的;少林功夫作为武术,只是技术层面 只是佛教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第二位的。少林功夫在功能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宗 教性质,是其他武术不具备的。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武术本质区别所在”。尽管如此, 在与会期间本书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并得到永信大师的进一步解释:少林寺僧人既 练武又修禅,练武和修禅都需要下功夫,两种“功夫”的结合,汇成了“少林功夫”。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武术”一词刚刚与国际流行的“功夫” — 词所分离,再重启“少林功夫”一词有混淆概念之嫌疑。个别学者提出了在“申遗” 时使用“少林武功”更准确,虽然“少林武功” 一词未被使用,但这一词是经得起推 敲的。参见释永信主编.少林功夫文集,香港:少林书局,2003; “少林功 夫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并创办少林书局,先后出版了《少林功夫》《少林文化研究论文集》 《少林功夫文集》(一、二)《中国少林寺•碑刻卷》《中国少林寺•建筑 卷》和《中国少林寺•塔林卷》等书籍,现在正在构建《少林学》。二是充 分利用释永信在国内外宗教界的影响,不断的宣传少林功夫,在国外的多 处场合演练“易筋经”等,影响深远;三是开通少林寺网站,建立与国际 主流社会对接的少林功夫宣传体系,与德国合作成立“德国少林文化中 心”,与美国好莱坞影视公司签订合作意向等,不断扩大少林功夫在国际上 的品牌效应;四是推出“中国少林寺建寺1500年”世界巡回展,同时武僧 表演团展示少林的72绝技,每到一处都会产生强烈的“少林功夫热”,并 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五是恢复和完善少林寺门头制度,不断开发少 林文化市场,如少林技术产业、少林用品产业、少林功夫人才产业、少林 相关产业等。将少林文化市场做大做强,并成为国内外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少林寺的可持续发展注人活力。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得到了我国“申 遗”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以全票得到通过。我国政府在考虑政治影响、民 族政策和“申遗”策略等综合因素后,暂缓“少林功夫”的“申遗” 工作。

通过“少林功夫”的“申遗”给我们以下启示:①少林武术是我国传 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术能率先想到,并能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申 遗”工作,相比之下其他传统武术明显滞后。②少林武术是在军事实践与 汲取民间武术精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集体智慧结晶的产物,从这个意 义上讲,不是“天下武功出少林”,而是“少林武功出天下”。少林能做到 的,其他传统武术也一定能够做到。③少林所启动的“申遗”过程和经验, 需要传统武术加以借鉴,当然,传统武术的内容十分庞杂,梳理起来较为 困难,说明这项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意义。④传统武术“申遗”不是唯一的 目的,目的在于用“申遗”的要求和标准来抢救和保护濒危失传、或正在 失传的传统武术。⑤传统武术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进一步回归传统文化是 一种必然。2006年、2008年两年通过了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首当其冲的就是少林功夫,随后的依次是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邢台梅花拳;o峨 眉武术、红拳、八卦掌、形意拳、鹰爪翻子拳、八极拳(月山八极拳)、心 意拳、心意六合拳、五祖拳、査拳、螳螂拳、苌家拳、岳家拳、蔡李佛 拳,共20项。2007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武术有五项,并有9人上榜这9位传承人是五个项目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武术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优秀代表。但也发现传承人的“高龄化”问题,最高达81岁,最低 41岁,平均58. 6岁。要防止“人亡艺绝”事件的发生,从政府方面,应根 据国际“公约”的精神,针对我国国情,制定一套符合武术现状的传承人 评价认定体系,提出实施抢救与保护的指导性意见,并有效的加以监督执 行。从传承人方面,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保障下,要担负着将自己所 持有的武术技能传承给后人,贡献给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享有发展自己所 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总之,这一切是非常可喜的,但对于世界级“申遗”还需要作大量艰 苦而细致的工作。

浏览2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