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琉球唐手主体源自福建拳法
一、琉球亲近中国文化
中国与琉球的关系从何时开始?有学者认为宋朝就可以查到有关踪迹。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特别是宋代城市兴起,商业高度发达宋代的造船水平居世界一流航海贸易相当发达。“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北宋开封是首个以大量市民商贩、娱乐所需而构成主要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布的都城。这些以大众需求为目的的综合性土地利用,被称为“瓦子瓦子以一个或数个有遮盖的表演场所,“勾栏”为核心周边有众多的商人贩卖 各种商品、提供占卜或医疗服务的摊档,以及街头戏曲、杂技、酒楼、茶馆、食肆和妓院等。当时开封有六个瓦子有50个勾栏。”勾栏中就有武术表演。这 些表演武术有比较成型的套路与基本练习体系。南宋在泉州设有市舶司,依市舶法对外商进行管理。而与琉球零星的贸易有可能是这个时候开始。宋代尚无与琉球官方的贸易,琉球群岛上的统i王朝还没形成,但一些零星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已经开始。
著名冲绳研究学者谢必震教授认为,中国与琉球的交往应该在明代之前从福建宋代瓷器在冲绳大量发现,可以证实,至少在宋代,中国人已经开辟了从福建到琉球的航线这是一条与中日交流不同的航线。中国与日本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长崎再到日本其他地区。但是宋代福建官瓷没有在长崎出现,而在冲绳有大量发现,可以推断福建与琉球的交流从宋代已经开始。这与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前就有中国人在琉球居住立业的记载是相符的。琉球与福建的文化交流历史是比较长久的。泉州民间武风盛行.福建拳法有可能随着宋代的文化交流零星传人琉球.较大规模的传入,应该是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之后。
琉球国幅员狭小人口较少,在大国的强硬压力上抵抗能力微弱一直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正如琉球王国在钟上铭刻的一样,居于中国、日本、韩国之中。对于宽厚的中国,琉球具有特殊的感情对日本则是满腔的怨恨。这样背景下文化方面必定亲中国。即使现在仍然有不少冲绳人对中国有深深的故土情结。
1609年“萨摩军攻占首里王城后大劫匕日一切可动财物包括典籍字 画等全部装箱运走。萨摩军还将琉球王国尚宁王等百余人俘虏到鹿儿岛至1611年9月19日,琉球王尚宁等被迫出具,保证书答应满足萨摩提出的各项条件,才得以被释放生还。”从此萨摩强占琉球王国北方五个岛屿(奄美大 岛、喜界岛、德之岛、冲永良岛、与论岛),强行要求琉球国每年向萨摩藩纳贡,这是带有殖民掠夺性质的。萨摩军还强行要求用琉球的土地种植甘蔗制造砂糖并直接将收益交给萨摩藩。据冲绳专家研究在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初期萨摩藩成为革新的强藩这与250余年来剥夺琉球人积累的财富是有关的。
明清两朝在外交上采用怀柔政策对近邻安抚。对越南、朝鲜、琉球都如 此,特别是对贫穷的琉球厚待。琉球国受益于中国甚多,所以琉球国对中国的 亲近更加深厚。1879年5月12日,日本明治政府代表梭田道强行宣布废除 琉球国并宣布日本对琉球国处理意见,其中有“禁止向清国进贡;禁止再接受清国册封;禁止再奉清国正朔改奉日本正朔并实行阳历;废止福州琉球馆对清国商业,悉归日本厦门领事管辖等九条”。当时琉球王断然拒 绝了日本政府提出的禁止琉球与中国通贡之事,他上书L查进贡为我古来重典。自前明以来(中国)抚我甚为优渥。每当国王绩统不惮波涛险阻遣钦 差,赐工爵隔年进贡,则又赏赐彩巾物品不胜枚举。逮及清廷.更为优厚,其乐、政刑及自由不羁之权利上下雍睦安居乐业。若离清国.则必失自由权利而如掣肘之累,国家岂可永保?父子之道既绝累世之恩既忘何以为人?何以为国?”文中对中国拳拳之信赖读之欲出。当日本兴师强制琉球国改为 冲绳县时.受命向清朝求助的琉球大臣向德宏在上递的请求书写着:“如可兴师问罪即以敝人为向导,宏愿充当先锋,使日本人不敢逞其凶顽与向德宏同在清朝苦苦乞求清政府出兵干涉日本吞并琉球的青年诗人林世功(1841— 1880)出生在久米村.是琉球官费留学生是在中国国子监留学过的优秀人物。他特别擅长汉诗,被誉为激情诗人。林世功留学归国,正值明治政府推行“废琉置县”。作为蒙受王府厚恩出世的人,理应为王府的生存而尽力。1876年,他受王府之命同与幸地亲方一起秘密到福州,向清国求助。清国官员也与日本政府交涉,并通过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调停,希望保留住 琉球国。日本政府提出将琉球群岛分为两部分,冲绳诸岛以北(包括已经被萨 摩蕃占领的奄美诸岛与冲绳本岛)为日本领土,宫古岛、八重山诸岛归清国,认可前两条基础上,增加日本商人在中国可享受与欧美各国一样的商业优惠。
清政府代表李鸿章提出三分琉球.奄美诸岛以北归日本.冲绳诸岛独立, 复活琉球国,宫古、八重山诸岛为中国领土。由于当时清朝北边面临沙皇俄 国的威胁,再加上琉球国不断派人来呼吁求救,这个协议一直束之高阁。可是 1879年日本政府的警察与军队强行侵占琉球王府,最后的琉球王被裹胁到 东京,琉球国被废除,强制设置冲绳县。
在福州等候消息的林世功等人得知消息,吃惊地直接赶到北京,在总理衙门前跪求清廷派兵制止日本侵略。清政府最终无能救助琉球林世功看到苦 等一年多无结果,自焚以死相谏。其在绝命书中写着:“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 功谨禀.为以一死泣请天恩、迅救国王、赐存国土,以全臣节事。”可见当时琉 球十人对清朝的依赖与信任。但是那时清朝内忧外患,已经无力自顾,终于在 日本人强硬坚持下扔下了琉球。
琉球府土族为中心的“脱清人一直在致力于复国运动,随着甲午战争清朝的失败,“脱清人”也失望了,琉球复国运动逐渐落入低谷。
这500多年交往与扶持,使中国文化深深地扎根于琉球。琉球本地人至今对中国抱有亲近感,对中国文化仍然是敬重的。
一、琉球唐手源自福建拳法
琉球文化大部分是从中国输人的,中国文化影响了琉球王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武术研究者遗憾的是,武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一直是低下的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琉球,在官方的文献中,也没有记载武术传承的史料。
中国国家图书馆曾经有中琉关系资料选编多卷笔者在该研究中访问过福建师 范大学的琉球研究专家谢必震教授和赖正维教授他们在长达几十年中国琉球 资料查找与梳理中竟然尚未发现有关拳法的只言片语。这点与日本空手道研 究专家藤原棱三在《对谈-近代空手道历史》中的研究结论基本是一致的。
我们综合以下几点来分析琉球拳法源于中国,而且主要源于福建拳法是 有充分依据的。
(一)明清册封使记载的琉球闽人拳法
早在明代郭汝霖(1561)册封琉球使团中就有军土百户叫严继先;还有提 调军器的陈弘成。(严继先出使的俸银10两陈弘成8两舵工吴宗达6两3钱5分;而道、戏子、皂隶、厨馆夫等为5两3钱5分。)这是册封使团中的武将。古代军事官员都擅长武艺。册封使在琉球活动一般近半年时间有可能传给琉球人中国拳法。这类记载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户部良熙《大岛笔记》 ( 1876)中关于册封使随从武官传中国拳法说。
徐葆光在《中山传信录》中记载,琉球工为他摆设的中秋宴上有歌舞节 日.有笠舞、花束舞、篮舞、拍舞、武舞、球舞、杆舞和竿舞。其中“武舞:武土六人表演,武土们身着黑白相间藜纹大袖短衣。金箍束额作平顶僧帽式手执白杖。伴随着音乐节奏扑击有声融武术与舞蹈为一体”。
清朝赵新( 1808 - 1877)是最后一个册封使为翰林院编修同行的副使是翰林院编修于光甲,1866年(日本庆应二年)6月,抵琉球到11月完成各项 册封典礼。1867年3月庆祝册封各项大礼顺利完结在国王的别墅--“茶 屋之御殿由久米村人举办庆祝晚会(艺能之奉祝兀这时在首里、那霸、泊 这三个地方都有各白的庆祝活动有组合舞蹈、大和艺能、武艺表演还有拔河 等群众活动。首里、那砺晚会具体的日期、内容没有记载只有久米村作为中 国人住地留下《三六九诸艺节目单》。“三六九”是迁居琉球的福建人设“明伦堂(图2-12)”作为教育子弟的学堂,每月的初三、初六、初九三天作为读书 的“温习会”或者称为“发表会”这个节口单详细列出表演的节目名称和表演 人的名字与身份。节中有“大学、中庸、诗经”等朗读表演.有官话诗对口有合唱、合奏、舞蹈、书法、传统短剧。还有武术节目10项:藤牌、铁尺、十二步、 交手(对练)、一百零八步、车棒、棒与唐手、藤牌对棒。节目单中表演“十三步” “棒并唐手”“藤牌对棒” “交手”的新垣通事就是新垣世璋是冲绳刚柔流创始人东恩纳宽量的武术启蒙老师。
在久米村当地人庆典的晚宴中常拳法表演虽然久米村是琉球王 所赐的明朝人居住地,但是三十六姓 的闽人相对于琉球住民来说.还是 极少数的群体,久米村民一般受当地 人尊重但是作为自卫久米人对于 拳术还是有神秘保守的习惯。福建民间流传的拳法基本是作为自卫之技在宗姓或村落中传承发展的。闽 人=十六姓人住久米村代代相传拳 法.作为护身繁衍后代的技能.也是 福建乡村居民在封建时代的习惯。

浏览3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