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静功的初步过程

初学者会觉得静功很难入手,或是不得入静,不知怎样掌握呼 吸的调节;或是弄不清意守部位与气机交注巡行的关系以及气脉 流通、潜气而行时产生的八触现象。不一而足,一时难以入手。怎样 入手学好静功?

静功的基础,初步而言,是由固定的姿势,特定的手形,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脉,使之通畅。达到阴阳两大气脉交注适度,利于真元之气在丹田中得到运化,导致聚气生形,元气冲腾,启动龙雷之火,得以萌化灵动,以行太乙气化,以育元真初形的初级行功。

静功的初步,无需意守,不作任何观想,无需调整呼吸,行功时要忘掉呼吸。这种立意正合于道法自然。古人喻之大道至简至易, 一切皆在虚无中。这样才能不用后天的识神,没有杂念,易于入 静。启动先天元神而达到先天元性开发,剖出真如智慧,以达到修真的次第。

静功的修炼多以手印与姿势相结合,启动周身气机,使之运 化。即古人修脉、法轮常转、气脉循经的运化阶段,合于自然的太素 炼形。通过一个阶段的修炼,从无需意守转入有法而施的行功阶段。 需要有良好的基础,方可转入这一阶段的行功。有法而施,是采用 内视返观的办法,配合意念,更使丹田中的真气聚气生形,继而升华,产生震为雷的一阳初动。继而行功,则是抱真守一,化合元阳, 虚实呈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行功是在初步静功的基础上演示而 来的。从无需意守的虚无境地,转入行之有法的有律可遵的意守观 想阶段,是从初级的行持转入另一层次的阶段。意念在丹田中的先 天真水处,寄居一颗粒子,一轮真晶。这种行功,是在初步的静功中 生华而来的,并非以后天之念驱使。所以,内功的修持且不可性急, 不可以追求于象,要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以期自然。否则,用后天 的意念去以意领气,势必导致真气外游而走火。

继而行功,真华寄在丹中,一颗金晶现瑞。示于内景,运于八 触,开之以慧,悟之以明,是古人又一次第的锻炼阶段。这层次的行 功,需看专著方可知晓(参阅笔者他著)。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只要 打好基础,升华就易如反掌了。有了基础就好分出次第,正是山穷 水尽转则柳暗花明。

三、静功锻炼过程中
应该注意的问题

静功受惊怎么办?静坐时突然有了声音的侵袭,使自身因震动 而受到惊吓,轻者气机不定,稍有不适。重者气机紊乱不清,心惊肉 跳,周身不舒服。这些不适之感出现之后,气久久不去,使人处于不 舒服的状态。

受惊之后不要马上离坐,也无需慌乱,先安定心绪,复使气机复 原。如果出现极度的不舒适感,应该先做按摩导引,重者用小炼形 导引术来调节某些不适状态,使气机得到调整,重新入静坐功。

自身中的气机在没有受振动之前,就像一盆平静无痕的水,受 到振动后翻起伏波,气机乱动,破坏了光明如镜的水面,只有待气 机得到调节之后,才能复归于静。

坐功中,如果突然有事或有人敲门、电话铃响,或出现其他的 干扰怎么办?出现此类情况时,先不要惊慌,稍安定一下心神,即刻 收功。将气收归丹田,稍做按摩调节,然后起身应酬。办完事以后, 如有时间可再接着做功。或下一次再做皆可。

坐功中不能入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调节?不能入静的原因有 种种,表现在思考问题,思想开小差,或昏沉欲睡,或呼吸干扰,或 周身某处骚动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本身的气机得不到很好巡行, 导致反射出种种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在施功之前,做好动功和小炼形,遵照古人由 动入静、顺理成章的规律,先用动功打开周身的关窍经脉,以利于 气机在体内通畅流注,排除气机结滞、阴阳脉道纠集不清的阻障, 以利于精气神的转化,这样就消除了干扰入静的隐患.

产生困倦欲眠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待?在练静功时会觉得发 困,产生睡意,或者睡着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多种原因形成的。

由于体质虚弱,元气不足,在行功时欲睡,是神不足的表现。此 时可先行睡去,待一觉醒来再入坐。这样会好一些。

四、内景与幻觉

在内功锻炼中内景与幻觉的出现,使学习内功的人茫然失 措。内功中的内景功夫,在内功的修持课程里属于较深层次的行功 阶段,也是人们喜于探索的内容。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确体现 了内功的玄奥哲理,是古人以内求方法来认识事物和人身与自然 的表现。而幻觉却是在内功的实践中反复出现,使人大伤脑筋的一 种情况。难怪古人言:“虽幻亦真”,“是有所得,实无所得”。

幻觉的出现,大多为自身的七情所扰,六根未净所致。或是因 为体内的经穴脉道存有阻塞,行功中真气没有得到应有的阴阳交 注,致使“心神是似,显于幻象”。

幻觉的表现形式,或是幻听,或是幻视,或是幻觉(虚幻感觉), 其内容大多出自“识神”的作用之下。有人也用白日梦来比喻幻觉,

内容是由后天从方方面面转入的。有的内容离奇变幻,有的内容似 有道理,总而言之,都是在入静的行持中,识神有活动,干扰元神, 不得静化。为此,前人曾以“杀三尸”,“闭六贼”,拴住意马,牢锁心 猿,入空入虚无,物我两相忘,依然照虚空等方法,排除幻觉的影 响。

内景的层次,则是内华外显,元真发现的过程。自身合于脏象, 审之以理,以内求法而演示的,出于气化状态范畴。或以生命之光 出现,或以气化示形,物我同真来表示。正如古人所言,慧眼遥观, 法境常住等。但是,对此古人也指出,不要对景而生欢喜之心,以象 动心扰神而打破入静的臻境。内景的出现也是内功深化的一种象 征。

两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故此初学之人很难分辨彼此。 大致从几个方面还是可以区别的:从形象上区分,内景的形象历久 不变,形态纯正,色泽鲜艳,景象光亮明显,虚实清楚。同时,自觉心 地坦然,有神清气爽等舒适感。而幻觉却不然,幻觉的形象瞬息变 化,形态狐媚;颜色妖冶,碧浮摇光,光线暗淡,形象模糊,有时失于 常态,往往引人入岐途。

内景中的奥妙之多不可尽言,如吕纯阳《百字铭》中的“静听无 弦曲”。内景之中的耳根清净,佛家喻为天耳通。诸如此类,是气化 内景的高深次第。它是出于日久功深的修持,并非初学者速成。

出现幻听幻觉的人,多数由于自身不能很好地进入气化状态, 而道听途说真言,偶听有关功能神通的内容作祟。或是追求某种功 能的出现,用后天的意念和识神引导,所以出现幻觉。也有一些神 经质的人,很是脆弱,心神未定,气机妄行,一系列虽幻亦真的闻、 听、触、视都出现了。这是坎宫真水失养于大千,心肾不交,坎离失 运所致而产生的幻觉。

如何对待幻觉呢?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对待内功。练功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加以渲染神化,故弄玄虚。内景是气化过程 在人体内的反映,是有物质基础的,是练功中某个层次的反映,而 不是练功的目的。古人用内求法的内景功来观察物我变化,如果把 索求内景作为学内功的目标,那是不对的。

行功中出现幻觉以后,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坚持做功,不要 以景动其心。对内景的态度也是如此,不予理睬,置若罔闻。这样才 能保持正常的气化循宫,清除幻觉导致岐途的隐患。

武当太乙铁松派真元修真法静功之一

太合养气法

太合养气法就是大家安静的坐下来,还原到先天的状态,进入 到小时候童年的那种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正常的人,尤其是老年 人,经过前半生漫长岁月的奔波,无论是由于耗散还是岁月烟尘的 侵蚀,人已衰老了,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那我们如何减缓衰老,甚 至停止衰老,返老还童呢,?我们首先要从自己的意识当中超越客 观,从主观的努力上让自我达到那种童年的状态。进入童年状态的 时候,就不会有不愉快的情绪。焦躁烦恼、气机上浮、无瑞的发怒等 等现象都会消失。因为回忆到童年最愉快的情景时,人的心理状态 和生理状态得到了调节。用这种还原的办法长时期的调整自己,身 心自然就会起到变化。种调整身心的办法就叫做“太合养气法”。太 合就是宇宙自然存在的客观性,就像喜马拉雅山是一种客观存 在。人的天性也是这样,谁都能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只要进入这种 状态就能养自己的元气。

太合养气法不拘时间地点,随时都可以做,觉得累了就可以坐 一会儿。读书看报,吃饭刷牙完了以后可以坐一会儿,闭上眼睛,把 一切都忘掉,恢复到童年最美好的时刻那种心态。这里所说的童年 美好时刻不是指童年的岁月,而是指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心 态。从童年再往前回忆就是还没有记忆的幼儿阶段,自己记不起来 那时候是什么样的,但看看身边的两三岁的幼儿那种天真的形象, 就可以想象自己当年的状态。在做太合养气法时可以观想这种神太.

心、O

浏览3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