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健身的依据

武当赵堡太极拳全面体现了《易经》中“自强不息”,集阴阳 学说之大成,使武当拳术的发展应用起了巨大的作用。武当内家 拳以《易经》为本,俗语说:“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在武术的 众多门类派别中,体现了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最突出的是太极拳。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 则分,静之则合。”在太极拳的预备式看,不动为阴,动时为阳, 不动是无极,动者为太极。太极拳是由阴阳动静组成的“内外兼 修”养生、健身、防身自卫的武术。所以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时, 集老子《道德经》、《易经》的原理,吸收历代古人吐纳故新练丹 之法,创造了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动静结合益寿延年功法 ——太极拳。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王宗岳 说:“一阴一阳之谓拳。”赵堡太极拳师历代始终以老子《道德经》、 《易经》为本,把张三丰、王宗岳的太极拳经论、歌诀与技术规则 贯串在拳架的始末,促使我们体强力壮,益寿延年。

(二)太极拳健身的阴阳理法

太极拳健身的理法,凭借动静阴阳之理,吐故纳新,练成丹 田内气。道家修炼以导引、吐故纳新之术炼丹。吐纳者,吐故纳 新,新陈代谢。呼出腹中浊气,由鼻吸入清新之气。呼吸时自然 深长,气沉丹田而内气充实。习练拳者,必须论气。拳论云:“捶 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吸则为阴,呼则为阳,静者为阴,动 者为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阴气上行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 阴,阳气上行而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分也•何为 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 为阳,浊者为阴,而要之。阳以滋阴,阴以济阳,统而言之,为 劲为气。分而言之,为阴为阳,气不能无阴阳,人不能无动静,口 不能无呼吸,鼻不能无出入。”此为呼吸阴阳之法。

由于太极拳以阴阳学说的《易经》为本,在耍拳时动静阴阳 分明,而虚实变化。实则为阳,虚则为阴,动则为阳,静则为阴。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虚中有实,实中有 虚,虚实变换,层次分明。在耍拳时用意不用力,轻松柔活,柔 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促使人的身体阴阳平衡,达到健 身、祛病、益寿延年。

(三)太极拳健身的经络学说

学习太极拳时,首先知道什么是经络,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太 极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它对健身与技击都是极为重要的。

什么是经络?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 引起了世界上很多医学科学家的重视,并且在做很多研究工作。 “经”和“络”,往往联名并称,其实含义不相同。“经”有经的意 思,是一种气血通行的道路,“络”有络的意思,像网络的错综联 系,遍布全身,是经与络之间的联系道路。所以经好比水道的主 流,树的主身,络好比水道的分支,树的干枝一样。经络在人体 的各部分组织、器官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它内部发源于五脏六 腑,外部通联着五官、四肢肌肤、体表,成为一个经络大网,将 人体各个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合在一起。在经络中流行着人体的气 和血,“灌溉”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所以经络能把人体内外、上 下、左右各个部分联成一体,以保证各部分的协调和统一。太极 拳就是通过肢体的轻松柔活的活动,疏通全体经络网,“内外兼 修”,使五脏六腑工作正常,人体自然健康。

人体有十二条“正经”,直接与内脏有联系。还有八条“奇经”, 来补充正经之不足。奇经交贯十二经脉之间,相继起着调节作用. 通常把十二经加上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条奇经,合称十四经,是 人体的主要经络。十四经络分布是:(一)手的三条阴经是从胸部 起到手指止,手的三条阳经是从头部起到手指止,足的三条阴经 是从足趾起到胸腹部止,足的三条阳经从面部起,到足趾止。(二) 阳经多数走在外侧和背侧,阴经多半走在内侧和腹侧;(三)太阳 经行于身区干的背部,阳明经行于人身的前面,阳经行于两侧; (四)督脉经行于人之背部正中线,任脉经行于人之腹部正中线。 谓之,十四经脉起止路线。

什么是脏腑呢?脏腑是五脏的总称,也是人体内部的主要器 官,脏和腑有一定的区别。“脏腑”二字,古人写作“藏俯”,“藏” 是隐藏的意思,如矿藏、库藏;“府”是聚的意思,汇东西聚起来 的地方就叫做府。中医认为五脏功能最重要,它的作用是储藏精 气,所以称他为“藏)六腑的功能比较次要,它的作用是出纳转 输,所以称它为“府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 肠、膀胱、三焦。此处还有一个心包经,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 和病变上,也与心脏相一致,因此它与五脏往往相提并论。

太极拳以手为先锋,手有五指,练拳时五指动而六经畅通。赵 堡太极拳在演练中,要求五指自然伸直,在拳架活动缠绕螺旋时, 五指带动五脏,经过用意不用力的运动,肢体带动脏腑,功能正 常了,促使五脏、六腑阴阳平衡,自然身体健康,百病皆除。

脏腑与经络的关系则密不可分的。经络是保卫脏腑的卫士, 经络除有流行血气维持人的营养和活动功能外,还有一种“卫 气”,在体表的经络中运动,这种卫气有保卫人体健康,抗御疾病 侵犯的作用。所以经络在正常情况下有抵抗外界致病因子侵入的 功能。由于经络把人体的内外、上下全部联系在一起,就保证了 环境的统一和平衡。通过练习太极拳,十四经络畅通,运行气血, 沟通里表上下,调节机体各部功能,则筋骨强健,将人的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皮肤及五官等联系在一起,通过经络的联系调节, 达到相互配合,相互帆调,完成抗御致病的因素和保卫机体的功能,使人身心健康。

太极拳式的技击特点

太极拳的姿势,是技击的基础。中国太极拳从张三丰创造后, 传至民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广泛流传中,各门派均有不同的 发挥,除太极北派六大门类外,又创编出近二十种不同名称的太 极拳,姿势大同小异,各有千秋。有动作繁多的,有简而易学的, 有表演型、参赛型、养生健身型。但是再多的太极拳,只能分两 类,即技击型的与非技击型的。武当赵堡太极拳是简而易学的“内 外兼修”技击型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一种比较规范的、简而易学的太极拳种。 招式简而实用,式式不离搠、捋、挤、按,一式一用或者多用,无 空式或不击人的招式,是武当贴身短打的绝技拳法。只要你按规 定的套路姿势学习,一招一式弄清楚,不贪不欠,招招式式到位, 不拖泥带水:经过一段艰苦锻炼,绝对可以掌握太极拳的技击手 法与技术。

赵堡太极拳技击特点,关键要掌握好拳架的特点,只有掌握 了基本特点,才可以获得太极真谛。拳架要求:必须立身中正,轻 松柔和,进退反侧,用意不用力。凡出手运转,以圆圈与弧形缠 绕旋螺,不走直线。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手动身随脚跟,没有 游意抽扯之形。快慢匀衡,不用僵力。前手走,后手跟,前脚走, 后脚催,手到、身到、脚到,形成一个总体运动。练架时,做到 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形 成内外相联,前后相需,上至脚底,内有五脏六腑筋骨,外有肌 肉皮肤,五官百骸,动时全动,静时皆静的完整拳架。掌握太极 拳技击技术,自会用时得心应手。

赵堡太极拳的技击技巧

太极拳的技击术,完全蕴藏在拳架之中。经过拳架的学习、演 练、提高、熟练了拳架所有的动作,使内气鼓荡,肢体节节贯串, 动静如一,掌握了太极拳的功夫,为防身与除暴安良的搏击打下 了基础。由于动手搠捋挤按,进退反侧,浑身轻松自如,能以变 化多端,在与歹徒搏击时,能以避实击虚,随机应势,引进落空, 在得势之时,仅用四两之力而制服敌人。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 说:“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J张三丰的 《打手歌》云:“挪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 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王 宗岳拳论推出了拳架与应敌的技术理论,张三丰的打手歌指出了 击敌技术方法。太极拳就是运用了这些哲学理论,贯串在全架、搏 击的实战之中。运用这些战略战术,拳式技巧和功夫,战胜了敌 人,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致使太极拳术成了武当绝技。

 

 

浏览26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