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下位上托式养生站桩功心法要点:下手位上托式养生站桩功法的间架结构特点, 主要在于两手置于身前下腹位以手心上托的行功之势。由于两手向上有托物之意,其神意中,重在 上托为主,下沉为辅两者争力之间的训练,其手势有手心向上对头前之位,故此桩式有与“五心朝天”的静功手势的相同间架结构,也具其功的要则、内意,其为此桩的拳学要点之一;其二,因上托之势还含有托物归心的松、静、舒、和的要点, 在练功时,也可以配合桩法、桩意之求闭目而练, 即是以合眼内视、内观的内意为则,当然睁眼平视外物亦可,但在功理的心法要点上对两者之间功用的内含作用有所不同,当从心法上对此有所细悉。闭目之为以养神为主,平视外物以外连为宗; 心法之解为闭目练功,多为内养、休和的内含之求为重,而具有王爹斋宗师《大成拳论》中“收视听内,锻炼神精”的主则之求,故具重内意之修,闭目养神以空融、汇蓄为重;而两眼睁开外视有物, 意与外连的神、意之导,则是符王荽斋宗师拳理中 “内意外达”、“心与外界通”的拳学义理为主旨, 而重修人与宇宙万物的整体关系为拳意之求的内容,是基于内意融于外物的机理之求。上述两则均为正确而均皆包容于大成拳功理练用心法则要的整体之中,最后融为一体方为“无法不容”(王笏斋宗师《大成拳论》中句)的则理。而两者共求则更为达高功、深境的全面之求之适,故王梦斋宗师在《大成拳论》中有“执着己身一无是处,没有己身无物可求”之训,其心法之悉应参与对此桩的深解之析,同时有相同的心法要则之理,其研拳练用过程之中虽应重己身之求,亦当有与外物融为一体而识、为方可,此亦是拳学心法的要点,其三, 此桩式之练重在养蓄中研求,故有养生重于练的要点,而练中有养应解为手有托物意感,而又似无,在有无、轻重、空实、强弱的相互矛盾的分合、 相融之中行意(意念诱导),以“胸中无物谓之清, 念头(思虑干扰)不起谓之静。清静而无为,无为必自养”的养生拳意为主,练用行功方能适效;其四,此桩式的手臂间架有卧、坐、立,三式之功同 有此功式的特点,故间架结构的手、臂之势为普及多适之形,在其它拳种和养生功理之求中,此式间架亦多见、平常,但研求拳学时对此功不能因普遍而忽视,从态度、认知上万不可轻之,这是因其式有效之故,才有众习多参的渊源,此功如能久习, 对强身、健体的温养、滋荣和身体的调理之效均佳,对此万不可废弃不研,亦为心法要点之一;其五,下手位的上托之桩在功、理练用力度上较弱, 因耗体不多,而在肩松、肘坠的条件下具含撑肘的外撑之意,双手亦含端、托之势,两者合一形成肩、 臂、肘、腕、手、指各部向上的环式间架,上述手、 臂各部则以圆环之势为主,而与王荽斋宗师《大成拳论》中“得其环中”之意、之形具相符的要点, 有拳学中的“圈环为圆势,形、意融要宗。钝角相适处,节段气血通”之义理,故拳学无锐角(肢体结构忌锐角)和小角度的不利气血通达之弊。所以此桩式具含形、意中轻松、无耗的特点,同时又属下手位桩式,故从心法上,此桩式的功用之求对气血流畅、经络通达蓄养的圆融之求均皆有利。
大成拳平推式养生站桩功心法要点:平推式养生站桩功在大成拳站桩功中极不普遍,以胸位前推的间架为行功特点。此桩式所以不太普遍,知者、练者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此桩的两手位间架要求左、右两手掌,于身前分开朝身体的正前方形成按、推之势,故在练此站桩功式时,两肘略下垂,必从手腕由手指、手背部向上抬拉,使手心朝前,手指朝上,手背朝身后,保持站桩时两手掌与地面垂直的形态,因此两手腕部位极容易造成僵、紧或着力(形成用力拉的肌肉紧张),在行功练用时手腕部位极易造成酸、痛、疲劳之感。 故初练时,常造成腕部的紧、滞不适,而难于坚持, 形成站班时间减短难求功效之弊,又因腕易紧、 僵,而影响桩功练用的功效,故大多不练此功者, 是因上述之弊所致,难于坚持以适功法之求,此是其一,其二,此桩式在练用过程中就因有上述之 因,所以在养生站桩功中适练难度较大,但也就因有此难度,其桩式的功效之求也较为特殊,这也是大成拳功理研求中应悉的矛盾问题。如从拳学心法论,一般情况下,难、繁之学的功式反更含高功、 特效的独特功用,故在拳学研求中,适择选式的心法中有两忌之说“一忌对简、易之功的轻、慢 (轻视、慢待),因其失功而忽简单功理的效用,当知功法简单,功效不见得不佳;二忌难繁之功的 避、怕(躲避、犯难),因其知难而退,怕难而生不能坚求失恒之心,所以极会导致废功避法,而难得全面功理修为的深悉、广参诸功的妙用。”故在拳学功理研求中,也应对此深识而为,不可犯心法之择的两忌则守,此是拳学心法应悉的要点; 其三,此桩式的功理作用、功效之求中,以推、 撑为主旨,在功法中神、意的假借、诱导与结合间架的桩式而求时,再由推、撑为主,以拍、按、 撞为辅而相协为以全其势,是在手臂行功身体整体养练为主的养生为重的桩式,此桩式的练中有养是指练功中有拍、推之拳劲之得,养生当以整体修养、调和、利气血滋荣为主,是“养”、“练”合 一的功法,亦包含“用”的基础功效,而贵在推、 拍、撞、堵、扑之势的技击功效基础之求的内容要点,故在养生站桩功中不能用其它桩式代求的心法特点内容;其四,就因其功有难、繁的特点和特殊之效的作用特点,这两点之因研求拳学者如欲达全面的拳学之研,更应有知难而进的心胸、毅力,所以贵在求难,方可参求深功、高境,从拳学心法论,当知“诸功不废,方为系统体系之学”,否则大成拳又何来“无法不容”之说!所以真正研求拳学者,当先从各功达备的心法中求之,进而才能达有意而求,无意而用,即达掌握之后(而求之后)方有意而为(本难得具)的心学法要的上乘。故此亦是心法要点。今本书结合功理练用的心法应解之机,参以拳学心法广泛义理论之, 是以谈具体中的精微而延伸概论中的大略,研拳不可不从中延伸而悉,否则难窥拳学心法全境。 王笏斋宗师的弟子中杨德茂前辈对此功多重研求,而用效多具内蕴。(前面彩照中有杨德茂前辈练此功式之照,本书刊登以作参考。)
大成拳高位上托式养生站桩功心法要点:高位上托式养生站桩功,亦称托天式养生站桩功和上托式养生站桩功。其功理的间架特点为,左、右两手高抬过顶,手掌上翻,手心朝天, 形成向上托的拳之势。此桩式的特点以抬、托、 举为要点,其神意之导,亦应与形相合,为托,举有物,有上托天(手),下踏地(脚)的二争劲功理的气势,此为其一,其二,此桩因手臂抬、托、 举,均以上位为宗,故手、臂各部的承重,与上抬之势加重了肩部的负担,所以在养生站桩功法中,此桩式的行功力度和体耗也较上述诸式为大,由此也极易形成肩、肘、臂的疲劳、紧滞,产生酸、痛、累之感,难于坚此桩时;其三,为解上述之弊、误的产生和不适的影响,当从心法上以松肩为功理练用的心法要点,要想达松肩还应进一步真正认识到如何才能松肩的心法方可,即应从神、意上有意在向头顶之上抬手、臂肘,千万不可抬肩,肩还应以下沉、肘还应以下坠为主旨方可。从学术的生理学、解剖学解析,即应着重左、右两三角肌的放松,在抬起手、臂后,要先松、沉一下两肩,即是使肩关节的臂与肩连接 的韧带放松、肌肉(三角肌)放松,在肩关节的凸、凹两接触面(即滑膜组织之间)中不能产生分拉,或形成关节腔的细微间隙,只有达到此要求时才能在长时间站练此桩式时,确保肩、臂不累,故在练功过程中如能达上述心法要点之则,练此功时方能延长桩时而出奇效其四,此桩式的功用之养亦应重于练,但练功时行功原则和要点均在于手、臂、肩各部而达,意应以向头顶之上推、 托为主,而功效之用反在向下的拍、压、盖、按为争力之源,此即为该桩式的功用特点,而适于上抬以下用、意上而趋下的拳学心法要点的法则,为此功达效的功用内容,此桩式的调养重点则是以调练手、臂、肩各部的功能为主,以全身各部的养蓄、 滋荣为辅,两者兼顾而得。故此桩式也是养生桩行功力度较大的一种,上手位的功理之求,有与技击托天桩相同的内含,神、意和功效之求的内容,但是练功的力度与意感要求上还应此技击桩相对少、 弱的多。总之,办任何事都要有重点、要点和原则, 只要突出拳学心法的要点之识、之解、之用,在养生桩功的研求上依理(拳学原理)而为而研求拳学,自不难入法海。
浏览4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