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层功夫,就是道家内丹术中的三步练法,是形意 拳内功法的根本法则。形意拳之所以又称为气功拳(或内功 拳),也正是由此而来的。第一层功夫,谓之炼精化气,也就是小周天循环法,在 形意拳中,谓之两仪;第二层功夫,谓之炼气化神,也就是 大周天循环法,在形意拳中,叫做三体势(或三才势卜第三 层功夫,渭之化神还虚,在形意拳中也就是有规但不必再专 循于规,有意而不必再专着于意,进入了随心所欲、得心应 手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级阶段。现将三层功夫的练法、要求、注意事项介绍如下。这步功夫在道家来讲,是分为六个步骤来进行锻炼的第一步谓之“炼己%这是道家金丹术中最基本的功法, 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功法。炼己,就是要摆好姿势,放松身体 各部位,排除杂念,使思想保持安静,让大脑皮层得以充分 地静养和休息,这步功夫实际上就是锻炼在意识控制下的“入静工 因为这步功夫是道家必须首先求练的,所以说炼己是最 基本的功夫。如果这步功夫不能真正做到排除杂念、全身放 松、思想安静,而是心猿意马、浑身拘束、杂念纷飞,那么 以后的各步功夫均难以求得,因此说炼己又是最根本的功 夫第二步为“调药”。具体的要求就是一念归中,意守丹田, 使呼吸调息入细、引短为长、易促为匀、易浅入深,为的是 将口鼻吸入的天空大气,能够深深地归纳于下丹田之中,与 人体中的水谷精气充分地混合,并发生化合作用,从而产生 出真气来。所说的“药”,就是精、气,因为精、气是人体健 康的重要物质基础,精气充则身强体健,精气通则可除治疾 病,所以称之为药。第三步是咨产药通过上述两步功夫的持久锻炼之后, 就会逐渐地在丹田中产生一种热的感觉。这种热感在开始 时,总是若有若无,似有似无,而且是有热感时少,无热感 时多。对于这种现象,学者不必着急,只要继续坚持正确的 练功方法,随着练功的不断深入,热感也就会随之愈来愈明 显,最后即会产生一种滚动和下行之感,这就是“药”(真气》 产生的结果。

第四步是“采药,就是说在真气产生、充盈的情况下, 下丹田中一旦有了热感的时候,就要舍气从脉,用意念的导 引,将热感引入任脉,沿毛际下行直至会阴,当这股热感之 气经会阴通过谷道(即肛门)时,多有欲出虚恭(放屁)的感 觉,这时为了不使真气通过出虚恭而漏掉,就必须在每当真 气通过谷道(道家术语中叫做“下鹊桥”〉时,将谷道微微向内 提吸,使热气能够顺利通过下鹊桥,由任脉之终而接入督脑 之始,并使这种热感之气继续沿督脉上行过夹脊(辘物关八 通玉枕(铁壁关)而达于脑宫精髓之海。引气上行督脉(谓之 通三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迫使热感之气能够沿督上 行,必要时就需要加强意念的导引和运用武火的方法,这在 道家术语中谓之“火逼金行,呼吸之法,分为“文火”与“武火”两种。《大成捷要》中云: .入手功夫,每当半夜子时以后,虚极静笃,天然醒觉,一阳 来时,外肾兴起之时,元精吐露,外药发生之际,即当行调 药之功,运动风吹火炼之玄机。夫风者呼吸之气,火者虚灵 之神,文者无为之风火,武者有为之风火。盖无为之文风文 火,用在调外药前后两头,而有为之武风武火,用在调外药 元精正旺之时也。盖真气动时最易下流顺出,必用真意眸光, 凝入命宫气穴之中,主照统摄,真气即下行,而化为元精, 非呼吸之息,以风助火,以火销金,而元精必不能复化为元 气,归宿坤炉本宫之中矣。然用呼吸之息,在丹田之中,一出 一入,必须提起精神,目光窥定,一意不散,万缘皆空,鼓 动巽风,扇开炉焰,使息息皈根,方合猛烹急炼之神功。、…… 借呼吸之机,以为采取烹炼之旨也”。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 文火即是无为之风火,不可加强意念的作用,而是要在开始 和最后这两头微微以意眸之,呼吸须持细、长、匀、慢,故 称为文风文火,又叫沐浴。武火与文火相反,乃是有为之风 火,也就是当外药归炉勃阳尽缩之时,须鼓动巽风(呼吸), 扇开炉焰,加强意念的作用,并采取吸、舐、撮、闭四字, 即鼻中吸气以接先天,舌舐上腭以迎甘露,紧撮谷道内中上 提,闭目上视回光返照。就好象是壶在炉上,加风添火,使 水变为蒸气一般。但武火只是用于烹炼之时,烹炼之后,仍 须以文火沐浴温养。

大成捷要第五步谓之“封炉”。《大成捷要》中云:药既皈炉,须用真意封固(封固者,闭塞耳, 目、口三关),停息以伏神气(停 息者,非闭息也,是不行采药鼓嘘之法),将神气随呼入,俱 伏于气穴,略停一息之倾,盘旋于丹田之上,然后再用意率 领元气自坤腹逆上乾顶。所以于封炉之中,仍要继续用紧撮谷 道(也谓身根不漏)、鼻吸莫呼(也谓鼻根不漏八舌舐上腭(也 谓舌根不漏)目不外视(谓眼根不漏)四法,要使一念不生,一 意不散,六欲不起,六尘不染,命根方能固矣。第六步谓之“炼药”。就是呼吸并用,升则有心,降则有 意,吸谓采取,呼为烹炼,使元精尽化为元气而由坤腹逆上 于乾顶,再成甘露而降落口中,随觉随咽,送下重楼,复归 宿于中宫(中丹田)。以上六个步骤的练习过程连接起来,即为“小周天”的功 法。这些功法,在形意拳的运用中,并不是原原本本地移用 了上述道家练己、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这六个步 骤,而是结合了形意拳的特点,把道家的内功法巧妙地运用 在基本桩法中的“无极势,“虚无含一气,“太极势八“两仅 势”之中的,其具体练法是所谓无,就是没有的意思。极,是指极度、极点、顶点 的意思。无极在形意中的内功桩法里,目的主要是求其入静 的。入静的功夫前面已经说过,它既是一项气功中的基本功 法,同时也是气功中的一项根本功法。人在日常生活中,无 论是考虑问题还是处理事务,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思考的 本身即属于“识神”用事,唯有在入静的状态下,才属于“元 神”用事。识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的活动,元神,则具有 对人体、尤其是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所以,每当入静以后,才能使紧张活动的大脑皮层得到最佳状态的静养和调节,恢 复自己的精神和体力,即使是静养三五分钟,也会使疲劳得 以有效的消除。形意拳经中云:“凡事有动必有静,动者静之 效,静者动之源。舍动言静,其实也枯,离静言动,其实也 音哮。空虚的意思。然静为动之源,而运动者,必 先致力于静,如是则气内充,而力外溢也。形意者,以气行 事,而不动姿势,实为入门之初步,健体清源之道也说明 了动与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劳动中要想精力 充沛,耐久不乏,就必须首先得到安静舒适的休息,休息对 劳动而言,即谓之静,所以说不会休息也就不会劳动。无极势的练法是(如图一八两足跟并齐,两足尖各向外分四十五度。头要 电正,项要直,不可左歪右斜、前低后 仰,身体自然直立,胸微内含,两臂贴 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不可挺胸拔腹,全 博身肌肉、关节、筋经等,都要极度地放 松,不可有丝毫着力用劲之处,两眼微 中才产闭,牙齿轻扣,要排除一切思想杂念, 要无思无虑、无形无像、无物无我、浑 浑沌沌、空空洞洞、无所向意、毫无所 求、一气浑沦,使大脑思维系统完全处 心于茫茫无知之中,“茫若扁舟泛巨海,静 似木鸡植中庭”。而要达到思想上的安 静,首先必须做到心静,心静下来了,才能使神安宁,神宁 则心安,心安则自觉清静,清静则无感有物,无物则能使气 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物才能 归根,这就是无极桩法之妙用,另外,在练习无极功中,也可以采用三元桩(又称浑元 桩)的站法,即:两足与肩同宽而平行,两腿微屈,两手于脐 前环抱,指尖相对,手心向内,两臂成圆形(抱球状),含胸 塌腰,头正项直,二目微闭,全身放松,排除杂念,自然呼 吸,使思想真正安静下来,大脑得以充分地静养与休息。(其 它要求均与无极势相同)

浏览3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