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戚皋条金劝步法粉理称用芯法徐论:拳中有动位, 步法由养练, 周身松且整, 头顶空灵意, 神意内关外, 体认关全体, 足下如兜泥, 阻力随动具, 两目观远物, 慢行气血畅, 缓动体微细, 专一从终始, 慢松为则守, 松轻灵活快,大成拳养生功步法,又称大成拳步法试力功。其功、理、心法的要则,贵在缓慢而行地慢动和周而复始慢步移位的协调与松和之为。其要点是,以先移位、后移重的行步练用的行功原则。 而大成拳的所有步法之功,在未练之前,必须先以步法的试力功法为基础。故应首选养生步法功、 理而练,有功效基础之后,方能择练下步的步法诸功。所以养生步法是大成拳动位(身体移位动作)的基础功,所有动身、移位之功法,必在先练步法的基础功之后,方可研练。大成拳养生步 法功理练用心法分述如下。
步法养生功理练用心法的重要作用:大成拳养生功的步法练用,是拳学移形、换 位、进、退、闪、侧的功法基础,也是大成拳动位 (移步)功法的首选、首练之功。如不具养生步法的功、理(步法试力)有一定功效基础,其步法必然僵、滞、无则,很难达到运步自如、得心应手、 协调应变的拳学应用的水准;也不可能由定位养生功(桩功、试力功法。)练用之后顺利地域渡,而达到动位养生诸功的练用功效之求。所以余生步法也是由大成拳定位功法,进入动位功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亦为功、理、功效之求步骤中必须经过的功理练用过程。另外,养生功法是由静功的桩功(全身都静止不动)的练用,而达定位慢动功的试力功法(身 动步不动),再进而练养生功的步法的慢动功(步法试力功)的全身运步移位的动位功法的功法过渡、升级的研拳次序功理顺序的延续练用过程。上述前、后功法之间的过渡衔接与养生步法的练用是万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无养生步法的步法试力基础,下步的所有移位、运步的进退均难运其法、难明其理、难得其奥、难窥其妙,更难用其效。再世上万物之动,均多由静为基础之始,而后有慢动、再至速动、再至极速之动,遵自然科学法则的规律而行。尤如汽车停止之时是静,而后启动、发动之后形成慢速之动,在慢速行驶中再变档加速,而后方能进入快速行驶中再变档加速,而后方能进入高速行驶的全能功用的运行阶段。拳学之功、拳学之理、拳学功法的步骤层次的先、后之 学,亦与汽车由静至高速的行驶中的各阶段过程同为一理,故俗曰"万物一理”之说。拳学功、理、 心法的练用研求,乃至体认、参悟升华提高的全过程,亦缺一不可,所以越是基础环节和初求功理范 畴的功法、拳理越加重要,故有拳学心法有“基础不固,难求高妙”之论。而从拳学心法中更应深解,大成拳养生步法是下盘功的初始之功,重在身体胯、腿、膝、脚腕至脚的下肢功法基础的修炼。王蓼备宗师在 《大成拳论》中对步法、运步之功亦多有论述,而更重在拳学心法的“力根于脚,发于腿,行于腰背,达于手指”之动的练用行功之效,而人体整体之力多系于腿、脚的下盘功能,所以是行功发力、动作运动的根基,如不能用整体之功、整体皆动(包括全身各部与腿脚之动),其攻养生则不能系养生全身、攻技击则难求整力发放、整体撞、 冲的夺位威力之效,也难达轻、松、灵、活、快的步、位移形的变化之机。故拳学中亦有“重于下盘灵,全身练舒松。如能整体养,健步愈轻灵。 运力由脚始,行步整为功。全身合一气,制胜超凡庸”之说,可见步功之练、步法之用的重要功效的整体之为,在拳学的功理中是重中之重,其心法所系亦非比寻常。
摩擦步养生功理练用的心法要点:摩擦步养生功理的心法要点在于慢行、缓为,此是其一,其二,是间架结构要求头要上顶、 手要侧撑、步要先移位后移重,在运步中两脚之间应有关联,在互相换位运步行功时一定要慢移体重,两腿一伸一屈松和而动,以慢匀为主,不可忽快忽慢,必须以均匀等速而行方可;其三,是两目前视与外物形成直线而行,左、右两腿虽有互相变换的运步,而总向一个方向运动;其四,神、意之中要有身有阻力、脚腕兜泥之感,有在泥水阻力中行步、瞠泥之意,练功时与外界关联的意感应以充实、重求为主;其五,在运步、行功练用过程之中,最忌身体步伐僵、滞,或动时有停,更应避免不自然的用力而行,否则腿脚会出现不正常的抖动,这是因身体不松和身体失控的失重造成的,此是练功必克服的心法重点的要点,如出现上述不自然的现象、感觉时,必须找到原因及时纠正,或请教高者指点,纠偏归正后方可继续练功,否则功效难达则适得其反;其六,大成拳的摩擦步的功效之求贵在下盘之练,所以在行步中,除上所述还应脚尖上翘、脚掌与地平行,脚掌抬起动步时与地面永远保持2寸左、右之高的距离,不可忽高忽低,方符此功式步法功、理和心法的心髓要点,很多习者练摩擦步不能出理想的上乘之功,从 拳学心法论,其主要多为此要点未能知、行之故, 所以当严、慎以行,正确无误为要;其七,大成拳养生功的摩擦步于下盘腿、脚各部的功能恢复、功能的提高、达健极为有利,在练用过程中亦对四肢内脏器官的功能、滋养、畅达有强健作用,而也极容易求达全身气血通畅、顺达和调理器官生理机能的显著作用;其八,双手臂在练摩擦步时采用左、右手臂的肩侧位分撑桩的间架结构,以作平衡运步的对称间架。故手、腕、臂、肩在练步时亦有行功练用的功效;其九,摩擦步的养生功用虽佳,对技击的行步练用功效之求也是重点的要点基础,研求者,不可不长期、认真习练体认,更应在慢、缓的松和舒展的练用中,以循序渐进的法理稳行、潜练以求功效,万不可急求强为,或违拳学心法和功理要则而行,否则弊大于利,功效难获。总之,摩擦步为大成拳步法的首练基础之功, 有养、练兼优的心法特点。但是练功时应选在练完桩功和定位试力之后练功为佳,不可在每天练功时,把养生步法之功放在柱功和定位的整体试力以前练,否则功理顺序的先、后颠倒,反于功效之求不利,这也是符静、动顺序、步骤之为的心法要点的必知之学。
大成拳平行匀速步试力动心法要点:大成拳平行步有两种练式:一种为间歇步, 一种为匀速步(在《大成拳学》一书中有功理之 述,在此从略。)平行步中的间歇步是技击为主、养生为辅的步法,在后文技击功法的心法中有述。 而平行步中的匀速步中的试力步以养生为主、技击为辅的功法,其与技击中的快步匀速步的行速有区别,匀速的快步之练则多主技击之求。大成拳养生步法中的匀速平行步,首先是以直行的形式运步前行,其心法要点贵在身体直立, 以腿的较小弯曲行进,两脚平行交替向前直行,左 右两脚进步与移重同时,应在心法上区别与摩擦步先移位后移重的要点,此是其一;其二,为在行步前行时左、右两脚的迈进,应以脚跟先着地, 再至脚掌着地,再至脚尖着地的脚掌后、中、前的顺序触地的行进过程,而在此具体动作当中, 更应含有由脚根至脚尖的轧步过程原理和感觉与内含。此种运步的形式是由慢(试力的养生)练步入手,而最后在技击应用中达行步如飞的功用。其动作要领有如京剧台步的“走边”,是一种以极轻、灵的运步原则为要点;其三,在匀速养生平行步的练用中,还应从心法中明析此功法的步履不可太大,应用小碎步行走,两脚交替前行时应以小步为则,万不可迈大步前行,其四,此步的心法特点还应重在平稳,在运步、行功中身体不能左、右晃动或上下起伏过大,而以全身放松、步 履轻灵为要点,其五,匀速平行步也是平行步的试力功,在练用过程中,要以缓动、慢行的慢动功的功理原则、原理为则,在均匀、慢速的练用过程中对下肢腿、膝、脚腕、脚的行功,及腰、背、肩与上肢的功能皆有通达血脉、调理功能的养生作用, 而对内脏器官也有较好的滋荣、温养、舒和的调理作用,是养生健身的运步练用的佳选;其六,此功对腿、膝、脚各部的灵活功能练用有独到之处, 是将步法练活以达轻、捷、急、迅的基础之功,而在掌握此功的应用之机时,其效对步法的变化大有助益,是运步、移位利于变的基础之功,从拳学心法上虽应以养生健体为主,但万不可轻忽此功对日后技击功效的妙用,其七,此功的心法特点还具有易于掌握要领,具有熟能生巧的拳学心法特点,故比摩擦步的研求练用难度小;其八,此功的双手臂在练用时与摩擦步的双侧肩位的间架要领、功效同,有相同的增功之效;其九,此功在研拳者中属罕见、少传的功法之一,故知者练者较少,不同于摩擦步、三角步两种普遍门人皆 知的练步功法,而心法之识则不多,故在练用、体认时当由练达知悉者口传心授指点方佳。
总之,匀速平行步的试力功法,是大成拳较罕见、少传之功。但此功的功理作用和功效之求是其它步法中没有的,故不能用他功代替,又因此功有诸多特殊的特长、特点练、用并达,所以更应着意研求,以达拳学步法的全面之得,而利于将来应用之效。
浏览4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