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1世纪的中国,我们抚今思昔,追溯传 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 分,古往今来,传承发展,千锤百炼,享誉中外而 惠及大众。三年前,人民体育出版社力邀全国各地 的武术专家和资深学者一起从不同区域、不同角 度、不同视角开发并锁定在“经典武术文化的大众 化”这一出版定位上,编写了第一批《中华武术传 统名拳纵览》,旨在加大中华武术的宣传力度,打 造传承、弘杨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平台,给中外武 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一批认识、学习、欣赏富有 地域色彩的、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专业图书,希冀 百花齐放而不失国粹。

此套丛书,从北到南选择了十个地域,以地域 文化为引导,以武术人文特点、武术名人逸事等为 桥梁,全面介绍经典拳种的起源、发展、传承、风 格、技法及演练诀寫。其门类齐全,特色哭出,涵 盖面广,都是广为人知的拳种,在全国有较大的影 响力和知名度。专家们以实用、简洁、有根、有趣 的编写方式向人们传达武林的奇妙和精深,并力图 将其代表性的拳种原汁原味地再现。阅读此书,会 使读者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许多熟悉的传统武术文 化,并引导读者寻根溯源,到各拳种的源头及各流 派的衍生之地,切身感受不同地域的武术风格与文 化所带来的乐趣。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本套丛书的每一单 册均配备了相应地域武术的DVD演示光盘,用专 家和传人精湛的技术显示各流派拳种的风格。我们 衷心祝愿这套文武相映、动静相宜的读物能成为读 者学习武术、研究武术的良师益友和得力助手。

作者简介

温佐惠,1952年生,四川成都 人。成都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 师,成都体育学院学术和技术带头 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常 委,中国武术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 任,四川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成都 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国际A级武术 裁判,中国武术八段。

曾出任第4届和第7届世界武 术锦标赛、“好运北京”第9届世 界武术锦标赛、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的裁判长;第15届 亚运会武术比赛、第7届亚洲武术锦标赛、第1届和第4届亚 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第6届城运会武术预赛和决赛、第10届 全运会武术比赛的总裁判长。多次代表国家赴美国、英国、加 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芬兰、罗马尼亚等国进行交流和 推广工作。

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订工作;多次 担任国际、国内裁判员的晋级考核和教练员的培训工作。

近几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5项,参加国 家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及武术书籍十余本,在核 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2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 印报刊资料(体育)全文转载。

图片1图片2

陈振勇,河南许昌人, 1976年生,汉族,中共党员,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体育 学院武术本科专业,2003年 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 部,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 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 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搏击教研室副主任。

近年来,在体育与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成 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四川体育科学、 中华武术等学术期刊和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佘篇,主持 厅局级课题5项,参编国家级教材3部,出版学术专 著1部。目前研究方向武术历史与文化、民族传统体 育理论。

巴蜀地区坐落于我国的西南部,巴蜀文化作为我国地域文化 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目前的四川地区(包括重 庆)应该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巴蜀文化区域地理范畴。巴蜀地区武 术人才辈出,唐代杜甫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生动反映了当 时巴蜀地区的武术活动,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中也有关于 “巴子拳棍”的记载。此外,明代《唐荆川文集》中有《峨眉道 人拳歌>〉诗文的记载,其中对于峨眉拳法技艺的描写惟妙惟肖, 颇为生动和详细。清代吴殳所著《手臂录》一书中载有峨眉枪法 十二篇,皆叙长器械中的枪棍之法。

巴蜀作为移民地区,古代数次较大的移民活动给巴蜀武术注 入了新鲜血液。巴蜀本地武术和外来武术相互交流,融合发展, 形成了内容繁多的巴蜀武术体系。如四川的少林拳、太极拳和查 拳等一些拳种均来自于外地,但是在四川本土文化的影响下,无 论从技法特点和拳种特征等方面都融入了四川本地武术的特色。 此外,又如四川土生土长的武术拳种火龙拳,其手法多变、身法 灵活、技法奇特,充分显示了巴蜀武术的独特性。

从历史上看,中国武术大致有三大流派,一为少林,二为武 当,三则峨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理环境限制在某种 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因此相对于少林、武当武术,在发展影响 和规模上与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近年来,峨眉武术在巴蜀大 地上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2007年峨眉山市举行的国际峨眉武 术节,对于推动巴蜀地区峨眉武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作为在四川地区从事武术研究的一名工作者,我也曾经认真探讨和研究过关于峨眉地域武术方面的工作,并也发表过一些关 于峨眉武术方面的文章。然而,由于当时的各种条件限制,一直 未能将关于峨眉武术的研究资料汇集成书出版,深感遗憾。因 此,当我接到温佐惠教授邀我为《巴蜀武术》一书作序时,感到 十分欣喜。他们作为下一代武术继承者,能够有精力来关心峨眉 武术的发展,并为之付出努力,深感高兴。温佐惠是成都体育学 院武术系的教授,长年来一直从事武术相关的研究,对于武术有 着一定的见解和研究。陈振勇是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的青年教 师,近年来对巴蜀武术也有着一定的学术积累。他们二人合写的 《巴蜀武术》,是目前国内较为系统研究巴蜀地区武术的专著。书 中从最早秦汉时期巴蜀武术的萌芽到清末巴蜀武术体系的形成, 从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历史溯源和探析。书中运用大量史料,分析 证明了巴蜀武术的存在和不同历史时期巴蜀武术的活动特征,为 我们了解巴蜀武术的历史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解释和说明。另外, 书中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巴蜀武术也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收集和总 结,如关于20世纪80年代四川武术挖整工作的一些情况,以及 近几年巴蜀武术发展的新进展等等。最后,书中还列举了具有代 表性的巴蜀武术拳种火龙拳、化门拳和峨眉拳,并配有图片和技 术套路说明,为我们了解巴蜀武术拳种技法特点提供了较好的展 示。此外,书中还有一些颇有价值的观点和立论,我个人认为, 此书值得一读。

时间飞逝,遥想从我国著名的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撰写的 《峨眉考》一文到现在,已经有五十余年。作为一名老武术工作 者,看到武学后辈能够重视武术历史研究,传承武术史学界孜孜 不倦的研究传统,深感一丝欣慰。借此序言,祝贺《巴蜀武术》 一书问世,同时,也祝愿我国的武术事业蒸蒸日上,走向世界。

习云太

2008年11月8日于成都体育学院于广阔富饶的巴蜀地区。奇山异水的巴蜀大地为巴蜀武术戴上了 言巴蜀武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巴蜀地区名山众 多,地貌丰富,素有天下秀丽的峨眉山和道教圣地青城山均分布 前

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之武侠小说对巴蜀武术的夸张描写和神秘附 会,巴蜀武术始终在人们的视觉中时隐时现。在一定程度上,使 人们不能够正确、全面和客观地了解巴蜀武术。因此,本着客观 真实的原则,通过大量史料的考证,以期为人们解读真实的巴蜀 武术内容,推动巴蜀武术的发展。

巴蜀武术文化与大量的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最早古 代巴渝舞到汉代武打戏剧的产生;从四川早期导引养生术的发展 到现在四川武术拳种内功的修炼;从唐代杜甫的《观公孙大娘舞 剑器》到清末宋赓平的《剑法图书》,所有的一切为我们构造了 一幅反映巴蜀武术文化的生动历史画卷。

巴蜀武术文化的萌芽和成熟也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发展,在这 一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对巴蜀武术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如 古代巴蜀地区是我国最早的道教诞生地,浓厚的道教文化和传统 的鬼巫文化成为影响早期巴蜀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

巴蜀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区域,历史上“秦汉大移民”和“湖 广填四川”对于巴蜀武术拳种的发展特征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国术馆内迁重庆,使当时的全国武术 活动中心从南京转移到了巴蜀地区,而这一时期的国术活动为巴 蜀武术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极大丰富了巴蜀武术拳种技术内容,更吸引了全国众多的武术家并成为巴蜀武术发 展的推动者和有生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巴蜀武术的发展掀开了 历史的新篇章,在武术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巴蜀武术进入了 一个飞速发展时期,从武术竞赛到学术理论研究以及民间武术活 动,都获得了很大提高和发展。

浏览1,24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