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拳

1985年12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文广主编的《中国查拳》和1995年10 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文广的《中国查拳典型器械套路》是张文广 对査拳技术体系的整理汇编,只是前者对查拳体系的介绍更为全面系统和完善, 而后者则侧重于查拳门中的典型器械套路及其演练。

三皇炮捶拳

1988年9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凯编《炮捶短拳》,介绍了三皇炮捶拳中 的炮捶短拳的套路体系。2005年3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国术丛书”第 五辑中张成仁等的《宋氏三皇炮捶拳》,系统介绍了该拳种的传承、理论、技法,“整 理、收编了宋氏三皇炮捶拳濒临失传的套路”,“填补了宋氏三皇炮捶拳缺少系统 文字记载的空白”。

戮脚

1983年8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北武术丛书”中由刘景山演述的《戳 脚》,全书共分三编,概述了戳脚的历史源流、基本技术、武趟子九套和文趟子九套 套路并附录戳脚拳论13篇及冯克善小传、刘观澜碑照等。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年2月出版的门惠丰编著《戳脚(简化综合套路)》介绍了作者以吴斌楼在北京传授 的戳脚套路为基础而创编的戳脚简化综合套路。金盾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的 蔡景和编著的《北腿代表拳种——戳脚拳法》、2003年3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 张大为等《吴斌楼戳脚翻子全书》和2004年6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国 术丛书”系列第三辑中刘学勃的《戳脚汇宗》等都较全面地介绍了吴斌楼所传的戳 脚翻子拳体系。2005年2月金盾出版社出版的蔡景和编著的《“北腿”拳中王—— 燕青翻子》则介绍了戳脚翻子的经典套路——燕青翻子的拳种概述和十八趟连环 套路。

16.太极拳

1989年4月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稔丰编著的《气功太极拳》,从健身的角 度出发,着重强调了意念和导引在太极拳练习中的作用。1999年9月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出版的李晖的《太极拳学堂——图解太极十三势》,详尽介绍了五功八法 和太极拳套路的合理练法,而且还体现了心理训练与太极拳练习相结合的内容,这是该书的一个特色。2002年1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德印的《太极功 夫扇》,介绍的是北京市老年体协为积极支持北京市申办2〇〇8年奥运会,大力开 展中老年健身活动,于新世纪初组织创编的太极拳新套路。人民体育出版社在其 1999年2月出版的余功保《精选太极拳辞典》基础上于2006年丨月出版的余功保 的《中国太极拳辞典》,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太极拳工具书,该书在原有1377个条目 的基础上新增条目1000多条,全书目录根据汉语拼音顺序检索,其中有与近、现 代重大太极拳活动相关的内容。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田金龙的 《太极推手人门与提高——名师出高徒丛书之八》,是作者多年推手实践经验的总 结,也是关于太极推手的专门著作。1993年9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郑展编著 的《太极拳——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的瑰宝》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对太极进行了介绍。 2003年2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庄建国等主编的《88式太极拳及其防身 应用》,在介绍88式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列举了各单式动作的实战用法。1996年 10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建华等编著的《太极拳太极剑学练50问》以 问答释疑的形式介绍了太极拳太极剑学习和练习方面的基本知识。1992年8月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光鼎的《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是作者在其1980年由上 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太极拳架与推手》基础上的修改、补充版,是作者练功 实践的经验总结。2003年3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名著 丛书》,可谓是囊括了国家规定太极拳和中国各大太极拳流派的主要代表著作,基 本上全面地概括和反映了当前太极拳各大流派的体系风貌。2004年6月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丽主编的《太极拳辞典》,共收录条目832条,按源流、套 路、拳理、基本技术、拳架、人物、著作等分为九大类,并附录有各种太极拳竞赛规 则和条目汉语拼音索引等,其一般资料截止于2000年,个别资料截止于2004年。 由于太极拳的相关出版物实在太多,本文仅暂列出以上部分,至于武禹襄等以前 的太极拳名家的经典著作,因为实在太过详熟,故基本没有涉及,另外部分涉及资 料,拟在论文参考文献部分列出。

尤为令人高兴的是,河北省挖掘整理小组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河北武 术史》以及1991年6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沧州武术志编委会编纂的《沧州武 术志》,是从整体上对河北武术和沧州武术进行描述、研究的仅见的武术著作,虽 然二者还基本上都是挖掘整理式的资料形式,没有对于河北武术和沧州武术进行 深一层的文化总体阐释,但它们已经成为河北武术文化的研究经典,而且也给后 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这二者都是当时国家组织的大规模挖 掘整理的优秀成果,应该说具有较为权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故本书的一些资料 也以此为参考。

相关博士论文

上海体院2003年6月通过答辩的李志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孙禄堂拳学 的身心教育观》是关于孙禄堂武学体系的专门研究;刘静的博士毕业论文《太极拳 健身理论论绎——健身思想和健身机制探》以及20〇4年6月通过答辩的姜娟博 士的毕业论文《太极拳健身技理及其科学基础》则同是从现代科学视野下的关于 太极拳健身理论的阐释,也皆为与本书较为相关的太极拳参考资料。上海体院 2〇〇4年6月通过答辩的卢东镐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世纪创新拳学体系的相 关研究》针对孙禄堂、王芗斋、马凤图、李小龙四人的拳学体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其 中的前三者都是河北武术文化体系中的代表人物。

进人20世纪以来,《中华武术》杂志曾经隆重推出了“中华武术名拳探访工 程”系列,对于中华武术的各种名拳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权威整理,本书的相关研 究也将以此为理论依据e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导师郭志禹先生的开拓与引导 下,兴起于上海体育学院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方向在经过持续经年的探索与钻研 历程后,现在已经四处开花,取得了系列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积累,无形中也构成 了当代武术发展的一个亮点。从韩雪师姐的《中州武术文化研究》到陈振勇师兄 的《巴蜀武术文化研究》,从丁丽萍师姐的《吴越武术文化研究》到郭守靖师兄的 《齐鲁武术文化研究》,从张胜利师弟的《陇右武术文化研究》到王家忠师弟的《荆 楚武术文化研究》,从李济远、徐烈师弟的《岭南武术文化研究》、《关东武术文化研 究》到杜舒书师弟的《秦晋武术文化研究》,,从郭振华、张银行师弟的《滇黔武术文 化研究》、《闽台武术文化研究》到田海军、王明伟师弟的《漠南武术文化研究》、《青 藏武术文化研究》,以及刘祥友师弟的《新疆武术文化研究》等,关于地域武术文化 研究的现有、在研成果蔚为大观,多姿多彩,也算不负导师郭志禹先生和众位师 兄、师姐、师弟们的含辛茹苦。想当初,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方向面对的质疑和压力 是何等情景,如今,往昔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的印证和记忆。

近年来人们对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关注日益加深,以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为主 题的相关国家级社科项目的接二连三立项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的一套地域武术丛书也同样富有说服力,本书正是从地域武术文化的范畴出 发,对于河北大地的武术文化进行相关总结与演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多 种因缘的际会,本书是在我2005—2008年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 因时间仓促,本书尚有诸多不足。请方家指正。

三、写作思路

正如上文所述,作为燕赵地域的主体,河北武术文化首先是在燕赵地域内产 生的一种地域武术文化。燕赵地域的主体是南至黄河,东临大海,西抵太行山,北 以燕山山脉为界这样的一个四至范围,大体上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和北京、天津地 区,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也指尽可能除去北京、天津地区以外的在燕赵地域内发 生、存在的武术文化。地域界定以现代河北省的行政区划范围为主体,适当兼顾

历史上河北的区域变迁和时空交错、内涵迭加等因素。

本书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视角人手,参考文化、武术文化等基本概念,联系 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产生背景,以河北武术文化的形成、演变过程和当今时代发 展大环境中河北武术文化的辩证继承与积极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从独特资源、 内在特征、文化优势等方面解读河北武术的综合文化内涵,力图从新时期中国武 术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上深入发掘和精心梳理河北武 术文化的优秀价值传统,正确把握和科学诠释河北武术文化的时代走向,继承、弘 扬并努力探索河北武术文化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特点下的积极意义和 现实价值。具体思路体现如下:

第一,从构成武术文化的三个层次出发对于河北武术文化进行探讨,以武术 技术为载体,在武术技术的梳理和再现中发掘河北武术文化的深层内涵;从武术 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武术与其他文化类型的相互联系中探讨河北武术文化的全 面内涵,力图从河北地域内的武术文化以及河北武术文化与其他地域武术文化的 相互影响等方面来把握河北武术文化的发展,进而探寻和阐述其在中华武术文化 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显著影响。

第二,通过对构成河北武术体系的不同类型拳种特性进行归纳,从中提炼出 河北武术文化的整体特征,进而探讨河北武术文化精神内涵及其新时期的继承、 弘扬。考虑到河北武术在中华武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的现实状况,本书设计 了拳种的个案研究和武术之乡的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另外,为了不重复 现有武术著作的浓厚技术特征,本书也不以技术的分析和图示为主要方向。

第三,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 地位,从一般武术人和著名武术家的综合研究中探讨武术文化的发展,是本书的 一种研究思路,同时也是关于武术研究的一种建设性尝试。

第四,在充分收集材料、反复用心考证以及分门别类地进行个案研究基础上 重视整体的、宏观的研究。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挖掘整理”工作中,河 北省挖整工作小组已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因此本书不是对现存河北武术历 史的挖掘与整理,而是以此为基石,着重突出“挖整基础之上的提炼与拓展”的研 究特点。

第五,河北古称燕赵大地,因此,本书从燕赵地域所包括的当代河北省、北京 和天津这三个基本单位的历史联系和现实情况出发,尝试以河北武术为主以京津 地区为辅,进行相关武术文化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影响,河北武术与 京津地域形成了一种特殊而持久的文化联系,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 形态与文化场景显然是难以通过现在的行政区划来主观划分的,这种情形也势必 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相应武术文化主体的整体性与完整性。所以,本书唯有尽可 能地区分当代行政区划下的河北武术与京津地区的相关内容,之前的河北武术文

化也尽量从燕赵地域的历史传统出发自然回归于燕赵武术的本来面目。

本书采用的相关研究方法概括如下:

第一,系统方法。

把河北武术文化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宏观视野中追溯河北武术文化历史 演进的纵向轨迹,联系与其密切相关的种种自然及人文因素,从各文化子系统的 横向交融与影响中全面把握其广博内涵并进而提炼其整体特征。

第二,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图书馆与网络信息,广泛查阅与河北武术文化有关的各种资料。笔 者查阅了 1950年以来的各种体育类期刊,收集了 1994一2006年中国期刊网上的 相关文献,参考了上海体育学院现有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毕业论文,复印或拍摄 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现有的种种相关资 料以及若干民间武林人士个人珍藏的典籍等。

第三,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

针对河北武术文化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相关专家问卷调查与访谈。充分利 用河北省邯郸市举办的“纪念简化太极拳推广五十周年暨2006国际太极拳交流 大会”、2006年郑州“第2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论文报告会”等为契机,借与会之际 向部分学者、专家进行了问卷发放和相关调研,并对大部分发放问卷进行了当场 回收。在预调研及调研的过程中,先后对北京、天津、沧州、石家庄等地的部分武 术人士进行了专家访谈。充分利用上海体育学院在国内武术领域的高水准平台 及其综合影响,积极向相关专家进行了专门咨询和求教。在博士毕业至今的5年 时间里,一直注意利用接触各方人士之机收集本书相关内容。

第四,个案分析法。

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出发,限于篇幅,本书主要选取了其中的八卦掌、形意拳、 大成拳三个拳种分别作为河北武术本土拳种、外来拳种和新兴拳种的代表进行个 案研究。在本书的相关部分则重点以太极拳、八极拳和劈挂拳作为河北武术传播 和交融研究的个案。从河北是当代国内著名的武术之乡的现实特点出发,又设计 了以沧州武术为个案的武术之乡研究内容,并以八极拳作为沧州武术的代表拳 种,对其现代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基于篇幅,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本书还选 取了若干较有影响的拳种及其代表性传人进行简要介绍,力求以点带面、点面结 合地展示河北武术流派的概貌和风采。

第五,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与普遍联系观点是本书的方法论指导,同时也 是本书研究内容设计的宏观理论指南。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引导之 下,本书从河北武术的燕赵地域属性出发,重点对河北武术的历史演进轨迹、传统 文化精神、突出武术拳种、代表历史人物等进行相应描述与阐释。

浏览1,48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