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成中华武术的众多不同地域武术群体中,燕赵武术可谓风格迥异,别具 特色,其自身同时又是包含有众多拳种流派的不同武术的集合体。那么,同组成 中华武术的其他地域武术类型相比,河北武术的独到之处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由不同拳种流派组成的河北武术在整体上都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在河北大地这 个时空范围内,为何生成了河北武术这一独特的武术类型,河北武术的历史生成 应主要归因于哪些方面?

第一节刚健有为、与时俱进的整体文化特征

河北武术之所以能够屡创辉煌、历久不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河北武术文化 历久弥新的以刚健有为、与时俱进为概括的整体文化特征。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气概

河北文化的发展史上,历来充盈着一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这种 自强不息气质远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战国燕赵时期。燕昭王为报国仇而矢志 进取,历经二十八载终于战胜强齐,光复被掠国土并大幅度地开疆拓壤;太子丹和 荆轲谋刺秦王,鲜明地表现了一种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刚健风范;赵武灵王胡服 骑射则构成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著名的自强不息与发奋图强的范例。

萌生、成长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的河北武术文化,一如既往地充分汲取并 积极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在河北武术文化的演 进轨迹上得到了同样充分的诠释。

从17世纪中叶以颜习斋、李墙为代表的颜李学派所提倡的“文通武备”和“经 世致用”思想到20世纪初期许禹生提出的“武术进入学校”的口号及其武术教育 思考;从张之江、李存义等发起的近代各种武术组织机构的创建到当今各种高校 学生武术协会和武术文化讲座的兴盛;从河北武术队在竞赛和影视方面的骄人成 绩到沧州武术节引领的现代武术经济浪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河北武术文 化正是靠着这种刚健有为和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才得以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 沿,自豪地引领着中华武术的前进潮流。历史上,河北省大部分地区恶劣的自然 环境因素始终是当地人民无法摆脱水深火热生活的痛苦根源之一,但是,也正是 这个充满着苦难和艰辛的恶劣生存环境对于以沧州等为代表的河北武术文化历 史发展反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法生存的人们不得已走上了以武为生的轨道, 在苦难深重的岁月里用自强不息拼出了河北武术“镖不喊沧”的尊严。一部屮国 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受苦受难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儿女不屈不挠 的抗争和奋斗史。在那些远去的充满内忧外患的岁月里,以丁发祥、霍元甲、韩慕 侠、王子平等为代表的河北武林人士用奋不顾身的英勇和辉煌的擂台表现,痛击 了那些轻视中国的不可一世的“洋人武术家”的嚣张气焰,打出了中华民族不可撼 动的荣光与尊严。以荆轲刺秦为肇始,义和团京、津反帝为展现,燕赵人民抗日爱 国为标志,燕赵武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优良传统所焕发出来的不畏强敌、英勇 爱国的民族精神和华夏武威,在中华民族的近代发展史册上书写下了一页页光辉 的武术华章。

二、革故鼎新、海纳百川的胸襟

河北文化与燕赵传统水乳交融。燕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以燕昭王的报复伐齐 与燕太子丹的谋刺秦王为主要标志。燕昭王礼贤下士,发奋图强,与百姓同甘共 苦,其高筑黄金台求贤和重金买千里马死骨的胸怀感动得乐毅、郞衍、剧辛等天下 名士争相来投,最终率六国联军大败齐国——“燕国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 八百年之蓄积,战功自春秋五霸以来所未有,天下为之震动”。《燕太子丹为刺秦 王而广招天下人才,其宽阔的胸襟终于让荆轲为之感动,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 段传颂千古的刺秦故事。作为赵文化形成特征最主要标志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本身更是革故鼎新、海纳百川的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精神的一个千秋典范。公元前 302年发生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并不仅仅是对华夏传统服装和骑射的冲击, 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的变革,汲取北方民族尚武强桿、勇于战斗的精神,同时, 也是民族武术交流的典型例证”。®今天,通过各种文献,我们仍然“依稀可以感受 到二千三百年前发生的那场意义深远的冲破重阻、尚武自新运动”,那场“中国服 装史上的盛大交流,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进步,武术发展史上的民族融汇,中华民的人们不得已走上了以武为生的轨道, 在苦难深重的岁月里用自强不息拼出了河北武术“镖不喊沧”的尊严。一部屮国 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受苦受难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儿女不屈不挠 的抗争和奋斗史。在那些远去的充满内忧外患的岁月里,以丁发祥、霍元甲、韩慕 侠、王子平等为代表的河北武林人士用奋不顾身的英勇和辉煌的擂台表现,痛击 了那些轻视中国的不可一世的“洋人武术家”的嚣张气焰,打出了中华民族不可撼 动的荣光与尊严。以荆轲刺秦为肇始,义和团京、津反帝为展现,燕赵人民抗日爱 国为标志,燕赵武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优良传统所焕发出来的不畏强敌、英勇 爱国的民族精神和华夏武威,在中华民族的近代发展史册上书写下了一页页光辉 的武术华章。

张京华:《地域文化的界定——以燕赵文化为例》,智识学术网,2005年7月20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了同样充分的诠释。

从17世纪中叶以颜习斋、李墙为代表的颜李学派所提倡的“文通武备”和“经 世致用”思想到20世纪初期许禹生提出的“武术进入学校”的口号及其武术教育 思考;从张之江、李存义等发起的近代各种武术组织机构的创建到当今各种高校 学生武术协会和武术文化讲座的兴盛;从河北武术队在竞赛和影视方面的骄人成 绩到沧州武术节引领的现代武术经济浪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河北武术文 化正是靠着这种刚健有为和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才得以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武术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年版,第9、52页。族史上的革新图强”。®

河北武术一贯秉承着燕赵文化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精神的优良传统。一部河 北武术文化的发展历史,也几乎从头到尾都贯穿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积极进 取精神。作为北方文化中心,河北大地位于中原与草原交接点的地理优势以及北 方中华民族各成员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河北武术文化及其宽广宏富、刚健有为 等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元、明、清以来,北京、天津的独特地理位置对于河北 武术的开放革新传统和博大恢宏气势等文化特征形成和完善起了非常重要的促 进作用。以太极、形意、八卦、八极、劈挂、戳脚、翻子等为代表的河北武术各拳种 流派发展以及这些拳种流派之间在演变过程中的交流与互融,是河北武术文化博 采众长、开放革新精神的宏观体现。

谈到河北武术文化的博采众长、开放革新精神,我们不能不提起董海川八卦 掌门下众多带艺投师的著名弟子、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在山西太谷与形意拳同门的 切蹉交流以及杨禄禅不远千里三下河南陈家沟拜师学艺的武林佳话。如果没有 原有的习练其他拳种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八卦掌拳种的弟子修为很可能会是另外 一种水准;对于发源于山西的形意拳来说,经过以郭云深等为代表的河北形意传 人弘扬才有了后来广为流传的繁荣局面;也正是有了河北杨、吴、武、孙等的海纳 百川与革故鼎新,太极拳的发展才会呈现出今天百花齐放的当代世界传播盛景。 王芗斋以形意为基融汇百家武艺而创令人耳目一新的大成拳学,马凤图博学北派 拳技创立马氏通备武艺,孙禄堂参悟形意、太极、八卦推出“三拳合一”的孙式太极 拳……海纳百川是为了革故鼎新,革故鼎新才能与时俱进——河北武术的发展历 程清晰地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如此鲜明的文化整体特征,这种与时俱进的整体特征 也为其自身在中华武术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相应的注解。

浏览1,8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