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既是今天我们研究形意拳的唯 一根据,又是创生形意拳的唯一理论根据(主要是指五行 拳)。阴阳讲的是对立统一之法则,五行则讲的是生克变化 之规律。尽管我国古代的阴阳及五行学说还远不能对今天自 然界、科学界的一切事物做出完整的、全面的剖析,但它的 观点却是基于唯物的、辩证的,所以它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 实践中,一直被研究自然科学、中医学说、生理变化,以及 进行拳术锻炼和研究攻防技击的人们广泛运用。从形意拳来讲,自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创生了五 行意拳,且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进一步产生了五拳之变 化,才形成了形意五行拳的各种练法和五行生克的对练套 路五行与五攀、五脏、五官的关系五行,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古人为了说明五行及五行生 克变化的规律,取用了金、木、水、火、土五个字作为五行 的代表符号。从五行拳的发源来讲,也是根据五行及五行生 克的学说而创编出劈、崩、钻,炮、横五拳,继而又进一步 根据中医理论,将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及目、耳、 鼻、舌、人中之五官,与五行拳互相匹配,形成了形意五行 拳内与五脏相合、外与五官相配之理论。五行与五拳、五 脏、五官相配的原理是:金在五脏为肺,在拳为劈拳,在五 官为鼻(鼻通于肺力 木在五脏为肝,在拳为崩拳,在五官为 目(目通于肝卜 水在五脏为肾,在拳为钻拳,在五官为耳 (耳通于肾卜火在五脏为心,在拳为炮拳,在五官为舌(舌 通于心土在五脏为脾,在拳为横拳,在五官则为人中(人 中通睥)。所以在五行拳中是:劈拳主练肺,崩拳主强肝,钻 拳主逼肾,炮拳主壮心,横拳主健脾。故言劈拳顺则肺气 充,崩拳顺则肝气舒,钻拳顺则肾气足,炮拳顺则心气壮, 横拳顺则脾气健。关于五行〉五拳、五脏、五形、五官之相 互关系如下表 、五行与五拳、五脏的相生关系五行相生,讲的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相互滋生和变 化运动的关系。所谓相生,乃生我者为之母,我生者为之 子。故在相生之中,每一个代表符号,既有生我的一面,又 有我生的一面,既为之子,又为之母。由于这种互相助长、 互相扶持之关系,所以称为“五行相生工,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 生土、土生金,然土为万物所生之根本,故土可滋生诸行, 称为五行之母。五行拳之间的相生关系是:劈拳生钻拳,钻拳生崩拳, 崩拳生炮拳,炮拳生横拳,横拳生劈拳。同样由于起手即有 横,故有横拳能生其他四拳之理,所以横拳为其他四拳之 母。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是:肺壮可以促进肾强(即肺为肾 之母,肾为肺之子);肾壮可以促使肝健(即肾为肝之母,肝 为肾之子);肝健又可以促使心康(即肝为心之母,心为肝之 子卜心健又能促使脾壮(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卜脾壮 可以使肺健(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然又由于脾是滋养 润活诸脏的主宰者,故脾健则可使诸脏滋润而得以健旺,因 此脾为诸脏之母。肺之所以为肾之母,是因金生水之故肾为肝之母,是 因水生木之故,肝为心之母,是因木生火之故;心为脾之 母,是因火生土之故,脾为肺之母,是因土生金之故。然又 因万物皆生于土,所以脾为诸脏之母,此乃五行、五脏、五 拳相生之理。
五行与五拳、五脏的相克关系五行相克是与五行相生对立的变化。五行之间,除了互 相滋生以外,还有互相克制和抑制的作用,这种相互抑制的 关系,就叫五行相克。相克在五行中的关系是.金克木,木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然而,又由于万物终归于 土之理,所以土可以克制诸行。相克在五行拳中的关系是:劈拳能克破崩拳(为金克 木卜崩拳能克破横拳(为木克土卜 横拳能克破钻拳(为土克 水);钻拳能克破炮拳(为水克火力 炮拳能克破劈拳《为火克 金)。由于横拳为诸拳之母,故横拳能够克破诸拳。相克之理体现在五脏之中的关系是:肺有病必伤及肝 (金克木);肝有病必伤及脾(木克土力 脾有病必伤及肾(土 克水力肾有病必伤及心(水克火卜心有病又必伤及肺(火克 金]然而,又因脾为诸脏后天滋养之母,母不壮则子必衰, 所以脾脏有病必然会伤及诸脏附相克劈拳劈拳属金,在运用上是将其金化形为斧,故言“其形似 斧”。斧在运用上又分为斧刃和斧锤两种用法,斧刃用于劈, 斧锤用于砸。因此在劈拳的练法和用法上,也就区别为“以 掌为拳飞“以拳为拳”两种。以掌为拳是取用了斧刃的一面, 以拳为拳是取了斧锤的一面。两者虽然在练习的外形体现 上、用法的意义上不尽相同,然而其拳理则是一致的,而且 是同出一源的。
劈拳与五行、五脏、五官的关系劈拳在五行之中属金,其形似斧,故有劈物之意;劈拳 在五脏之中属肺;在五官之中与鼻相通,在方位之中劈拳为 正西方向,谓之西方庚辛金;在八卦之中为之兑卦;在窍为 之大椎;在气为之上焦之肺气,在身躯(包括头在内)之经 络,为之任督二脉J在上肢的经络中,主要运用的是手少阴 心经及手太阳小肠经。阴脉与阳脉、阴筋与阳筋、阴气与阳 气、阴劲与阳劲,互相合一即谓之阴阳相合。在劈拳中主要运用的是肺气,主取其“肺动如雷声”之 意。左劈拳时,左肺为实、为阳,右肺为阴、为虚尸右劈拳; 时,右肺成实、成阳,左肺成虚、成阴。重要的是,要力求 达到气随意行,声随气至,力随声发。气要足,声要充,才 能使劲力与意气相合为一,而得以整发。在劈拳中,由于鼻通肺,故在肺气出时,从喉部至鼻孔 要根据劲力发放的大小、劲力发放的距离,控制和运用肺气, 的发放,总要象响雷似地由轻至重、由小到大、由缓至急, 愈发愈猛烈,最终在手将至终点时,鼻中要发出最后的而且 是最大的如同宏钟、雷鸣之声。总之,鼻在劈拳中的作用 是:鼻撑气疾攻,发声如雷鸣,声随气发至,催劲力无穷,劈拳是阴阳连环一气之起落运动所谓阴阳,包含的意思是非常广泛的,诸如上下、内 外、前后、左右、开合、吞吐、起落、进退、出入,正反等 等。例如,在劈拳中,从气息上来讲,呼吸必须是有出有入, 其呼者为阳,吸者为阴从内气来讲,又有营卫之分,营者 为阴,卫者为阳,从劲力上来讲,其劲者为阴,其力者为 阳从身躯之所向来讲,若左肩在前则为阳,右肩在后则为 阴。反之,右肩在前即为阳,左肩在后则为阴;从两手来 讲,在前者为阳,在后者为阴,在上者为阳,在下者为阴; 从足来讲,前者为阳,后者为阴,实者为阳,虚者为阴;以 及两肺、两肾、两股、两背等等,全身上下内外,是无处不 有阴阳的。如果单纯讲气的阴阳,则吸者为阴,呼者为阳多升者为 阳,降者为阴丹田吞气时为阴,吐气时为阳;内气循督脉 为阳,循任脉为阴。从身躯、上肢前臂、及手足的阴阳来讲,身躯的阴阳是 指在劈拳中的一左一右、一起一落的互换运动$臂的阴阳是 指上肢的一出一入、一升一降,以及尺槎二骨在运动中一反 一正、一顺一拗的不断变化一手的阴阳是指手在运动中的一钻一翻、一正一反的互易运动;足的阴阳,是指两足在运动 中的起落、进退”横顺、钻翻、虚实等变换。
拳经中云:“意拳英雄非等闲,五行六合变势难,学者 要得真消息,全在动静两字间”,动静即阴阳。况灵巧奥妙 出于阴阳,攻防技击出于阴阳,胜败之决仍在于阴阳。所以 说拳之大要重在阴阳,也就是因为一切运动之变化,终不外 生手宙向之市所谓“连环"就是循环无端、连接不断的意思。也就是 说在练习劈拳时,要做到意的连环不断、气的连环不断和劲 的连环不断。意的不断,是讲学者在练习中,一定要注意内意的活 动,要真正做到"练拳好似前有人力才能使运动不走空招, 出手有进攻之疾,回手有刁领之才,进步有踩踏之狠,退步 有勾挂之敏,故意贵乎连环。气的连环,是讲在练习劈拳时,呼吸宜循环均匀,内气 宜升督降任。劈拳主要是运用的任督二脉,劈拳的起劲,运 用的是任脉之气,谓之阴劲:劈拳的落劲,运用的是督脉之 气,谓之阳劲;劈拳的劈劲,则运用的是任督二脉相合之 气,谓之阴阳相合之劲。但学者在练习时,仍应遵循劈出时 降任,回领时升督的原则,这就是“阴阳一气连环起落”的根 本所在,劲的连环,是随着意和气的运行而运行的,也就是意到 气到、气到力至的道理。但从身体(主要是上肢)的外形体现 来讲,两手在劈拳中,前手走的是一个大圆,后手走的是一 个小圆,大圆为阳,小圆为阴…相连无端,不离不散,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圆的运动,所以称之为“连环气气在劈拳中的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水平 所限,对于这个问题,只能就老师谈到的经验和我个人的粗 浅体会概述如下,供学者参考及共同商讨。
浏览3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