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各级国术馆成立后,相继举行了不同性质的比赛和交 流,强有力地推动了四川武术的发展。四川武术的赛事开展主要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成都、重庆为主,并以成都为中心。 第二阶段以重庆(中央国术馆内迁重庆后)为中心的发展。

四川官方国术馆和民间武术组织成立,并举行了一系列的比 赛和表演赛,主要比赛有:

花会擂台赛。1918年,成都市青羊宫花会期间举行了首届 “打擂”式武术比赛,后人称之为花会擂台赛。这种擂台赛以 “抢手”(散打)为主,辅以拳术、器械套路表演比赛。1925 年,春季花会擂台赛则由武术总会主办,采用打“金章”的形 式。经资格初赛后,取“蓝章”,约为总人数的一半;较“银章” 取十名;最后较“金章”取前三名。1929年,四川省国术馆成 立后,花会播台赛主办权由省国术馆取而代之。至1950年2月, 成都花会擂台赛已举办20余次。民国年间,四川县以上擂台赛 共举办过近70次,除了成都花会擂台赛以外,较著名的还有重 庆珊湖坝擂台赛、川东擂台赛等。

国术省考。1929年,四川省在成都市举行了“国术省考”。 1931年,四川为迎接南京举行的第二次国术考试进行了 “国术 省考”。对此,当时的〈(S庆新民报》分别以“国术省考”和 “省国术馆选拔赛开幕”等为题进行了报道。

陪都国术竞赛大会。1944年4月1日,在川东师范学堂 (重庆市)举行了陪都国术竞赛大会。市长耀祖任大会会长,张 之江任副会长。大会设摔角、搏击、拳击、揉手、刺枪、劈刀、

女子射箭、女子拉弓等11个项目。大会共举行5天,中外人士 前往参观者不下7万人3大会门票收人捐赠给体育部门,作为发 展国术及体育经费之用。1945年5月11日,在重庆较场口举行 陪都第二届国术竞赛大会。比赛项目有揉手、摔角、搏击、表演 等五项。这次大会规模和影响力较大。大会共举行5天,参赛选 手三百余人。〔1〕

除了上述较为重要的武术比赛以外,各个地区分别举办了不 同级别的武术比赛,极大地丰富和推动了四川武术赛事的发展。

三、民国时期四川武术的拳神概况

民国期间,四川武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各种国术比 赛的举办,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武术人士接踵而来。另外,1941 年中央国术馆迁往重庆北碚,更带来了外省的武术拳种和人才。 武术人才的聚集丰富了四川武术拳种,并对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武 术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成都和重庆的特殊地理位置,当时主要形成了以成都为 中心的川西武术活动和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武术活动两大阵营。 四川省国术馆在成都成立后,不仅开设了中央国术馆教授的部分 相同内容,如“形意、劈剑、太极、摔角武术项目”,同时,结 合地方特色,在培训中增添了“陀内功、八大劲功、铁汉碑、僧 门拳、杂拳、岳门拳、赵门拳”。[2]以重庆为首,在重庆市国术 馆的带领下,当时川东武术拳种教授的主要有余家拳、形意拳、 八卦掌、八卦刀、五行剑、拦手门、罗门拳、少林、峨眉派拳 械、劲功、松溪派功夫、少林易筋经、余门南拳、太极拳、弹

腿、洪拳、三原门、会门、洪门、字门、散打等。m

另外,从当时国术比赛表演的拳种套路,也能反映出当时在 四川传播的武术拳种。1925年,在重庆珊瑚坝举行的擂台赛上, 擂主余鼎山表演洪拳。1937年2月,重庆市国术比赛上表演武 术项目有:朱国福之形意拳、六合鞭;余明宣之满架葡萄、五虎 刀;张腾蚊之罗汉大鹏枪、走线锤;蓝伯熙之双刀、线鞭;刘浩 然之三路混合、飞虹剑;蓝小姐之关东红、双头枪;王妙诗之天 健拳、双红刀。C2

1940年,在川东师范学堂举行的重庆市国术表演比赛大会 上,较为精彩的有:“陈泮岭表演之龙行剑,功夫熟练;朱国 福、赵振尧合演之五行相斛,赵锦才之三节棍,刘乾扬之六合 棒,冯志刚之飞龙剑,刘梓明之少林拳,张腾蚊之醉打山门等节 目,均臻佳妙,满场赞美;朱海清、邓正立之九套环、魏效侯 (女)之达摩剑、温敬铭之绵拳等表演亦颇生动。”(《大公报》, 1940年12月4至8日)

据当时相关资料记载,重庆市的国术表演非常成功,在当地 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每次观看者上万人次。重庆国术表演活动的 举行不仅对于武术拳种的交流和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对于 武术向人民群众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重庆一时之 间,对武术名家和技术高手趋之若鹜,常常出现表演和打擂后, 就有大批热心青年拜师学习国术的情景。

四、中央国术馆南迁重庆实施的主要活动

国术馆迁重庆市北碚区冯家埤。馆长为张之江,副馆长张树声, 教务长李元智。中央国术馆带来了众多著名的武术家,如朱国 福、郑怀贤、李雅轩、张文广、温敬铭等人,对于四川武术与外 省武术的交流融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a

第一,举办了师资培训班。从1940年至1945年间,中央国 术馆举办一年制师资班1期,另设成人、儿童国术训练班,仅 丨943年9月,人学者百余人,多由国术体专教师任教。

第二,举办各种武术表演和比赛。1943年,中央国术馆在 张之江主持下,在重庆市两路口飞来寺举办有百余人参加的全国 性国术大会,表演一天,比赛两天。1943年,为了庆祝中央国 术馆建馆15周年,召开了纪念大会。《新华日报>〉3月31日第 三版载:“中央国术馆15周年纪念会,24日上午在国术体育师 范专科学校举行,冯副委员长、张部长、吕参军、钮委员、杨森 等均到会,该馆馆长张之江主席、冯委员长、张部长、吕参军均 曾致词。”其他比赛或表演还有重庆市国术表演大会(1940年12 月,川东师范学堂举行)、陪都第一届国术竞赛大会(1944年4 月,川东师范学堂举行)、陪都第一届国术竞赛大会(1945年5 月,重庆市较场口举行)等等。m

第三,创立新拳种。抗日战争爆发后,除四川等大后方国术 馆(社)继续活动外,大多数国术馆(社)相继停办。在此特殊 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抵抗日寇的侵略,发 扬国术精神,国术馆组织了一批武术拳师,在民族英雄岳飞所创 《满江红>〉歌同基础上,编写武术拳、械各一路,定名为《满江 红拳》和《满江红參JK[3〕这套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连的武术拳械

出世以后,立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先后在国立国术体专、军队 中传授。除此之外,国术馆除在重庆进行此套拳械的表演外,还 到全川各地进行表演。

第四,发表言论,倡导国术。为了加强国术宣传工作,1941 年9月15日张之江在重庆出版的《国术教学宣传纲要》创刊号 上发表文章说:“战阵经验,无拳无勇,推行普遍,设备简单; 抗战建国,抗战所需,国术唯一……多方唤起,复兴民族,当务 之急,并重射御……尚武精神,强勇教育;新制列入,肉搏格 关,全民奋起。男女老幼,家喻户晓;目的务达,充实素质;发 强刚毅,端在自卫。举国一致,毋庸置疑,举世无对,攸关复 兴,提倡必须,先决问题。” 1948年,朱国福在向市政府{£庆 市国术馆报告书》中写到:“职以中华民族体格不强,外邦讥以 东亚病夫之耻,故乃矢志提倡国术,唤起同胞尚武精神,乃尽力 领导馆内同人努力职责,发展工作效率。”

第一,举办了师资培训班。从1940年至1945年间,中央国 术馆举办一年制师资班1期,另设成人、儿童国术训练班,仅 丨943年9月,人学者百余人,多由国术体专教师任教。

第二,举办各种武术表演和比赛。1943年,中央国术馆在 张之江主持下,在重庆市两路口飞来寺举办有百余人参加的全国 性国术大会,表演一天,比赛两天。1943年,为了庆祝中央国 术馆建馆15周年,召开了纪念大会。《新华日报>〉3月31日第 三版载:“中央国术馆15周年纪念会,24日上午在国术体育师 范专科学校举行,冯副委员长、张部长、吕参军、钮委员、杨森 等均到会,该馆馆长张之江主席、冯委员长、张部长、吕参军均 曾致词。”其他比赛或表演还有重庆市国术表演大会(1940年12 月,川东师范学堂举行)、陪都第一届国术竞赛大会(1944年4 月,川东师范学堂举行)、陪都第一届国术竞赛大会(1945年5 月,重庆市较场口举行)等等.

浏览2,56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