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家拳法的技法
从前述两部有关内家拳法的著名传记,我们清楚地掌握了有关内家拳成 立及发展历程、相关人物特征,特别对内家拳的总体特征有了清楚的认识。 但是,内家拳法的相关技术内容及特征究竟如何,还未能加以检证。关于其 技术内容及特征,在清初著名经学家、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之子黄 百家(1M3—1TO9)所著的《内家拳法》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关于其技术 内容的具体分析,在笠尾恭二的《中国武术史大观》中已有详细分析,因而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以养生为视点对内家拳法特征进行分析。
无论是《王征南墓志铭》还是《内家拳法》,都是在征南去世以后著述 并问世的,前者主要涉及征南的人生历程及其武术人物像,而后者则以拳法 特征为主,因此二者在拳法特征及人物特征上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因而, 在论述内家拳法的技术内容及其特征之前,王征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或 者说内家拳法在征南唯一亲传弟子黄百家的眼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有 必要通过比较分析《王征南墓志铭》及《内家拳法》中相关记述进行阐述。
首先,在《内家拳法》中,开章明义地对内家拳的起源做出了清楚陈述, 内容如下:
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名之为内 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王征南先生从学于单思南而独得其全。〔|〕
根据这段记述,我们不仅知道内家拳的创始者为“张三丰”,而且能够知
道内家拳原本出自少林武术。虽然内家拳法出自少林拳,然而有意思的是, 黄百家笔锋一转,“复从而翻之”即重新翻新再造,而这种重造之拳法名为内 家拳,不仅在名称上不同于外家的少林拳法,而且在其实质上也不仅仅是翻 新而是完全超越了少林武术。黄百家凭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认为只需学得 “张三丰”所创之内家拳的“十之一二,已足可胜少林”。在这里,内家拳与 外家少林拳的对抗意识可谓一目了然。虽然文中并未交待王征南所学之内家 拳到底为始祖“张三丰”的十分之几,但至少是从单思南那里“独得其全” 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从而翻之”,从其后所称仅仅得其一二已能完 胜少林、和有别于外家少林而名为内家的记述来看,作者的意思是说内家拳 的性质特征已完全不同于少林拳。所谓“翻”,就是翻新、革新之意。拿什么 来翻新革新少林之拳法呢?从“张三丰”为全真道士的身份来说,从道教与 佛教潜在的对抗意识来说,道教的核心思想即对自身身体关注的思想方法 (当然包括养生)很有可能由此融人了所谓的外家少林武术之中。
接下来,我们还能够从《王征南墓志铭》的记述中发现,王征南(包括 其师单思南)不轻易以武术示人、不轻易以武术谋生或传授他人的人物像, 其实也与《内家拳法》中所述基本一致3《王征南墓志铭》中有如下记载:
余少不习科举业,喜事甚,闻先生名,因裏粮至实,幢学为先焉,先生 亦自绝怜其技授受甚难,其人亦乐得余而传之……先生之术所受者惟余,余 既负先生之知,则此术已为广陵散|]矣,余宁忍哉,故特备著其委屑,庶后 有好事者,或可因是而得之也,虽然木牛流马,诸葛书中之尺寸详矣,三千 年以来能复用之者谁乎。
根据这段记录,王征南只传授了黄百家这名唯一的弟子,而这唯一的弟 子对内家拳最大的贡献在于,由于他受惠于其家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做
到了把内家拳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记录,使得它不至于像“广陵散”一 样佚失世间。那么,征南是如何传授这名唯一弟子的呢?我们也许能够从下 文的传授情景中,发现内家拳的一些特征。
余与先生演肄之余,浊酒数杯,团阑绕步,候山月之方升,听溪流之呜 咽,先生谈古道今,意气悅慨。
从这里,不难看出征南的内家拳法的教习氛围,不是那种刀光剑影气势 磅礴的杀伐之气,而是在指导之余或练习的间隙,以观赏山水或饮酒畅谈为 乐。不难看出征南及其弟子此时过着一种乐于自然山水的隐居式生活,而这 种生活方式与态度是一种内化的“对己性”的生活需求,而那种少林武术家 们所追崇的“主于搏人”的特征则在这里非常淡薄甚至并不存在。这种生活 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恬淡人生的态度与前述《张松溪传》《王征南墓志铭》中 恂恂如儒者、谦恭逊谢、不与人争斗等记述内容是相互呼应的。我们看到这 种恬淡人生不好争斗、近似隐居、有道教养生之“仙风道骨”的生活方式, 不仅在16世纪的张松溪如此,在百余年后的17世纪的王征南也是同样。不 仅如此,张松溪、王征南的这种生活态度,在陈式太极拳的创始者陈王廷处 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关于此,第三章中还将有详细论述)。,这种生活态度、 这种对待武术的心态,无疑也使得内家拳从主体的态度就已经淡化了主动搏 于人的攻击性的“对他”色彩,而具备了怡情养生的“对己”性色彩。
至此,关于内家拳习练者对于人生及武术的态度已清楚明晰,那么,具 体的技术内容又是如何呢?从当时的内家拳的技术动作和习练方法来看,《内 家拳法》中包括了对“手法” “步法”“技术”“套路”和“穴位”等重要内 容的具体规定。通读《内家拳法》不难发现,其技术内容皆由上述五大要素 构成,以下我们对这五类内容逐一进行论述。
首先,对记录了包括斫和削等上肢动作在内的“手法三十五”,以及记录 了包括碾步、坐马步等下肢动作在内的“步法十八”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手法和步法,作为拳法最基本的肢体运动方法,在古今拳法 体系中,虽名称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其内容大致相同且各流派基本相通3比 如,内家拳中的手法有“斫、削、磕、靠、抹、敲、揺、摆、撒、挑、绾、 冲、钩、拈、起、倒、压、发、插、钓”等,一般在任何拳法,包括在太极 拳中都普遍存在。关于步法有“碾步、冲步、撒步、曲步、踏步、敛步、坐 马步、钓马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绞花步”等,在一般拳法及太 极拳中也很常见。从中也不难看出,原文中所指的“手法”实际上包含着现 代武术中“手形与手法”即手的形态(如拳掌勾爪)和运用方法(如冲拳、 挑掌、摆掌)等;而“步法”也同样包含了步子的形态(步形)和移动步子 的方法(步法)。因此,仅从“手法”与“步法”这一万拳共通的拳法基本 构成要素,是不能抽出内家拳独特风格的。
因而,分析的第二步需要通过对内家拳的技术内容和套路这两部分相关 联的内容进行分析。黄百家所记内家拳法中有以下31个技术动作(表1)。
表1内家拳的三十一技法
(―)长拳 | (二)滚斫 | (三)分心十字 | (四)摆肘逼门 |
(五)迎风铁扇 | (六)弃物投先 | (七)推肘捕阴 | (八)弯心杵肋 |
(九)舜子投井 | (十)剪腕点节 | (十一)红霞贯日 | (十二)乌云掩月 |
(十三)猿猴献果 | (十四)绾肘裏靠 | (十五)仙人昭掌 | (十六)弯弓大步 |
(十七)兑换抱月 | (十八)左右扬鞭 | (十九)铁门闩 | (二十> 柳穿鱼 |
(二十一)满肚疼 | (二十二)连枝剪 | (二十三)一提金 | (二十四)双架笔 |
(二十五)金刚跌 | (二十六)双推窗 | (二十七)顺牵羊 | (二十八)乱抽麻 |
(二十九)燕抬腮 | (三十)虎抱头 | (三十一)四把腰 |
内家拳 | 长拳 | 滚研 | 分心十字 | 猿猴献果 | 左右扬鞭 | 金刚跌 | 双推窗 | 虎抱头 |
太极拳 | 长拳 | 斩手 | 十字手 | 白猿献果 | 单鞭 | 金刚捣碓 | 双推掌 | 抱虎归山 |
浏览1,4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