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武术艺术理论研究现状

对目前武术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分类和比较分析之后,我 们发现,当前我国武术研究者对中国武术艺术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中国武术美学特征及其表现的相关研究;二是关于中国武术“艺术性”的相关研究;三是关于中国武术与艺术关系的相关 研究。

(一)关于中国武术美学特征及其表现的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起,武术学界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关于中国武术美学 的理论研究。如邱丕相先生在《试谈现代武术的美学特征》一书中,从 “形式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归纳了武术的美学特征,指出“形式美” 表现为“定势美、动态美、结构美” “意境美”表现为“韵律美、神采美、 性格美、本色美。”[|]其在《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一文中, 将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武术套路的运动美是表现战斗的‘生 活’” “是一种‘距离’的美” “是经过创造,所表现出的一种感染力、震 撼力的美”三个方面。[~

张振生在《试析中华武术美的基本要素》一文中,将“名称美,礼仪 美,形体、素质、服饰美,姿势美,造型美,劲力美,结构美,阳刚、阴 柔美,战术美,节奏美,技击美,神形美,意境美”视为中国武术的美学 要素。

张力在《形式美与技击美的辨证统 试论中国武术美学的发展方向》一文中指出:“随着武术的发展,武术美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拓展,技 击美和形式美是武术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并对中国武术美学基本体系进 行了构建,将其分类为“形式美、技击美、神韵美、和谐美、对比美、平 衡美、健力美、自强美、技巧美、武德美”。

王岗和吴松在《中国武术:传统审美的文化归属》一文中,以中国传 统审美文化的“整体观、和谐观、生命意识观、天人合一观、意象观”等 理论为依据,较为全面的诠释了中国武术中的“审美主体、审美感悟、审邱丕相.试谈现代武术的美学特征山东体ff科技,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4艺术性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张振十..试析中华武术美的基本要素体疗成人教育学刊,张力.形式芡与技击美的辨证统 试论中闻武术美学的发展方向搏击成术科学(学术版),美意象、审美和谐、审美追求、美育教化等审美体现”等内容,并提出 “中国武术是传统审美文化的典范”的学术观点。

陈青山和王宏在《中国武术美的本质》一文中,将中国武术美的本质 界定为:“人的本质力量在武术套路运动领域中合乎规律性与目的性的感性 显现”,作者从“自然力量是武术套路美的基础”“精神力量是武术套路美 的灵魂”,以及“真善美与武术美”三个方面对武术套路美的本质进行论 述。同时,作者还将中国武术美的表现划分为:“名称美”“礼仪美”“人 格含蓄美”“形体、素质美”“造型美” “劲力美”“技战术配合组织美” “阳刚、阴柔美”“节奏美” “策略与方法美”“意境美”“神形美”

此外,也有学者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中国武术的美学特征进行探索。 如:赵崇珍和王景连在《论中国武术美学特征》一文中指出:“中国武术 形式上的辩证性,理论上的辩证性,赋予它中国文化哲理性的美学特征”, 其表现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钱金梅等人在《中华武术美的特性与表现》一文中指出:“中国武术 受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军事思想、政治伦理、文学艺术、医学理论 等诸多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及审美观点”,并将 中国武术的审美表现形式概括一下五个方面:“武德精神美,动作造型美, 劲力节奏美,技击对抗美,意境和谐美。”

张伟霞在《论武术文化的美学特征》一文中指出:“中华武术从它诞 生之初就是一种表演艺术,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 它体现着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反映了东方古典艺术的神韵;它区别 于其他形体运动在于能塑造形象,通过技击意识,气韵神志,在动静态中 塑造出刚毅、雄健、勇猛、机智、灵巧、俊秀的形象,勾勒出内在的神韵 和动作统一的意境,形成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作者从美学的研究视角阐述王岗,寒松.中国武术:传统审美的文化归属体育文化导刊.:陈青宏•中国武术美的本质:.武汉体f学院学报.赵崇珍,王景连.论屮国武术美学特征[J].安徽体疗科技,钱金梅,钱军帅,钱张师.中华武术美的特性与忐现[•!].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 报,

了中国武术的“形意艺术美、整体和谐美、攻防艺术美、节奏和谐美、抽 象艺术美”等美学特征。

许应荣等人在《中华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一文中,以传统的古典美 学特征为依据,对中国武术的审美特征、审美价值和审美方式展开论述。 首先,在审美特征方面他们指出:“在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下,武术即讲究 手、眼、步形体动作规范,又注重精、气、神传意,强调习练者的意象思 维主观‘体悟’,进一步发展到对动作演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节奏及风 格的追求,形成了武术‘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及审美特征。”其次,在 审美价值方面他们指出:“强调美与善的统一,真与美都包含在善之中” 的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使得中国武术“由一门杀人的技艺变为惩恶扬 善、除暴安良、去邪扶正的教化手段”,在这种传统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渗透 下,中国武术的功利价值被不断的削弱。“美善统一、德术并重”是中国 武术在世界格斗术中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最后,在审美方式方面他们指 出:在“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追求内在的含蓄表现”的中国古典美 学特征影响下,使得中国武术注重“内在含蓄的趣味和神韵”的表达方 式,注重“写意、写神”,注重“感情的内蓄、抒发”,这些着实体现着东 方古典美学的神奇魅力。[2]

杨秀梅等人在《中国武术的美学寓意与表现特征》一文中指出:“中 国文化被人称之为‘审美文化’,这种文化习惯于在一切人文领域贯彻一 种艺术精神,在这种文化氛围内,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不仅具有健身性和技 击性的实用功能,而且更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性和审美功能的文化形态。” 他们将中国武术的美学特征概括为:“形式结构的比例和谐以及在变化中统 一的形式美” “超越了纯自然状态的意境美”“劲力美”和“技击美”,并 把这些美学特征划分为:“姿势美、结构美”“节奏美、神采美、性格美” “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和“雄壮之美”。m

上述研究表明,中国武术具有审美的属性,具备审美的特征,这是一张伟18.论武术文化的美学特征体育文化汙刊,许戍荣,刘篼,王宏.中肀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山西师大体存学院学报, 杨秀梅,沈时明,张正民.中国武术的美学寓意与表现特征搏击•武术科学 (学术版),个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结论。武术研究者不仅能从武术技术层面的表现对 于中国武术的美学特征给予归纳和概括,同时还能对中国武术美学特征的 产生原因进行较为合理的分析。中国武术表现出的种种美学特征,都是中 国武术艺术属性的直接表现。

浏览96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