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中国武术的“艺术性”的相关研究
1.对中国武术的“艺术性”界定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有俞建社先生的《武术的艺术性》,他对于“武术是否是 具有艺术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中指出:“任何事物要有‘审美价 值’和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必须①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 生活,②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③伏着功用,于我们有用。这三 点再加上是‘人工制作的’,就符合‘艺术’的基本定义,具有艺术性 了。”在这样的判定标准下,作者提出了 “武术是否符合这几点呢?”的思 考,通过研究发现:“因为①是中华民族创造的,②是人们看得见的,依照 我们的理解应是进行攻防技击技术训练的一项休育运动,③是人们在漫长 的实践中运用技击经验的总结,再现了搏斗技术的运用,使我们想起了那 样的斗争和生活,④从事武术运动,‘伏着’锻炼身体、陶冶性情、防身 抗暴等功用。上述四点证明,武术具有艺术性。”[|]
郭玉成在《武术的属性:文化性、艺术性、体育性》一文中,提出 “艺术性是中国武术的主要属性”的学术观点,认为“中国武术具有艺术 特性”,强调了这种艺术性“体现在武术套路的‘舞’的特征”;这种艺术 性是“通过舞台表演充分展现武术之美”
王资鑫在《试论中国武术的艺术性》一文中指出:“艺术性是中国武 术固有的不可忽视的宝贵性质。”作者对中国武术的“艺术性”进行了阐 述,认为“武术艺术美的创造,本质上是人类自身活动的创造,是历史的 产物,它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同时,从中国武术“艺术性” 和“技击性”“相互融洽,不可分离,相辅相成,溶为一体”的辩证关系肯定了中国武术的艺术发展并非对中国武术的“扭曲”,相反,“中国武术 的艺术性是具有技击性实践意义和功放性特点的固定属性”,应当“在注 重技击性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和发扬中国武术的艺术性”。
刘占鲁和苏长来在《武术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化》一文中指出:“艺术 性是武术套路的本质属性所在” “艺术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反映 的产物,塑造形象、反映现实,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是艺术的特性,套路作 为中华民族对技击格斗术的艺术再创造。”
李平在《谈武术套路之美》一文中指出:“武术套路是中华民族对技 击格斗术的艺术再创造”,提出了“艺术性是武术套路的固有属性”的观 点。[3〕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武术套路是以技击格斗作为现实,通过套路 的形式来塑造攻防格斗的形象,表现攻防格斗的思想意识,完全是一种艺 术的创造。
2.对中国武术“艺术性”表现形态及特征的研究
王资鑫在《试论中国武术的艺术性》一文中将中国武术的艺术表现形 态概括为:“强烈的活动感” “均衡的姿态”“恰当的节奏”“和谐的韵律” 和“深蕴的意境”五个方面
张力和欧岳山在《试论武术套路表演的艺术构成及其欣赏》一文中, 将从“优美的形态”“鲜明的节奏”“和谐的神韵”及“形式与技艺美” 四方面来论述套路运动艺术美的表现。同时,通过动作、意境、灯光、服 饰、音乐等艺术成分对套路表演的艺术构成进行阐述,指出:“武术套路表 演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台艺术,它的美蕴藏在动作、 意境、音乐、服饰等的整体效果中。”同时,还提出了“武术套路表演是 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的学术观点。
梁力夫在《武术套路运动艺术的美学特征》一文中,将“布局结构” “动作身姿” “功架造型” “刚柔动静” “以形传神”这五个方面作为武 术套路艺术的主要构成要素,来探讨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美学特征。
杨慧在《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探讨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文中在 论述中国武术的“艺术性”问题时,将中国武术艺术的表现形式归纳为 “恰当的节奏”“优美的造型”和“深蕴的意境”三个方面颜辉萍等人在《论中国武术的生命精神》一文中,肯定了“艺术性是 中国武术的根本特性”这一观点,指出武术的艺术性体现为:“武术是由 ‘拳’和‘器械’动作构成的独特的‘活态’艺术形式。说它‘活态’, 是因为它不象中国画、书法和园林艺术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和变化着的, 它必须由具有生命的‘人’来表现和传承〇”同时,文中还指出:“中国武 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且具有攻防意味的人体运动,是经优秀独特文化沉 淀后的提炼,是世界上唯一由技击动作符号上升为一种艺术的形式。”[3 ] 孙汉香和张继生在《武术运动的美学特征》一文中,提出了“武术是 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人体艺术”的观点,将武术运动的“艺术美” “形式 美”和“技击美”作为武术运动美学特征,并对武术运动的艺术美特征概 括为:“优美的形态”“鲜明的韵律”和“浓烈的神韵”三个方面段丽梅和亓传琴在《论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美》一文中指出:“艺术 是人们创造的表现思想的载体,通过意境的表达再现生活之美”。他们认为 “武术套路艺术美是武术自然本色美与艺术美的辨证统一体”,并从“节奏 特征”“动作特征”“风格特征”和“结构特征”四个方面对武术套路的 艺术美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王瑞在《艺术视野下中华武术美的要素分析》一文中,从艺术的视角 概括出中国武术的美学要素为“名称美,礼仪美,体形、素质、服饰美, 姿态美,造型美,劲力美,结构美,阳刚、阴柔美,战术美,节奏美,技 击美,神形美,意境美”等十三方面。
李微在《浅谈武术运动中的美学艺术》一文中指出:“武术的各种表 现手段无不以其优美的形态,别具一格的韵律和浓烈的东方神韵展示其艺 术美,使人们不仅能品味醇厚的武术艺术,而且能在刀光剑影中获得美的 享受。”文中将中国武术的美学艺术特征归纳为:“形式美”“和谐美”“气 氛美”“韵律美”“神韵美” “武德美”五个方面徐晖在《试论武术中的艺术美》一文中从“人体的动作性”“动作的 节奏性”“体姿的意境性”三个方面对中国武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 论述。
上述研究表明,中国武术在存在形式和表现特征上都体现鲜明的“艺 术性”。“艺术性”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特性已成为武术学界的共识。对中国 武术的“艺术性”及其表现的研究,正成为中国武术研究中的一个十分热 门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浏览8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