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八卦掌武功传授的因人而异一样,在形意拳的教授、传承中,也体现出鲜 明的因材施教特点。李飞羽(洛能)的著名弟子中,如郭云深、车毅斋、宋世荣等也 各以一技闻名,郭云深以半步崩拳驰名天下;车毅斋的游鼍化险,被武林誉为绝 技;宋世荣则长于内功,其燕形技艺令人叫绝。郭云深的弟子孙禄堂等也秉承了 形意拳门中的这一良好传统,并进一步使之发扬光大,便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例 证。根据山外发表于《武魂》期刊上的《因材施教育俊杰——谈谈孙禄堂先生的早 期弟子》一文记述,孙禄堂曾经对于齐公博、曹晏海、袁伟等分别进行过相应有针 对性的武技指导:®

“齐公博(1873—】960)字德厚,号老旺。自幼嗜武,然而资质愚钝……经孙老 详加教诲,齐公博每日专修此桩。越三年,齐公博站至内气鼓荡、衣襟抖擞、意发 神扬、如沐神光”。

“孙老命曹晏海演技,曹示以通背、劈挂、滑拳等。观后,孙老曰:‘汝之技。

①山外:《因材施教育俊杰——谈谈孙禄堂先生的早期弟子(三)》,《武魂》1998年第7期,第44-47页。

需再习形意、八卦、太极诸艺,只需换一付腿’。原来,曹上肢已练得颇有功夫,只 因步拙腿僵,故在实战中难合其用。于是,孙老未授曹任何拳架,只授曹‘飞九宫’ 之术”。

“孙老见袁伟有一定的摔跤基础,遂命孙振岱教授袁伟摔跤中之绝技——沾 衣十八跌,此皆为贴身快摔之法。同时亲授袁伟形意拳,以助成其整劲”。

由于孙禄堂始终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故亦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者。他 们风格各异,各有擅长,倶以武技闻名于世。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因材施教的优良 传统和这样一批能够因材施教的名家传人,形意拳才能够拥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从而英才辈出,各领风骚,并最终确立了在中国武坛中的尊崇地位。

团结爱国,弘武扬威

形意拳还一贯具有团结互助的光荣传统。形意拳门人的团结首先通过河北、 山西两派形意拳弟子、传人间的友好交流、协作得以充分的展现。河北形意和山 西形意本为一家,李飞羽(洛能)学拳山西又回传并形成山西派形意拳,本身便是 中国武术中的一段佳话,以郭云深、车毅斋为代表的形意拳界的团结进取更是成 就了近代中华武林中的一段令人称道的传奇。形意拳的优良团结风尚还表现在 形意与其他武术门派之间的融洽关系,特别是与八卦掌众名家的密切联系等方 面,形意与八卦的互参互融也一直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据传, 清咸丰年间,河北形意拳法大师郭云深、刘奇兰从深州来到朝廷肃王府,和董海川 进行武艺切磋,之后这三位中国武术中举足轻重的武学宗师消除门户之见,各以 对方技艺取长补短,把形意拳、八卦掌二艺合一,为武林树立了团结互融的范例。 以此为感召,形意、八卦门中的尹福、程廷华、李存义、耿成信、周明泰、刘德宽、张 占魁等七人,又成为了结义兄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七侠结义”。关于此事,姜容 樵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武侠奇人传》中也有详细描写。

形意拳门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一直为后人所传诵和敬仰。形意拳传人弘 武爱国的动人事迹中,尤以李存义、韩慕侠等为杰出代表。李存义(1847—192丨), 河北深县人,字忠元,于刘奇兰门下习艺9年,功夫至精,且为人英风侠骨,大义凛 然,曾任义和团大师兄并传授形意拳武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义和团奇 袭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的战役中,李存义单刀上阵,奋勇当先,率众杀得八国联军望 风披靡,赢得了“天津单刀李”的誉称;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他流落江湖,拜访诸位 前辈,整理武学,以图重振国威;宣统三年(1911),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了中华武士 会,团结武界同仁,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为发展武术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 献;晚年又蒙霍元甲之精武会盛邀,南下授艺;其门人如尚云祥、郝恩光、黄柏年、 姜玉和、傅剑秋、马玉堂等均为形意拳一时好手,以武功名闻全国,且大多有技胜 国外武士,为国术争光的记录。民国三年(1914),形意拳新秀河北任邱人郝恩光以 其高超武技在日本获得多次比武胜利,大长了中国武术之威。民国七年(1918)天 津形意奇杰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更是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使国人闻之扬眉吐气。此后,形意拳名声大震,全国各地学形意拳技者与日俱增。 在旧中国举行的两届国术国考中,河北形意拳传人同样打出了威风,极大地传扬 了河北武术的盛名,其中河北定兴形意拳家朱国福更是以超众的武技成为民国以 来的中国第一位武状元。此外,在河北宁津的唐维禄,天津的张占魁等也是以形 意拳武功而称雄一时,且不乏惩恶扬善的动人事迹。孙禄堂曾经力挫日本武道高 手多人,李飞羽(洛能)的山西形意拳大弟子车毅斋也曾在天津以形意剑术击败曰 本武林高手板山太郎,清政府为此特授其“花翎五品军功”,以示嘉奖等。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充满屈辱和抗争的中华民族血泪 史。形意拳中的众位豪杰们,不惜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凭着一身高超的武功,不惜 以血肉之躯,在国难当头之时,大义廪然地表现出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意 拳门人团结爱国的动人事迹和形意拳术精湛超群的武功共同书写了一曲锄强扶 弱、护国安邦的壮丽诗篇——而形意拳的团结爱国精神和擂台实战武威,也因此 更加深人人心,为其自身贏得了中华武林中长期以来一如既往的尊崇和喜爱!

二、河北武术新兴拳种 大成拳

大成拳是河北深县人王芗斋在形意拳学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于20世纪40年 代创于北京的一种以站桩训练为突出特点的拳法。同中国武术中的其他绝大多 数拳种相比,大成拳的历史应该说要相对短暂一些;同其他拳种的训练手段和拳 学理念相比,大成拳也显示出了极为鲜明的创新特色,堪称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 典型的新生拳种。因此,本书研究把大成拳这一河北武术中的本土新兴拳种作为 个案进行研究,力求对其别具一格的拳学体系进行全面展示。

(一)从意拳到大成拳

大成拳是我国近代著名实战拳学,创始人王芗斋,名政和,字宇僧,别字尼宝, 号芗斋,晚年自号“矛盾老人”,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与当时我国拳学巨擘郭云 深先生所居的马庄相邻。王芗斋在习成形意拳后离乡出游,先后结识了心意六合 八法名家吴翼辉、八卦名家刘凤春、太极拳名家杨少侯、五式梅花粧名家刘丕显、 六合门名家佟忠义以及李存义、周明泰、张占魁等形意拳名家,印证、精研武技。 1918年芗斋先生南游,曾与河南嵩山少林寺心意把传人恒林大和尚相聚且切磋 月余,又有缘结识湖南心意名家解铁夫和福建方恰庄及鹤拳金绍峰等人,进一步 获取拳学要旨与真髓。在安徽淮南又巧遇擅鹤拳及健舞的拳学家黄慕樵先生,彼 此交流中尽得健舞要领。王芗斋“认为形意拳之重点应在于‘意’,而不在‘形’”, 故以形意拳为根基,广泛吸收、融汇各家之长,摒弃传统的套路和固定招式,于1926 年“提出舍形取意,称自己所练拳为‘意拳’”。®

①于鸿坤:《大成拳(第二卷)》,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1928年,王芗斋应李景林、张之江二位先生邀请,带赵道新伴张兆东赴杭州 参加国术大会并在大会期间表演了意拳沧海龙吟,使全场观众和行家赞叹不已。 之后又应师兄钱砚堂先生之邀,赴上海授意拳,于1928—1930年,在上海牛庄路 (旧上海先施公司后面)成立“意拳社”正式向社会办学推广意拳。1937年,王芗 斋先生又应北平张玉衡、齐振林两位老先生之邀,赴北平定居,并在四存学会传授 意拳。整个20世纪40年代,意拳在其宗师王芗斋先生和以姚宗勋为首的第一代 弟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鼎盛时期。1940年4月中的一日,张壁 (玉衡)先生在四存学会开会时,提议赠意拳名为大成拳,并在《实报》上发表了“大 成拳的命名”一文,齐振林先生附议,芗斋先生立即谢辞,但张、齐二老一再坚持。 王芗斋先生立刻与弟子韩樵、姚宗勋商议,韩、姚二人认为,张、齐二老为善意赠 名,但此名似有傲世之嫌,可能会在武林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芗斋先生也认为 “拳学本无止境,哪有大成之理”,因而在报章上发表讲话解释此说,仍对大成之名 谢辞。后因大成之名已居社会流传,芗斋先生又说:“以大成二字名吾拳,欲却之 而无从也,随听之而已。” $王芗斋此后亦以大成拳为自己所创拳学之名传功。1944 年在《意拳正轨》的基础上,于北平著其代表作《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大 成拳论》“从理论和功法上确立了大成拳的拳学理论基础。该篇文章是大成拳正 式诞生的标志”。®

对于王芗斋所创的这一崭新拳种,当前,一般以大成拳(意拳)或意拳(大成 拳)通称,二者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林肇仑:《意拳(大成拳)源流述真》,《武魂》1991年第5期,第6-9页。

和振威:《大成拳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浏览1,7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