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价值,梅花拳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式,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是集儒家 思想、佛家精要、道家学说和周易之理于一体,蕴含孙子兵法和东方哲学奥妙的拳 派,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珍宝之一;梅花拳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内涵比较丰富, 发挥着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拳打脚踢小把戏, 唯有文理通天地梅花拳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梅花拳文理的经书都是以手抄本 的形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也有一些经过后人编纂、批注、抄录的零散文字和图谱, 它是比拳理更深奥、更具普遍性的系统理论。这些拳谱和经文中闪现出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子,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传统文化,却又高度反映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实质。 在梅花拳很多拳理歌诀中,都能体现出道家的“天人合一”“无思无为”、佛家的“六 根清净”“四大皆空”、儒家的“柔顺为上” “以和为贵”的思想和深奥无穷、变化 莫测的周易之理。比如在习练大势时气沉丹田占据九宫之中,留神细看四面八方随 机应变,凝神聚气,天人合一。在拉架子中要求做到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触而不觉,安心安神,摒弃杂念,无欲无求,无思无为,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又比如在习练武功中要培养尊师重道、以德为上、以和为贵的训练理念。梅花拳武 功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会保持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千变万化、不断发 展的。这种变化在练功时体现出来就是灵活自如、随机应变,在与敌对抗技击应用 时就是孙子兵法中讲的“兵形象水”,无形无相,能“因敌而变化”,运用自如。梅花拳的很多方面还体现着阴阳哲学和五行学说。比如《梅拳秘谱•梅拳概 论》:“五势之变化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 就伸,一气贯串,刚柔相济,步随身换,气随意发,蓄劲如开弓,发劲似射箭,知 宽知窄,随高就低,静之如山岳,按之有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一动似 江河,行之似波浪:浩渺如江海,圆耀如三光。”这所说的是梅花拳习练者在拉架子 中练形、练气、练论的方法。“阴阳之理,太极之功”指的是任何动作拳架变化,都 包含着阴阳变化、动静结合的思想,阴阳分明,且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互相渗 透,包容变化;动静分明,且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则稳如泰山,指然不动, 动则神速,全身而动,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梅花拳弟子都很重视对文功的修炼, 梅花拳文理被称作“文武大法”,也被看作是培养文武兼修大将之才的学问。梅花 拳的文理经过世代流传,依然保持着梅花拳的精神和原则。梅花拳反对尔虞我诈、 争名夺利、称王称霸,也反对沽名钓誉、欺师灭祖、自立山头。经过数百年的传承 与发展,梅花拳弟子一直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发展宗旨和传统理念,始终维 护了拳派的团结和统一,保持它原来的文理和武功面貌,到如今仍叫梅花拳,这也 是梅花拳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熏陶较深的一个证明。二、健身价值,梅花拳武功是以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项特殊运动。梅 花拳的健身价值不仅体现在机体方面.还体现在心理方面。它不仅可以锻炼人的体 质,健壮体格,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机体免疫能力,还能对人的道德、品行、心性 等方面进行修养和磨炼,活泼精神,修身养性。因此,通过习练梅花拳,身体素质 不仅提升,武术技击御敌能力增强,还能开发大脑,增加聪慧。梅花拳的训练方法 讲究“动静结合,温养有法”。动静结合,指的是桩步五势与行步之间的联系,桩 步五势为静,行步为动。在习练桩步五势时,讲究以静为主。即做到站桩静止入境. 心沉丹田,稳如磐石,凿然不动。行步则是以动为主,是不断灵活变化的动作衔接 而成,动则全身俱动,轻灵迅速。静为阴,动为阳,动静结合,互为阴阳。桩步五 势和五行逐一对应,按照五行相生相克衍生之理,不断变化,凝神聚气,练气练神, 此为“练内”结合行步在四门八方九宫中行拳,动则轻灵迅速,变化自如,完成一 趟架子的演练,这是“练外”。内外兼练,阴阳互换,动静结合,温养有法,对人 体的呼吸系统、各大肌肉群体、神经系统等起到保健、锻炼的促进作用。梅花拳的 健身作用,在高校大学生中得以体现。燕子杰先生的高校弟子众多,他们在校期间,通过习练梅花拳,身体素质得以 提高,体格健壮,而且心胸开阔,头脑灵活,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士、硕士、 博士高学历人才,“上马如无敌天神,下马如有道贤人”,毕业以后,这些人成为各 行各业的骨干和带头人。除此之外,注重身心全面发展、修身养性、拳道合一的梅 花拳对人体延年益寿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广大农村中, 很多梅花拳老拳师都是年过七旬,但是他们依旧耳聪目明,精神矍铢,“行动坐卧都 是拳”,在习练武功时,动作神速,身手敏捷,各种兵器演练得如行云流水,虎虎 生风。其精神焕发,使人赞叹不已。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开发智慧、治病救人于 一体的梅花拳,以它独特的医学体系和特有的练拳体系发挥着巨大的健身作用。三、教育价值,梅花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习练者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梅花拳在 高校传播过程中,十分注重教育功能的宣传,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再教育功能。在增 强大学生的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保持民族特色,传承 中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广大梅拳习练者的认可。习武之人最讲究武德。“遵武德 者,武之宗也。古人云: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缺德者,不可予之学; 丧礼者,不可教之武。”这是《武德训》的内容。遵守武德,拥有良好的武德和武 风,这是习武者的先决条件,也是教武者的必备条件 只有满足了这样的条件,才 可以去习练武艺。武德高尚之人,交手比武是为了交流切磋武艺,而不是互相伤害。 交手切磋不仅是武艺的交流,更是武术灵魂的撞击。而对于习练者,接受教育的人, 首先则要培养自己的道德,从内心去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做到以武强身,以德养性。梅花拳作为传统武术拳派中的珍宝之一,也十分重视武德对习练者的教诲。梅 花拳第五代传人杨炳所写的《习武序》中“习武规矩十二条”指出了武德的重要性。 比如“第一条:凡立教之始,务要他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异日可以人则事其 父兄,出则事其长上,不愧有勇知方之士。”此外,还有梅拳戒律六条:"一不准欺 师灭祖、二不准拦路劫财、三不准称王称霸、四不准仗势欺人、五不准调戏妇女、 六不准打拳卖艺”等。梅花拳的武德包括:尊自然敬天地、爱国家孝父母、尊师长爱兄弟、严律己宽 待人、济众生御邪恶、自强不息尚为国争光等内容。这些都被后世梅拳弟子奉为戒 律,对其意志、毅力、品性、德行、悟性进行磨砺修炼,不断严格遵守,鞭策自我。 除此之外,梅花拳的教育价值还体现在对习练者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 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梅花拳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还能通过 武功锻炼教化育人,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 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竞技价值,梅花拳拳架舒展大方,动作朴实无华,步伐灵活多变,实战技击性强,在现代社 会中具有很高的竞技价值。架子、辅助练法、成拳、拧拳、器械等组成了梅花拳武功 的主要内容。架子是梅花拳武功的基本功,也是入门的低级练法。古代梅花拳习练者 皆是三年架子两年捶,这其中反映出架子基础作用的重要性如今高校梅花拳虽适当 降低了训练强度标准,但依旧重视对架子基本功的习练。习练架子,夯实根本,这是 习练梅花拳功夫的必经之路。古代习练者皆是上桩进行武功训练,所以无意之中增加了对习练者身体下盘功 夫的高要求,也造就了梅花拳步伐扎实灵活多变的特点。其中八方步是梅花拳特有 的步法,灵活多变,轻盈自如。拉架子之后紧接着是辅助练法的训练,也称之为小 练法,是在架子基础上进行的辅助训练。架子中的某个动作也可分解开来,单独训 喳,如拉奥子行步中的摆法,“两摆”“靠身肘”“身后肘”等,这些动作经过单独、 重复性、系统性的训练后,在实战技击时,尤其是近身攻击中能熟练运用,发挥其 作用。在夯实架子基础完成初级练法之后,则可开始梅花拳的高级练法,进入成拳 阶段。
浏览8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