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形拳
十二形者,乃龙、虎、熊、鹰、蛇、鸟台、燕、鸡、 鹤、马、猴、蠢是也。此诸禽得天地之灵气以生,各得其一体,或间有所偏而不全,然各有专长,为它物之所不能及。此即古人所谓“维利一源,独得天地之妙”者 也。如:龙潜,虎扑,蛇卷,蹙游,鹘子束身,金鸡独 立,熊有竖项之力,猴有纵山之灵,苍鹰搏兔,秃船竖 尾,燕子抄水,骏马跨蹄,皆能各尽其性,独显其能, 随意起止而不负其形。人为万物之灵,得天独厚,心思 形骸,耳目手足,聪明睿智,才力气魄,博大精奇,无 所不备,足以配天地,赞化育。若弃其形骸而不治,舍 其聪明而不用,是辜负天地赋我之形、授我之能也。况 万物舞蹈,常法人形,而人岂能反不如物,能不格万物 之理而全其形乎?此十二形拳者,亦即令人练之以格物 之理而尽人之性,格十二形之妙以尽万物之形。苟能悉 心体会,集十二形之长于我之一身,不特在技击上可达 上乘之选而得出神入化之妙,即在延年养生方面,亦可 通运变之机而启生化之源,裨益匪浅也。
第一节龙形
歌诀
一波未平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
忽而升天高处跃,任冲得调内虚清。
龙之为物,有刚柔之体,有升降之形,伸缩自由, 变化莫测。欲仿效其形,则拳势有六:即潜龙下降、蛰 龙升天、神龙游空、游龙戏水、乌龙翻江、黄龙探爪是也。
—、基本练法
跳出,如打劈拳时之上攒一 样。同时,左腿提起,左脚 尖向回勾,左脚极力扭横,眼向前看。
左脚横着向前落下。同时,右手散掌向前下方劈出, 左手散掌拉回至左小腹侧。 浑身一齐收缩下伏,身向左转,两腿成剪子股势,后脚 跟欠起,重心落在后腿。眼看右手。此势即潜龙下潜之势。此为右式。
身体起立展开,再将右手拉回,握拳上攒。右腿提
1.潜龙下降
三体式开势。两手握拳,前手收回由前心向前上方起,右脚外横,脚尖向回勾;随即右脚横着向前落 下。左手劈出,右手拉回。 浑身同时一齐下伏,两腿成剪子股势,后脚跟抬起,重心落在后腿。眼看左手。 此为潜龙下降之左式。式成后与所示者相同,唯左右相反。如是左右轮 换练习,次数不限。
2.蛰龙升天
三体式开势。做潜龙下降之 势,所示,唯架子可稍高。再将右手收回,握拳上攒。浑身展开,极力上纵。落下时右足、左手在前,成潜龙下降的左式 。如此左右轮换,每次即 以上纵来换步。落地后姿势比潜龙 下降稍高。
3.神龙游空
三体式开势。打右式潜龙下降,唯其势稍高。双手握拳,右拳收回,自前心向前上方蹦出。右脚向前上方踢起,左脚同时向前纵跳一步。两手 不动。眼看前方。右脚落地成潜龙下降之左式。
3.神龙游空
三体式开势。打右式潜龙下降,唯其势稍高。双手握拳,右拳收回,自前心向前上方蹦出右脚向前上方踢起,左脚同时向前纵跳一步。两手不动。眼看前方。右脚落地成潜龙下降之左式。
再做时,重复以上动作,唯左右相反。
以上三式可以综合练习,先做潜龙下降,继之作蛰龙升天,在腾空时双脚前后位置相调换,再接做神龙游空。 落地仍是潜龙下降之势。前辈形意拳家,经常这样合练。
4.游龙戏水
三体式开势。做右式潜龙下降,再做左式潜龙下降。右手向后甩,左手经面前屈臂置于右臂内侧。两腿仍是翦子股势。眼向后看向左转身,左手自下方向左后甩起划一大弧.置于右肩侧,右手屈臂经面前置于左腋下。左脚同时向前迈一步,横着落地,两腿仍成剪子股势。
身微向下蹲,两手向左右撑开成双塌掌。眼向后看。此为右式。再做左式,动作与右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5.乌龙翻江
三体式开势。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同时,两手变立掌,向前直插。
右脚变横,左脚向右脚后直插过去,身体半下蹲,成倒插步。同时,两掌向左向后再向前划一小圈,右手伸向右方,左手置于右臂内侧。眼向右看。两脚不动,向左转身 180%右手随转身而横扫一大弧,至正前方,左手置右腋下。
左手自右肘外侧向前上 方躅翻,置于额前上方,左肘微抬起;右掌从左臂弯处 正前方以立掌击出,与左脚上下相顾,此谓“炮掌”
再做,左脚微进,双 手下落收回,随双掌一齐 向前插出。以下动作与上 相同,唯左右相反。
6.黄龙探爪
三体式开势。双手向 下向回抓至脐下,分置脐 旁。左脚同时收回置于右 脚内侧,靠紧。眼看左前方。
左脚向左前方迈进一步,腰向左转,塌腰,将小腹放到左大腿上;右膝向下 坠,右脚跟欠起。同时,左拳变掌向上躅翻,置于额前,掌心向前上方;右拳亦变掌(如龙爪)向前抓出,高与再打左式,左脚微进,右脚跟进至左脚内侧靠紧。 两手向下向回抓至脐下,握拳停于脐两侧。随即进右足,右掌躅翻,左掌向前抓出动作与右式完全相同,唯左右相反。如此一左一右,轮换练习。
二、用劲要求
龙之为物,升天入海,变化莫测。拳谱云:“龙有 搜骨之法。”盖言其伸缩自由也。故吾人练龙形,非周身筋骨便利不可。总的来说,伏身时力多在腿,而以两膝最为吃力;起时尤其是上纵时,其力多在腰胯,非有竖 劲不可也。至于其伸缩变化,则必用全身之力。骨节既要能松开,又要有弹性。潜龙下降时,身体之下伏和两 掌之下按要整齐一致,腰要塌劲,头要顶劲。蛰龙升天 时,身体上纵与两手上伸要同时,动作要快、要一致, 两脚必须在空中交替位置,速度要快。神龙游空时,手 之上钻、足之向前上方踢与另一足之向前纵,三者动作 要整齐一致,落脚时扁踩,脚跟要用力,全身动作要整齐一致。游龙戏水、乌龙翻江,练时要将肩背放松,腰 胯之转动与肩臂之甩动及头项之左顾右盼的扭动要协调 一致,千万不可有一丝僵硬的表现,方能做出游龙之意。《纳卦经》云:“肩背宜于松活,乃是巽顺之意,裆胯宜 于靠紧,须玩兑泽之情。”指的就是这个意思。练黄龙探爪,用劲类似于练鹰啄一般,学者可自己体会。
三、技击用法
设我以三体式待敌,左脚左手在前。
设对方以右拳直击我前胸,我可用后手(即右手)接对方的手,用前手(左手)劈打,如劈拳之法。同时,起右脚,用“扁踩”直向对方脚面、胫骨、靛骨等处踩去。手脚齐起齐落,出脚要有力。此是潜龙下降之为用。
若距对方稍远,可仍如上法接手,与接手的同时,即起右脚向对方裆下踢去。若对方后退甚速,我未踢着,即急速用左脚向前纵跳一步,落脚时向对方靛骨、胫骨蹬去,左手同时向前劈。此即神龙游空之为用。至于蛰龙升天,由于腾空用脚的机会甚少,且运用极难如意, 前辈之专长于龙形者,间或用之,后人多不用,只当做锻炼腾空的手段。练时,头要暗含着顶劲,腰要向上拔 劲,膝要向上纵力,总的以意向上领劲。
若如上接手后,对方以大力向左(以我为准)拨我的右臂,我可顺势向左转腰,左足向右腿后边倒插,右臂向左、向下划弧,趁势向右后塌掌,击对方小腹。此是游龙戏水之为用。
若塌掌未中或遭到拨拦,我即可向左大转身180。, 随着转身之力,左掌从右臂下横着向左平斩而出,此亦 是横拳之横劲,此即乌龙翻江之为用。待转至与对方正面相向时,左掌即向上躅翻,右掌向前平直而出,或打 或抓。此即黄龙探爪之为用。
总之,龙之特长在于变化莫测。吾人欲效龙之形而 克敌制胜,必须全身筋骨利便,劲道柔韧。伏身时力多 在腿,以膝最为吃力;起时力多在腰;变化时则又必全 身之力拧在一起,柔顺而有弹力,始可有为。故练形意 拳者虽多如牛毛,而善于龙形者,则如凤毛麟角也。
四、祛病养生
练龙形之力,多在腰、膝,其动则起于承浆之穴。 一起一伏,任督二脉轮回相接,故可使心火下降,身体 灵活。盖膝为肾之路,腰为肾之府,故练龙形可以培元 气、壮腰肾、通调水道。上跳时可调整任脉与督脉的平 衡,又可调整妇女经血。腰向上拔时,华盖、膻中两穴 宜放松,可以宽胸利膈,清肺止咳。《灵枢•海论》中 云:“膻中者为气之海。”《素问•灵兰秘典》云:“膻
中者,使臣之官,喜乐出焉。”故向上向前一纵,则心中 无比愉快,轻松肌体,清虚其内,获得宽胸降逆,清肺 化痰,调气宁神之功,不独能柔化其筋骨,对治疗肺气 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失眠、肺心病等均有效。
浏览9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