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鹰形
孰诀
九秋最是鹰得意,搏兔全凭鹰爪力,
肾中阳气过三关,还精补脑入泥丸。
—、基本练法
鹰形之单练即为鹰啄,前边已有详述。世之练形意 拳者多将鹰、熊二式合演,名曰“熊鹰斗智”。其操练之法如下。
三体式开势。先将左手收回,随即握拳经胸前钻出,高与口齐;右拳置脐下,拳心朝上。同时,右脚前进一步,左足微跟进,脚跟欠起,膝向下垂。眼看左前方。
右手经胸前往上钻出,至与左手相遇时,即变掌向 前下方捋按,如鹰捉物。臂似屈似伸,左手亦同时下按 拉回至小腹左侧,掌心向下。出右手的同时,左脚前进一步,右脚跟进,脚跟欠起,右膝向下垂劲。眼看右手 。
再进步换式,动作与上述者相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轮换练习。
二、用劲要求
老谱云:“鹰有捉拿之精,熊有竖项之力。”此二者在练习时均应有所体现。其要点皆在二目。鹰下视而头不低,熊上视而头不仰。一伸一竖,皆有绝大项力。鹰抓之力全在筋梢,熊之用力全在两膊。故拳上钻时,要挺腰竖项,两肩垂扣;鹰捉向下捋按时要五指如钩,沉 肩坠肘,身子似松似捆,有下坠之势。谱云:“未起如摘子,未落如坠子”,即指此也。
三、技击用法
熊形为防守,鹰捉为攻取。熊形接手在对方腕部或 小臂外侧,进击则是从对方肘窝之上进击;或者以右拳拗步接手。步不动,左手以鹰爪之力顺对方大 臂向下捋按,右手亦同时助之而向下采。若采 之不动,即可顺其抵抗之势,速用右掌拗步进劈,往往 可获胜算。
四、祛病养生
鹰之性最狠,最烈,其劲在爪,其精在目,能明察 微小之物。其搏兔之形,外阳而内阴,能起肾中之阳气, 上升补脑,穿夹脊、过三关而上入于泥丸,复其真阳之气。练习时,若能动作自然顺遂,则真精补还于脑而眼 光明亮。若其势悖谬,内气不顺而勉强为之,则必至真劲不能贯于四肢而阴火上升,头眩眼赤。临床实践证明,
对消化不良、肾虚腰痛和各种眼病,都有疗效
第五节蛇形
歌诀
从来顺理自成章,拔草而行柔中刚
怀抱阴阳通督脉,化去拙力透真阳
一、基本练法
三体式开势。右脚疾进一步,左脚跟步,脚跟抬起, 腰向右转。与进步的同时,右手向左肩前插手,掌心向外;左手向右肋下插下,手心亦向外,停于右胯旁。眼 向左看。此式谓之“怀抱阴阳”。
左脚向左前方迈进一大步,右脚跟进,踏实。同时, 左手以立掌之势,随左腿之前进而向前擢出,掌心向右, 高与胯平;右掌亦同时下按,收回到小腹右侧,掌心向此为左式。再进步打右式时,左足向前垫半步,右 脚跟进,脚跟欠起。然后两手再怀抱阴阳,进右脚,右手擢出,左手拉回,一切动作与打左式时相同,唯方向 相反。
二、用劲要求
蛇之为物,灵巧活泼,能伸能缩,能绕能盘,能收 能放,能柔能刚;有拨草之巧,又有乘隙前进无孔不入之能。故练时要活泼于腰,其力在肩,所谓肩打者是也。擢出后,两手前后相对,两肩要向外开劲,两胯亦然。 至于怀抱阴阳之时,两手两臂用力务必均匀,两肩内扣, 身子阴阳相合而下缩,如同从一小孔钻过去一般,至于提肛、挺腰、垂肩,则尤不可忽视也。
三、技击用法
蛇形弯弯曲曲,击尾则首应,击首则尾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
设我三体式站立,左手左足在前。左肘内裹,左手以仰掌向前上方伸去,谓之“吐信”,用以锁对方之喉或取眼。
向左转身,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怀抱阴阳。左手上穿时是拨转敌手以护脸;上右步右手向前擢是打裆。 如能以低势伏身而进,则可以肩打裆。如对方来势较高 而击我胸或面,则我右手亦可变成上挑而回击之,此时 右手可挑至与肩同高。无论擢或挑,都叫做 “白蛇抖身”。
若对方以右崩拳向我进攻,我可用左臂自对方右臂 外侧接手。用左臂挨住对方右臂,自上而下一缠,随即向前一伸一抖,即可将对方打出。
若被对方挤住,我两臂被逼于胸前难以施展之时,即可用一缩一伸之抖动,助以两臂之开劲,即能化险为夷。此即老谱所云:“挤住逃时用蛇形”也。
四、祛病养生
练蛇形之内气,亦是肾中之阳也。怀抱阴阳时,两 臂交于胸前,后背绷紧,前肩塌劲,内气凝聚于中脱。
前手一擢一挑,内气自中府、云门直透大拇指端之少商, 转入食指之商阳。中府为肺经之募穴,少商为肺经之井 穴,商阳为大肠经之井穴。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故可以开胸下气。顶头、竖项、塌腰,则内气自后脚跟起,沿大腿上与督脉相接,直达百会,督脉诸穴乃全通。督脉 总一身之阳,故亦可起肾中之阳,直透于外。练之日久, 可以养肺、强肾,使人的精神面貌,常如日月之光明。
第六节给形
歌诀
船形凌空,展臂宽胸, 长腰竖尾,降浊升清。
一、基本练法
1.三体式开势
两手握拳同时上钻,待高与眉齐时 ,即用力向左右分开,谓之“白鹤展翅”。随即两臂向里裹挤,两拳置于小腹两侧,拳心向上。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右脚亦进至左脚内侧,虚步,两腿靠紧 。
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两拳平着向前出去,拳心朝上,两拳相距约一分米 多(四寸许)。眼看前方。
换式时,先将右足向前垫步,两拳钻、开一切动作仍如前,唯是左足此式之用劲要求是:白鹤亮翅两臂分开落下后,两肘要靠肋,两拳在肋下,肋向里裹劲,两肩往下垂劲。 两足相并时,脚要摩胫,腰要塌劲,膝要靠紧。两拳向前出时,不可太远,要用臀尾之力向前送。垫步、并步、 进步,三步为一组,要一气呵成。
2.仍是三体式开势
左脚向前垫半步,两手交叉置小腹前。
两手握拳上攒,高出额头,随即散拳变掌向左、右分开。与两手上攒的同时,右膝尽力上提,左脚单脚上 跳,落地仍回至原处。
右脚落于左脚前方的一分米(三四寸详)处,脚尖 点地。同时,两手向前划弧至正前方再拉回到肋下,手 心朝上,小腹微收,有蓄劲之势。眼看前方。
两掌向前推出如虎扑一般。同时,右脚向前迈进一 大步,左脚跟步,两脚相距约三分米(尺许)。眼看前方 。
再换式时,右脚向前垫半步,其他一切动作仍同前, 唯左右相反。此种练法谓之“白鹤升天”。
二、技击用法与用劲要求
鸟台,俗名秃尾巴鹰。其搏兔之特点是其身向下猛捕, 两翅一裹,再用两腿一蹲,故谓臀打也。
练船形,两拳上钻外开,是用开劲破对方进攻的双 手;两臂内裹、并步,是近身蓄劲;向前以拳顶出是进 击。若与对方距离较近,则在两臂外开的同时,可提膝 打击对方阴部或小腹,但不宜过高。老谱云:“起膝望 腹”,即指此也。若对方后退甚快,以膝顶之不中,或对 方变招将手抽回复以双手顶我,则我即速将脚落下,并 以双手顺对方来势而向回领、吸,接住劲后,便向前进 步,踏中门,以虎扑之劲而击发之。此是“白鹤冲天” 之用。若由于种种原因不便用膝顶时,则只用一开一顶 以回击之,但这一击必须能用上臀尾之力,才可奏功。此即“船竖尾”之用也。
三、祛病养生
白鹤冲天,是一气之升降、开合。双臂上攒、张开 时,可以理三焦,调五脏,泄内热。并能利胸膈,舒肝,理肺。跳跃时,精神上提,可以升清降浊,开窍醒目。 膝为肾之路,肾之邪在月国,故跃步提膝可利膝、固肾腰。 落时双臂内合,胸内涵,使内气收缩而复归于丹田。推 掌时,用的是臀尾之力,一提一送,可以通督脉,聚肾 精,得强肾固本之功。肾水足而肝木得荣,故练之顺则 可使气固肝舒,且能活肩、活足,得益甚广也。
浏览7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