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武术套路重大赛事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题词,这一 题词旨在全面提高全民族的健康体质和改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落后的双 重任务,也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新中国成 立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民族形式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成为大会主要表演 的项目之一,迈出了进入体育竞赛领域的第一步,以此为标志,现代武术竞赛开 始诞生。1956年举行了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表演大会.1958年9月中国武术协 会成立,它的成立推动了武术事业的有序发展,促进了武术运动的广泛交流、普 及和提高,也为今后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武术早已成为世界性的体育竞技项目,不仅有全运会、全国锦标赛、 还有亚运会、世界武术竞标赛等。1999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国际武 术联合会,使世界各地的武术团体和武术爱好者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为武术 运动的传播与交流奠定了组织基础。
目前,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赛事有以下几种:
一、世界性武术比赛
(一)世界武术竞标赛
世界武术锦标赛是武术最高级别的国际性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从1991 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 14届,它是国际武术联合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 高、参赛人数和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世界性武术比赛。(见表3-1-1)
表3-1-1历届举办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国家和城市
分类 |
举办时间 |
举办国家 |
举办城市 |
第一届 |
1991 |
中国 |
北京 |
第二届 |
1993 |
马来西亚 |
吉隆坡 |
第三届 |
1995 |
美国 |
巴尔迪摩 |
第四届 |
1997 |
意大利 |
罗马 |
第五届 |
1999 |
中国 |
香港 |
第六届 |
2001 |
亚美尼亚 |
埃里温 |
第七届 |
2003 |
中国 |
澳门 |
第八届 |
2005 |
越南 |
河内 |
第九届 |
2007 |
中国 |
北京 |
第十届 |
2009 |
加拿大 |
多伦多 |
第十一届 |
2011 |
土耳其 |
安卡拉 |
第十二届 |
2013 |
马来西亚 |
吉隆坡 |
第十三届 |
2015 |
印度尼西亚 |
雅加达 |
第十四届 |
2017 |
俄罗斯 |
喀山市 |
(二)亚运会武术比赛
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 委会,这是中国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87年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在日 本横滨成功举行,推动了武术在亚洲各国的普及和发展。1990年,武术正式列 入亚运会的竞赛项目,标志着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步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亚运会武术比赛起始于1990年,至今已举办了 7届。它们分别是第十一 届北京亚运会、第十二届日本广岛亚运会、第十三届泰国曼谷亚运会、第十四届 韩国釜山亚运会、第十五届卡塔尔多哈亚运会、第十六届中国广州亚运会、第十 七届韩国仁川亚运会。
(三)其他世界性武术比赛
除了世锦赛和亚运会之外,其他有一定影响的世界性武术比赛还有亚洲武 术锦标赛、欧洲武术锦标赛、泛美武术锦标赛等。亚洲武术锦标赛开始于1987 年的日本横滨,每两年举办一次。此外,在东亚运动会和东南亚运动会等地区 综合性的运动会上,武术也均被列为常设的正式比赛项目。
二、国内武术比赛
(一)全运会武术比赛
武术是目前全运会所有比赛项目中唯一的非奥运项目。综观武术项目 在这十三届全运会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表演项目到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充分表明武术在全运会全国最高级别的赛场上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1届全运会于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武术设有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
第2届全运会于1965年9月在北京举行,武术被列为表演项目。
第3届全运会于1975年9月在北京举行,武术设规定拳、规定枪、自选拳、 自选器械、自选表演项目等5项。
第4届全运会于1979年9月在河北石家庄举行,武术设有甲组拳、自选 拳、自选器械,还有传统拳和对练项目。
第5届全运会于1983年9月在上海举行,武术被立为表演项目
o第6届全运会于1987年11月在广东东莞举行,武术被正式列为全运会比 赛项目,设金牌16枚。
第7届全运会于1993年8月在四川温江举行,设金牌6枚。
第8届全运会于1997年10月在上海举行,武术设金牌12枚。
第9届全运会于2001年8月在广东顺德市举行,武术设金牌12枚。其中 男女各设长拳全能一项(自选、新编国际竞赛套路),南拳全能一项(南拳、南 棍),太极拳全能一项(太极拳、太极剑),剑、枪全能一项,刀、棍全能一项,对练 一项。
第10届全运会于2005年9月在江苏南京市举行,武术设金牌12枚。武术 竞赛项目同第9届全运会。
第11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滨州市市举行,武术设金牌12枚。 武术竞赛项目同第10届全运会。
第12届全运会于2013年10月在辽宁沈阳市举行,武术设金牌7 枚。其中男女各设长拳全能一项(男子为长拳、刀、棍;女子为长拳、剑、 枪),南拳全能一项(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全能一项(太极拳、太极 剑),男女混合团体一项(男子剑、枪;女子刀、棍;男子三人对打拳、女子 二人器械对练)。
第13届全运会于2017年8月在天津市举行,武术设金牌7枚。武术竞赛 项目同第12届全运会。
从以上十三届全运会武术项目设置的变化,可以看出武术竞赛正得到进一 步完善。
(二)全国性武术比赛
1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
为推动武术套路运动的快速发展和竞赛工作的需要,1989年原国家体育运 动委员会将全国性武术比赛改为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由各省市专业队运动 员、各行业体协、各体育院校参加。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把武术套路锦 标赛分成团体赛和个人赛分开进行。武术套路锦标赛每年举行两次,上半年是 团体赛,下半年是个人冠军赛。
自“第九届全运会”和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推行后,上半年为全国武术 套路锦标赛(比赛不再进行团体赛),下半年是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各单项前 16名进入下半年的冠军赛。同时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武术,最大限度地推动传 统武术的发展,增设了全国武术套路(传统项目)冠军赛。
太极拳、剑、推手比赛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单列拳种的全国性 比赛。1986年国家体委正式将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单列为全国正式比赛 项目,每年举行一次。竞赛项目分为3类:(1)太极拳:42式,陈、杨、武、吴、 孙式竞赛套路;(2)太极拳竞赛套路;(3)太极推手。开始时太极拳推手只 进行男子比赛,按体重分设9个级别。规则还规定选报太极剑和太极推手 的运动员必须选报太极拳。从1994年起女子太极推手也成为正式比赛 项目。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全国武术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中的推手 比赛一度停止。现在太极推手比赛已不在锦标赛之列,而太极拳、剑则被列入 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每年的下半年举行一次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赛 区)。竞赛项目分为4类:(1)太极拳:42式.陈、杨、武、吴、孙式竞赛套路;(2)太 极拳自选套路(单人);(3)太极拳自选套路(男子双人、女子双人、男女混合); (4)太极拳集体项目。
全国武术少年比赛,是全国性的青少年武术赛事,它始于1984年的全国业 余体校武术分区赛,分别在江苏苏州和河北承德举行“985年改分区赛为全国 比赛并在石家庄举行;1986年改为全国少年“武士杯”武术比赛.在长春市举行; 2002年又改为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在江西宜春市举行。
第二节武术套路竞赛制度
一、武术套路竞赛项目
(1)自选拳术:长拳、南拳、太极拳。
(2)自选器械: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太极剑。
(1)规定拳术:各项目规定拳术。
(2)规定器械:各项目规定器械。
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其中其他拳术项目包括四类:
第一类: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
第二类: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
第三类:地躺拳、象形拳等。
第四类:查拳、花拳、炮拳、红拳、华拳、少林拳等。
其他器械项目包括3类:
第一类:单器械。
第二类:双器械。
第三类:软器械。
二、武术套路竞赛有关规定
(1)成年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
(2)青少年组:12周岁〜18周岁以下。
(3)儿童组:不满12周岁。
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完成任务比赛套路和现场成绩宣告时,应向裁判长 行抱拳礼。
运动员由静止姿势开始动作时,计时开始;当运动员完成全套动作后并步 站立时,计时结束。对练以倒地或抛弃器械结束整套动作者,须先站立做并步 收势,计时结束。
(1)自选项目: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少于1分钟20秒。青少年(含儿童组)不少于1分钟10秒;太极拳,太极剑套路 为3〜4分钟。
(2)规定项目:太极拳套路为5〜6分钟,太极剑套路为3〜4分钟。
(3)对练套路不得少于50秒。
(4)传统套路不得少于1分钟。
(5)集体项目不得少于3〜4分钟。
配乐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 行选择。
运动员应穿武术比赛服。
必须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指定的刀、枪、剑、棍等器械。
表3-2-1为自选器械规格确定表[2002年武术竞赛规则(试行
表3-2-1自选器械规格确定表
男子 |
女子 |
身高 |
型号 |
身高 |
型号 |
1. 50m以下 |
Ml |
1. 45m以下 |
Fl |
1. 50〜1. 55m |
M2 |
1. 45〜1. 50m |
F2 |
1. 55〜1. 60m |
M3 |
1. 50〜L 55m |
F3 |
1. 60〜L 65m |
M4 |
1. 55〜1. 60m |
F4 |
1. 65〜L 70m |
M5 |
1. 60〜1. 65m |
F5 |
1. 70—1. 75m |
M6 |
1. 65 〜1. 70m |
F6 |
1. 75 〜L 80m |
M7 |
1.70-1.75m |
F7 |
1. 80〜L 90m |
M8 |
1. 75〜1. 80m |
F8 |
L 90m以上 |
M9 |
1.80m以上 |
F9 |
注:儿童不受指定的限制。
(1)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m,宽8m,其周围至少有2m的安全区。
(2)集体项目的场地长16m,宽14m,其周围至少有1m的安全区。
(3)比赛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cm宽的白色边线。
(4)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cm
o(5)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不少于6m
o(6)根据实际情况比赛场地应高出地面50〜60cm。
第三节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知识
一、裁判员的分组与评判
武术套路竞赛中,自选类裁判员由A组评分裁判员3人,B组评分裁判员3 人,C组评分裁判员3人。
A组评分裁判员:主要负责动作规格的评分,实行扣分制。
B组评分裁判员:主要负责演练水平的评分,实行给分制。
C组评分裁判员:主要负责动作难度的评分,实行加分制。
二、自选项目的评分方法
长拳、太极拳、南拳、剑、刀、枪、棍等各项目比赛的满分为10分(不含创新 难度加分),其中动作质量的分值为5分.演练水平的分值为3分,难度的分值 为2分(包括动作难度分值L4分,连接难度分值0. 6分)。
(一)动作质量的评分
动作质量的评分,由A组评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的质量,按 照动作规格常见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的要求,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各种动作 规格错误和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分。
(二)演练水平的评分
演练水平的评分,由B组评分裁判员和裁判长根据运动员整套的演练水 平,按照演练评定等级分,并对动作劲力、节奏及音乐的要求整体评判后确定的 等级平均分数减去另外2名裁判对套路编排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 平分。
(三)动作难度的评分
动作难度的评分,由C组评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整套难度动作和连接 难度的完成的情况,按照《动作难度等级及分值确定表》(太极拳按《太极拳难度 动作等级及分值确定表》)和《连接难度内容及分值确定表》的加分标准,确定运 动员现场完成动作难度、连接难度的累计分,即为运动员的难度分。
(1)根据“动作难度等级及分值确定表”,每做一个A级动作可获得0. 2的 加分,每做一个B级动作可获得0. 3的加分,每做一个C级动作可获得0. 4的 加分。每种动作难度的加分只计算一次;动作难度的加分累计中,如超过了 L4 分,则按L 4分计算。
(2)运动员完成动作难度时不符合规定要求,则不计算动作难度加分(详见 《动作难度完成不符合规定确认表》)。
(1)根据各项目“连接难度等级内容及分值确定表”,每完成一个A级连接可 获得0. 05的加分,每完成一个B级连接可获得0.1的加分,每完成一个C级连接 可获得0.15的加分,每完成一个D级连接可获得0. 2的加分。每种连接难度的 加分只能计算一次,连接难度加分的累计中,如超出了 0・6分,则按0. 6分计算。 运动员现场完成的连接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则不计算连接难度加分。
(2)有效连接难度加分根据《长拳,太极拳,南拳,器械和抛接器械连接难度内容及分值确定表》进行评判。
(四)创新难度的评分
(1)临场成功完成被确认的创新难度动作,由裁判长的分值给予加分。
(2)由于失败或与鉴定确认动作不符,不予加分。
(3)若整套难度加分超过了 3分,可超额计算难度加分。
其标准为:完成一个创新的B级动作难度(含连接难度)力口 0. 2分;完成一 个创新的C级动作难度(含连接难度功口 0. 3分;完成一个创新的超C级动作难 度加0.4分。
由于失败或与鉴定确认动作难度不符,不予加分。
(五)自选项目运动员的应得分与最后得分的确定
动作质量评分+演练水平评分+动作的难度评分+创新动作难度评分.即 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加上创新难度的加分即 为运动员自选项目的最后得分。
三、其他拳术,器械及对练,集体项目的评分方法
(一)评分方法
(1)评分裁判员由评判动作质量分的裁判3〜4名(A组)、评判演练水平分 的裁判3〜4名(B组)组成。
(2)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其中动作质量的分值为5分;演练水平的分 值为5分。
(3)A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的质量,按照各项目动作规格及 其他错误内容扣分标准的要求,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各种动作错误和其他错 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分。
(4)B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整套的现场演练,按照劲力、节奏、编排以及音 乐的要求整体评判后确定示出的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
(二)其他拳术,器械及对练,集体项目应得分与最后得分的确定
动作质量组裁判员和演练裁判组裁判员分别根据运动员现场整套发挥的 技术水平,按照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评定标准整体评判后,确定示出的分数 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即为运动员其他拳术、 其他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的最后得分。
四、常见规格动作错误及扣分标准
常见规格动作错误及扣分标准见表3-3-1
表3-3-1常见规格动作错误及扣分标准
类别 |
动作 |
扣分内容 |
扣分 |
|
难度动作 |
平衡 |
侧踢抱脚直立(含朝天蹬) 后踢抱脚直立 |
支撑腿弯曲
上举腿膝部弯曲 |
每出现 一次扣 0.1 分, 为累计 扣分 |
后插腿低势平衡 |
插出腿膝部弯曲或脚触地 |
十字平衡 |
躯干低于水平 |
腿法 |
直身前扫540
直身前扫900 |
支撑腿大腿高于水平
扫转腿未伸直 扫转腿脚掌离地 |
蹬脚,分脚 |
支撑腿弯曲 |
上举腿膝部弯曲 |
跳跃动作 |
腾空飞脚(含双飞脚,连环飞 脚) |
击响腿脚未过肩
击拍落空 |
旋风脚 360.540,720 |
腾空摆莲360,540,720 |
旋子,旋子转体360.720 |
腾空转体时,躯干高于或低于 水平45以上(含45) |
腾空侧踹腿转体侧扑 |
一般动作 |
步型 |
弓步、马步、仆步、虚步 |
弓步,仆步,马步,虚步脚跟离 地两腿接近直立 |
腿法 |
正踢腿,后扫腿,击响性腿法. |
正踢腿脚尖未触及前额 扫转腿脚跟离地 击响性腿法击拍落空 |
跌竖叉 |
后腿膝部明显弯曲 |
器械方法 |
刺剑,挂剑,撩剑 |
刺剑时手臂未与剑身成一直线 挂剑,撩剑直腕 |
扎刀,缠头,裹脑 |
扎刀时手臂未与刀身成一直线 缠头,裹脑时刀背远离身体 |
扎枪,拦枪,拿枪 |
扎枪时手臂未与枪身成一直线 拦枪,拿枪时枪尖未划弧 |
平抡棍,舞花棍 |
平抡棍未呈平圆,舞花棍未呈 立圆 |
五、其他动作常见错误及扣分标准
其他动作常见错误及扣分标准见表3-3-2
o表3-3-2常见其他动作错误及扣分标准
错误种类 |
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
扣0. 1分 |
扣6 2分 |
扣0.3分 |
服饰、饰物影响动作 |
刀彩、剑穗、枪缨掉地 服饰开纽、撕裂、服饰 掉地、鞋脱落 |
|
|
器械触地、脱把碰身、 折断、掉地 |
器械触地、脱把或 碰身 |
器械折断(含即将折 断)、枪头掉地 |
器械掉地 |
出界 |
身体的任何一部分触 及线外地面 |
|
|
失去平衡 |
上体摇晃、脚移动或 跳动 |
手、肘、膝、器械给予 附加支撑 |
倒地(双手或肩、 头、躯干、臀部的触 地) |
遗忘和拖延时间 |
遗忘一次、起势或收 势有意拖延时间 达6s |
|
|
平衡时间 |
持久性平衡静止时间 不足2s |
|
|
注:1.器械接触线外地面或身体某一部分在空间超越了场地.不应判为出界。
2.在一个动作中,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其他错误,应累计扣分。
浏览838次